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士隱居者文言文閱讀理解

賢士隱居者文言文閱讀理解

賢士隱居者

士子修己篤學,獨善其身,不求知於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無傳。比得《上虞李孟傳》錄示四事,故謹書之。

其一曰,慈谿蔣季莊,當宣和間,鄙王氏①之學,不事科舉,閉門窮經,不妄與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歲四五訪其廬。季莊聞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對小室極意講論自晝竟夜殆忘寢食告去則送之數里相得歡甚。或問抑崇曰:“蔣君不多與人周旋,而獨厚於公,公亦拳拳於彼,願聞其故?”抑崇曰:“余終歲讀書,凡有疑而未判,與所缺而未知者,每積至數十,輒一扣之,無不迎刃而解。”而蔣之所長,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謂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剛,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處。有弟不甚學問,使專治生以餬口,而茂剛刻意讀書,足跡未嘗妄出,尤邃於《周易》。沈煥通判州事,嘗訪之。其見趣絕出於傳注之外雲。氣象嚴重,窺其所得,蓋進而未已也。

其三曰,顧主簿,不知何許人,南渡後寓於慈谿。廉介有常,安於貧賤,不蘄人之知。至於踐履間,雖細事不苟也。平旦起,俟賣菜者過門,問菜把直幾何,隨所言酬之。他飲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則玩心墳典,不事交遊。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豐人。操行介潔,為邑人所敬。開門授徒,僅有以自給,非其義一毫不取。家至貧,常終日絕食,鄰里或以薄少致饋。時時不繼,寧與妻子忍餓,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紙裘,客有就訪,亦欣然延納。望其容貌,聽其論議,莫不聳然。縣尉謝生遺以襲衣,曰:“先生未嘗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無傷也。”日章笑答曰:“一衣與萬鍾等耳,倘無名受之,是不辨禮義也。”卒辭之。

是四君子,真可書史策雲。 ——選自(宋)洪邁《容齋隨筆》,有刪改。

註:①王氏:王安石

5.下列各項中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率一歲四五訪其廬 率:大概 B.自晝竟夜,殆忘寢食 殆:恐怕

C.雖細事不苟也 苟:馬虎 D.輒一扣之 扣:求教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①不蘄人之知 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B.①不妄與人接 ②欲呼張良與俱去

C.①與所缺而未知者 ②重為鄉黨所笑

D.①苟一日之用足,則玩心墳典 ②此則岳陽樓 之大觀也

7.以下各項中都屬於直接表現“賢士隱居者”的“賢”的一項是(3分)

①蔣君不多與人周旋,而獨厚於公 ②王茂剛,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處

③廉介有常,安於貧賤 ④一衣與萬鍾等耳,倘無名受之,是不辨禮義也

⑤每積至數十,輒一扣之,無不迎刃而解 ⑥開門授徒,僅有以自給,非其義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8.以下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蔣季莊不僅看不起王安石的學問,而且不願參加科舉考試,總是閉門研究經書,從來不與外人交往。

B.王茂剛和他弟弟不一樣,他弟弟不喜歡做學問,他卻潛心讀書,不輕易外出,尤其對《周易》有很深的造詣。

C.顧主簿家中並不富足,買菜卻不在乎價錢。如果東西夠一天用了,他就專心研究典籍,不喜歡交遊。

D.周日章家中很貧窮,經常斷糧,但從不求人,連縣尉謝生送給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9.翻譯和斷句(9分)

(1)用“/”線給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分)

季莊聞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對小室極意講論自晝竟夜殆忘寢

食告去則送之數里相得歡甚

(2)翻譯上面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①士子修己篤學,獨善其身,不求知於人。(3分)

②隆寒披紙裘,客有就訪,亦欣然延納。(3分)

5.B(殆:幾乎)

6.B(兩個“與”都是介詞,“和、跟”的意思;A項,①否定句中,賓語前置。②動詞,“去” “到”;C項,①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②“所”和“為”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D項,①連詞,就。②表判斷的副詞,就是。)

7.D(①②句主要表現蔣季莊、王茂剛的'“隱”;⑤是側面表現其賢。)

8.A(“從來不與外人交往”意思與原文不符。)

9.(1)用“/”斷句(2分)

季莊聞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對小室/極意講論/自晝竟夜/殆忘寢食/告去則送之數里/相得歡甚

(每錯兩處扣1分)

(2)翻譯

①讀書人加強自身修養,專心治學,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別人知道(或理解)。(說明:“修己篤學”大意1分,“善”1分,“不求知於人”句式1分。)

②隆冬寒天披著紙一樣的薄裘,有客人來訪,也高興地迎請接納。(說明: “隆寒披紙裘”大意1分, “就訪”1分, “延納”1分。)

附:文言譯文

讀書人加強修養專心治學,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別人知道,別人也不能知道他們,這樣的人物間或有之,我時常痛惜他們的事跡沒能流傳。近見《上虞李孟傳》記載有四件事,因此恭謹地抄錄下來。

其一說,慈谿人蔣季莊,正當徽宗宣和年間,鄙視王安石的學問,不參加科舉考試,閉門考究經書,不隨便和人往來。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訪他。蔣季莊聽說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對坐在小屋裡,盡情地談論,從白天到晚上,幾乎忘記睡覺吃飯。高抑崇告辭離開時,季莊都要送他到數里之外。有人間高抑崇說:“蔣季莊不多與人來往,卻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對他情真意切,希望聽聽其中的緣故。”高抑崇回答說:“我終年讀書,凡是有疑問而不能決斷時,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積數十條,只要一去拜訪蔣君,沒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蔣季莊的長處,其他人未必能夠了解。世上所稱道的知己不就是這樣的嗎?

其二說,王茂剛,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澗深處。他有個弟弟不喜歡讀書,王茂剛就讓他經商來餬口,他自己卻潛心研讀,從不輕易出門,尤其對《周易》一書的造詣深速。沈煥任通判州事時,曾經拜訪過他,說他的見識旨趣絕對超過專門作傳注的人。還說他氣質嚴謹持重,看他所獲得的知識,應該是個在學問上永無止境的人了。

其三說,顧主簿,不知道是哪裡人,高宗建國之後他南渡寓居在慈谿。他保持廉潔的操行,安於貧賤,不祈求別人知道他。至於他經歷過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馬虎。天明起床,等賣菜的經過家門,問了菜價多少錢,隨他所說的付給菜錢。其它飲食布帛的購買也是如此。時間一長,人們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騙他。假如東西夠一天用了,他就專心研讀典籍,不喜歡交遊。

其四說,周日章是信州永豐縣人。操行耿直廉潔,被縣裡的人尊敬。他開門教授徒弟時,收人只求自給,不義之財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窮,經常一整天斷糧,鄰里有時便用微薄的東西相饋送,家中時常上頓不接下頓,他寧願和妻子忍飢挨餓,最終也不求別人。隆冬寒天披著紙一樣的薄裘,有客人來訪,也高興地迎請接納。觀察他的容顏,聆聽他的論議,無不使人尊敬。縣尉謝生把一套襲衣送給他,說: “先生未曾有求於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沒有什麼妨害。” 周日章笑著回答說:“一套衣服和萬鍾糧食一樣,如果無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禮義啊!” 最終還是推辭掉。

這四位君子,真應該寫進史書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賢士隱居者文言文閱讀理解0
賢士隱居者文言文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