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文言文翻譯

三國志文言文翻譯

《三國志》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內,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

孫權字仲謀。兄策既定諸郡,時權年十五,以為陽羨長。郡察孝廉,州舉茂才,行奉義校尉。漢以策遠修職貢,遣使者劉琬加錫命。琬語人曰: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1〕不終,惟中弟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恆,有大貴之表,年又最壽,爾試識之。

【註解】

〔1〕祿(lù)祚(zuò):亦作祿胙,福祿。

【譯文】

孫權字仲謀。長兄孫策平定江東諸郡時,他年僅十五歲,試用為陽羨縣縣長。曾被郡里舉薦為孝廉,州里推舉為茂才,奉義校尉。漢朝因為孫策遠在江東還依然盡臣子的職責,交納貢物,就派遣使者劉琬賜給他爵位和官服。劉琬對人說:我看孫家兄弟都才華出眾,深明事理,但都壽命不長,只有老二孫權,體態魁偉,相貌不凡,不同於凡人,有大貴的表相,壽命又是最長的,你們可以記住我說的這些話。

【原文】

建安四年,從策征廬江太守劉勛。勛破,進討黃祖於沙羡。

五年,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策長史張昭謂權曰:孝廉,此寧哭時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非欲違父,時不得行也。況今奸宄〔1〕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2〕盜,未可以為仁也。乃改易權服,扶令上馬,使出巡軍。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輔事焉。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吳,使丞之郡行文書事。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范等為將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七年,權母吳氏薨。

八年,權西伐黃祖,破其舟軍,惟城未克,而山寇復動。還過豫章,使呂范平鄱陽,程普討樂安,太史慈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等為劇縣令長。

九年,權弟丹楊太守翊為左右所害,以從兄瑜代翊。

十年,權使賀齊討上饒,分為建平縣。

十二年,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

【註解】

〔1〕奸宄(ɡuǐ):指違法作亂的人。

〔2〕揖:招惹。

【譯文】

建安四年,孫權跟從孫策征討廬江太守劉勛。劉勛被打敗後,又進軍沙羡征討黃祖。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把軍國大事交給孫權,孫權的悲痛還沒有停止。孫策的長史張昭對孫權說:孝廉,這難道是哭泣的時候嗎?古時周公立的喪禮就連他兒子伯禽也沒遵守,並不是他違逆父訓,只是由於當時不能按喪禮辦事罷了。況且現在奸詐之徒競相角逐爭鬥,像豺狼那樣的人充滿道路,你卻哀痛死去的兄長,顧念喪禮,這就像打開門戶招引盜賊一樣,這種行為不能算是仁德啊。於是讓孫權脫下喪服,扶他上馬,外出巡視軍隊。這時,孫權只占據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五郡,而邊遠險要地方還未完全歸附,並且天下的英雄豪傑散布在各州郡,做客的士人往往以個人的安危決定去留,君臣之間還沒有建立起牢固的關係。張昭、周瑜等人認為可以與孫權一起成就大事業,所以盡心輔佐他。曹操上表奏封孫權為討虜將軍,兼任會稽太守,駐紮在吳郡,孫權派使丞到會稽郡處理日常事務。對待張昭以太師太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范等人都被任命為將軍。廣招有才能的人,有名望的士人,魯肅、諸葛瑾等人這時開始做了他的賓客。分派眾將,鎮守並安撫山越族,討伐那些不服從命令的人。建安七年,孫權的母親吳氏去世。

建安八年,孫權西征黃祖,擊敗了他的水軍,但城池還未能攻克,而這時後方的山賊又作亂。孫權撤兵經過豫章,派呂范平定鄱陽,程普討伐樂安,太史慈統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都做了軍政任務繁重的各縣縣令或縣長。

建安九年,孫權的弟弟丹楊太守孫翊被隨從殺害,孫權任堂兄孫x接替孫翊的職位。

建安十年,孫權派賀齊討伐上饒,分上饒部分地區為建平縣。

建安十二年,孫權西征黃祖,俘獲了他的民眾後撤軍。

【原文】

十三年春,權復征黃祖,祖先遣舟兵拒軍,都尉呂蒙破其前鋒,而凌統、董襲等盡銳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虜其男女數萬口。是歲,使賀齊討黟、歙,分歙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縣,以六縣為新都郡。荊州牧劉表死,魯肅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觀變。肅未到,而曹公已臨其境,表子琮舉眾以降。劉備欲南濟江,肅與相見,因傳權旨,為陳成敗。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時甘寧在夷陵,為仁黨所圍,用呂蒙計,留凌統以拒仁,以其半救寧,軍以勝反。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昭兵不利,權攻城逾月〔1〕不能下。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未至,權退。

十四年,瑜、仁相守歲余,所殺傷甚眾。仁委城走。權以瑜為南邵太守。劉備表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備領荊州牧,屯gong6*安。

十五年,分豫章為鄱陽郡;分長沙為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十六年,權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2〕,改秣陵為建業。聞曹公將來侵,作濡須塢。

【註解】

〔1〕逾月:一個多月。

〔2〕城石頭:修築石頭城。

【譯文】

建安十三年春天,孫權再次征討黃祖,黃祖先派水軍抗擊,都尉呂蒙打敗了黃祖軍隊的先鋒,凌統、董襲等人更是全力強攻,於是血洗該城。黃祖脫身逃跑,騎士馮則追上他砍下他的腦袋,俘虜了男女幾萬人。這一年,孫權派賀齊討伐黟縣和歙縣,分歙縣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四縣,以六縣設定新都郡。荊州刺史劉表死後,魯肅請求接受使命去慰問劉表的兩個兒子,藉機觀察荊州的變化。魯肅還沒有到荊州,曹操已率軍來到荊州境內,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率眾投降。劉備準備南渡長江,魯肅與他相見,向他轉達了孫權的打算和計畫,分析擺在他們面前的失敗與成功的兩種前途。劉備進駐夏口,派諸葛亮去拜見孫權,孫權派周瑜、程普等人率軍行動,配合劉備。這時,曹操剛得到劉表的人馬,氣勢很盛,孫權的謀士們都深感畏懼,大多勸孫權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魯肅主張堅決抗擊曹軍,意見剛好與孫權相同。周瑜、程普任左右都督,各自率軍一萬多人,與劉備同時進軍,在赤壁與曹軍遭遇,大敗曹操的軍隊。曹操燒毀了剩下的船隻,領兵撤退,士兵們飢餓難當,再加上瘟疫流行,死了一大半。劉備、周瑜等人又追擊到南郡,於是曹操撤軍北還,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派樂進鎮守襄陽。這時甘寧在夷陵被曹仁的部隊包圍,孫權便用了呂蒙的計策,留下凌統抵禦曹仁,用凌統的一半兵力解救甘寧,吳軍勝利返回。孫權親自率軍包圍合肥,派張昭攻打九江郡的當塗縣。張昭進軍不順利,孫權攻打合肥城一個多月也未能攻克。曹操從荊州回來,派張喜率領騎兵奔赴合肥攻打,還沒到達合肥,孫權已經撤退。

建安十四年,周瑜和曹仁相互進攻防守,對峙了一年多,雙方傷亡很大。曹仁棄城而逃。孫權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劉備上表奏封孫權代理車騎將軍,兼任徐州牧。劉備兼任荊州牧,駐紮在gong6*安。

建安十五年,孫權分豫章郡設定鄱陽郡;分長沙郡設定漢昌郡,任命魯肅為太守,駐紮在陸口。

建安十六年,孫權將官署遷到秣陵。第二年,修築石頭城,改稱秣陵為建業。聽到曹操將要向南來侵犯,修築了濡須塢。

【原文】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余。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1〕,乃退。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2〕。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餘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註解】

〔1〕肅:嚴正,認真。

〔2〕內移:往內地遷移。

【譯文】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須塢,孫權與曹操相持了一個多月。曹操遠遠看見孫權的軍隊,感嘆他們軍容嚴整,於是就撤退了。起初,曹操擔心長江北岸的郡縣被孫權奪取,下令百姓往內地遷移。百姓們反而因此驚恐,從廬江、九江、蘄春、廣陵一帶東渡長江的有十多萬戶,長江西岸因此空虛,合肥以南只有皖城。

【原文】

十九年五月,權征皖城。閏月,克之,獲廬江太守朱光及參軍董和,男女數萬口。是歲,劉備定蜀。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權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遂置南三郡長吏,關羽盡逐之。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御關羽。權住陸口,為諸軍節度〔1〕。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會備到gong6*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權乃召蒙等使還助肅。蒙使人誘普,普降,盡得三郡將守,因引軍還,與孫皎、潘璋並魯肅兵並進,拒羽於益陽。未戰,會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使使〔2〕求和。權令諸葛瑾報,更尋盟好,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備歸,而曹公已還。權反自陸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撤軍還。兵皆就路,權與凌統、甘寧等在津北為魏將張遼所襲,統等以死扞權,權乘駿馬越津橋得去。

【註解】

〔1〕節度:調度。

〔2〕使使:派使節。

【譯文】

建安十九年五月,孫權征討皖城。四五月間,攻克了皖城,活捉廬江太守朱光及參軍董和,男女百姓數萬人。這一年,劉備平定了蜀地。孫權因為劉備已得到益州,就派諸葛瑾去向劉備討回荊州各郡。劉備不答應,說:我正在圖謀涼州,如果涼州平定,就把荊州全部歸還給吳國。孫權說:這是借而不還,想用這些空話來拖延時間。於是就設定了荊州南部三郡的主要官員,結果關羽把他們全部趕走。孫權大怒,就派呂蒙指揮鮮于丹、徐忠、孫規等人的軍隊二萬餘人,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派魯肅率軍一萬駐紮在巴丘,防禦關羽。孫權駐紮在陸口,指揮調度各路軍隊。呂蒙率兵一到,長沙、桂陽二郡都歸附,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願投降。正好劉備來到gong6*安,派關羽率軍三萬進兵到益陽,孫權就召回呂蒙等人,讓他們援助魯肅。呂蒙派人誘降郝普,郝普投降,三郡的將領和太守便全部得到了,於是領兵回返。孫權和孫皎、潘璋、魯肅的軍隊一同進兵,到益陽抗擊關羽。還未曾交戰,恰巧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失去益州,便派使節求和。孫權派諸葛瑾回復劉備,答應重新結為盟友。於是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地區屬於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地區屬於劉備。劉備返回去後,曹操撤退了。孫權從陸口返回,就征討合肥。沒有攻下,準備撤軍回去。撤退的士兵全部上路後,孫權與凌統、甘寧等人卻在逍遙津北面突然遭到魏將張遼襲擊,凌統等人拚死保護孫權,孫權騎駿馬衝過津橋才得以逃脫。

【原文】

二十一年冬,曹公次於居巢,遂攻濡須。

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修好,誓重〔1〕結婚。

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庱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生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斗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猶豫不能去。閏月,權征羽,先遣呂蒙襲gong6*安,獲將軍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蒙據江陵,撫其老弱,釋于禁之囚。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2〕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是歲大疫,盡除荊州民租稅。曹公表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權遣校尉梁寓奉貢於漢及令王市馬,又遣朱光等歸。

【註解】

〔1〕重:重新。

〔2〕象人:稻草人。

【譯文】

建安二十一年冬天,曹操駐軍居巢,攻打濡須塢。

建安二十二年春天,孫權命令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派使者回復孫權,同意和好,決心重新結為姻親。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孫權將要去吳郡,親自騎馬在庱亭射虎。他的馬被虎咬傷,孫權用雙戟向老虎刺去,虎受傷後退,經常的隨從張世又用戈擊打虎,將老虎捕獲。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襄陽包圍了曹仁,曹操派左將軍于禁去援救。正巧漢水暴漲,關羽用水軍俘虜了于禁的全部步騎兵三萬多人,押送到了江陵,只有襄陽城未能攻克。孫權內心畏懼關羽,表面上卻想要為自己表功,寫信給曹操,請求出兵討伐關羽來效力。曹操想讓關羽與孫權長期相互爭鬥,就讓驛站傳遞孫權的信給曹仁,讓曹仁用強弓將信射出城外讓關羽看。關羽看信後拿不定主意,沒能立即撤軍。十月,孫權征討關羽,先派呂蒙偷襲gong6*安,俘虜守將士仁。呂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獻城投降。呂蒙占據江陵,撫恤當地的老弱百姓,釋放被囚禁的于禁等人。陸遜率另外一支軍隊攻占了宜都郡,得到了秭歸、枝江、夷道,回師駐紮夷陵,扼守峽,以防禦蜀軍的進攻。關羽返回當陽,向西退保麥城。孫權派人誘降他。關羽假裝投降,在城樓上樹旗幟和草人迷惑孫權,自己乘機逃跑,兵士們都散離了,只有十幾個騎兵跟隨他。孫權先派朱然、潘璋在必經之路阻截他。十二月,潘璋的司馬馬忠在章鄉抓獲了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以及都督趙累等人,孫權於是平定了荊州,這年流行瘟疫,孫權免除了荊州百姓的全部租稅。曹操表奏孫權為驃騎將軍,授予符節,兼任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梁寓向漢廷敬奉貢品,並讓王購買馬匹,遣送朱光等人返回北方。

【原文】

二十五年春正月,曹公薨,太子丕代為丞相魏王,改年為延康。秋,魏將梅敷使張儉求見撫納。南陽陰、酇、筑陽、山都、中廬五縣民五千家來附。冬,魏嗣王稱尊號,改元為黃初。二年四月,劉備稱帝於蜀。權自gong6*安都鄂,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尋陽、陽新、柴桑、沙羡六縣為武昌郡。五月,建業言甘露降。八月,城武昌,下令諸將曰:夫存不忘亡,安必慮危,古之善教。昔雋不疑漢之名臣,於安平之世而刀劍不離於身,蓋君子之於武備,不可以已。況今處身疆畔,豺狼交接,而可輕忽不思變難哉?頃聞諸將出入,各尚謙約,不從人兵,甚非備慮愛身之謂。夫保己遺名,以安君親,孰與危辱?宜深警戒,務崇其大,副孤意焉。自魏文帝踐阼,權使命稱藩,及遣于禁等還。十一月,策命權曰:蓋聖王之法,以德設爵,以功制祿;勞大者祿厚,德盛者禮豐。故叔旦有夾輔之勛,太公有鷹揚之功,並啟土宇,並受備物,所以表彰元功,殊異賢哲也。近漢高祖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則前世之懿事,後王之元龜也。聯以不德,承運革命,君臨萬國,秉統天機,思齊先代,坐而待旦。惟君天資忠亮,命世作佐,深睹歷數,達見廢興,遠遣行人,浮於潛漢。望風影附,抗疏〔1〕稱藩,兼納纖絺南方之貢,普遣諸將來還本朝,忠肅內發,款誠外昭,信著金石,義蓋山河,朕甚嘉焉。今封君為吳王,使使持節太常高平侯邢貞,授君璽綬策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將軍使持節督交州,領荊州牧事,錫君青土,苴以白茅,對揚朕命,以尹東夏。其上故驃騎將軍南昌侯印綬符策。今又加君九錫,其敬聽後命。以君綏安東南,綱紀江外,民夷安業,無或攜貳,是用錫君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君務財勸農,倉庫盈積,是用錫君袞冕之服,赤舄副焉。君化民以德,禮教興行,是用錫君軒縣之樂。君宣導休風,懷柔百越,是用錫君朱戶以居。君運其才謀,官方任賢,是用錫君納陛以登。君忠勇並奮,清除奸慝,是用錫君虎賁之士百人。君振威陵邁,宣力荊南,梟滅凶醜,罪人斯得,是用錫君鈇鉞各一。君文和於內,武信於外,是用錫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以忠肅為基,恭勤為德,是用錫君秬鬯一卣,圭瓚副焉。欽哉!敬敷訓典,以服聯命,以勖相我國家,永終爾顯烈。是歲,劉備帥軍來伐,至巫山、秭歸,使使誘導武陵蠻夷,假與印傳,許之封賞。於是諸縣及五溪民皆反為蜀。權以陸遜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遣都尉趙咨使魏。魏帝問曰:吳王何等主也?咨對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問其狀,咨曰: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而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帝欲封權子登,權以登年幼,上書辭封,重遣西曹掾沈珩陳謝,並獻方物。立登為王太子。

