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師表》文言文賞析

諸葛亮《出師表》文言文賞析

我記得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時其實讀了沒有什麼感覺,覺得《出師表》就是一篇抒情文章,其實不然,《出師表》是一篇情辭懇切、肝膽照人、影響深遠的散文杰作。

《出師表》文章雖然不長,但是卻表達了諸葛亮一生對漢室做出的貢獻,並表達出師北伐匡扶漢室的決心。本文是奏章性質的文章,內容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向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張,因此全文主要以議論為主。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和感受。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具體的說,前部分重在曉之以理,後部分重在動之以情。文章總的是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全篇文字從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闢,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本文的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率直質樸、簡明易懂,表現諸葛亮對漢室懇切忠貞的感情。前人特別指出在前幾段文字篇幅里,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報先帝”“忠陛下”思想貫穿全文,處處不忘先帝“恩情”、“遺德”、“遺詔”,處處為後主著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興復漢室”的大業。全文既不藉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話不失臣子的身份,言辭懇切,也切合長輩的口吻。諸葛亮所用言語不同與其他前人,可能是由於處境不一樣,比如屈原是在遵讒毀、被放逐的處境中寫出《離騷》的,因而採取幽隱詭幻的表現手法。但是諸葛亮的處境跟屈原正相反,《出師表》感情充沛的特點和所表達的忠君愛國之情卻是一脈相通的,率直質樸的語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是統一的。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還有一些整齊工穩的排比對偶句式,如“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而這些正好體現了東漢末年駢體文開始興起的時代風尚。本文運用了有大量合成詞,是出於諸葛亮的首創,不少詞也是經諸葛亮的提煉,後來都用為成語,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等,由此不難看出《出師表》的語言成就,就憑這一點她都應該流傳不朽,被後世稱讚。

《出師表》正是在淋漓盡致的解剖了這種精神的實質從而表現出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這一點上,顯示了它獨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諸葛亮的忠肝義膽,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精神,不僅在封建社會裡被視為臣子的大節,而且在當今人們心中的普世價值觀也有相似的內容,不管對於當時還是當下,這種精神都是普遍受到推崇的。當國家處於危難關頭,這種精神更煥發出強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所讚頌的“時窮節乃現”,“鬼神泣壯烈”,一封奏疏能幹百年被視為“至文”而流傳不朽,而這種流傳不朽是對其的最好讚美。

諸葛亮足智多謀,雄才大略,大半生戎馬倥傯,致力於國家統一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他的平生事跡和留傳的作品來看,他並未著意於文學創作。但在文學上有如此輝煌的造詣,為後世留下《出師表》這樣盪氣迴腸、感人肺腑、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決不只是其在表達技巧上值得借鑑,更為重要的,是在真情實感上的自然流露。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千古事,動情方為真。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說過:“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是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情深在於辭切,感人全在意真,《出師表》語言樸素、平易,毫無故作驚人的大言警語,也無揚才露已的麗辭佳句,句式駢散並用,隨情為變,抑揚頓挫,曲折迴蕩,分析時精警透闢,敘述時條分縷析,動情處肝膽可見,激昂時氣勢磅礴。無論是分析形勢,提出建議,還是追述往事,剖明心跡,文章的一字一句無不浸透著從肺腑中自然奔涌而出的真情實感。這種真情實感,既是諸葛亮的忘身憂國之情,也是他對劉備父子的忠貞不渝之情。胸中有真情,下筆才有神。在胸臆中日積月累形成的真情實感,在筆底下自然地表達出來,才能撼動人心,感人至深。志盡文暢,情真意切,這正是《出師表》成為不朽名篇的真諦所在。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諸葛亮《出師表》文言文賞析0
諸葛亮《出師表》文言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