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文言文教學的魅力

感悟文言文教學的魅力

文言文教學在蘇教版是一塊真空地帶,當然了,對於小學生而言,學習文言文的確不簡單。所以,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於我而言,也是極少涉足。但如果給學生從小打下紮實的文言文、古詩文基礎,對於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無疑是一件極富遠見卓識的事情!

今天有幸聆聽了來自北京海淀區林青老師執教的北師大版文言文《活見鬼》一課。篇幅不長,只有一百字左右(附原文:有赴飲夜歸者,值大雨,持蓋自蔽。見一人立檐下,即投傘下同行。久之,不語,疑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視愕然,不覺大笑。)。但課堂上師生關於“鬼”的討論,卻著實讓我們看到了林老師帶領孩子們“捉鬼”的本領!而這個“捉鬼”就體現在“三變課題”上!

一變:變出問號,要“捉鬼”就得先“找鬼”。

林老師直接從課題入手,“活見鬼”顧名思義就是活人見到鬼了。誰見到鬼了呢?從哪看出見到的是“鬼”呢?林老師讓學生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並指導學生讀好當時恐懼、害怕的'感覺;同時引出所有的猜測都源自文中的這個“疑”字,因疑生恐啊!於是,林老師在課題上打上問號,要求學生再試讀課題。一男生活靈活現的讀題,特別是那種疑問的語氣,讓我們聽課者仿佛也見到了心中的那個“鬼”,大家都不由自主為這個男孩鼓掌喝彩了。

二變:變成感嘆號,要“捉鬼”就要讓“鬼”現形。

“二變”是在“一變”上的延續、深化。林老師一句簡潔、精煉的過渡語“剛才只是因疑生恐,而這回是付諸行動了。文中是怎么描寫的?找出相關的動詞。”就順勢進入了“二變”。在板書“撩、擠、趨”這三個動詞後,林老師布置了說話訓練,要求學生揣摩故事中這兩個人物(持傘者、躲雨者)的心理活動。先是同桌互說,在學生充分的說話、交流後,林老師讓兩個孩子分別扮演持傘者和躲雨者,大膽想像這兩個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這么一想、這么一說、這么一聽,林老師再問那個“持傘者”:“此時此刻,除了剛才的恐懼,你現在心裡肯定他是‘鬼’了嗎?”於是,問號自然變成了感嘆號,她讓學生再讀課題——“鬼”在光天化日下終於完全現形了。

三變:變回雙引號,“捉鬼”原來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的。

“三變”是本課教學的亮點所在,主要有三個環節。一是點撥學生通過文中“夜”和“大雨”這兩個詞想像當時的環境和氣氛;二是讓兩名學生分讀描寫“晨起炊糕者”看到的“持傘者”和“躲雨者”的句子;三是讓兩個學生表演這兩人在店裡見面時的“愕然”和“大笑”。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同時又是水到渠成,很自然地驗證了“無巧不成書”,也得出了“世上本無鬼,皆因心作祟”的結論。所以課題的“鬼”字自然要加上雙引號。學生再讀課題,我們再聽課題,仿佛都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在心底暗暗竊笑······

這節課的精彩還不僅僅只是林老師為“捉鬼”而“三變”,還有她的教學語言始終是簡潔明了、不溫不火,整堂課穩中推進,層次感強。更讓我感動的是,林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自我感悟,在學生感悟後總是適時引導學生把這種感悟、感覺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這正是新課標關於閱讀指導中著重強調的部分。所以,好的課的的確確是心中有課標,眼中有學生!

今天和林老師一起經歷的“捉鬼”歷程,讓我和學生們都充分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也感受到了文言文教學的韻味。這個“鬼”,我會記住的!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感悟文言文教學的魅力0
感悟文言文教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