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總複習

高三文言文總複習

《考試說明在古代文閱讀方面,對“句子”理解提出兩條要求:一是“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的詞類活用);二是“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由於高考過幾年規定不直接考查古漢語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項中作間接考查,所以本講著重講後一項。

一、理解句子

正確理解句子是正確翻譯的前提,故先講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語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這裡主要從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來說。

1.以易求難,推敲關鍵字語

多年來的高考試題表明,要求考生理解並翻譯的句子,並非每一個詞語都有難度,都不會理解,而只有一兩個詞語有較高的難度。從這個意義說,理解句子就是對關鍵字語的確切認知。一般說來,這關鍵字語表現為多義實詞或詞的形態特點(單音詞、雙音詞)或用法特點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側庶,籍(戶口冊)註失實,年未及養,而籍年已滿,便去職歸家。時鎮軍將軍顧覬之為州上綱,謂曰:“尊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祿,當啟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黃籍,籍年既至,便應扶持私庭,何容以實年未滿,苟冒榮利……”

在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祿,當啟相留”是什麼意思呢?“州中”、“有微祿”、“當”、“留”都是不難理解的.,難的是“差”、“啟”、“相”這三個詞。“差”是個多音詞,這裡該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祿”,有少許俸祿。可見“差”應讀chāi,為當差之意,即任職。“啟”有打開、陳述等意,因為要向上陳述某人之任職,所以應理解為“稟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於是全句該理解為:在州中任職有少許奉祿,將稟告上司挽留你。這樣看來,所謂以易求難,就是根據已知求未知。“求”的過程,就是對語句作分析的過程。

2.轉換角度,辨析句式特點

有些文句,在實詞,虛詞方面沒有太多障礙,但要真正說清其含意遇到麻煩,這時就得轉換視角,從句式方面作考慮,這樣也許會尋求到正確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辭歸。每至客舍,自放(讀cuàn)驢,取樵炊爨,食畢,復隨旅進道,往還如是。質(胡威之父)帳下都督,素不相識,先其將歸,請假還家,陰資裝,百餘里要之,因與為伴,每事佐其經營之,又少進飲食,行數百里。威疑之,mi6*誘問,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

在這段文字中,“先其將歸,請假還家”一句,字詞上沒有一點疑難,但“先其將歸”是什麼意思?是“早就要帶他回去”嗎?自然不是。原來這是一個省略句,在“先“之後省略了一個介詞“於”,其,指代胡威。這樣看來,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將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請假回家。用這個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與下文意思一致,因為“陰資裝”等句意思是:暗中準備盤纏,在百餘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與他結伴同行,每次遇到什麼事情,就幫助他處理。從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於公事,何由濟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濟乎?”就是“憑什麼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麼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樂毅伐破齊,盡降齊城”一句中,破,使動用法,降,也是使動用法,使……降。據此全句是說:燕國派樂毅攻破齊國,使齊國的城邑全部投降。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高三文言文總複習0
高三文言文總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