【註解】

〔1〕抗疏:謂向皇帝上書直言。

【譯文】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去世。太子曹丕接替曹操做了丞相和魏王,改年號為延康。秋天,魏將梅敷派張儉來求見孫權,請求安撫接納。南陽郡的陰、酇、筑陽、山都、中廬五縣的五千多戶老百姓前來歸附孫權。冬天,新繼位的魏王曹丕稱帝,改年號為黃初。黃初二年四月,劉備在蜀稱帝。孫權從gong6*安遷都鄂城,改名為武昌,以武昌、下雉、尋陽、陽新、柴桑、沙羡六縣為武昌郡。五月,建業宣稱,喜降甘露。八月,修築武昌城,並下令給諸將說:生存時不忘滅亡,安逸時一定要考慮危險,這是古人有益的教導。從前,雋不疑是漢代的名臣,在太平的日子裡還刀劍不離身,這說明君子認為武備是不能鬆懈的。何況我們現在正處在國境的邊沿,像豺狼一樣兇惡的敵人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向我們接近,怎么能夠輕率而不考慮到突然的事變呢?近來我聽說諸將出入時,都崇尚謙虛簡約,不帶侍從和兵器,可以說這是考慮欠周,不愛護自己。保全自己而留名後世,使君主和家人安心,這與崇尚謙虛簡約相比,為什麼要使自己處於危險和受辱的境地呢?應該深深地警戒,務必重視這個重大問題,符合我的意見辦事。自從魏文帝曹丕即位後,孫權派使者去請求做魏國的藩屬,並送于禁等人回去。十一月,曹丕冊封孫權說:聖明君主的法度,是根據德行設立爵位,以功勞制定俸祿;功勞大的俸祿就豐厚,德行高的禮遇就隆重。所以周公有輔佐武王成王的功勳,姜太公有消滅商朝,使周朝強大的功業,他們分封土地,接受各種賜物,這是為了表彰大的功勳,使賢明的大臣有別於一般的人。近代,漢高祖稱帝時,也把肥沃的土地分封給八個異姓王,讓他們做諸侯,這是前代的美事,也是後世帝王最好的借鑑。我以無德承受天命而變革漢室的皇統,統治全國,執掌大政,想效法先代聖明的君主,處理政務思考問題常常通宵達旦。您天性忠誠聰明,上天讓你降世輔佐帝王,洞明歷代皇朝更替的次序,能遠見漢廢魏興,從遙遠的地方派遣使者渡過潛水、漢水,來求見我。得知我稱帝的訊息後立即歸附我,上疏要做我魏朝的藩屬,並敬獻絲綢等南方的貢物,把我的將領全部送回,忠誠肅敬發自於內心,誠懇顯露在外表,信義銘刻在金石之上,道義普蓋山河,我表示讚賞。現在封您為吳王,派遣使者太常卿高平侯邢貞持節,授予您印璽、綬帶、冊封文書、金虎符第一到第五枚、左竹使符第一到第十枚,任命你以大將軍、使持節的身份監督交州,兼任荊州牧,賜給您用白茅草包著的青土,你要報答稱揚我的任命,治理好東部中國。要上繳過去驃騎將軍南昌侯的印璽、緩帶、符節和冊封文書。現在又加賞給你九錫之禮,請您敬聽下面的命令:要安定東南,治理好長江下游南岸地區,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人懷有叛逆之心,所以賞給你大兵車兩輛,棗紅色公馬八匹;您重視生財,鼓勵農民從事生產,倉庫盈滿,所以賞給你王侯穿的禮帽和禮服,並配上一雙紅色的鞋子;因為您用德政教化人民,使禮教盛行,所以賞給你一套鐘磬樂器;因為您倡導良好的社會風習,籠絡安撫了百越夷民,所以賞給你有紅色大門的房子居住;因為您運用才幹和謀略,任用賢良方正之士為官,所以賞給你可以納於屋檐下的殿壇台階,以便登殿理事;因為您忠誠勇猛,清除奸惡,所以賞給您衛士一百人;因為您振威勢於遠方,宣揚武力於荊州以南,消滅了奸惡之人,使罪人得到應有懲罰,所以賞給您鍘刀、銅鉞各一具;因為您的文臣在內和睦,武將在外信從,所以賞給您紅色的弓一張、紅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張、黑色的箭一千支;因為您以忠順為做人的原則,把恭敬儉讓作為美好的品德,所以賞給你美酒一罐,並配上玉制的酒勺。要恭敬地對待你的職務啊!要切實遵行訓言,以服從我的命令,努力輔佐我治理國家,以便永久地保存您顯赫的功業!這一年,劉備率軍假說討伐孫權,到了巫山、秭歸,派使者去誘降武陵的夷民部落,假說授給他們印信,答應給他們封賞。於是各縣及五溪一帶的百姓都反吳降蜀。孫權任命陸遜為都督,率領朱然、潘璋等人迎戰,派遣都尉趙咨出使魏國。魏文帝曹丕問趙咨:吳王是個怎么樣的君主?趙咨回答說:他聰明仁愛又有智慧,是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曹丕問具體怎么解釋,趙咨又回答說:從凡人中起用魯肅,是他的聰明;在一般兵士中提拔呂蒙,是他的明智;俘獲了于禁而不殺,是他的仁愛;攻以荊州而兵士沒有死一個人,是他的智慧;占據三州虎視天下,是他的雄才;屈身向陛下稱臣,是他的謀略。魏文帝想封賞孫權的長子孫登,孫權認為孫登年紀太小,上書辭謝,重新派遣西曹掾沈珩前去表示感謝,並獻上江南特產,又自己立孫登為吳王太子。

【原文】

黃武元年春正月,陸遜部將軍宋謙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斬其將。三月,鄱陽言黃龍見。蜀軍分據險地,前後五十餘營,遜隨輕重以兵應拒,自正月至閏月〔1〕,大破之,臨陣所斬及投兵降首數萬人。劉備奔走,僅以身免。

【註解】

〔1〕閏月:六月。

【譯文】

黃武元年正月,陸遜的部將宋謙等人攻打蜀國的五個兵營,都攻破了,並殺了守將。三月,鄱陽傳說黃龍出現。蜀軍分別占據了險要地區,前後設兵營五十多個,陸遜根據戰鬥任務的大小用兵抵抗,從正月到六月,徹底打敗了蜀軍,在戰場上被殺和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兵有幾萬人。劉備逃跑,僅他本人沒有被俘。

【原文】

初,權外託事魏,而誠心不款。魏欲遣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往與盟誓,並征任子,權辭讓不受。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權遣呂范等督五軍,以舟軍拒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須督拒仁。時揚、越蠻夷多未平集,內難未弭,故權卑辭上書,求自改厲,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終餘年。文帝報曰:君生於擾攘〔1〕之際,本有縱橫之志,降身奉國,以享茲祚〔2〕。自君策名已來,貢獻盈路。討備之功,國朝仰成。埋而掘之,古人之所恥。朕之與君,大義已定,豈樂勞師遠臨江漢?廊廟之議,王者所不得專;三公上君過失,皆有本末。朕以不明,雖有曾母投杼之疑,猶冀言者不信,以為國福。故先遣使者犒勞,又遣尚書、侍中踐修前言,以定任子。君遂設辭,不欲使進,議者怪之。又前都尉浩周勸君遣子,乃實朝臣交謀,以此卜君,君果有辭,外引隗囂遣子不終,內喻竇融守忠而已。世殊時異,人各有心。浩周之還,口陳指麾,益令議者發明眾嫌,終始之本,無所據杖,故遂俯仰從群臣議。今省上事,款誠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動容。即日下詔,敕諸軍但深溝高壘,不得妄進。若君必效忠節,以解疑議,登身朝到,夕召兵還。此言之誠,有如大江!權遂改年,臨江拒守。冬十一月,大風,范等兵溺死者數千,余軍還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將軍全琮、徐盛追斬魏將尹盧,殺獲數百。十二月,權使太中大夫鄭泉聘劉備於白帝,始復通也。然猶與魏文帝相往來,至後年乃絕。是歲改夷陵為西陵。

【註解】

〔1〕擾攘:吵鬧混亂的暴x、紛亂。

〔2〕茲祚(zīzuò):福澤

【譯文】

當初,孫權假託歸附魏國,但在內心上卻很不誠懇。魏國想要派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前往東吳與孫權結盟立誓,並要求孫權的兒子去做人質,孫權百般推辭不接受。秋天九月,魏國就命令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須塢,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攻南郡。孫權派呂范等人總督五路大軍,以水軍抵禦曹休等人,以諸葛瑾、潘璋、楊粲等人援救南郡,任命朱桓以濡須督的身份抗擊曹仁。當時揚、越夷民大多還沒有平定,內患沒有消除,所以孫權恭敬地向魏文帝上書,請求允許改悔罪過,書中說:如果我的罪行難以除去,不能被你赦免,我理當奉還土地和人民,請求寄身在交州,度過還剩下的生命。魏文帝回覆說:您生在天下大亂之際,本來就有縱橫馳騁天下的大志,能屈身奉事魏國,長期享有福澤。從您被冊封為吳王以來,進獻貢品的使者不停地奔走於道路。討伐劉備的功業,魏國是仰仗著您才取得成功。像狐狸那樣埋掘不定,古人也以為是可恥的。我與您君臣的名分已經確定,難道會樂於使軍隊勞苦遠征江漢嗎?朝廷討論軍國大事,做君主的也不能獨斷專行;三公上表報奏您的錯誤過失,都是有根有據的。我自知不賢明,雖然像曾參的母親懷疑兒子那樣,但還是希望大臣們所說的話都是不真實的,並把它看做是國家的幸事。所以我先派使者去犒勞您,又派遣尚書、侍中來跟您實現先前的誓言,並來與您商定送太子做人質一事。您卻藉口推辭,不想讓太子前來,議論的大臣們都覺得很奇怪。又讓前都尉浩周勸你送太子前來,這實際上是大臣們共同的意見,以此來試探您的誠意如何,您果真藉口推辭了。對外援引隗器,說他雖然送兒子給光武帝做人質卻終於背叛的事例,對內比喻竇融,表白自己雖不送兒子做人質卻能做到忠守不渝。世道和時代不同了,人們也會各有打算。浩周回來後,親口陳述您的意見,越發讓議事的大臣們發現了您所做的許多可疑的事,您所謂始終奉事魏國的保證,沒有任何依據,所以我就只好同意了大臣們的意見。現在看了您所上的表,誠懇而深刻,內心非常感慨,以致傷感動容。當時即下詔書,命令各路軍隊只能深挖戰壕,高築壁壘,不能輕舉妄動。如果真想表現出忠義和忠誠,來解除大家對您的疑慮,孫登早上來到魏國京都做人質,晚上我就下令讓軍隊撤回。我這些話的誠意,就如同長江一樣不可改變。孫權於是改了年號,沿著長江防備魏軍的進攻。冬天十一月,起了大風,呂范等部隊的兵士被淹死了幾千人,其餘的軍隊就撤回了江南。曹休派臧霸率輕便的戰船五百艘、敢死隊一萬人偷襲徐陵,燒掉了攻城的戰車,殺掉了幾千人。將軍全琮、徐盛追殺魏將尹盧,斬殺俘獲了幾百人。十二月,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在白帝城拜訪劉備,蜀、吳兩國又開始恢復關係。然而孫權與魏文帝之間還互相有使者往來,到後年才斷絕了關係。這一年,孫權改夷陵為西陵。

【原文】

二年春正月,曹真分軍據江陵中州。是月,城江夏山。改四分,用乾象曆。三月,曹仁遣將軍常雕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須中州。仁子泰因引軍急攻朱桓,桓兵拒之,遣將軍嚴圭等擊破雕等。是月,魏軍皆退。夏四月,權群臣勸即尊號〔1〕,權不許。劉備薨於白帝。五月,曲阿言甘露降。先是戲口守將晉宗殺將王直,以眾叛如魏,魏以為蘄春太守,數犯邊境。六月,權令將軍賀齊督麋芳、劉邵等襲蘄春,邵等生虜〔2〕宗。冬十一月,蜀使中郎將鄧芝來聘。

【註解】

〔1〕尊號:指即帝位。

〔2〕生虜:活捉。

【譯文】

黃武二年正月,曹真撥出一部分軍隊占據了江陵中州。這一月,孫權在江夏山築城牆。廢用四分曆,使用乾象曆。三月,曹仁派將軍常雕等人,率兵五千,乘坐油船,早晨渡到濡須塢附近的江心小島。曹仁的兒子曹泰趁機領兵急攻朱桓,朱桓率兵抵抗,派將軍嚴圭等擊敗了常雕等部。這一月,魏軍全部撤退。夏天四月,孫權的大臣們勸他稱帝,孫權沒有答應。劉備死於白帝城。五月,曲阿宣稱喜降甘露。先前,戲口守將晉宗殺掉了將軍王直,率領兵眾投降魏國,魏國任用他為蘄春太守,屢次侵犯吳國邊境。六月,孫權命令將軍賀齊率領麋芳、劉邵等人襲擊蘄春,劉邵等人活捉了晉宗。冬天十一月,蜀國派中郎將鄧芝來東吳訪問修好。

【原文】

三年夏,遣輔義中郎將張溫聘〔1〕於蜀。秋八月,赦死罪。九月,魏文帝出廣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圖〔2〕也,乃還。

【註解】

〔1〕聘:訪問。

〔2〕未可圖:不能謀取。圖,謀取。

【譯文】

黃武三年夏天,孫權派輔義中郎將張溫訪問蜀國。秋天八月,赦免死罪。九月,魏文帝出巡廣陵,遠遠望著長江,嘆息說:吳國有能人在那裡,不能謀取啊!於是回返。

【原文】

四年夏五月,丞相孫邵卒。六月,以太常顧雍為丞相。皖口言木連理〔1〕。冬十二月,鄱陽賊彭綺自稱將軍,攻沒諸縣,眾數萬人。是歲地連〔2〕震。

【註解】

〔1〕木連理:木:樹木。連理:長連理枝。樹木長連理枝。

〔2〕連:接連。

【譯文】

黃武四年夏天五月,丞相孫邵去世。六月,任命太常顧雍為丞相。皖口一帶傳言樹木長連理枝。冬十二月,鄱陽賊寇彭綺自稱將軍,攻陷了幾個縣,有兵士幾萬人。這年連續發生地震。

【原文】

五年春,令曰:軍興日久,民離農畔〔1〕,父子夫婦,不能相恤,孤甚愍〔2〕之。今北虜縮竄,方外無事,其下州郡,有以寬息。是時陸遜以所在少谷,表令諸將增廣農畝。權報曰:甚善。今孤父子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等其勞也。秋七月,權聞魏文帝崩,征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蒼梧言鳳凰見。權分三郡惡地十縣置東安郡,以全琮為太守,平討山越。冬十月,陸遜陳便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又云:忠讜之言〔3〕,不能極陳,求容小臣,數以利聞。權報曰:夫法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4〕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罰以威小人乎?此為先令後誅,不欲使有犯者耳。君以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但不得已而為之耳。今承來意,當重咨謀,務從其可。且近臣有盡規之諫,親戚有補察之箴,所以匡君正主明忠信也。《書》載‘予違汝弼,汝無面從’,孤豈不樂忠言以自裨補邪?而雲‘不敢極陳’,何得為忠讜哉?若小臣之中,有可納用者,寧得以人廢言而不採擇乎?但諂媚取容,雖暗亦所明識也。至於發調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眾濟。若徒守江東,修崇寬政,兵自足用,復用多為?顧坐自守可陋耳。若不豫調,恐臨時未可便用也。又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5〕實同,來表雲不敢隨眾容身苟免,此實甘心所望於君也。於是令有司盡寫科條,使郎中褚逢齎以就遜及諸葛瑾,意所不安,令損益之。是歲,分交州置廣州,俄復舊。

【註解】

〔1〕農畔(pàn):田界。借指田間。

〔2〕愍(mǐn):憐憫;哀憐。

〔3〕忠讜(dǎnɡ)之言:忠誠正直的言辭。

〔4〕儆(jǐnɡ)戒:告誡人使注意改正缺點錯誤。

〔5〕榮戚:喜樂與憂慮。

【譯文】

黃武五年春天,孫權下令說:戰爭已經打了很多年了,百姓們離開了農田,不能從事耕種,父子夫婦長期分離,不能夠相互體貼撫恤,我很憐憫他們。如今北方的敵人已經退縮逃竄,國家沒有戰爭,要下命令給各州郡,對百姓採取寬容安息的政策。這時陸遜因為駐守的地方缺糧,上表請求孫權讓各位將領廣開農田。孫權回覆說:非常好。現在我們父子親自接受分配農田,車府中的八頭牛可以組成四對拉四張犁耕種,雖然趕不上古代君主聖賢,我也想與大家均田平等。秋七月,孫權聽說魏文帝曹丕去世,就征討江夏郡,包圍了石陽,沒能攻取,撤兵回返。蒼梧郡聽說出現了鳳凰。孫權分三郡還未開發的十個縣設定東安郡,任命全琮為太守,去平定討伐山越族的叛亂。冬天十月,陸遜上表向孫權陳述對國家有利該辦的事情,勸孫策施德政,減輕刑罰,減少田賦,停止徵收戶稅。又說:忠誠之言,不能儘量陳說,而諂媚求容的小人,多次聽說他們得逞。孫權回覆說:設定法令,就是要用來阻惡防邪,防患於未然,怎么可能不設定刑罰以威服小人呢?這是先有法令制約,然後才依法制裁,是不想在社會上產生犯人。你認為刑罰太重的部分,施行這樣的重刑,對我又有什麼好處?只是不得已才這樣去做罷了,現在接受你的意思,應當重新商定謀劃,務必使法令合理適當。常在左右的大臣應盡力提出規勸的意見,親屬也應提出補察得失的建議,用以糾正君主的過失,表明自己的忠實信義。《尚書》上說:‘我有過失,你必須糾正我;不要我錯了,你也跟著服從。’我難道不願意聽取忠實誠懇的話來彌補自己的欠缺嗎?而你卻說‘不敢全部陳說’又怎能算是忠實誠懇的規勸呢?如果地位低下的臣民中,有可採納的意見,難道也因為這個人不重要而輕視人的言論而不採納嗎?如果是諂媚討好的行為,即使像我這么愚昧的人,也能識別清楚。至於徵發戶稅的問題,只是因為天下還沒有平定,事業必須靠大家的支持才能成功。如果只是守住江東,只是著重推行仁政,兵力自然足夠,還要增多乾什麼?只是固守江東,不求進取是要被人鄙薄的。如果不預先徵收戶稅,恐怕臨時徵用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和你名分雖然不同,但榮辱悲喜實在是一樣的。來表中說,你不願意隨眾人用那種不正當的手段以求免禍,這確實是我真心希望你所做的。於是孫權便下令主管官吏寫好全部的法令條款,派郎中褚逢去送給陸遜和諸葛瑾過目,凡是他們感到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就讓他們增刪修改。這一年,孫權分交州地方設定廣州,不久又撤銷廣州,仍為交州。

