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本姓解》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孔子家語本姓解》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孔子之先,宋之後也,微子啟帝乙之元子,紂之庶兄,以圻內諸侯入為王卿士.微國名,子爵.初武王克殷,封紂之子武庚於朝歌,使奉湯祀.武王崩而與管蔡霍三叔作難,周公相成王東征之,二年,罪人斯得,乃命微子於殷.後作微子之命,由之與國於宋,徙殷之子孫,唯微子先徃仕周,故封之賢.其弟曰仲思,名衍,或名泄,嗣微之後,故號微仲,生宋公稽冑子,雖遷爵易位,而班級不及其故者,得以故官為稱,故二微雖為宋公,而猶以微之號自終,至於稽乃稱公焉.宋公生丁公申,申公生緡公共,及襄公熙,熙生弗父何,及厲公方祀,方祀以下,世為宋卿.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故後以孔為氏焉.一曰孔父者,生時所賜號也,是以子孫遂以氏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避華氏之禍而奔魯.方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曰雖有九女,是無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於是乃求婚於顏氏.顏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顏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聖王之裔,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雖年長性嚴,不足為疑,三子孰能為之妻?」二女莫對,徵在進曰:「從父所制,將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遂以妻之.徵在既徃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勇,而私禱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而叔梁紇卒,葬於防.至十九,娶於宋之亓官氏,一歲而生伯魚,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貺,故因以名曰鯉,而字伯魚,魚年五十,先孔子卒.

齊太史子與適魯,見孔子,孔子與之言道.子與悅曰:「吾鄙人也,聞子之名,不睹子之形久矣,而求知之寶貴也,乃今而後知泰山之為高,淵海之為大,惜乎夫子之不逢明王,道德不加於民,而將垂寶以貽後世.」遂退而謂南宮敬叔曰:「今孔子先聖之嗣,自弗父何以來,世有德讓,天所祚也.成湯以武德王天下,其配在文,殷宗以下,未始有也,孔子生於衰周,先王典籍,錯亂無紀,而乃論百家之遺記,考正其義,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刪詩述書,定禮理樂,製作春秋,讚明易道,垂訓後嗣,以為法式,其文德著矣.然凡所教誨,束脩已上,三千餘人,或者天將欲與素王之乎,夫何其盛也.」敬叔曰:「殆如吾子之言,夫物莫能兩大,吾聞聖人之後,而非繼世之統,其必有興者焉.今夫子之道至矣,乃將施之無窮,雖欲辭天之祚,故未得耳.」子貢聞之,以二子之言告孔子.子曰:「豈若是哉?亂而治之,滯而起之,自吾志,天何與焉.」

翻譯

孔子的祖先,是宋國的後裔。微子啟,是帝乙的長子,紂的同父異母哥哥,以都城千里之內諸侯的身份,進入朝廷為國王的卿士。微,是諸侯國名,屬於子爵。當初,武王征服了殷國,封紂的兒子武庚於朝歌,讓他奉行商湯的祭祀。武王死後,武庚與管叔、蔡叔、霍叔共同謀反,周公輔佐成王東征討伐他們。第二年擒獲了罪人,於是命令微子啟代替武庚為殷的後裔,作《微子之命》申告此事。封微子於宋國,遷徙殷人的子孫到此地,唯有微子先到周朝去做官,被周朝封為賢人。微子的弟弟仲思,名衍,或名泄,繼承了微子的爵位,因此又稱微仲。仲思生宋公稽,後代雖然爵位變遷,但等級都沒有祖輩高,仍然以舊的爵位稱呼。所以微子和微仲雖然是宋公,但始終都用微子稱號。到了稽即位,才開始稱公。

宋公稽生丁公申,申生緡公共和襄公熙,熙公生弗父何及厲公方祀。從方祀以下,世代為宋國卿。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勝,世子勝生正考甫,正考甫生孔父嘉。傳到五代以後,分出同族,所以後來有一支以孔作為姓氏的族親。

