《史記·貨殖列傳》(二)原文及翻譯
史記
原文:
請略道當世千里之中,賢人所以富者,今後世得以觀擇焉。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鐵冶富。秦破趙,遷卓氏。卓氏見虜略,du6*夫妻推輦,行詣遷處。諸遷虜少有餘財,爭與吏,求近處,處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狹薄。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民工於市,易賈。”乃求遠遷。致之臨邛,大喜,即鐵山鼓鑄,運籌策,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程鄭,山東遷虜也,亦冶鑄,賈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臨邛。宛孔氏之先,粱人也,用鐵冶為業。秦伐魏。遷孔氏南陽。大鼓鑄規陂池連車騎游諸侯因通商賈之利有游閒公子之賜與名然其贏得過當愈於纖嗇家致富數千金,故南陽行賈盡法孔氏之雍容。魯人俗儉嗇,而曹邴氏尤甚,以鐵冶起,富至巨萬。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貰貸行賈遍郡國。鄒、魯以其故多去文學而趨利者,以曹邴氏也。齊俗賤奴虜,而刀間獨愛貴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刀間收取,使之逐漁鹽商賈之利,或連率騎,交守相,然愈益任之。終得其力,起富數千萬。故曰“寧爵毋刀”,言其能使豪奴自饒而盡其力。周人既纖,而師史尤甚,轉轂以百數,賈郡國,無所不至。洛陽街居在齊秦楚趙之中,貧人學事富家,相矜以久賈,數過邑不入門。設任此等,故師史能致七千萬。宣曲任氏之先,為督道倉吏。秦之敗也,豪傑皆爭取金玉,而任氏獨窖倉粟。楚漢相距滎陽也,民不得耕種,米石至萬,而豪傑金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爭奢侈,而任氏折節為儉,力田畜。田畜人爭取賤賈,任氏獨取貴善,富者數世。然任公家約,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食肉。以此為閭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節選自《史記·貨殖列傳》,有刪改)
譯文/翻譯:
請讓我簡略說明當代千里範圍內那些賢能者之所以能夠致富的情況。以便使後世的人得以考察選擇。蜀地卓氏的祖先是趙國人,因冶鐵致富,秦國擊敗趙國時,遷徙卓氏。卓氏被擄掠,只有他們夫妻二人推著車子,去往遷徒的地方。其他同時被遷徙的人,稍有多餘錢財的,便爭著送給主事的官吏,央求在近處安置,被安置在葭萌縣。只有卓氏說:“這個地方狹小,土地瘠薄。我聽說汶山下面是肥沃的田野,地里長著大芋頭,形狀像蹲伏的鴟鳥,人到死也不會挨餓。那裡的百姓善於交易,容易做買賣。”於是就要求遷到遠處。結果被遷移到臨邛,他非常高興,就在有鐵礦的山裡熔鐵鑄械,用心籌劃計算,財勢壓倒滇蜀地區的居民,以至富到有奴僕多達一千人。他在田園水池盡事射獵遊玩之樂,可以比得上國君。程鄭是從太行山以東遷徒來的降民,也經營冶鑄業,常把鐵器製品賣給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他的財富與卓氏相等,與卓氏同住在臨邛。宛縣孔氏的先祖是梁國人,以冶鐵為業。秦國攻伐魏國後,把孔氏遷到南陽。他便大規模地經營冶鑄業,並規劃開闢魚塘養魚,車馬成群結隊,並經常游訪諸侯,藉此牟取經商發財的便利,博得了游閒公子樂施好賜的美名,然而他贏利很多,大大超出施捨花費的那點錢,勝過吝嗇小氣的商人,家中財富多這數千金,所以,南陽人做生意全部效法孔氏的從容穩重和舉止大方。魯地民俗節儉吝嗇,而曹邴氏尤為突出,他以冶鐵起家,財富多達幾萬錢。然而,他家父兄子孫都遵守這樣的家規;低頭抬頭都要有所得,一舉一動都要不忘利。他家租賃、放貸、做買賣遍及各地。由於這個緣故,鄒魯地區有很多人丟棄糯學而追求發財,這是受曹邴氐酌影響。齊地風俗是鄙視奴僕,而刀間卻偏偏重視他們。兇惡狡猾的奴僕是人們所擔憂的,唯有刀間收留使用,讓他們追逐漁鹽商業上的利益。他們當中有的乘坐成隊的車馬,與地方官員相結交,然而刀間更加信任他們。刀間終於獲得他們的幫助,致富這數千萬錢。所以有人說“與其出外求取官爵,不如在刀家為奴”,說的就是刀間能使豪奴自身富足而又能為他竭盡其力。周地居民原本就很吝嗇,而師史尤為突出,他以車載貨返運賺錢,車輛數以百計,經商於各都諸侯之間,無所不到。洛陽道處齊、秦、楚、趙等國的中心,街巷的窮人在富家學習經商,常以自已在外經商時間長相互誇耀,屢次路過鄉里也不入家門。因能籌劃任用這樣的人,所以師史能致富達七千萬錢。宣曲任氏的先祖,是督道倉的守吏。秦朝敗亡之時,豪傑全都爭奪金銀珠寶,而任氏獨自用地窖儲藏米粟。後來,楚漢兩軍相待於滎陽,農民無法耕種田地,米價每石漲到一萬錢,任氏賣米太發其財,豪傑的金銀珠寶全都歸於任氏,任氏因此發了財。一般富人都爭相奢侈,而任氏卻屈己從人,崇尚節儉,致力於農田畜牧。田地、牲畜,一般人都爭著買進低價的,任氏卻專門買進貴而好的,任家幾代都很富有。但任氏家約規定,不是自家種田養畜得來的物品不穿不吃,公事沒有做完自身不得飲酒吃肉。因此而成為鄉里表率,所以他富有而皇上也尊重他。
《史記·貨殖列傳》《史記·貨殖列傳》(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