【原文】

六年春正月,諸將獲彭綺。閏月,韓當子淙以其眾降魏。

七年春三月,封子慮為建昌侯。罷東安郡。夏五月,翻陽太守周魴偽叛〔1〕,誘魏將曹休。秋八月,權至皖口,使將軍陸遜督諸將大破休於石亭。大司馬呂范卒。是歲,改合浦為珠官郡。

【註解】

〔1〕偽叛:詐降。

【譯文】

黃武六年正月,眾將俘獲彭綺。十二月,韓當的兒子韓淙率領他的部屬投降了魏國。

黃武七年三月,孫權封兒子孫慮為建昌侯,撤銷了東安郡。夏天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假裝背叛東吳,引誘魏將曹休。秋天八月,孫權來到皖口,派將軍陸遜指揮眾將在石亭大敗曹休。吳國大司馬呂范去世。這一年,孫權將合浦郡改名為珠官郡。

【原文】

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追尊父破虜將軍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討逆將軍策為長沙桓王。吳王太子登為皇太子。將吏皆進爵加賞。初,興平中,吳中童謠曰:黃金車,班蘭耳,昌門,出天子。五月,使校尉張剛、管篤之遼東。六月,蜀遣衛尉陳震慶權踐位。權乃參分天下,豫、青、徐、幽屬吳,兗、冀、並、涼屬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造為盟曰:天降喪亂,皇綱失敘,逆臣乘釁,劫奪國柄,始於董卓,終於曹操,窮凶極惡,以覆四海,至今九州幅裂,普天無統,民神痛怨,靡所戾止〔1〕。及操子丕,桀逆遺醜,薦作奸回,偷取天位。而睿么么,尋丕凶跡,阻兵盜土,未伏厥誅。昔共工亂象而高辛行師,三苗乾度而虞舜征焉。今日滅睿,禽其徒黨,非漢與吳,將復誰任?夫討惡剪暴,必聲其罪,宜先分裂,奪其土地,使士民之心,各知所歸。是以《春秋》晉侯伐衛,先分其田以畀宋人,斯其義也。且古建大事,必先盟誓,故《周禮》有司盟之官,《尚書》有告誓之文,漢之與吳,雖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約。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複結盟,廣誠約誓,使東西士民鹹共聞知。故立壇殺牲,昭告神明,再歃加書〔2〕,副之天府。天高聽下,靈威棐諶,司慎司盟,群神群祀,莫不臨之。自今日漢、吳既盟之後,戮力一心,同討魏賊,救危恤患,分災共慶,好惡齊之,無或攜貳。若有害漢,則吳伐之;若有害吳,則漢伐之。各守分土,無相侵犯。傳之後葉,克終若始。凡百之約,皆如載書,信言不艷,實居於好。有渝此盟,創禍先亂,違貳不協,慆慢天命,明神上帝是討是督,山川百神是糾是殛,俾墜〔3〕其師,無克祚國。於爾大神,其明鑑之!秋九月,權遷都建業,因故府不改館,征上大將軍陸遜輔太子登,掌武昌留事。

【註解】

〔1〕靡所戾止:沒有止境。

〔2〕再歃(shà)加書:寫下聯盟誓約。

〔3〕俾(bǐ)墜:喪失。

【譯文】

黃龍元年春天,公卿大臣和各主管長官都勸孫權正式稱帝。夏四月,夏口、武昌都傳言黃龍鳳凰出現。丙申月,孫權在南郊正式登基為帝。這天大赦,更改年號。追謚死去的父親破虜將軍孫堅為武烈皇帝,母親吳氏為武烈皇后,哥哥討逆將軍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吳王太子孫登為皇太子。將軍官吏都晉升爵位,增加獎賞。當初,漢獻帝興平年間,吳中一帶有童謠說:黃金車,五色的耳,大開昌門,出天子。五月,孫權派校尉張剛、管篤去遼東。六月,蜀國派衛尉陳震來慶賀孫權登上帝位。孫權與蜀國使者商議平分天下,豫、青、徐、幽四州屬於吳,兗、冀、並、涼四州屬於蜀。司州的土地,以函谷關為界,分別屬於吳、蜀兩國。制定盟書說:皇天降下災難,漢室的皇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叛逆之臣趁機篡取國家大權,從董卓開始,到曹操結束,他們窮凶極惡,作亂天下,致使中國四分五裂,天下沒有統一,人民痛苦和怨恨,沒有止境。曹操的兒子曹丕擅權,倒行逆施,屢次作惡,篡奪了皇位。曹睿這個微不足道的小丑,踏著曹丕行惡的足跡,倚仗兵力竊據大片國土,至今未能伏法就誅。從前共工作亂而被堯帝興師問罪,三苗違犯法度而被虞舜征討。如今消滅曹睿,擒拿他的黨徒,除了蜀漢和吳國,還有誰能承擔這樣的重任?討伐兇惡,消除can6*暴,一定要聲討他們的罪行。應該先分割他們的領土,奪取他的土地,讓百姓和士人都能明確認識自己的歸向。所以《春秋》中記載晉文公討伐衛國,首先是把衛國的土地分給宋國人,我們正要遵從《春秋》的原則。而且古代建立偉大的功業,一定要先結盟立誓,所以,《周禮》中就有主管盟約及其禮儀的官職,《尚書》中就有‘告’、‘誓’一類的文章。蜀漢和吳國,雖然相互誠實信任完全是出於內心,但是分割魏國的土地,還是應當立盟約。諸葛亮丞相的德行和聲望遠近聞名,他輔助擁戴幼主,在外主持軍國大事,道義誠信感動了天地乾坤。我們重新締結盟約,加深誠意來信守誓言,使東吳和西蜀的人民能全部知曉。所以設立祭壇,宰殺牲畜,明確地告知神明,歃血盟誓,把副本交藏兩國天府。上天雖高,也能聽取下情,神靈的威力,也能幫助誠心的實現。司慎、司盟和諸位神靈,無不光臨受祭。從今日蜀、吳結盟之後,齊心合力,共同討伐魏賊,扶危救難,有禍同當,共慶勝利,好惡一致,沒有二心。如果有人危害蜀漢,那么吳國就討伐他;如果有人危害吳國,那么蜀漢就討伐他。各自守衛好自己的封土,互不侵犯。傳於後代,始終如一。凡是各項盟約,都按照盟書記載的原則辦理。誠信的語言不加華麗的修飾,我們的真心是兩國的友好。如果誰背棄盟約,首先製造災禍,存有二心,不協同一致,怠慢天命,神明的上帝就會討罰他、督察他,山川的諸神就會舉發他、誅滅他,使他喪失民眾,帝位不得久長。神靈啊,請明察吧!秋天九月,孫權從武昌遷都到建業,就住在原來的府第里不再建築新的宮殿,徵召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基,掌管遷都後武昌的留守職事。

【原文】

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詔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洲。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1〕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三年春二月,遣太常潘浚率眾五萬討武陵蠻夷。衛溫、諸葛直皆以違詔無功,下獄誅。夏,有野蠶成繭,大如卵。由拳野稻自生,改為禾興縣。中郎將孫布詐降以誘魏將王淩,淩以軍迎布。冬十月,權以大兵潛伏於阜陵俟之,浚覺而走。會稽南始平言嘉禾生。十二月丁卯,大赦,改明年元也。

嘉禾元年春正月,建昌侯慮卒。三月,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乘海之遼東。秋九月,魏將田豫要擊〔2〕,斬賀於成山。冬十月,魏遼東太守孫淵遣校尉宿舒、閬中令孫綜稱藩於權,並獻貂馬。權大悅,加淵爵位。

【註解】

〔1〕止:停止,此處作定居講。

〔2〕要擊:中途攔截加以襲擊。

【譯文】

黃龍二年正月,魏國修築合肥新城。孫權下詔設立都講祭酒,以便教育幾個兒子。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穿鎧甲的兵士一萬人航行海上尋求夷洲(今台灣)和洲。洲在海中,老年人傳說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幾千人到海上,尋找蓬萊仙山和仙藥,定居在洲上不願回來。世代相傳現在已有幾萬戶人家,洲的百姓,時常有到會稽一帶買賣布匹的,會稽東部地區的百姓航海,也有遇到大風漂流到洲上的。洲極遠,衛溫等人終究沒能到那兒,只俘獲了幾千夷洲人回來。

黃龍三年二月,孫權派太常番浚率兵五萬征討武陵的蠻夷。衛溫、諸葛直都因違背命令,辦事沒有成效而被投入監獄誅殺而死。夏天,有野蠶作繭大小如雞蛋一樣大。由拳縣自然生長禾稻,於是改由拳縣為禾興縣。中郎將孫布假裝投降以引誘魏將王淩,王淩率兵迎接孫布。冬天十月,孫權率大兵潛伏在阜陵等候王淩,王淩發覺後率兵逃走。會稽郡南始平縣傳說生長出嘉禾。十二月二十九日,發布大赦的命令,改第二年為嘉禾元年。

嘉禾元年春正月,建昌侯孫慮去世。三月,孫權派將軍周賀、校尉裴潛由海路到遼東。秋天九月,魏將田豫半路攔截,在成山斬殺了周賀。冬天十月,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派校尉宿舒、閬中令孫綜向孫權自稱藩屬,還進獻貂皮和駿馬。孫權非常高興,加封公孫淵爵位。

【原文】

二年春正月,詔曰: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兢兢,不遑〔1〕假寢。思平世難,救濟黎庶,上答神祇,下慰民望。是以眷眷,勤求俊傑,將與戮力,共定海內。苟在同心,與之偕老。今使持節督幽州領青州牧遼東太守燕王,久脅賊虜,隔在一方,雖乃心於國,其路靡緣。今因天命,遠遣二使,款誠顯露,章表殷勤,朕之得此,何喜如之!雖湯遇伊尹,周獲呂望,世祖未定而得河右,方之今日,豈復是過?普天一統,於是定矣。《書》不云乎,‘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大赦天下,與之更始,其明下州郡,鹹使聞知。特下燕國,奉宣詔恩,令普天率土備聞斯慶。三月,遣舒、綜還,使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將兵萬人,金寶珍貨,九錫備物,乘海授淵。舉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諫,以為淵未可信,而寵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數百護送舒、綜,權終不聽。淵果斬彌等,送其首於魏,沒其兵資。權大怒,欲自征淵,尚書僕射薛綜等切諫乃止。是歲,權向合肥新城,遣將軍全琮征六安,皆不克還。

【註解】

〔1〕不遑:無暇,沒有閒暇。

【譯文】

嘉禾二年正月,孫權下詔書說:我自以為沒有崇高的道德,自承受天命即帝位以來,日夜操勞國事,就連不脫衣服小睡一會兒的時間也沒有。很想平定世上的禍亂,救濟百姓,對上報答神靈,對下寬慰人民。因而念念不忘,不斷地訪求俊傑人才,將與他們通力合作,共同平定天下。如果能同心協力,我要與他們團結到老。現在使持節督都幽州軍事、兼任青州牧的遼東太守、燕王公孫淵,長期被曹魏逼迫,遠隔在遼東一方,雖然誠心嚮往吳國,但道路卻一直沒有開通。現在他順應天命,從遙遠的地方派遣兩個使者前來,顯示了自己的忠心誠懇,奏章中也表達了深厚的情義,我得到這樣的表彰,還能有什麼喜悅能超過它呢?即使是商湯得到伊尹、周文公得到呂望、光武帝未平定天下時而先得河右五郡,跟今天我的心情相比,又怎么能超過呢?普天下統一,現在算是肯定了。《尚書》不是說過嗎,‘君主一人有了可慶賀的事情,億萬臣民都得到幸福’。我要大赦天下,讓那些罪人悔過自新,重新做人,命令下達州郡,讓百姓們都知道。特別下詔書給燕國,讓他們恭恭敬敬地宣揚這道詔令所給予臣民的恩典,讓普天下民眾都知道這個喜訊。三月,送宿舒、孫綜回遼東,並派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人率兵萬人,攜帶金銀財寶珍奇異物,還有九錫的全部禮品,乘船渡海送給公孫淵。滿朝文武,從丞相顧雍到以下的人都規勸孫權,認為公孫淵不可信,對他的恩寵禮遇太過分了,只要派一般官吏和幾百兵士護送宿舒、孫綜回去就可以了,孫權都不聽從。後為,公孫淵果然殺了張彌等人,把他們的頭送到魏國,沒收了他們的兵器和物品。孫權大怒,想親自征討公孫淵,尚書僕射薛綜等人極力勸諫,才勸阻了。這一年,孫權向合肥新城進軍,派將軍全琮征討六安,都沒有取勝,就撤軍回來了。

【原文】

三年春正月,詔曰:兵久不輟,民困於役,歲或不登〔1〕。其寬諸逋〔2〕,勿復督課。夏五月,權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權率大眾圍合肥新城。是時蜀相諸葛亮出武功,權謂魏明帝不能遠出,而帝遣兵助司馬宣王拒亮,自率水軍東征。未至壽春,權退還,孫韶亦罷。秋八月,以諸葛恪為丹陽太守,討山越。九月朔,隕霜傷谷。冬十一月,太常潘浚平武陵蠻夷,事畢,還武昌。詔復曲阿為雲陽,丹徒為武進。廬陵賊李桓、羅厲等為亂。

四年夏,遣〔3〕呂岱討桓等。秋七月,有雹。魏使以馬求易珠璣、翡翠、玳瑁,權曰:此皆孤所不用,而可得馬,何苦而不聽其交易?

五年春,鑄大錢,一當五百。詔使吏民輸銅,計銅畀直。設盜鑄之科。三月,武昌言甘露降於禮賓殿。輔吳將軍張昭卒。中郎將吾粲獲李桓,將軍唐咨獲羅厲等。自十月不雨,至於夏。冬十月,彗星〔4〕見於東方。鄱陽賊彭旦等為亂。

六年春正月,詔曰: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制,人情之極痛也;賢者割哀以從禮,不肖者勉而致之。世治道泰,上下無事,君子不奪人情,故三年不逮孝子之門。至於有事,則殺禮以從宜,要而處事。故聖人製法,有禮無時則不行。遭喪不奔非古也,蓋隨時之宜,以義斷恩也。前故設科,長吏在官,當須交代,而故犯之,雖隨糾坐,猶已廢曠。方事之殷,國家多難,凡在官司,宜各盡節,先公後私,而不恭承,甚非謂也。中外群僚,其更平議,務令得中,詳為節度。顧譚議,以為奔喪立科,輕則不足以禁〔5〕孝子之情,重則本非應死之罪,雖嚴刑益設,違奪必少。若偶有犯者,加其刑則恩所不忍,有減則法廢不行。愚以為長吏在遠,苟不告語,勢不得知。比選代之間,若有傳者,必加大辟,則長吏無廢職之負,孝子無犯重之刑。將軍胡綜議,以為喪紀之禮,雖有典制,苟無其時,所不得行。方今戎事軍國異容,而長吏遭喪,知有科禁,公敢幹突,苟念聞憂不奔之恥,不計為臣犯禁之罪,此由科防本輕所致。忠節在國,孝道立家,出身為臣,焉得兼之?故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若故違犯,有罪無赦。以殺止殺,行之一人,其後必絕。丞相雍奏從大辟。其後吳令孟宗喪母奔赴,已而自拘於武昌以聽刑。陸遜陳其素行,因為之請,權乃減宗一等,後不得以為比,因此遂絕。二月,陸遜討彭旦等,其年,皆破之。冬十月,遣衛將軍全琮襲六安,不克。諸葛恪平山越事畢,北屯廬江。

赤烏元年春,鑄當千大錢。夏,呂岱討廬陵賊,畢,還陸口。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見。有司奏言麒麟者太平之應〔6〕,宜改年號。詔曰:間者赤烏集於殿前,朕所親見。若神靈以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烏為元。群臣奏曰:昔武王伐紂,有赤烏之祥,君臣觀之,遂有天下,聖人書策載述最詳者,以為近事既嘉,親見又明也。於是改年。步夫人卒,追贈皇后。初,權信任校事呂壹,壹性苛慘,用法深刻。太子登數諫,權不納,大臣由是莫敢言。後壹奸罪發露伏誅,權引咎責躬〔7〕,乃使中書郎袁禮告謝諸大將,因問時事所當損益。禮還,復有詔責數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曰:袁禮還,雲與子瑜、子山、義封、定公相見,並以時事當有所先後,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陳,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見禮,泣涕懇惻,辭旨辛苦,至乃懷執危怖,有不自安之心。聞此悵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聖人能無過行,明者能自見耳。人之舉措,何能悉中,獨當己有以傷拒眾意,忽不自覺,故諸君有嫌難耳;不爾,何緣乃至於此乎?自孤興軍五十年,所役賦凡百皆出於民。天下未定,孽類猶存,士民勤苦,誠所貫知。然勞百姓,事不得已耳。與諸君從事,自少至長,發有二色,以謂表里足以明露,公私分計,足用相保。盡言直諫,所望諸君,拾遺補闕〔8〕,孤亦望之。昔衛武公年過志壯,勤求輔弼〔9〕,每獨嘆責。且布衣韋帶,相與交結,分成好合,尚污垢不異。今日諸君與孤從事,雖君臣義存,猶謂骨肉不復是過。榮福喜戚,相與共之。忠不匿情,智無遺計,事統是非,諸君豈得從容而已哉!同船濟水,將誰與易?齊桓諸侯之霸者耳,有善管子未嘗不嘆,有過未嘗不諫,諫而不得,終諫不止。今孤自省無桓公之德,而諸君諫諍〔10〕未出於口,仍執嫌難。以此言之,孤於齊桓良優,未知諸君於管子何如耳?久不相見,因事當笑。共定大業,整齊天下,當復有誰?凡百事要所當損益,樂聞異計,匡所不逮。

