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燕策文言文練習以及答案

戰國策·燕策文言文練習以及答案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詐騎劫,卒敗燕軍,復收七十餘城以復齊。

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敝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日:“先王舉國而委將軍,將軍為燕破齊,報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動,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將軍之功哉!會先王棄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誤寡人,寡人之使騎劫代將軍,令將軍久暴露於外,故召將軍,且休計事。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而歸趙。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

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日:“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措,有高世之心,故假節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①。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謀於父兄,而使臣為亞卿。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跡者,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

(節選自《戰國策·燕策》,有刪節)

【注】①樂毅原在魏任官,奉魏王之命出使燕國,燕昭王以客禮相待,遂留燕。

4.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會先王棄群臣,寡人新即位 棄:離棄,這裡指“離世”

B.故假節於魏王 假:假裝

C.墮先王之名者 墮:毀壞

D.臣雖不佞 佞:有才能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

B.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

C.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

D.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 樂毅在燕昭王時期得以重用,率兵伐齊,先後占其七十餘城。惠王即位後,使用了齊人的反間計,派騎劫去代替樂毅,樂毅逃到了趙國,趙王封樂毅為望諸君。

B.燕惠王在齊攻燕後,感到了後悔,但這一悔恨,不是由於認識到自己的過失,而是害怕樂毅助趙攻燕,於是燕王遣人責備樂毅。

C.樂毅在回信中闡明聖賢之君應選賢任能,賞功罰過,對燕昭王任人的才德,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時也表明自身受燕昭王封賞當之無愧。

D.樂毅在回信中沒有直接地批駁燕惠王,而是從剖白自己心跡方面人手,不卑不亢,情辭懇切,最後寫自己以古之君子為榜樣,表白自身的高尚情操,同時勸燕惠王不要繼續聽信讒言,對自己抱有疑懼之心。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謀於父兄,而使臣為亞卿。(5分)

(2)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5分)

答案:

4.B

5.C

6.A

7.(1)先王過高抬舉我,從賓客中將我選拔出來,安排的職位在群臣之上,不與宗族長輩商量,就任命我為亞卿。(大意3分,“擢”“謀”每點1分)

(2)我擔心您手下的人只聽信身邊人們的話,而不明察被您疏遠的人的行為,所以我冒昧地寫信答覆您,希望 您仔細想想吧!(大意3分,“疏遠”“報”每點1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戰國策·燕策文言文練習以及答案0
戰國策·燕策文言文練習以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