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肅之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李肅之字公儀,迪弟子也。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材也。”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以迪蔭,監大名府軍資庫。大河溢,府檄修冠氏堤,工就弗擾,民悅之,請為宰。邑多盜,時出害人。肅之令比戶置鼓,有盜,輒擊鼓,遠近皆應,盜為之衰止。為御河催綱。橫隴之決,使者檄護金堤,滿歲無河患。通判澶州。契丹泛使將過郡,而樓堞壞圮,肅之謂郡守曰吾州為景德破敵之地當示雄疆今保障若是且奈何遂鳩工構城屋凡千區已而中貴人銜命來視規置一新驚賞嗟異聞之朝。擢知德州,提點開封府界內縣鎮,夔路、湖南刑獄。依蠻暴嶺外,肅之親捍諸境,會蔣偕失利,亟率兵往躡於臨賀,賊引去。狄青、孫河交薦之,徙湖北轉運使。辰陽彭仕花叛,討平之,猶以過左遷,知齊州。改江東、兩浙、河北轉運使,進度支副使、江淮發運使。神宗初即位,諒祚寇大順城。肅之入奏,帝訪以西夏事,奏對稱旨。以為右諫議大夫、知慶州;數日,徒瀛州。大雨地震,官舍民廬推陷。肅之出入泥潦中.結草囷以儲庾栗之暴露者,為茇舍以居民,啟廩振給,嚴儆盜竊,一以軍法從事。天子聞而嘉之,遣使勞賜。遷天章閣待制、知開封府,出知定州。還,遷三司使,又出為永興軍、青、齊二州。元豐二年,復知開封,為樞密都承旨,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鄆州。四年,提舉太極觀。卒,年八十二。肅之內行修傷,母喪,廬墓三年,不入城郭。季弟承之,生而孤,鞠育誨道,至於成人,遂相繼為侍從。承之遷龍圖閣直學士,懇辭,乞授兄肅之,曰:“臣少鞠於兄,且兄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厲風俗。肅之亦當遷也。”即並命焉。帝稱其一門忠孝雲。
(節選自《宋史·李肅之傳》)
譯文/翻譯:
李肅之字公儀,是李迪弟弟的兒子。李迪深沉敦厚有度量,曾經帶著自己寫的文章去拜見柳開,柳開認為他與眾不同,說:“有擔當宰輔的才能。”李迪態度嚴肅語言正直,能讓宦官和君主寵愛親信的人,不敢伺隙圖謀。肅之因為李迪的功勞而能監管大名府軍資庫。大河水滿溢出,大名府發布檄文讓他修築冠氏縣堤壩,工程竣工也沒有擾民,百姓很高興,請求朝廷讓肅之做冠氏縣的縣令。冠氏縣多盜賊,時常出沒害人。肅之命令挨家挨戶設定大鼓,有盜賊,就擊鼓,遠近各處都回響,盜賊因此衰減而止息。肅之擔任御河催綱官。橫隴決口,使者發布檄文讓他修護金堤,整一年沒有水患。做澶州通判。契丹泛使將經過澶州郡,城牆樓堞毀壞坍塌,肅之對郡守說:“我們州郡是景德年間打敗敵人之地,應當展示雄壯的疆土,如今的屏障像這樣,將怎么辦?”於是聚集工匠建造城牆和房屋,總共千處。不久,帝王所寵近臣奉命來巡視,規劃添置全都煥然一新,驚賞稱奇,上報給朝廷。肅之被提拔為德州知州,提點開封府界內縣鎮,夔路、湖南刑獄。儂蠻侵犯嶺外(五嶺以南地區),李肅之親自保衛邊境,恰逢蔣偕戰敗,趕快率領士兵到達臨賀,賊人退兵離開。狄青、孫沔交相推薦他,調任湖北轉運使。辰陽彭仕羲叛亂,肅之徵討平定叛亂,仍然因為犯錯被貶職,擔任齊州知州。改任江東、兩浙、河北轉運使,進度支副使、江淮發運使。神宗剛剛即位,李諒祚侵犯大順城,肅之入朝上奏,皇帝詢問西夏情況,他的回答符合上意。讓他擔任右諫議大夫、慶州知州;幾天之後,調任瀛州。瀛洲大雨發生地震,官宅民房受損。肅之奔走污泥雨水中,扎草做的圓形穀倉,來儲備暴露在外的糧食,修建草屋來讓百姓居住,打開糧倉救濟百姓,嚴厲警告盜賊盜竊,違法者一律按軍法處置。天子聽聞嘉獎他,派遣使者犒勞賞賜。遷天章閣待制、知開封府,出京擔任定州知州。回京,升官擔任三司使,又出京管理永興軍(行政區劃名)、青、齊二州。元豐二年,又擔任開封知府,樞密都承旨,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鄆州。四年,提舉太極觀。去世時,八十二歲。肅之內在品行端正不違禮義,母親去世,在墓旁建廬守喪三年,不入城。最小的弟弟承之,一出生父親就去世,肅之撫育教導他,到成人自立,最終相繼擔任侍從。承之遷職做龍圖閣直學士,他懇切推辭,乞求授予兄長肅之,說:“我年少時受兄長撫養,況且兄長擔任待制十年了。”帝曰:“你們兄弟友愛,足以勉勵風俗。肅之也應當升職也。”就一起任命他們。皇帝稱讚他們一門忠孝。
《宋史·李肅之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