【註解】

〔1〕登:穀物成熟。

〔2〕逋:拖欠。

〔3〕遣:派遣。

〔4〕彗星:繞太陽運行的一種星體。後曳長尾,呈雲霧狀,俗稱掃帚星。舊謂彗星主除舊布新,其出現又為重大災難的預兆。

〔5〕禁:受得住,耐久。

〔6〕應:徵兆。

〔7〕引咎責躬: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並作自我批評。同引咎自責。

〔8〕拾遺補闕:引申為彌補缺漏。

〔9〕輔弼(bì):亦作輔拂,輔助。

〔10〕諫諍(zhènɡ):照直說出人的過錯,叫人改正。

【譯文】

嘉禾三年春天正月,孫權下詔書說:戰爭長期不停,百姓苦於沉重的賦稅徭役,有時年景還很不好,作物沒有收成。要寬緩百姓各種拖欠的租稅,不要再催促徵收。夏天五月,孫權派陸遜、諸葛瑾等人率兵駐紮在江夏、沔口,孫韶、張承等人進軍廣陵、淮陽,孫權率大兵包圍合肥新城。這時,蜀丞相諸葛亮率兵進攻武功,孫權認為魏明帝不可能率軍到南方打仗,可是,魏明帝卻派兵援助司馬懿抵禦諸葛亮,自己親自率水軍東征。魏明帝還沒到壽春,孫權就退兵回返建業,孫韶也停止進攻廣陵。秋天八月,孫權任命諸葛恪為丹陽太守,討伐山越。九月初一,天降嚴霜,凍壞稻穀。冬天十一月,太常潘浚平定武陵少數民族地區,平定武陵後,返回武昌。孫權下詔書恢復曲阿縣為雲陽縣,丹徒縣為武進縣。廬陵的賊寇李桓、羅厲等人發動叛亂。

嘉禾四年夏天,孫權派呂岱討伐李桓等人。秋天七月,有冰雹。魏國使者請求用馬換取珠寶、翡翠、玳瑁,孫權說:這些都是我不用的東西,卻能換取戰馬,何苦不聽任他們來交易呢?

嘉禾五年春天,孫權鑄造大錢,一枚抵五百小錢。下詔讓官吏百姓交納銅,按銅的重量付錢。還設立了禁止私鑄貨幣的法律條文。三月,武昌傳言甘露將降在禮宮殿。輔吳將軍張昭去世。中郎將吾粲擒獲了李桓,將軍康咨俘獲了羅厲等人。從去年十月開始不下雨,直到今年夏天。冬十月,彗星在東方出現。鄱陽賊寇彭旦等人叛亂。

嘉禾六年正月,孫權下詔書說:兒子守孝三年,這是天下通行的制度,也是人最悲痛的感情的表示;賢明的人抑制個人的哀情而來服從國家的大禮,不孝順的人也勉力做到服喪三年。天下太平,聖賢之道通暢,上下無事,君子就不會去剝奪人之常情,因此三年不登孝子的家門。至於有國事時,就要減少喪禮來順從國事,穿著喪服也要來處理國事。所以聖人制定禮法,有禮制而不按時宜變通,也是行不通的。遇到喪事而不奔喪,這是不遵守古禮,但應順從事宜,以國家大義為重而舍個人的哀情。以前特地設定條例,官吏在職的,遇到喪事,必須辦理交代手續,有明知故犯的,要立即舉報治罪,可是這樣的法令從未認真執行過。現在正是國家多事多難的時候,凡在職的官吏,應該各自為國盡忠節,先公後私,不嚴格奉行朝廷所制定的法令,可以說是非常錯誤的。朝廷內外的大臣,請重新商議此事,務必讓這方面的法令合情合理,詳細地制定出條例。顧譚發表意見,認為:為奔喪立法,輕了則不能禁止孝子奔喪的強烈要求,重了剛離職奔喪本不是死罪,如果增設嚴刑,違背規定而去奔喪的一定會很少。如果偶有違法的,加重對他的處罰,在情義上來說於心不忍,減輕處罰則法令廢弛不能施行。我認為官吏在遠方任職,假如不通知,他一定不會知道。在選擇接替人選期間,如果有奔喪犯法的,一定處以死刑,這就使官吏沒有怠忽職守的罪責,孝子也不會犯重罪受到嚴刑懲處。將軍胡綜發表意見,認為:喪事的禮儀雖有典章法度,如果不根據特殊情況靈活變通,也是行不通的。現在正當戰爭期間,因此處理軍政與一般國事應有所區別,官吏遇到喪事,明知有法令條例,卻公然觸犯,假如唯一考慮孝子不去奔喪所帶來的恥辱,而不考慮做臣子犯法的罪責,這就是條例禁令本來太輕所造成的。大臣們以忠義為國,以孝道立家,已經獻身做了臣子,怎么還能兼顧家庭?所以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應該制出法令條文,用死刑來告誡臣子,如果有故意違法法令的,有罪就絕不能赦免。用死刑來制止臣子犯死罪,處置一個人,那以後這種行為就一定會絕跡。丞相顧雍奏請孫權同意違法奔喪按死刑處置。這以後吳縣縣令孟宗違法奔母親喪,事後在武昌自己拘禁自己聽候懲罰。陸遜向孫權陳述孟宗的平時行為,並藉機為之求情,孫權於是給孟宗減刑一等,並申明下不為例,由此違法奔喪的事就絕跡了。二月,陸遜討伐彭旦等人,這一年,把他們都打敗了。冬天十月,派衛將軍全琮襲擊六安,沒有攻克。諸葛恪平定山越的叛亂後,向北駐紮在廬江郡。

赤烏元年春天,孫權鑄造了幣值一千枚小錢的大錢。夏天,呂岱討伐廬陵賊寇,結束後,返回陸口。秋天八月,武昌傳言出現麒麟。有關官吏上奏說麒麟是天下太平的徵兆,應該改年號。孫權下詔書說:近來紅色烏鴉聚集在殿前,我親眼所見。如果神靈以為是吉祥的事,那改年號就用赤烏元年吧。群臣奏請說:過去周武王伐紂,有紅烏鴉的吉祥徵兆,君臣們見到了它,於是就擁有了天下,聖人在書策上記載的最為詳盡,因為像近來的這件事已經很吉祥了,何況又是親自明明白白地看見的。於是就改年號。步夫人去世,追贈為皇后。當初,孫權信任校事呂壹,呂壹本性苛刻殘忍,執法嚴酷。太子孫登屢次進諫勸說,孫權都不採納,大臣們於是都不敢再說了。後來呂壹奸邪的罪惡被揭露,依法處死,孫權引咎自責,就派中書郎袁禮向諸位大將致歉,詢問政事應該有什麼改變。袁禮回來,孫權又下詔書責備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人說:袁禮回來,說已與子瑜、子山、義封、定公見了面,並徵詢了對當前朝政緩急先後的意見,每個人都以不主管民事為藉口,不肯陳述自己的意見,全部推給伯言和承明兩人。伯言、承明見了袁禮,傷心流淚,說的話很沉痛,甚至還懷著恐懼的心理,有不自安的表現。我聽說這些後,很不痛快,深深責怪自己。這是什麼原因呢?只有聖人能夠沒有過失,聰明人也不過能自己省察罷了。人的行為舉止,怎么能夠正確適中呢,自以為正確拒絕別人的意見,一時沒有覺悟,所以各位才產生了疑慮煩難,要不,怎么竟然會到這種地步呢?從我起兵五十年來,所徵用的財物全部出自於百姓。天下還未平定,敵人還存在,士兵民眾非常辛苦,我確實是很清楚的。然而有勞於百姓,這實在是不得已呀!與諸位共事,從少到長,頭髮都花白了,可以說內心與行為相互間都是非常清楚不過了,從公私兩方面考慮,足以能相互信任。你們把意見說完,直率地規勸我,這是我有望於你們的,指出我的不足,彌補我的過失,也是我所期望你們的。從前,衛武公才超過青壯年時期,便盡力地尋求輔佐的大臣,每每獨自嘆息責備自己。而且,布衣和皮帶,互相交結,有時分開,有時好合,污穢塵垢也不離棄。如今諸君與我共事,雖有君臣的名分存在,但實際上可以說骨肉至親也不過如此。尊榮幸福,喜怒哀樂,我們都要共同享受和承擔。忠誠相待就不要隱瞞真情,貢獻智慧就不要有半點保留,事關大是大非便應該有統一認識,你們難道還能安閒自在、應付了事嗎?我們如同同舟共濟,誰還能改變呢?齊桓公是諸侯中的霸主,他有善行,管仲沒有不贊同的,而有過錯管仲又沒有不規勸,規勸而不採納,就規勸不止。如今我自問自己沒有齊桓公的德行,但你們對我盧直的勸告還沒有從口中說出,卻就表現出疑慮和困難。以此看來,我跟齊桓公相比好多了,不知你們與管仲相比怎么樣呀?很久不相見,因為以前的事,所以同你們做一次笑談。共同建立帝王大業,使天下統一,應當還有誰呢?凡事應當有所改進和變革,我都樂於聽到不同意見,用以糾正我考慮不周之處。

【原文】

二年春三月,遣使者羊衜、鄭胄、將軍孫怡之遼東,擊魏守將張持、高慮等,虜得男女。零陵言甘露降。夏五月,城沙羡。冬十月,將軍蔣秘南討夷賊。秘所領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等,自稱平南將軍,與弟潛共攻零陵、桂陽,及搖動〔1〕交州、蒼梧、鬱林諸郡,眾數萬人。遣將軍呂岱、唐咨討之,歲余皆破。

三年春正月,詔曰:蓋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頃者以來,民多征役,歲又水旱,年穀有損。而吏或不良,侵奪民時,以致飢困。自今以來,督軍郡守,其謹察非法,當農桑時,以役事〔2〕擾民者,舉正以聞。夏四月,大赦,詔諸郡縣治城郭,起譙樓,穿塹發渠,以備盜賊。冬十一月,民飢,詔開倉廩以賑貧窮。

【註解】

〔1〕搖動:使動亂。

〔2〕役事:勞役之事。

【譯文】

赤烏二年春天三月,孫權派使者羊衜、鄭胄、將軍孫怡到遼東,襲擊魏守將張持、高慮等人,俘獲了不少男女人口。零陵郡宣稱說喜降甘露。夏天五月,修築沙羡城。冬天十月,將軍蔣秘向南討伐夷族的叛亂者。蔣秘部下的都督廖式殺了臨賀太守嚴綱等人,自稱是平南將軍,與他弟弟廖潛共同進攻零陵、桂陽郡,並使交州、蒼梧、鬱林各郡發生了動亂,追隨的兵眾幾萬人。孫權派遣將軍呂岱、康咨討伐他們,用了一年多時間將他們全部打敗。

赤烏三年春天正月,孫權下詔書說:君主沒有百姓就不能在位,百姓沒有五穀就不能生存。近年以來,百姓的賦稅徭役很多,年成又遇水旱災害,糧食欠收。而官吏有的品質不良,侵占百姓務農的時間,以致造成饑荒困苦。從今以後,督軍郡守,要從嚴查處違法行為,在農桑重要時節,凡是以服役的事侵擾百姓的人,要列舉查處、糾正的情況上報。夏天四月,大赦天下,下詔命令各郡縣整治城郭,修築望樓,挖通護城河,用來防備盜賊。冬天十一月,百姓饑荒,孫權下詔命令打開糧倉來賑濟貧窮的百姓。

【原文】

四年春正月,大雪,平地深三尺,鳥獸死者大半。夏四月,遣衛將軍全琮略〔1〕淮南,決芍陂,燒安城邸閣,收其人民。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琮與魏將王淩戰於芍陂,中郎將秦晃等十餘人戰死。車騎將軍朱然圍樊,大將軍諸葛瑾取柤中。五月,太子登卒。是月,魏太傅司馬宣王救樊。六月,軍還。閏月,大將軍瑾卒。秋八月,陸遜城邾。

五年春正月,立子和為太子,大赦,改禾興為嘉興。百官奏立皇后及四王,詔曰:今天下未定,民物勞瘁,且有功者或未錄,饑寒者尚未恤,猥〔2〕割土壤以豐子弟,崇爵位以寵妃妾,孤甚不取。其釋此方議。三月,海鹽縣言黃龍見。夏四月,禁進獻御,減太官膳。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是歲大疫,有司又奏立後及諸王。八月,立子霸為魯王。

六年春正月,新都言bai6*虎見。諸葛恪征六安,破魏將謝順營,收其民人。冬十一月,丞相顧雍卒。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獻樂人及方物。是歲,司馬宣王率軍入舒,諸葛恪自皖遷於柴桑。

【註解】

〔1〕略:奪取。

〔2〕猥(wěi):苟且。

【譯文】

赤烏四年春天正月,天降大雪,平地雪深三尺,鳥獸死了大半。夏天四月,孫權派遣衛將軍全琮攻奪淮南,挖開芍陂水庫,燒掉安城的糧倉,收擄了那裡的百姓。城北將軍諸葛恪進攻六安。全琮與魏將王淩在芍陂交戰,中郎將秦晃等十多人戰死。車騎將軍朱然圍攻樊城,大將軍諸葛瑾攻占柤中。五月,太子孫登去世。這一月,魏國太傅司馬懿解救樊城。六月,軍隊撤回。閏月,大將軍諸葛瑾去世。秋天八月,陸遜修築邾縣城牆。

赤烏五年春天正月,孫權立兒子孫和為太子,大赦天下,改禾興縣為嘉興縣。百官上奏請求冊立皇后和四王,孫權下詔說: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百姓勞苦,況且有功的人有的還沒有錄用,饑寒的人還沒有得到撫恤,就分封土地來使子弟富裕,提高爵位來寵幸妃妾,我認為很不可取。你們放棄這個建議吧。三月,海鹽縣傳有黃龍出現。夏天四月,禁止進獻貢品,減少供應皇帝的膳食。秋天七月,派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率兵三萬討伐珠崖、儋耳。這一年,瘟疫大流行,主管官員又上奏請求冊立皇后和眾王子。八月,孫權立兒子孫霸為魯王。

赤烏六年春天正月,新都傳說有bai6*虎出現。諸葛恪出征六安,攻破魏將謝順的營地,收擄了那裡的百姓。冬天十一月,丞相顧雍去世。十二月,扶南王范旃派遣使者進獻歌舞藝人和當地特產。這一年,司馬宣王率軍到達舒縣,諸葛恪從皖城遷移到柴桑。

【原文】

七年春正月,以上大將軍陸遜為丞相。秋,宛陵言嘉禾生。是歲,步騭、朱然等各上疏云:自蜀還者,鹹言欲背盟與魏交通,多作舟船,繕治城郭。又蔣琬守漢中,聞司馬懿南向,不出兵乘虛以掎角之,反委漢中,還近成都。事已彰灼,無所復疑,宜為之備。權揆〔1〕其不然,曰: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無所負之,何以致此?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蜀在萬里,何知緩急而便出兵乎?昔魏欲入漢川,此間始嚴,亦未舉動,會聞魏還而止,蜀寧可復以此有疑邪?又人家治國,舟船城郭,何得不護?今此間治軍,寧復欲以御蜀邪?人言苦不可信,朕為諸君破家保之。蜀竟自無謀,如權所籌〔2〕。

八年春二月,丞相陸遜卒。夏,雷霆犯宮門柱,又擊南津大橋楹〔3〕。茶陵縣鴻水溢出,流漂居民二百餘家。秋七月,將軍馬茂等圖逆,夷三族。八月,大赦。遣校尉陳勛將屯田及作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雲陽西城,通會市,作邸閣。

【註解】

〔1〕揆(kuí):度,揣測。

〔2〕籌(chóu):謀劃。

〔3〕楹(yínɡ):柱子。

【譯文】

赤烏七年春天正月,任命上大將軍陸遜為丞相。秋天,宛陵傳說有嘉禾生長。這一年,步騭、朱然等分別上疏說:從蜀國回來的人,都說蜀國要背叛盟約與魏國交往,製造了許多船,修治城郭,而且蔣琬駐守漢中,聽說司馬懿向南進兵,他不出兵乘虛夾擊敵人,反而放棄漢中,撤兵返回成都。事實已經很明顯了,沒有什麼可以再懷疑的,我們應當為此做好準備。孫權考慮不會這樣,他說:我對待蜀國不薄,派人訪問,進獻禮品結盟立誓,沒有對不起的地方,怎么有這樣的情況呢?再說司馬懿不久前領兵入舒縣,十來天就撤退了,蜀國在萬里之外,怎么知道東南危急就出兵西北呢?以前魏國準備入侵漢中,我們這裡剛開始戒備,也沒有出兵的行動,正好聽到魏國退回去就停止支援配合了,蜀國難道可以因此對我們有懷疑嗎?而且,人家治理國家,舟船城郭,怎么能不修繕保護呢?現在我們這裡訓練軍隊,難道也是想用來抵禦蜀國嗎?別人的話很不可信,我可以用破毀身家擔保這件事。蜀國終究沒有陰謀,正如孫權所預料的一樣。

