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練習訓練

文言文的練習訓練

1。蘇東坡北歸

東坡①還至庾嶺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問從者曰:“宜為誰?”曰:“蘇尚書③。”翁曰:“是蘇子瞻歟?”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聞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歸,是天佑善人也。”東坡笑而謝之,因題一詩於壁間云:“鶴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夾道手親栽。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 (宋·曾敏行《獨醒雜誌》)

[注釋](D東坡:蘇東坡,即蘇軾。曾貶官至惠州、儋州(今廣東、海南一帶)。②庾嶺:即大庾嶺。在今江西、廣東交界處。③蘇尚書:蘇軾曾官至禮部尚書,故稱蘇尚書。④鶴骨霜髯(rán)心已灰:這是蘇軾形容自己的形態與心情。

[文化常識]古人“名”與“字”的用法。古人除了姓名外,還有字、號(別號)等。在社會交際中,一般稱對方的字或號,以表示尊敬。如上文“是蘇子瞻歟”,意為這是蘇子瞻嗎?蘇軾,字子瞻。那翁稱蘇軾為“蘇子瞻”,是表示敬意,也可問“是蘇東坡歟”,而絕不能說“是蘇軾歟”,因為當時蘇軾就在旁邊,直呼對方的姓與名,乃是不尊敬,不禮貌。而他自己稱自己,則只能說名,如“吾乃蘇軾也”,而絕不能說“吾乃蘇子瞻也”。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從 ②揖 ③題

2。翻譯:①少憩村店 ②官為誰 ③我聞人害公者百端 ④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曾見南遷幾個回”的正面意思是什麼?

2。鄭玄對應劭

時大將軍袁紹①總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會賓客,玄最後至,乃延升上坐。身長八尺,飲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儀溫偉。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說異端⑥,百家互起。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時汝南⑦應劭亦歸於紹,因自贊曰:“故太山⑧太守應中遠⑨,北面稱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門考以四科⑩,回、賜⑾之徒不稱官閥⑿。”劭有慚色。

(選自《後漢書·鄭玄傳》)

[注釋]①袁紹:東漢末年大豪強。②總兵:總領兵馬。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帶。④玄:鄭玄:當時著名儒學大師。⑤斛(hú):量器名。古代以十斗為一斛。⑥異端:此指與儒學格格不入的觀點。⑦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⑧太山:泰山。⑨應中遠:即應劭,字中遠。⑩考以四科:講學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⑾回、賜:孔子的弟子顏回、子貢。⑿不稱官閥:不按官職相稱。

[文化常識]“尺”及其他。“尺”是古代的度量單位。10寸為1尺,10尺為1丈,10丈為l引。古代的尺要比現代的短,據考證,周朝的'1尺,約合今天6。5寸左右,到漢朝,約合今之7寸左右。上文說鄭玄“身長八尺”,按現代度量計算,約為1。85米,算是個高個子。如果不了解上述情況,將古今尺寸視為相同,那么鄭玄身高便為2。7米左右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要 ②會 ③競 ④歸

2。翻譯:①乃延升上坐

②未以通人許之 ③鹹出問表 ④莫不嗟服

3。理解:為什麼鄭玄最後的一番話會使“劭有慚色”?

3。馮夢龍補《西樓記》

袁韞玉①《西樓記》初成,往就正於馮猶龍②。馮覽畢置案頭不致可否。袁惘然不測所以而別。時馮方絕糧,室人以告。馮曰:“66,袁大③今夕饋我百金矣。”乃誡閽人④:“勿閉門,袁相公饋銀來必在更余,可徑引至書室也。”家人皆以為誕。袁歸,躊躇⑤至夜,忽呼燈持金就⑥馮。乃至,見門尚洞開。問其故,曰:“主人秉燭在書室相待,驚趨而入。馮曰:“吾

固料子必至也。詞曲俱佳,尚少一出⑦,今已為增入矣。”乃《錯夢》也。袁不勝折服。是《記》大行,《錯夢》尤膾炙人口。

(選自清·褚人獲《堅瓠集》)

[注釋]①袁韞(yùn)玉:明朝文學家,字於令。②馮猶龍:即馮夢龍。明朝著名文學家。③袁大:對袁韞玉的尊稱。④閽(hūn)人:守門人。⑤躊躇:徘徊。⑥就:前往。⑦出:戲曲名詞、劇本結構的一個段落,同“折”。

[文言知識]說“更”。古代夜間以“更”作為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初更)約在今19:00~21:00,上文所說的“更余”,是指一更後。二更在21:00~23:00;三更在23:00~1:00;四更在1:00~3:00;五更在3:00~5:00。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方 ②絕 ③饋 ④徑 ⑤引 ⑥誕

⑦固 ⑧料 2。翻譯:①袁惘然不測所以而別 ②主人秉燭在書室相待

3。理解:馮夢龍為什麼“覽畢”後“置案頭不致可否”?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文言文的練習訓練0
文言文的練習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