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豐樂亭記》文言文譯文

歐陽修《豐樂亭記》文言文譯文

我治理滁州以後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向滁州人打聽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著;中間有一股清泉,水勢洶湧,向上湧出。我上下左右都看過,很愛這裡的風景。於是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就同滁州人在那裡游賞。

滁州在五代戰亂的時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當年,太祖皇帝曾率領後周的部隊在清流山下打敗李璟的兵馬十五萬人,活捉南唐將領皇甫暉、姚鳳於滁州東門之外,於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當地的山川形勢,研究地方志,登上高處瞭望清流關,希望能找到皇甫暉、姚鳳被擒的地方。但當年親歷戰事的人都不在了,原來天下太平已經很久了啊。自從唐代政治頹敗,海內四分五裂,天下豪傑並起,相互爭奪,到處都是敵對政權,數也數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聖人出世,四海統一。過去憑藉山川險阻稱王稱霸的人,都被剷平消滅,百年之間,冷清清地只見清流山依舊高聳,清流河仍然清澈。想詢問當時的戰爭情況,而那些經歷過的人都早已死去了。今天滁州位於江淮之間,地方偏僻,是船隻車輛、商賈遊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來就不見外地的事情,安心於耕田種地,穿衣吃飯,養老送終。誰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如雨露滋潤陽光普照達百年之久呢!

我來到這裡,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簡少,又愛它的民風安恬閒適。既已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於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採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樹的濃蔭下休息,秋迎風霜,冬賞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民眾也為年年穀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於是為他們推求這裡的山川形勝,敘述這裡風俗的美好,使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於這太平無事的時代。而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範圍內的事。於是便寫了這篇文章,並給亭子起名為豐樂。

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回答文後問題。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①,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②,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聖人而已矣。學聖人,則其師若友,必學聖人者。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

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後已。正之蓋亦常云爾。夫安驅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於其室,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願從事於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會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雲。

(選自《同學一首別子固》宋代王安石)

【注釋】①子固:曾鞏,字子固,江西南豐人。北宋著名散文家。②正之:孫侔,字正之,吳興(今屬浙江省)人。

1.“同學”兩字是本文的主腦,請結合全文說說作者對“同學”含義的理解是怎樣的?

答:相似(同學於聖人);相信(互相信任而毫不猜疑);相警且相慰(互相告誡並且互相慰勉)。

夫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故人之文武茂異,取名於此。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此其大體之別名也。若校其分數,則牙則須,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後乃成。何以論其然?夫聰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膽則說不行。膽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則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聰謀始,以其明見機,待雄之膽行之。雄以其力服眾,以其勇排難,待英之智成之。然後乃能各濟其所長也。……故英可以為相,雄可以為將。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高祖項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於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則智者去之,故項羽氣力蓋世,明能合變,而不能聽采奇異,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陳平之徒皆亡歸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歸之,兩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本文論辯很有特色,請從一個角度簡要評析。

答:參考角度:(1)結構:層層推進論證,嚴謹而有條理。(2)寫作方法:對比鮮明,例證典型;正反說理,透徹有力。(3)語言:大量採用兩兩對稱的整句句式(駢對),富有氣勢和節奏感。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歐陽修《豐樂亭記》文言文譯文0
歐陽修《豐樂亭記》文言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