赤烏八年春天二月,丞相陸遜去世。夏天,雷電擊中了皇宮的門柱,又擊中了南津大橋的橋柱,茶陵縣洪水泛濫,沖走居民二百多家。秋天七月,將軍馬茂等人圖謀叛逆,誅滅三族。八月,大赦天下,派遣校尉陳勛帶領屯田及服役的兵士三萬人開鑿句容中路運河,從小其至雲陽西城,便利商販集會與貨物貿易,建造糧倉。

【原文】

九年春二月,車騎將軍朱然征魏柤中,斬獲千餘。夏四月,武昌言甘露降。秋九月,以驃騎將軍步騭為丞相,車騎將軍朱然為左大司馬,衛將軍全琮為右大司馬,鎮南將軍呂岱為上大將軍,威北將軍諸葛恪為大將軍。

十年春正月,右大司馬全琮卒。二月,權適南宮。三月,改作太初宮,諸將及州郡皆義作〔1〕。夏五月,丞相步騭卒。冬十月,赦死罪。

【註解】

〔1〕義作:義務勞動。

【譯文】

赤烏九年春天二月,車騎將軍朱然征討魏國的柤中,斬殺及俘獲一千多人。夏天四月,武昌傳說天降甘露。秋天九月,孫權任命驃騎將軍步騭為丞相,車騎將軍朱然為左大司馬,衛將軍全琮為右大司馬,鎮南將軍呂岱為上大將軍,威北將軍諸葛恪為大將軍。

赤烏十年春天正月,右大司馬全琮去世。二月,孫權以南宮為正寢。三月,改建太初宮,諸將及州郡官員都參加義務勞動。夏天五月,丞相步騭去世。冬天十月,赦免死刑犯。

【原文】

十一年春正月,朱然城江陵。二月,地仍震。三月,宮成。夏四月,雨雹,雲陽言黃龍見。五月,鄱陽言bai6*虎仁。詔曰:古者聖王積行累善,修身行道,以有天下,故符瑞應之,所以表德也。朕以不明,何以臻茲〔1〕?《書》雲‘雖休勿休’,公卿百司,其勉修所職,以匡〔2〕不逮。

十二年春三月,左大司馬朱然卒。四月,有兩烏銜鵲墮東館。丙寅,驃騎將軍朱據領丞相,燎鵲以祭。

十三年夏五月,日至,熒惑入南斗,秋七月,犯魁第二星而東。八月,丹陽、句容及故鄣、寧國諸山崩,鴻水溢。詔原逋責〔3〕,給貸種食。廢太子和,處故鄣。魯王霸賜死。冬十月,魏將文欽偽叛以誘朱異,權遣呂據就異以迎欽。異等持重,欽不敢進。十一月,立子亮為太子。遣軍十萬,作堂邑塗塘以淹北道。十二,魏大將軍王昶圍南郡,荊州刺史王基攻西陵。遣將軍戴烈、陸凱往拒之,皆引還。是歲,神人授書,告以改年、立後。

【註解】

〔1〕臻茲:得到上天的表彰。

〔2〕匡(kuānɡ):糾正。

〔3〕逋責:猶欠債。

【譯文】

赤烏十一年春天正月,朱然修築江陵城。二月,多次發生地震。三月,太初宮改建完畢。夏天四月,下冰雹,雲陽傳說黃龍出現。五月,鄱陽傳說有bai6*虎不傷人。孫權下詔說:古代聖王積累德行善事,修養身心,實行仁道,因而才占有天下,所以吉祥的徵兆就來應驗,這是用來表彰高尚的品德的,我還不聖明,怎么能得到上天的表彰呢?《尚書》上說:‘雖然這是善事,但不要滿足這種善事。’公卿百官,還是努力完成自己的職責,幫助我糾正那些不足的事。

赤烏十二年春天三月,左大司馬朱然去世。四月,有兩隻烏鴉叼著喜鵲墜死在東宮。九日,驃騎將軍朱據兼任丞相,烘烤喜鵲以祭神。

赤烏十三年夏天五月,夏至這天,熒惑星入南斗星群。秋天七月,熒惑星在乾犯了北斗星的第二顆星後向東方運行。八月,丹陽、句容以及故鄣、寧國的一些山崩塌,洪水泛濫。孫權下詔免去拖欠的賦稅,借給百姓種子、糧食。孫權廢太子孫和,讓他居住在故鄣。魯王孫霸被賜死。冬天十月,魏將文欽以偽裝叛變來引誘朱異,孫權派呂據到朱異那兒以便迎接文欽。朱異等人都很謹慎持重,文欽不敢前來。十一月,孫權立兒子孫亮為太子,派兵十萬修築堂邑的塗塘水庫,使北方到建業的大路完全淹沒。十二月,魏大將軍王昶圍攻南郡,荊州刺史王基進攻西陵,孫權派遣將軍戴烈、陸凱前往抵禦,王昶、王基都撤兵回歸。這一年,神人授予天書,告訴孫權要更改年號,冊立皇后。

【原文】

太元元年夏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年。初臨海羅陽縣有神,自稱王表。周旋民間,語言飲食,與人無異,然不見其形。又有一婢,名紡績。是月,遣中書郎李崇齎輔國將軍羅陽王印綬迎表。表隨崇俱出,與崇及所在郡守令長談論,崇等無以易。所歷山川,輒遣婢與其神相聞。秋七月,崇與表至,權於蒼龍門外為立第舍,數使近臣齎酒食往。表說水旱小事,往往有驗。秋八月朔,大風,江海涌溢,平地深八尺,吳高陵松柏斯拔,郡城南門飛落。冬十一月,大赦。權祭南郊還,寢疾。十二月,驛征大將軍恪,拜為太子太傅。詔省徭役,減征賦,除民所患苦。

二年春正月,立故太子和為南陽王,居長沙;子奮為齊王,居武昌;子休為琅邪王,居虎林。二月,大赦,改元為神鳳。皇后潘氏薨。諸將吏數詣王表請福,表亡去。夏四月,權薨,時年七十一,謚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蔣陵。

【譯文】

太元元年夏天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天下,改年號。當初,臨海郡羅陽縣有神人,自稱王表。他周旋於民間,語言飲食,跟常人沒有差別,但卻看不見他的形體。他還有一個婢女,名叫紡績。這一月,孫權派遣中書郎李崇帶著輔國將軍羅陽王的印綬迎接王表。王表跟隨李崇一起出來,與李崇以及所經過地方的郡守縣令談論,李崇等人不能駁難改變他的說法。經過的山河,總是派婢女向那神人報告。秋天七月,李崇與王表到達建業。孫權在蒼龍門外給他修建了宅第,多次讓身邊的大臣送酒食去。王表預言一些降雨天旱等小事,往往都能應驗。秋天八月初一,大風猛刮,長江大海暴漲,平地水深八尺,吳郡高陵的松柏全都被拔起,郡城的南門意外地坍落。冬天十一月,大赦天下。孫權祭祀南郊返回後,生病臥床。十二月,用驛使傳書召大將軍諸葛恪回來,授為太子太傅。又下詔減省徭役,減免田稅,廢除百姓感到愁苦的法令。

太元二年春天正月,孫權立原來的太子孫和為南陽王,居住長沙;兒子孫奮為齊王,居住武昌;兒子孫休為琅邪王,居住虎林。二月,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神鳳。皇后潘氏去世。各位將軍和官吏多次到王表那兒去請求保佑,王表逃走。夏天四月,孫權去世,時年七十一歲,加諡號為大皇帝。秋天七月,安葬於蔣陵。

【評析】

孫權能委屈自身,忍受屈辱,任用有才能的人,尊崇有計謀之士,有勾踐那樣的奇才,是英雄中的俊傑。所以能獨占江南,成就與魏、蜀鼎立三分天下的大業,但他生性猜忌多疑,sha6*人十分果斷,到了晚年,就更加嚴重。以至於聽信讒言,濫施暴行,親生的兒子有的被廢,有的被殺,這難道就是所謂要留下遠大的謀略來安全地保護子孫的人嗎?他的後代衰落,終於造成國家覆亡,未必不是由於這些原因。

吳書周瑜傳

【原文】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大尉。父異,洛陽令。

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興義兵討董卓,徙〔1〕家於舒。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瑜從父尚為丹陽太守,瑜往省之。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諧〔2〕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乃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劉繇奔走,而策之眾已數萬矣。因謂瑜曰: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陽。瑜還。頃之,袁術遣從弟胤代尚為太守,而瑜與尚俱還壽春。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居巢長,欲假塗東歸,術聽之。遂自居巢還吳。是歲,建安三年也。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即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廬江,出備牛渚,後領春谷長。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復進尋陽,破劉勛,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註解】

〔1〕徙:遷移。

〔2〕諧:配合得當。

【譯文】

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他的堂祖父周景,以及周景的兒子周忠,都是漢朝的太尉。父親周異,是洛陽縣令。

周瑜身材修長,體格健壯,容貌俊美。當初,孫堅組織義兵討伐董卓,把家遷移到了舒縣。孫堅的兒子孫策與周瑜同年,兩人非常友好。周瑜把大路南邊的一所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還常去後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各種生活用品也都互通有無。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去看望他,恰巧碰上孫策準備東渡大江,到了歷陽,孫策寫信告訴周瑜,周瑜帶兵迎接孫策。孫策非常高興地對周瑜說:我有了您,事情就能成功了。於是周瑜就跟隨孫策去攻打橫江、當利,都攻克了。接著又渡江進攻秣陵,打敗笮融、薛禮,轉而又攻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劉繇敗走。這時孫策的人馬發展到了幾萬人,他對周瑜說:我用這幾萬人馬攻取吳郡和會稽兩郡,平定山越,已經足夠,你還是回去鎮守丹陽吧。周瑜就回到丹陽。不久,袁術派遣他的堂弟袁胤替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和周尚都回到壽春。袁術想要任命周瑜為部將,但是周瑜料想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只請求擔任居巢縣長,目的是想順道回歸江東,袁術也聽憑他。周瑜便經居巢回到了吳郡,這一年是建安三年。孫策親自來迎接周瑜,任命他為建威中郎將,隨即調給他兵車二千,馬五十匹。這時,周瑜僅二十四歲,吳郡的人都稱呼他為周郎。孫策因為周瑜恩德信義著稱於廬江,便派他防守牛渚,後又兼任春谷縣長。不久,孫策又要攻取荊州,任命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太守。周瑜跟隨孫策攻打皖縣,也攻克了。這時得到橋公兩個女兒,都是天姿國色的美人。孫策自己便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接著又進軍尋陽,打敗了劉勛,討伐江夏郡,回兵時又平定了豫章、廬陵二郡,孫策派周瑜留守巴丘。

【原文】

五年,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十一年,督孫x等討麻、保二屯,梟其渠帥,囚俘萬餘口,還備宮亭。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入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龍送吳。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將士聞之皆恐。權延見群下,問以計策。議者鹹曰:曹公豺虎也,然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埸,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間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譯文】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由孫權統領政務。周瑜領兵前來弔唁,便留在了吳郡,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一同掌管軍政大事。建安十一年,他率領孫x等人征討麻、保二屯,將這二屯的首領斬首示眾,俘虜了一萬多人,然後回兵防守宮亭。江夏太守黃祖派遣部將鄧龍帶領幾千人馬攻入柴桑,周瑜追擊,活捉了鄧龍送到吳郡。建安十三年春天,孫權討伐江夏郡,周瑜擔任前部大督。

這年的九月,曹操攻入荊州,劉琮全軍投降。曹操到了他的水軍,水軍、步兵一下子發展到了幾十萬人,東吳的將士聽了都非常驚恐。孫權召集部下,詢問商議對策。大家都議論說:曹操是豺虎一樣的人,但他憑藉漢朝丞相的名義,挾制天子,以皇帝的名義來征服天下,動輒就說是朝廷的旨意,如今要是抗拒他,事情就會更加不利。況且以將軍您現在所處的形勢來說,所能夠抗拒曹操的,不過就是長江。現在曹操已經占領了荊州,劉表訓練水軍,蒙沖鬥艦竟然要以千來計數,曹操將戰艦全部沿江擺開,還有著精銳的步兵,能從水陸兩路一起沿江東下,所謂的長江天險,曹操現在已經與我們共同有了。而且,敵眾我寡,十分懸殊,實在不能相提並論。因此我等認為,從大局計較不如去向他投降。周瑜說:你們說的不對,曹操雖然假借漢朝丞相的名義,其實是奸賊。將軍您神明威武而又具備雄才大略,又依仗著父兄們的功業,割據江東,土地方圓幾千里,兵馬精良,糧草充足,各路英雄豪傑們又都願意建功立業,您應當橫行天下,為漢朝剷除奸邪,消滅禍害。況且曹操自己來送死,難道還應該去迎接他嗎?允許我為您分析謀劃一下:即使現在北方的局勢已經完全穩定,曹操沒有後顧之憂,能和我們曠日持久地爭奪疆土,但是否能夠和我們在水戰中爭勝負呢?何況現在北方的局勢並沒有完全穩定,加上馬超、韓遂還在關西威脅著曹操的後方,這是曹操的後患。況且曹操捨棄鞍馬,憑仗舟船與我們吳越較量,這本來就不是他們的長處。目前又處於嚴寒季節,沒有草料餵養軍馬,驅使中原的士兵來到南方江湖潮濕的地方打仗,水土不服,必然發生疾病。這四個方面,都是用兵之大忌,而曹操都冒犯了。將軍想要捉拿曹操,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我請求率領精兵三萬,進駐夏口,保證為將軍擊破曹操。孫權說:曹操這個老賊想廢除漢室自立為帝,已經蓄謀已久了,只是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罷了,現在前面強有力的幾個人都已被消滅了,只有我還在,我和那老賊,勢不兩立。你剛才說應當去抗擊他,與我的想法非常一致,這正是老天讓你來幫助我呀!

【原文】

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1〕,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2〕,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逕自北歸。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仁分兵騎別攻圍寧。寧告急於瑜,瑜用呂蒙計,留凌統以守其後,身與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剋期大戰。瑜親跨馬陣,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陣。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註解】

〔1〕牙旗:旗竿上飾有象牙的大旗。多為主將主帥所建,亦用作儀仗。

〔2〕舸(ɡě):大船。

【譯文】

這時,劉備被曹操打敗,想要帶兵南撤過江,與魯肅在當陽相遇,便共同謀劃對付曹操的計策,因而進駐夏口,劉備委派諸葛亮去拜見孫權。孫權立即派周瑜、程普與劉備合力迎擊曹操,兩軍在赤壁相遇。這時,曹操軍中已發生疾病,剛一交戰,曹軍就敗退了,退駐江北。周瑜等軍隊駐紮在南岸,兩軍對峙。周瑜的部將黃蓋獻計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與他們長久相持。我觀察到曹軍的戰艦都是首尾相連,連在一起,可以用火攻的辦法燒毀戰艦。周瑜採納了他的建議,調來幾十艘戰艦,船內裝滿柴草,澆上膏油,用帷幕遮蓋偽裝,上面立起牙旗,先讓黃蓋寫信給曹操,欺騙說要向他投降。又準備了一些輕便快疾的小船,分別系在大船後面,依次向前駛去。曹軍官兵都伸長脖子在北岸觀看,指著船隊說,黃蓋投降來了。黃蓋命令放開前面的大船,同時點起火來。這時,風勢猛烈,大火蔓延燒到了岸上的曹軍營寨,頃刻之間,濃煙滾滾,火焰沖天,曹軍人馬被燒死淹死的不計其數,曹軍敗退,回師保守南郡。劉備和周瑜又合力追擊,曹操留下曹仁等人駐守江陵城,自己則回北方去了。周瑜和程普又進軍南郡,與曹仁隔江對峙。兩軍還沒有交戰,周瑜就派遣甘寧前去占據了夷陵。曹仁抽調出一部分步兵和騎兵去圍攻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策,留下凌統鎮守後方,他親自和呂蒙一起解救甘寧。甘寧的圍困被解除後,周瑜的軍隊便渡江駐紮於北岸,約定日期與曹仁的軍隊大戰。周瑜親自騎馬進擊敵陣,被亂箭射中右胸,傷勢非常嚴重,只好退回。曹仁聽到周瑜臥床不起的訊息後,便率兵士上陣,前來挑戰。周瑜帶傷到軍營中巡察,鼓勵激揚將士的士氣,因此曹仁便撤退了。

【原文】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gong6*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1〕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擥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2〕,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3〕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權素服舉哀,感慟左右。喪當還吳,又迎之蕪湖,眾事費度,一為供給。後著令曰:故將軍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初瑜見友於策,太妃又使權以兄奉之。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註解】