一說孔父這個名號,是出生時君王所賜的號,所以子孫就以此作為姓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罩夷,罩夷生防叔,防叔為了躲避華氏之禍逃亡到魯國。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有九個女兒而無兒子。叔梁紇的妾生孟皮,孟皮字伯尼,腳有毛病。於是叔梁紇向顏氏求婚。顏氏有三個女兒,小女兒叫徵在。顏父問他的三個女兒:“陬邑孔氏的父輩和祖輩雖是士,但他們的祖先是聖王的後裔。現在求婚的叔梁紇身高十尺,武力絕倫,我很看中他。雖然年齡大了些性子又急,但不必擔心。你們三人誰願意做他的妻子?”大女兒二女兒都不說話。徵在走上前說:“聽從父親的安排,還有什麼可問的呢?”她父親說:“就是你能做他的妻子。”就把徵在許給叔梁紇做妻子。徵在去叔梁紇家時,先在宗廟見面。因為丈夫的年齡大,擔心不能及時生兒子,便私下到尼丘山去祈禱。後來生下孔子,所以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葬在防山。孔子十九歲,娶了宋國亓官氏的女兒為妻,一年後生下伯魚。伯魚出生時,魯昭公送給孔子一條鯉魚。孔子得到國君的賞賜感到很榮耀,所以給兒子取名鯉,字伯魚。伯魚活到五十歲,比孔子先去世。

齊國的太史子與來到魯國,見到孔子。孔子和他談論道,子與很高興,說:“我是淺陋無知的人,久聞您的大名,而沒能和您見面,而求知的機會是很寶貴的。從今以後我知道了泰山的高大,大海的廣闊。只可惜啊,先生沒有遇到聖明的君主。道德不能在百姓中施行,而只有把這些寶貴的東西留給後世了。”

子與辭別孔子後對南宮敬叔說:“現今的孔子是先聖的後代,從弗父何以來,孔氏後代世世有德謙讓,這是上天所賜的.福分啊。成湯以武德稱王天下,用禮樂相配合。殷商以下,就沒有這樣的情況了。孔子生在周朝衰敗的時代,先王的典籍錯亂無序,孔子就整理論述百家遺留的記錄,考證其正確的含義,師法和陳說堯舜的盛德,效法周文王、周武王的文功武治,刪定《詩》整理《書》,制定禮,理清樂,製作《春秋》,闡明《易》道,給後世留下訓誡,作為法則,孔子的文德是何等顯著啊!他所教誨的弟子,奉上束脩的就有三千多人,或許是上天要他成為無冕的素王吧?為什麼如此興盛呢!”

南宮敬叔說:“如果像你說得那樣,事物不會兩全其美。我聽說聖人的後代,如果不是繼承王位的統系,也必然會有興盛的人。現在孔子之道已非常完美,並將長久地施行於後世,即使想推卻上天賜予的福分,也不可能。”

子貢聽了這些話,把他們二人的議論都告訴了孔子。孔子說:“哪是這樣的呢?亂了就要治理,停滯就要興起,這是我的志向,和天有什麼關係呢?”

評析

本篇是對孔子家世的考證。開首即說孔子的祖先是宋國的後裔,因而孔子就是“先聖之嗣”。魯國大夫南宮敬叔說:“吾聞聖人之後,而非繼世之統,其必有興者焉。今夫子之道至矣,乃將施之無窮,雖欲辭天之祚,故未得耳。”似乎是天降大任。但孔子聽到這話卻說:“豈若是哉?亂而治之,滯而起之,自吾志,天何與焉?”他認為世道混亂就要治理,事物停滯就要興起,這是他自己的志向,和天沒有關係。所以孔子終生都努力推行仁義之道,一生失意而不失望,這種對社會高度的責任感是值得讚揚的。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孔子家語本姓解》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
《孔子家語本姓解》文言文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