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基礎知識與練習題

高考文言文基礎知識與練習題

高考文言文基礎知識複習

《游褒禪山記》

一、 知識點梳理

1、文體知識

“記”是散文的一種體裁,可敘事,可寫景,可狀物(記人、記事、記物),記景目的往往在於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感情和主張),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

2、作家作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卒諡文。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仁宗慶曆二年中進士,嘉祐三年上wan6*6*書,提出變法主張。在政治上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守舊,客觀上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列寧《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問,不迷信古人,主張為文要有“補於世”,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詩文思想同政治主張是一致的。著作收入《臨川先生文集》。

3、課文解讀: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文章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閒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蘇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自己坦蕩的胸襟,他只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游褒禪山記》

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

第二段,記游華山洞的經過。先略述前洞和後洞的概況,然後詳記游後洞的經過。

第三段,寫游洞華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發感慨,提出治學必須採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第五段,是記游的結尾,補敘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以及作者籍貫、署名。這是寫遊記常用的格式。

《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時寫的一篇敘議結合的遊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遊褒禪山的經過,並藉此生髮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並提出治學必須採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二、綜合練習題

(一)給加點字注音

慧褒( ) 廬冢( , ) 仆道( ) 謬( ) 穴( ) 瑰怪( ) 窈然( )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而卒葬之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3、有碑仆道

4、其文漫滅

5、蓋音謬也

6、有穴窈然

7、有怠而欲出者

8、不出,火且近

9、蓋余所至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1、則或咎其欲出者

1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13、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14、而人之所罕至焉

15、無物以相之

16、其孰能譏之乎

17、何可勝道

(四)詞類活用

1、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3、有泉側出

4、由山以上五六里

5、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6、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7、則其至又加少矣

8、火尚足以明也

9、極夫游之樂

10、常在於險遠

11、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12、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五)翻譯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請指出特殊句式:

1、唐浮屠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

2、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3、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4、有碑仆道 。

5、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6、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7、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8、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游褒禪山記(A) ——王安石

於是余有嘆焉。 ,往往有得, 。夫夷以近, ;險以遠,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而人之所罕至焉, 。有志矣, ,然力不足者, 。有志與力,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然力足以至焉, ,而在己為有悔; ,可以無悔矣, ?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禪山記》

一、知識點梳理

1、文體知識

“記”是散文的一種體裁,可敘事,可寫景,可狀物(記人、記事、記物),記景目的往往在於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感情和主張),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

2、作家作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卒諡文。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仁宗慶曆二年中進士,嘉祐三年上wan6*6*書,提出變法主張。在政治上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守舊,客觀上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列寧《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問,不迷信古人,主張為文要有“補於世”,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詩文思想同政治主張是一致的。著作收入《臨川先生文集》。

3、課文解讀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文章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閒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蘇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自己坦蕩的胸襟,他只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游褒禪山記》

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

第二段,記游華山洞的經過。先略述前洞和後洞的概況,然後詳記游後洞的經過。

第三段,寫游洞華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發感慨,提出治學必須採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第五段),是記游的結尾,補敘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以及作者籍貫、署名。這是寫遊記常用的格式。

《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時寫的一篇敘議結合的遊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遊褒禪山的經過,並藉此生髮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並提出治學必須採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二、綜合練習題

(一)給加點字注音(答案略)

慧褒( ) 廬冢( , ) 仆道( ) 謬( ) 穴( ) 瑰怪( ) 窈然( )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而卒葬之 死後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因為

3、有碑仆道 倒下

4、其文漫滅 模糊,磨滅

5、蓋音謬也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謬:錯誤。

6、有穴窈然 深遠幽暗的樣子

7、有怠而欲出者 懈怠

8、不出,火且近 將要

9、蓋余所至 發語詞,也有大概的意思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11、則或咎其欲出者 責怪

1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平;近

13、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不同尋常

14、而人之所罕至焉 稀少

15、無物以相之 幫助

16、其孰能譏之乎 難道,表反問

17、何可勝道 盡

(四)詞類活用

1、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名詞作動詞,築舍定居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名詞作動詞,命名

3、有泉側出 側:名-狀 從旁邊

4、由山以上五六里 名詞作動詞,上行

5、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6、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進:動—名,前進的情況;

見:動—名,見到的景致

7、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動—名,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動 照明

9、極夫游之樂 極:副—動 盡情享受(窮盡)

10、常在於險遠 險遠:形—名,險遠的地方

11、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形—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

12、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傳:動—名,流傳的文字;

名:名—動,指識其本名

(五)翻譯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請指出特殊句式:

1、唐浮屠始舍於其址(介賓短語後置句),而卒葬(於)之(省略句)

2、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

3、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句)

4、有碑仆(於)道 (省略句)

5、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無特殊句式)

而我也後悔自己跟隨他們因而不能夠極盡遊玩的樂趣。

6、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無)

對於這種情況,我又感慨了。古人觀察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時候,往往有心得,以為他們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無處不在。

7、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無)

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到達的人,就可以沒有悔恨了,難道誰還會譏笑他嗎?

8、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無)

後代的人使流傳的文字弄錯,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情況,哪能說的盡呢?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高考文言文基礎知識與練習題0
高考文言文基礎知識與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