〔1〕蛟龍:古代傳說的兩種動物,居深水中。相傳蛟能發洪水,龍能興雲雨。

〔2〕折衄(nǜ):折損,挫敗。

〔3〕蹙(cù):逼迫;追逼。

【譯文】

孫權委任周瑜為偏將軍,兼任南郡太守。用下雋、漢昌、劉陽、州陵作為他的奉邑,駐守在江陵。劉備當時以左將軍的身份兼任荊州牧,府治設在gong6*安。劉備到京口拜見孫權時,周瑜上疏孫權說:劉備的資質有如兇猛的梟鳥,又有關羽、張飛這樣熊虎般的猛將,他一定不會長久屈服為人所用。我認為,從大局考慮,現在最好的計策是讓劉備遷移到吳郡,給他修建最豪華的宮室,多送給他一些美女寶玩,使他享受聲色之樂,再把關羽和張飛分開,各處一方,讓他們與我們一起作戰,大事就可以定了。如今輕率地割讓土地來資助他們,讓這三個人聚在一起,又都在邊界疆場,恐怕就像是蛟龍得到了雲雨,終究不是池中之物啊。孫權因為曹操占據北方,應當廣為招納英雄人才,又唯恐劉備一時難以制伏,所以沒有採納周瑜的意見。

當時,劉璋擔任益州牧,外有張魯侵擾,周瑜就到京口拜見孫權,他說:現在曹操剛剛戰敗,正有心腹之憂,不能和將軍您對陣作戰。請允許我和奮威將軍一起進取蜀地,取得蜀地同時吞併張魯,然後讓奮威將軍留在那裡堅守,好與馬超結成聯盟。我回來再與將軍占據襄陽來逼迫曹操,就可以謀取北方了。孫權同意了這個計畫。周瑜回到了江陵準備行裝,然而卻在路過巴丘時病逝了,年僅三十六歲。孫權穿上喪服哀悼,感動了左右的人。當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薛綜又親自到蕪湖迎接,舉辦喪事的所有費用,也全部撥款供給。後來又頒布命令說:已故周瑜、程普將軍的所有田客,都不要求他們交納稅賦和服徭役。當初周瑜被孫策友好,孫策的母親又讓周瑜以兄長之禮尊奉他。那時候孫權的職位還是個將軍,各位將領和賓客對他的禮節還簡易,而唯有周瑜首先對他十分尊敬,遵循君臣的禮節。周瑜的性情開朗,氣度寬宏,大抵能得人心,只是與程普不太和睦。

【原文】

瑜少精意〔1〕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瑜兩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騎都尉,有瑜風,早卒。循弟胤,初拜興業都尉,妻以宗女,援兵千人,屯gong6*安。黃龍元年,封都鄉侯,後以罪徙廬陵郡。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曰:故將軍周瑜子胤,昔蒙粉飾,受封為將,不能養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縱qing6*欲,招速罪辟。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夫折衝扞難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貴重,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書,重以盟詛,藏於宗廟,傳於無窮,欲使功臣之後,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關苗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後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況於瑜身沒而未久,而其子胤降為匹夫,益可悼傷。竊惟陛下欽明稽古,隆於興繼,為胤歸訴,乞匄餘罪,還兵復爵,使失旦之雞,復得一鳴;抱罪之臣,展其後效。權答曰:腹心舊勛,與孤協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於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2〕,前後告喻,曾無悛改。孤於公瑾,義猶二君,樂胤成就,豈有已哉?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雖德非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間,苟使能改,亦可患乎!瑾、騭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陳乞,權乃許之。會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為偏將軍,領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護為將。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作禍,故便止之。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註解】

〔1〕精意:精心鑽研。

〔2〕自恣(zì):放縱自己,不受約束。

【譯文】

周瑜年少時曾精心鑽研過音樂,即使酒過數巡之後,樂曲有什麼差錯,他知道了肯定能聽出來。聽出來後就必定加以評說,所以當時有人編了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許配給太子孫登。兒子周循娶了公主,被任命為騎都尉,他有周瑜的.風度氣質,很年輕就去世了。周循的弟弟周胤,初任興業都尉,朝廷把宗室的女兒嫁給他,領兵一千,駐紮在gong6*安。黃龍元年,封為都鄉侯,後來因為犯罪而被流放到廬陵郡。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聯名上疏孫權說:已故周瑜將軍的兒子周胤,過去承蒙褒揚,受封為將,他不能修養惜福,不思立功報效國家,而是放縱qing6*欲,很快招來罪罰。我們私下考慮到周瑜過去曾被主上您寵愛信任,在朝廷時是您的心腹重臣,出征時又是得力勇猛的將領,受命出去征討,身當弓箭礧石,盡忠獻身,視死如歸,所以在烏林能夠打敗曹操,在郢都能擊退曹仁,顯揚國家的威力,炫耀主上的美德,整個華夏為之震動,愚昧的荊蠻莫不稱臣歸附。即使是周朝的方叔,漢朝的韓信、英布,實在無法超過他。能夠打敗敵人解救國家危難的大臣,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對他們不敬重的,所以漢高祖在封爵的誓詞中說:‘縱使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已變成磨刀石,國家還要永存他的功業,一直傳到子子孫孫。’他用丹砂書寫誓詞,又舉行了隆重的盟誓儀式,將誓詞藏在宗廟中,讓它永遠流傳下去,要使功臣的後代,世世繼承,不僅僅是子孫,甚至關聯到遙遠的後代,報答和表彰臣下的功德,像這樣勤懇真誠到極點,目的是要勸戒後人,使為國獻身建功的臣子,死而無悔。何況現在周瑜剛去世不久,而他的兒子周胤卻已經被降為普通平民,這就更加令人痛心哀傷了。我們私下認為,陛下聖明,遵循並發揚古代道德,因此我們為周胤求情,請求赦免他未服完的罪罰,賜還兵權,恢復他的爵位,使已經失卻晨旦的公雞,重新鳴叫起來,負罪的臣子,展觀後效。孫權回答說:我心腹的老功臣,與我同心協力共事的,周瑜是其中之一,我內心確實不能忘懷。過去周胤年少,還沒有功勳,無端領受精兵,封侯拜將,就是因為念及周瑜的功績而給予他的後代的。而周胤卻依仗著這些,沉湎於酒色,為所欲為,前後幾次告誡勸喻他,都不肯悔改。我和周瑜的友情就如同與你們二位一樣,期望著周胤能有所成就的心情,怎么可能會有止境呢?迫於周胤犯罪行為比較嚴重,未便即行召還,想讓他經受一些艱苦,使他自己知罪改正罷了。如今你們二位誠懇地援引漢高祖封爵的誓詞,我感到很慚愧,雖然功德不能與漢高祖相提並論,還想和他靠近。這件事就是這樣,所以沒有聽從你們的建議。作為周瑜的兒子,又有你們二位在中間說情,如果他能夠改正的話,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諸葛瑾、步騭的奏章剛呈上去,朱然和全琮又上奏章來為周胤說情,孫權於是就同意了。恰在這時,周胤因病去世了。

周瑜的侄子周峻,也因為周瑜立下的功績而被任為偏將軍,領兵一千。周峻死後,全琮上奏章請求孫權任命周峻的兒子周護為將領。孫權說:過去趕跑曹操,開拓荊州,都是周瑜的功勞,我時刻不會忘記他的。最初聽到周峻去世,我曾經想起用周護,但我聽說周護性格急躁品行狠毒,用他正好是禍害他,所以我就打消這個念頭。我懷念周瑜,哪有止境嗎?

【評析】

周瑜為人剛柔相濟、文武雙全,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雄韜偉略,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實為三國時期最為完美的人物。用一句話形容周瑜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可謂人如其名:周瑜就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

吳書呂蒙傳

【原文】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當為孫策將,數討〔1〕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時當職吏以蒙年小輕之,曰:彼豎子何能為?此欲以肉餵虎耳。他日與蒙會,又蚩〔2〕辱之。蒙大怒,引刀殺吏,出走,逃邑子鄭長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間為言,策召見奇之,引置左右。

數歲,鄧當死,張昭薦蒙代當,拜別部司馬。權統事,料諸小將兵少而用薄者,欲併合之。蒙陰賒貰〔3〕,為兵作絳衣行滕,及簡日,陳列赫然,兵人練習,權見之大悅,增其兵。從討丹陽,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領廣德長。

從征黃祖,祖令都督陳就逆以水軍出戰。蒙勒前鋒,親梟就首,將士乘勝,進攻其城。祖聞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權曰: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以蒙為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

是歲,又與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烏林,圍曹仁於南郡。益州將襲肅舉軍來附,瑜表以肅兵益蒙,蒙盛稱肅有膽用,且慕化遠來,於義宜益不宜奪也。權善其言,還肅兵。瑜使甘寧前據夷陵,曹仁分眾攻寧,寧困急,使使請救。諸將以兵少不足分,蒙謂瑜、普曰:留淩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又說瑜分遣三百人柴斷險道,賊走可得其馬。瑜從之。軍到夷陵,即日交戰,所殺過半。敵夜遁去,行遇柴道,騎皆舍馬步走。兵追蹙擊,獲馬三百匹,方船載還。於是將士形勢自倍,乃渡江立屯,與相攻擊,曹仁退走,遂據南郡,撫定荊州。還,拜偏將軍,領尋陽令。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註解】

〔1〕討:討伐,征討。

〔2〕蚩(chī):古同嗤,譏笑。

〔3〕賒(shē)貰(shì):亦作賖貰。猶賒貸。

【譯文】

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人。少年時南渡長江,依附姐夫鄧當。鄧當是孫策的部將,多次討伐山越族。呂蒙十五六歲時私自跟隨鄧當去攻擊敵軍,鄧當看見呂蒙,大吃一驚,大聲呵斥他,也不能阻止。回來後鄧當將這件事告訴了呂蒙的母親,他母親非常生氣,想處罰他,呂蒙說:貧賤的生活難以維持,萬一我從軍立功,就能得到富貴。再說,不到虎穴里,怎么能得到虎子呢?他的母親憐借他的志向而寬恕了他。當時鄧當部下一個官吏認為呂蒙年紀小而輕視他,有一日說:呂蒙那小子有什麼能耐?這是想拿肉來餵虎而已。與呂蒙相見,又侮辱他。呂蒙非常憤怒,拔出刀就殺了那個小吏,逃到同鄉鄭長家裡躲避起來。後來又通過校尉袁雄出來自首,袁雄趁機為他向孫策求情,孫策召見呂蒙,覺得他不平凡,便把他安置在身邊。

幾年後,鄧當去世,張昭舉薦呂蒙代替鄧當,任命為別部司馬。孫權主事時,考慮到一些小將兵員少而費用不足,要合併他們。呂蒙暗中借了一筆錢,為士兵們做了大紅色的衣服和綁腿,等到檢閱的那天,操練時,呂蒙的部隊佇列整齊威武,孫權見了非常高興,於是就給呂蒙增補了兵員。呂蒙跟隨孫權討伐丹陽,屢建戰功,孫權提升他為平北都尉,兼任廣德縣長。

跟從孫權征討黃祖,黃祖命令都督陳就率領水軍迎戰。呂蒙衝鋒在前,親自將陳就斬首,將士們乘勝進攻黃祖的城池。黃祖聽說陳就被殺了,就棄城逃跑,兵士們追擊捉到了他。孫權說:這次戰事的成功,是由於先斬獲了陳就。於是晉升呂蒙為橫野中郎將,賞賜錢一千萬。

這一年,呂蒙又與周瑜、程普等人在西邊烏林打敗曹操,在南郡圍困曹仁。益州將領襲肅率領全軍前來歸附東吳,周瑜上表建議將襲肅的部隊增補給呂蒙,呂蒙盛稱襲肅有膽略才幹,況且他仰慕教化遠來歸附,從道義上講,應該增加他的兵員,而不應該奪取他的兵員。孫權認為呂蒙說得很對,就把部隊歸還給了襲肅。周瑜派遣甘寧前去占領夷陵,曹仁分派一部分部隊進攻甘寧,甘寧被圍困,情況危急,使派遣使者請求援助。眾將領認為兵力不足不能分配,呂蒙對周瑜、程普說:淩公績留守,我與你們去解救甘寧,按這種形勢,估計時間不會太久,我保證淩公績能堅守十天。又勸說周瑜分派三百人去用木柴阻斷險路,敵人逃跑時可得到他們的馬匹。周瑜聽從了呂蒙的建議。部隊到了夷陵,當天就與曹仁交戰,殺傷敵人過半。敵人乘夜逃跑,半路上遇到用木柴阻塞的道路,騎兵們丟下馬徒步逃走。吳軍緊跟追擊,繳獲馬三百匹,編成船隊把馬載回。於是將士們氣勢倍增,就渡江建立據點,進攻敵人,曹仁後退逃走,吳軍又占據了南郡,安撫平定了荊州。呂蒙回京後,被提升為偏將軍,兼任尋陽縣令。

魯肅代替周瑜後,要去陸口,路上經過呂蒙的軍營。魯肅心中還有些輕視呂蒙,有人勸說魯肅說:呂將軍功名日益顯赫,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您應當去看看他。於是魯肅就去拜訪呂蒙。酒喝到酣暢時,呂蒙問魯肅說:您受重任,與關羽鄰接,將要採取何種策略?魯肅匆忙回答說:臨時看情況辦。呂蒙說:現在吳和蜀雖然是一家,但關羽實在是個如熊虎一樣的將領,怎么不預定計謀呢?因此給魯肅策劃了五條計策。於是魯肅越席走到呂蒙身邊,拍著他的背說:呂子明,我真沒想到你的才能謀略竟達到了如此程度。就去拜見呂蒙的母親,與他結成朋友才告別。

【原文】

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並蒙。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書三上,權乃聽。蒙於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

魏使廬江謝奇為蘄春典農,屯皖田鄉,數為邊寇。蒙使人誘之,不從,則伺隙襲擊,奇遂縮退,其部伍孫子才、宋豪等,皆攜負老弱,詣蒙降。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數進奇計,又勸權夾水口立塢,所以備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

曹公遣朱光為廬江太守,屯皖,大開稻田,又令間人招誘鄱陽賊帥,使作內應。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眾必增,如是數歲,操態見矣,宜早除之。乃具陳其狀。於是權親征皖,引見諸將,問以計策。蒙乃薦甘寧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銳繼之。侵晨進攻,蒙手執桴鼓,士卒皆騰踴自升,食時破之。既而張遼至夾石,聞城已拔,乃退。權嘉其功,即拜廬江太守,所得人馬皆分與之,別賜尋陽屯田六百戶,官屬三十人。蒙還尋陽,未期而廬陵賊起,諸將討擊不能禽,權曰: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復令蒙討之。蒙至,誅其首惡,余皆釋放,復為平民。

【譯文】

當時呂蒙的軍營與成當、宋定、徐顧的軍營靠近,這三位將軍戰死之後,子弟幼弱,孫權想把他們的軍隊全部合併給呂蒙。呂蒙堅決推辭,並上書說,徐顧等將軍都為國家的事情辛勤操勞,他們的子弟雖然還小,但不能廢棄。三次上書,孫權才答應了。於是呂蒙又給這三位將軍的子弟選擇老師,輔導教育他們。他為人操心辦事,大都是這樣。

魏國派廬江人謝奇任蘄春典農都尉,在皖縣屯墾田地,多次侵犯邊境。呂蒙派人去引誘他投降,他沒有答應。呂蒙就尋找機會襲擊他,謝奇退縮,他的部下孫子才、宋豪等人都扶老攜幼,向呂蒙投降。後來呂蒙又跟隨孫權在濡須抗擊曹操,屢次進獻奇計,又勸孫權在濡須口建立船塢,防禦敵人的器械做得很精細,曹操攻占不下就退回去了。

曹操委派朱光為廬江太守,駐紮在皖縣,大力開墾稻田,呂蒙又支使間諜引誘招降鄱陽賊兵的首領,讓他們做內應。呂蒙說:皖縣的田地肥沃,如果一旦稻穀成熟收割,他們的兵員一定會增加,這樣幾年下來,曹操的勢態便形成了,應該早點除掉他們。就詳細地陳述了該地的情況。於是孫權親自率兵征討皖縣,召見各位將領,詢問用什麼計策。呂蒙就推薦甘寧任升城督,在前線督攻,呂蒙用精銳部隊跟上。凌晨時分開始進攻,呂蒙親自手執槌擊鼓,士卒們興奮異常,奮勇登城,到了吃早飯時,就攻破了皖縣。隨後張遼進軍到夾石,聽說皖縣城已被攻克,就退兵回去了。孫權嘉獎呂蒙的功勞,任命他廬江太守,繳獲的兵卒和車馬都分給了他,另外又賜給他尋陽屯田客六百人,下屬官吏三十人。呂蒙回到尋陽,沒到一半,廬陵的賊寇作亂,諸將領征伐攻擊沒能擒獲,孫權說:鷙鳥上百隻,也不如一隻大鵬。又命令呂蒙討伐賊寇。呂蒙到了廬陵,殺掉了賊寇的首領,其餘的人都被釋放,仍為平民。

【原文】

是時劉備令關羽鎮守,專有荊土,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備自蜀親至gong6*安,遣羽爭三郡。權時住陸口,使魯肅將萬人屯益陽拒羽,而飛書召蒙,使舍零陵,急還助肅。初,蒙既定長沙,當之零陵,過酃,載南陽鄧玄之,玄之者郝普之舊也,欲令誘普。及被書當還,蒙秘之,夜召諸將,授以方略,晨當攻城,顧謂玄之曰:郝子太聞世間有忠義事,亦欲為之,而不知時也。左將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關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臨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為孫規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親見也。彼方首尾倒懸,救死不給,豈有餘力復營此哉?今吾士卒精銳,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繼於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猶牛蹄中魚,冀賴江漢,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歸者,可也。今吾計力度慮,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後,身死何益於事,而令百歲老母,戴白受誅,豈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問,謂援可恃,故至於此耳。君可見之,為陳禍福。玄之見普,具宣蒙意,普懼而聽之。玄之先出報蒙:普尋後當至。蒙豫敕四將,各選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門。須臾普出,蒙迎執其手,與俱下船。語畢,出書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見書,知備在gong6*安而羽在益陽,慚恨入地。蒙留孫皎,委以後事,即日引軍赴益陽。劉備請盟,權乃歸普等,割湘水,以零陵還之。以尋陽、陽新為蒙奉邑。

師還,遂征合肥,既撤兵,為張遼等所襲,蒙與凌統以死扞衛。後曹公又大出濡須,權以蒙為督,據前所立塢,置強弩萬張於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鋒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卒,蒙西屯陸口,肅軍人馬萬餘盡以屬蒙。又拜漢昌太守,食下雋、劉陽、漢昌、州陵。與關羽分土接境,知羽驍雄,有併兼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初,魯肅等以為曹公尚存,禍難始構,宜相輔協,與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陳計策曰:令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日僵仆〔1〕,欲復陳力,其可得邪?極深納其策,又卿復與論取徐州意,蒙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權尤以此言為當。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後羽討樊,留兵將備gong6*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盡擒禁等,人馬數萬,托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約令軍中不得乾歷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週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斗心。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註解】

〔1〕僵仆:死亡。

【譯文】

這時,劉備仍讓關羽鎮守荊州,孫權命令呂蒙領兵向西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呂蒙傳遞文書給長沙、桂陽二郡,二郡守將望風歸降東吳,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劉備親自從西蜀來到gong6*安,派遣關羽爭奪這三個郡。當時孫權駐紮在陸口,派遣魯肅率領一萬人駐紮在益陽抵禦關羽,用緊急文書召令呂蒙,讓他捨棄零陵,急速返回益陽援助魯肅。當初,呂蒙平定長沙郡之後,要去零陵郡,經過酃縣時,南陽人鄧玄之與他同車,鄧玄之是郝普的老朋友,呂蒙想讓他誘郝普投降。接到孫權的信後,呂蒙將來信秘而不宣,夜裡召集手下將領,布置計謀策略,早晨攻打零陵城,又對鄧玄之說:郝子太知道世間有忠義之事,也想這樣做,可是不識時機。左將軍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所圍困。關羽在南郡,現在我主孫權也親自到了南郡。近來攻破了樊城軍營,解散了酃縣,關羽已被孫規打敗,這都是最近發生的事,您是親眼所見的。他們現在正是首尾倒懸,救命都來不及,難道還有餘力再營救零陵嗎?如今我軍都是精銳部隊,人人都想拚命作戰,主上孫權正調遣兵力,沿路不絕。如今子太的性命朝夕難保,而等待望不到的救兵,就像牛腳印積水中的魚,想依賴長江、漢水的救濟,這事的不可靠也是很明了的。子太如果能使士卒齊心,能堅守孤城,勉強延些時日,以等待以後有所投靠,這還可以,問題是現在我集中兵力全心全意來攻城,要不了多少時間,就一定會破城,城破之後,自己死了又有什麼益處?而讓百歲老母,滿頭白髮也遭誅殺,豈不痛心嗎?我猜想郝普得不到外面的訊息,認為援軍可靠,所以才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您可以去見他,為他陳述禍福的實況。鄧玄之去見郝普,詳細地敘述了呂蒙的意見,郝普由於懼怕而聽從了。鄧玄之先出城向呂蒙匯報,說明郝普隨後就會來到。呂蒙預先告訴四位將領,各挑選一百人,等郝普一出城,立即進去據守城門。不一會郝普出了城,呂蒙迎上去執手問候,和他一起下到船上。寒暄完畢,取出孫權寫的信給郝普看,拍手大笑。郝普看了信,這才知道劉備駐紮在gong6*安,關羽駐紮在益陽,距離自己並不遠,自覺慚愧,無地自容。呂蒙留下孫皎,把善後事宜委託給他,便率領軍隊趕赴益陽。劉備請求與孫權和好結盟,孫權於是歸還了郝普等人,劃分湘水為界,把零陵還給了劉備。又以尋陽、陽新作為呂蒙的封邑。

收兵回來,就去征討合肥,撤軍途中,被張遼等人襲擊,呂蒙與凌統拚死保衛孫權。後來曹操又向濡須大舉進軍,孫權任命呂蒙為都督,據守以前所建的堡塢,在上面設定一萬把強弩,以抵禦曹操。在曹操軍隊的前鋒安營未穩之際,呂蒙出兵擊敗了他們,曹操率軍退了回去。孫權任命呂蒙為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死後,呂蒙西向駐守陸口,魯肅的軍隊一萬多人全部歸屬呂蒙統率。又任他為漢昌太守,享受下雋、劉陽、漢昌、州陵四縣的租稅。與關羽的轄境相鄰,呂蒙知道關羽驍勇雄健,有兼併東吳的野心,同時關羽所占的土地又處於東吳的上游,結盟和好,分土而治的形勢很難持久。起初,魯肅等人認為曹操還在,對雙方都構成威脅,應該互相幫助同仇敵愾,不可失去這個盟友。呂蒙卻秘密向孫權陳述計策說:讓征虜將軍孫皎守南郡,潘璋駐守白帝城,蔣欽率領遊動兵力一萬人,沿長江上下遊動,隨時應付各處敵人,呂蒙為國家據守前沿襄陽,這樣的話,曹操有什麼可憂?又有什麼可依賴關羽的呢?而且關羽君臣,依仗他們自己的欺騙手段和武力,在許多問題上都反覆無常,不能夠把他們當做心腹。如今關羽所以沒有向東出兵的原因,是因為至尊您的聖明,呂蒙等人還活著的緣故。若不在我們正強壯時謀取他們,一旦我們死去,再想要用力,還能辦得到嗎?孫權採納了他的全部計策,又順便和他商議起攻取徐州的意圖,呂蒙回答說:如今曹操在黃河以北,新近打破了袁熙、袁尚等人,安撫平定了幽州、冀州,沒有空暇顧及東面。徐州境內防守的兵士,聽說力量微不足道,我軍前往,自然可以攻克。然而徐州的地勢是一片通達的陸地,是驍勇的騎兵馳騁的地方,至尊您今日得到徐州,十天內曹操就會來爭奪,雖然用七八萬人來堅守它,還是值得憂慮。不如攻取關羽,占據全部長江流域,那樣我方形勢就會更加壯大。孫權認為他的這些分析很得當。等到呂蒙代替魯肅領兵,初到陸口駐紮,表面上加倍給予關羽恩惠與關羽友好交往。

後來關羽征討魏國的樊城,留下部分兵力駐守gong6*安、南郡。呂蒙上疏說:關羽討伐樊城而留下很多守兵,必定是害怕我襲擊他後方的緣故。我時常生病,可以以治病為名,分一部分兵士和我一起回建業。關羽聽說這訊息後,就會撤掉守兵,全部開赴襄陽。那時,我們的大軍走水路,乘船晝夜逆流而上,襲取他的空虛所在,那么就可奪得南郡,擒獲關羽。上完奏章以後,呂蒙便聲稱病重,孫權就用不封口的文書徵召呂蒙回建業,暗中與他商議計策。關羽果真相信了,逐漸撤掉南郡的兵力開赴樊城。魏國派于禁救樊城,關羽全部俘虜了于禁等人,抓獲了數萬人馬。又以缺糧為藉口,擅自取用湘關的糧食。孫權聽到這個訊息,就發兵先派遣呂蒙在前面先行。呂蒙到了尋陽,將精兵全部埋伏在大船中,讓人穿上白衣裝作老百姓的樣子搖櫓駕船,船中坐的人做商人打扮,晝夜兼程,來到關羽設定在江邊的哨所,將哨所中的兵士全部俘虜,捆綁起來,因此,關羽沒有聽到呂蒙進軍的訊息。於是呂蒙便來到南郡,蜀將士仁和南郡太守麋芳都投降了。呂蒙進占了江陵城,俘獲了關羽和其他將士的全部家眷,對他們進行了安撫慰問,下令軍中不得干擾冒犯百姓,不能索要任何財物。呂蒙部下一個兵士,是汝南人,拿了居民家一個斗笠,用來覆蓋鎧甲,鎧甲雖然是公物,呂蒙還是認為他犯了軍令,不能夠以同鄉的關係而廢除法令,於是流著淚殺了他。於是軍中震驚,道路上有什麼丟棄的東西,都沒人敢撿取。呂蒙早晚讓親近的將士慰問撫恤老人,問他們缺少什麼,生病的看病給藥,等待孫權處理。關羽在返回江陵的路途中,多次派人到呂蒙這裡探問,呂蒙則很優厚地款待關羽的使者,讓他們週遊城中,一家家致意問候,家屬中有人親自給作戰士兵們寫信。關羽的使者返回後,將士們私下互相探詢,都知道家中平安無事,受到的待遇比以前更好,所以關羽的將士們都沒有鬥志。不久以後,孫權緊跟著來到了江陵,關羽知道自己勢單力薄,就逃往麥城,再往西到了漳鄉,眾士兵都拋棄關羽投降孫權。孫權派遣朱然、潘璋從小路攔截,把他們父子二人擒獲了,荊州便平定下來。

【原文】

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蒙固辭金錢,權不許。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gong6*安,迎置〔1〕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戚,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2〕,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時權哀痛甚,為之降損。蒙未死時,所得金寶諸賜盡付府藏,敕主者命絕之日皆上還,喪事務約。權聞之,益以悲感。

【註解】

〔1〕置:安置。

〔2〕咄:嘆息。

【譯文】

孫權任命呂蒙為南郡太守,封為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堅決推辭所賜黃金和錢,孫權不允許。封爵令還沒有下達,適逢呂蒙的病發作了,孫權當時在gong6*安,就把呂蒙接來,安置在自己住的內殿,用了各種藥方給他治病,懸賞國內能治好呂蒙病的人賞給黃金一千斤。時時用針刺療傷,孫權為呂蒙的疼痛而難受,想經常去探望他的病情如何,又怕勞動煩惱驚動了他,常在牆壁上鑿洞來看他,看到他稍微能進食,心中就感到高興,對左右的人就有說有笑,如果呂蒙情況不好,就嘆息不止,以致夜間睡不著覺。呂蒙病稍好一些,孫權就為他下赦令,群里都來慶賀。後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親自到病榻前探望,命令道士在夜晚的星辰下為呂蒙祈求延壽。四十二歲時,呂蒙死於內殿。當時孫權非常悲痛,為他減樂損膳。呂蒙沒死之前,把孫權賞賜給自己的金銀珠寶全部交給府庫,命令主管的人在他死後全部上交,並囑咐喪事務必簡約。孫權聽說了這些事情,更加悲哀傷感。

【原文】

蒙少不修書傳,每陳大事,常口占為箋疏。常以部曲事為江夏太守蔡遺所白,蒙無恨意。及豫章太守顧邵卒,權問所用,蒙因薦遺奉職佳吏,權笑曰:君欲為祁奚邪?於是用之。甘寧粗暴好殺,既常失蒙意,又時違權令,權怒之,蒙輒陳請:天下未定,斗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權遂厚寧,卒得其用。

蒙子霸襲爵,與守冢三百家,復田五十頃。霸卒,兄琮襲侯。琮卒,弟睦嗣。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宣,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子敬答孤書云:‘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譯文】

呂蒙少年時讀書不多,每次陳述大事,常常口授書札和奏章。曾經因為自己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遺彈劾,呂蒙沒有怨恨他的意思。豫章太守顧邵死後,孫權詢問呂蒙用誰接替,呂蒙因而薦舉蔡遺,認為他是忠於職守的好官吏,孫權笑著:你想當祁奚嗎?於是任用蔡遺。甘寧脾氣粗暴好濫sha6*人,既常常使呂蒙不滿意,又時常違背孫權的命令,孫權很生氣,呂蒙總是求情說:天下還沒有平定,甘寧這樣的猛將很難得,應該寬容他。孫權於是厚待甘寧,終於發揮了他的作用。

呂蒙的兒子呂霸繼承了爵位,又賜給守護墳墓的人三百家,免除租稅的田地五十頃。呂霸死後,他的哥哥呂琮承襲了爵位。呂琮死後,他弟弟呂睦繼承了爵位。

孫權與陸遜談論周瑜、魯肅和呂蒙時說:周瑜勇猛剛烈,膽略過人,因而能夠打敗曹操,開拓荊州,功業高遠,真是難以找到接替他的人,而您現在繼承了他。周瑜過去邀請魯肅到東吳,推薦給我,我和他飲酒交談,他一開始就提出了統一天下建立帝王之業的謀略,這是第一大快事。後來曹操憑藉劉琮降兵的勢力,公開揚言要率領數十萬人由水陸兩路一起東下。我請了所有將領,詢問應該用什麼辦法對付,沒有誰回答,甚至張子布、文表兩人都說應該修書派遣使者迎接曹操,魯肅立即予以反駁,勸我急速召回周瑜,交付重兵給他,去迎擊曹操,這是第二件大快事。況且他定下的計謀,策劃的方略,遠遠超過了張儀、蘇秦;後來他雖然勸我借給劉備荊州之地,是一大短處,但不足以損害他的兩大長處。周公說對人不要求全責備,所以我也忘掉他的短處而敬重他的長處,常把他比為鄧禹。呂蒙年少時,我只看到他不畏勞苦,果敢而且有膽量而已;到他長大以後,學問增長,運籌謀略出奇到極點,可以說是僅次於魯肅,只是言談議論的才氣英發趕不上周瑜而已。設謀攻取關羽,勝過了魯肅。魯肅在給我的回信中說:‘帝王的興起,都有人為他驅除禍患,對關羽不必顧忌。’這是魯肅內心不能設法處治,表面上又說大話罷了,我也寬恕了他,不隨便責備。然而他統率軍隊,能做到令行禁止,在他的轄區內沒有荒於職守的官員,路不拾遺,他的法度也是很完善的。

【評析】

呂蒙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寧皆敬拜其母,因為他們都佩服呂蒙。他義結同僚,助徐顧等撫育孤兒,又宏量不計較與蔡遺、甘寧間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他于軍務倥傯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並致諸實用,俾成一代名將之資。他忠於孫吳,對孫權盡心力籌謀;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這些都是名將呂蒙的畢生點滴。

吳書甘寧傳

【原文】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也。少有氣力,好〔1〕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人與相逢,及屬城長吏,接待隆厚者乃與交歡;不爾,即放所將奪其資貨,於長吏界中有所賊害,作其發負,至二十餘年。止不攻劫,頗讀諸子,乃往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後轉託黃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於是歸吳。周瑜、呂蒙皆共薦達,孫權加異,同於舊臣。寧陳計曰:今漢祚日微,曹操彌,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圖之。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祖今年老,昏耄〔2〕已甚,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修,怠於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權深納之。張昭時在坐,難曰:吳下業業,若軍果行,恐必致亂。寧謂昭曰:國家以蕭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憂亂,奚以希慕古人乎?權舉酒屬寧曰:興霸,今年行討,如此酒矣,決以付卿。卿但當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則卿之功,何嫌張長史之言乎!權遂西,果禽祖,盡獲其士眾。遂授寧兵,屯當口。

【註解】

〔1〕好:喜愛,喜好。

〔2〕耄(mào):年老。

【譯文】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年輕時有氣力,喜愛遊俠,招集一批輕薄少年,做了他們的首領。他們常成群結隊聚在一起,手拿弓弩,背負箭羽,馬帶鈴鐺,百姓一聽到鈴聲,就知道是甘寧來了。在路上碰上人,以至所屬縣城的官員,接待周到就與他們結交歡娛;否則,就放任他所帶領的輕薄少年強奪別人的財產,對縣中的長官也有所傷害,使他們因廢職而獲罪。到了二十多歲,停止這種舉動不搶劫之後,甘寧讀了不少諸子百家的著作,於是去依附劉表,就住在南陽。不被劉表晉升任用,後來又轉而依附黃祖,黃祖又以普通人對待他。

於是,甘寧就歸附了吳國。周瑜、呂蒙共同推薦,孫權也看重他,待他同舊臣一樣。甘寧獻計說:如今漢朝的國運日益衰微,曹操更加驕傲專橫,終會篡奪帝位。南方荊州之地,山勢便利,江河暢通,實在是我們吳國西邊的好地方。我觀察劉表,他考慮問題並不長遠,兒子更加無能,不是能繼承傳授基業的人。主上應當儘早謀取荊州,不能落在曹操的後面。圖謀他的計畫,第一步應該先拿下黃祖。黃祖如今年老,昏聵糊塗到了極點,資財糧食也都缺乏,身邊的人又欺騙愚弄他,貪圖錢財,侵奪官吏士兵,官吏兵士心中怨恨,戰船及各種作戰器具,破損而不加修理,農事耕種被荒疏,軍無法規。您今帶兵前去,必定能夠獲勝。一旦打敗黃祖軍隊,大張旗鼓向西進軍,在西面占據楚關,勢力更加擴大,就可以逐漸謀取巴蜀了。孫權十分讚許他的意見。當時張昭在坐,他詰難說:吳國目前形勢危懼,若是軍隊真的出征,必定要導致大亂。甘寧對張昭說:國家把蕭何那樣的重任交給您,您留駐防守而怕出亂子,您用什麼來追慕古人呢?孫權舉起酒杯囑咐甘寧說:興霸,今年出征討伐,就如這杯酒,決定交付給你。你只管努力籌劃謀略,使我們必定打敗黃祖。那么這就是你立下的大功,又何必顧慮張長史所說的話呢?孫權於是向西進軍,果然擒獲了黃祖,俘虜了他的全部兵士。於是授予甘寧一支軍隊屯駐當口。

【原文】

後隨周瑜拒破曹公於烏林。攻曹仁於南郡,未拔,寧建計先徑進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時手下有數百兵,並所新得,僅滿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圍寧。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遣使報瑜,瑜用呂蒙計,帥諸將解圍。後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里淺瀨,雲欲夜涉渡。肅與諸將議。寧時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咳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今遂名此處為關羽瀨。權嘉寧功,拜西陵太守,領陽新、下雉兩縣。後從攻皖,為升城督。寧手持練,身緣城,為吏士先,卒破獲朱光。計功,呂蒙為最,寧次之,拜折衝將軍。後曹公出濡須,寧為前部督,受敕出斫敵前營。權特賜米酒眾餚,寧乃料賜手下百餘人食。食畢,寧先以銀碗酌酒,自飲兩碗,乃酌與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時持。寧引白削置膝上,呵謂之曰:卿見知於至尊,孰與甘寧?甘寧尚不惜死,卿何以獨惜死乎?都督見寧色厲,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銀碗。至更二時,銜枚出所敵。敵驚動,遂退。寧益貴重,增兵二千人。

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建安二十年,從攻合肥,會疫疾,軍旅皆已引出,唯車下虎士千餘人,並呂蒙、蔣欽、凌統及寧,從權逍遙津北。張遼覘望知之,即將步騎奄至。寧引弓射敵,與統等死戰。寧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壯氣毅然,權尤嘉之。

寧廚下兒曾有過,走投呂蒙。蒙恐寧殺之,故不即還。後寧齎禮禮蒙母,臨當與升堂,乃出廚下兒還寧。寧許蒙不殺。斯須還船,縛置桑樹,自挽弓射殺之。畢,敕船人更增舸纜,解衣臥船中。蒙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攻寧。寧聞之,故臥不起。蒙母徒跣〔1〕出諫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聞母言,即豁然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寧涕泣欷曰:負卿。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寧卒,權痛惜之。

【註解】

〔1〕跣(xiǎn):光著腳,不穿鞋襪。

【譯文】

以後,甘寧又隨周瑜在烏林抵抗擊敗了曹操。在南郡攻打曹仁,沒能攻克,甘寧建議先直接進軍攻取夷陵,他率軍前往便拿下了這座城池,於是入城駐守。這時他手上只有幾百兵士,加上新得到人員,也僅滿一千人。曹仁便命令五六千人圍攻甘寧。甘寧連日受攻,敵人架設高樓,飛箭像雨點般射進城中,兵士們都非常害怕,唯獨甘寧談笑自如。他派人將情況報告周瑜,周瑜採用呂蒙的計策,率眾將領來解圍。以後甘寧又隨魯肅鎮守益陽,抵抗關羽的進攻。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親自挑選精銳兵士五千人,赴向益陽資水上游十多里的淺灘處,說要在夜裡涉水渡河。魯肅便與眾將領商議此事。甘寧當時只有三百兵士,便說:可再給我增加五百兵士,我前去對付關羽,保證關羽一聽見我咳嗽的聲音,就不敢渡河,渡過河就會被我軍捉拿。魯肅便挑選了一千兵士加給甘寧,甘寧便連夜前往資水。關羽聽說甘寧來了,就停下不再渡河,紮下營寨,如今就把這個地方叫做關羽瀨。孫權嘉獎甘寧的功勞,任他為西陵太守,兼任陽新、下雉兩縣縣令。以後甘寧隨同孫權進攻皖縣,擔任登城統帥。甘寧手持練繩,攀登城牆,在兵士前面,終於攻破了皖縣城池,俘獲了朱光。評議戰功,呂蒙最大,甘寧第二,被任為折衝將軍。後來曹操出兵濡須,甘寧為前部督,受命出擊敵人的前鋒部隊。孫權專門賞賜米酒和很多菜餚,甘寧便將這些酒菜分賜給手下一百多人吃。吃完後,甘寧先用銀碗斟酒,自己喝了兩碗,才斟酒給他的都督。都督伏下身子,不肯立即接酒碗。甘寧拿過一把雪白的刀放在膝上,呵斥都督說:你被主上信任,與我相比怎樣?我尚且不惜生命,你為什麼偏偏怕死呢?都督見甘寧滿臉怒氣,立即起身行禮端酒,並給兵士們通通斟上一銀碗酒。到了二更時,大家口裡銜著竹枚,出擊殺敵。敵人驚動,終於敗退。甘寧的地位更加貴重,又給他增加了二千兵員。

甘寧雖然魯莽兇猛好衝殺,但性格開朗,心中具有謀略,輕視錢財,敬重士人,能厚待英勇善戰的人,壯士也樂意為他效命。建安二十年,他跟隨孫權進攻合肥,正逢疾病流行。軍隊已全部撤出,只有車下虎士一千多人和呂蒙、蔣欽、凌統及甘寧,跟隨孫權在逍遙津的北邊。張遼通過偵察得知這一情況,立即率步、騎兵突然殺到。甘寧拉弓射敵,與凌統等人拚死戰鬥。甘寧厲聲問為什麼不擊鼓助戰,豪壯之氣剛毅堅決,鮮明地表現出來,孫權尤為讚許。

甘寧廚房中一個僕人曾有過錯,逃走投奔呂蒙。呂蒙怕甘寧把僕人殺了,有意不馬上送還。以後甘寧帶著禮物來拜見呂蒙的母親,正當進入內室拜見呂蒙母親的時候,才送出那個僕人還給甘寧。甘寧答應呂蒙不殺僕人。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甘寧將僕人綁在桑樹上,親自拉開弓箭射死了僕人。完事後,甘寧命令船上人再增加幾根船纜,自己則脫下衣服躺在船上。呂蒙大怒,擂鼓集合士兵,要上船攻殺甘寧。甘寧聽說後,故意躺在船上不起來。呂蒙的母親光著腳出來勸呂蒙說:主上待你如同骨肉,把軍國大事託付給你,哪裡能因為私怨而就想攻殺甘寧?甘寧若是死了,縱然主上不責問,你作為臣下這么去做也是非法的。呂蒙一向最孝順,聽了母親的話,豁然醒悟,怒意頓時消釋,他獨自來到甘寧船上,笑著招呼甘寧說:興霸,老母親等你吃飯呢,趕快上來!甘寧流著淚哽咽著說:是我辜負了你啊!於是甘寧與呂蒙都回來見呂蒙母親,歡宴一整天。

甘寧死後,孫權感到悲痛惋惜

【評析】

甘寧性情急躁,易於激動,發怒時動輒要打人甚至sha6*人,而且有時不完全聽孫權的命令。但他勇敢堅毅,豪爽開朗,足智多謀,器重人才,輕財好施,關心部屬,士兵樂於從命。孫權善於用人,不求備於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長。在孫權手下,甘寧發揚了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成為三國時代有名的斗將。

吳書凌統傳

【原文】

凌統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也。父操,輕俠有膽氣,孫策初興,每從征伐,常冠軍履鋒。守永平長,平治山越,奸猾斂〔1〕手,遷破賊校尉。及權統軍,從討江夏。入夏口,先登,破其前鋒,輕舟獨進,中流矢死。

統年十五,左右多稱述者,權亦以x死國事,拜統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圍,使攝父兵。後從擊山賊,權破保屯先還,余麻屯萬人,統與督張異等留攻圍之,克日當攻。先期,統與督陳勤會飲酒,勤剛勇任氣,因督祭酒,陵轢一坐,舉罰不以其道。統疾其侮慢,面折不為用。勤怒詈〔2〕統,及其父操,統流涕不答,眾因罷出。勤乘酒凶悖,又於道路辱統。統不忍,引刀斫勤,數日乃死。及當攻屯,統曰:非死無以謝罪。乃率厲士卒,身當矢石,所攻一面,應時披壞,諸將乘勝,遂大破之。還,自拘於軍正。權壯其果毅,使得以功贖罪。

後權復征江夏,統為前鋒,與所厚健兒數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數十里。行入右江,斬黃祖將張碩,盡復船人。還以白權,引軍兼道,水陸並集。時呂蒙敗其水軍,而統先搏其城,於是大獲。權以統為承烈都尉,與周瑜等拒破曹公於烏林,遂攻曹仁,遷為校尉。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

又從破皖,拜蕩寇中郎將,領沛相。與呂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陽,從往合肥,為右部督。時權徹軍,前部已發,魏將張遼等奄至津北。權使追還前兵,兵去已遠,勢不相及,統率親近三百人陷圍,扶扞權出。敵已毀橋,橋之屬者兩版,權策馬驅馳,統復還戰,左右盡死,身亦被創,所殺數十人,度權已免,乃還。橋敗路絕,統被甲潛行。權既御船,見之驚喜。統痛親近無反者,悲不自勝。權引袂拭之,謂曰:公績,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無人?拜偏將軍,倍給本兵。時有薦同郡盛暹於權者,以為梗概大節有過於統,權曰:且令如統足矣。後召暹夜至,時統已臥,聞之,攝衣出門,執其手以入。其愛善不害如此。

統以山中人尚多壯悍,可以威恩誘也,權令東占且討之,命敕屬城,凡統所求,皆先給後聞。統素愛士,士亦慕焉。得精兵萬餘人,過本縣,步入寺門,見長吏懷三版,恭敬盡禮,親舊故人,恩意益隆。事畢當出,會病卒,時年四十九。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3〕。

二子烈、封,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ba6*九歲,令葛光教之讀書,十日一令乘馬,追錄統功,封烈亭侯,還其故兵。後烈有罪免,封復襲爵領兵。

【註解】

〔1〕斂:收束,約束。

〔2〕詈(lì):罵,責罵。

〔3〕銘誄(lěi):銘和誄。泛指記述死者經歷和功德的文章。

【譯文】

凌統字公績,吳郡餘杭人。父親凌操,輕生任俠,有膽量。孫策剛起兵時,凌操常常跟隨征戰,每每行軍走在前充當先鋒。代理永平縣長時,他平定管理山越人,奸詐狡猾之徒收斂了手腳,被提升為破賊校尉。到了孫權統帥軍隊,便跟隨他討伐江夏。攻入夏口時,沖在最前面,打敗敵人前鋒部隊,乘輕舟領先前進,被飛箭射死。

凌統這年十五歲,周圍有很多人稱讚他,孫權也因凌操為國犧牲,任命凌統為別部司馬,代理破賊都尉,讓他代理父親帶兵。後來跟隨孫權平討山賊,孫權攻取保屯後先期回師,剩下麻屯的一萬敵人,讓凌統與都督張異等人留下圍攻,並約定好進攻的日期。在此之前,凌統與領軍陳勤一起飲酒,陳勤剛愎而任性,他擔任宴會的祭酒官,欺凌滿座,舉酒罰酒都不按規矩。凌統痛恨陳勤的欺侮輕慢,當面斥責他,不被採納。陳勤怒罵凌統及凌統的父親凌操,凌統流淚不作回答,眾人因此罷席。陳勤趁著酒性蠻不講理,又在路上侮辱凌統。凌統忍無可忍,拔刀砍了陳勤。幾天之後陳勤便死了,等到將要攻打麻屯的時候,凌統說:我不戰死,無法贖我殺陳勤之罪。便督率激勵士卒,親自冒著箭矢和石頭出擊,所攻打的一面,很快被攻破,眾將領乘勝進軍,終於大獲全勝。回師後,他親自到軍正那兒自首。孫權認為他的果敢和堅毅非常了不起,使他得以將功贖罪。

以後孫權再次征討江夏,凌統擔任前鋒,與他平日厚待的士兵幾十人共乘一條船,常常在本部大軍前面幾十里。船進入右江,斬殺了黃祖的將領張碩,俘獲全部敵船上的人。凌統回來向孫權匯報情況,孫權領軍加速前進,水陸兩路一起進攻。當時呂蒙打敗了黃祖的水軍,而凌統又率先攻占了江夏城,於是大獲全勝。孫權任凌統為承烈都尉,與周瑜等人在烏林抵禦並打敗了曹操,繼而又攻打曹仁,升為校尉。凌統即使身在軍旅之中,也能夠親近結交賢明之士,輕視錢財,看重道義,具有國士的風尚。

凌統又隨孫權攻破皖縣,被任命為蕩寇中郎將,兼任沛郡相。與呂蒙等人向西攻取了三郡,從益陽返回,又隨孫權前往合肥,任右部督。這時,孫權開始撤軍,先頭部隊已經出發,魏將張遼等人卻突然帶軍殺到逍遙津北面。孫權派人想追回先頭部隊,但部隊離開已很遠,勢難相救,凌統率領親兵三百人沖入敵人重圍,保護孫權突圍而去。敵人已毀壞了橋樑,橋的連線處只剩下兩塊木板,孫權驅馬疾奔衝過橋,凌統又回返再戰,手下人全部戰死,他自己也身負創傷,被他殺死的有幾十個敵人,估計孫權已經脫險,他才回來。但橋壞路斷,凌統只好披甲潛入水中隱蔽前進。孫權回到船上後,看見凌統,十分驚喜。凌統痛惜自己的親兵沒有一個生還,悲傷得控制不住自己。孫權拉起袖子為凌統擦淚,對他說:公績,死的人已經死了,只要您活著,又為何要怕沒有人呢?便任命凌統為偏將軍,加倍授給兵力。當時有人向孫權推薦凌統同郡人盛暹,認為盛暹的氣概節操,超過凌統,孫權說:只要讓他像凌統這樣就夠了。後來晚上召見盛暹,當時凌統已躺下,聽說盛暹來了,便穿好衣服出門,拉著盛暹的手進屋。凌統愛才而不妒嫉就是這樣。

凌統認為山里人大多強壯剽悍,可以用恩威並施的辦法來誘導他們,孫權便命令他到東部各縣去招募乃至征討,又命令各所屬城鎮官員,凡是凌統所求助的都先供給再上報。凌統向來愛護兵士,兵士也都仰慕他。凌統得到精兵一萬多人,經過他故鄉餘杭縣,步入官府大門,見了縣吏執版三拜,恭恭敬敬,禮節周到,對親戚朋友,恩情更加隆重。事情辦完將要出發時,不巧因病去世,時年四十九歲。孫權聽說這訊息後,捶床坐起,哀痛不能自止,令張承為他寫了祭文和銘文表示哀悼。

凌統的兩個兒子凌烈、凌封,年齡都才幾歲,孫權將他們收養在宮中,愛護相待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幾個兒子一樣,每有賓客進見,便招呼他倆給客人看,說:這是我的兩個虎子。到了他們ba6*九歲時,讓葛光教他們讀書,十天讓他們騎一次馬。孫權追記凌統的戰功,封凌烈為亭侯,交還他父親過去帶領的軍隊。後來凌烈犯罪,被免掉爵位和職務,凌封又繼承爵位,統領軍隊。

【評析】

凌統十五歲時便追隨在孫權左右,為人剛正英勇,武藝上更是得到了其父凌操的親傳,雖在軍旅,卻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

吳書張昭傳

【原文】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與琅邪趙昱、東海王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與朗共論舊君諱事,州里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刺史陶謙舉茂才,不應,謙以為輕己,遂見拘執。昱傾身營救,方以得免。漢末大亂,徐方士民多避難揚土,昭皆南渡江。孫策創業,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書疏,專歸美於昭,昭欲嘿而不宣則懼有私,宜之則恐非宜,進退不安。策聞之,歡笑曰:昔管仲相齊,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桓公為霸者宗。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

【譯文】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少年時喜歡學習,擅長書寫隸書,跟著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博覽群書,和琅邪人趙昱、東海人王朗同時出名並且關係友好。成年後被舉薦為孝廉,他沒有接受,與王朗在一起討論過去君主避諱的問題,州里的才士陳琳等人都很讚賞他的見解。刺史陶謙推舉他為茂才,他不ying6*召,陶謙認為他輕視自己,就把他抓了起來。趙昱竭盡全力營救,他才得以放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徐州一帶的士人百姓多到揚州去避難,張昭等人也南渡長江。孫策創立基業,任命張昭擔任長史、撫軍中郎將,與他一起登堂拜見張昭老母,就像他已是多年一起的老朋友,軍政大事,全部交付給張昭。張昭常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書信,他們都把功勞單獨歸於張昭。張昭想隱藏不讓人知道,擔心有人說他有見不得人的事,讓人知道又擔心不妥當,進退兩難,很是不安。孫策聽說後,非常高興地笑著說:從前管仲任齊桓公相國,人家齊桓公一次說請示仲父,二次說請示仲父,而齊桓公依然被爭霸天下的人尊崇為首。如今張子布很賢能,我能夠重用他,他的功名就難道不歸功於我嗎?

【原文】

策臨亡,以弟權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上表漢室,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令奉職。權悲感未視事,昭謂權曰:夫為人後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勳業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孝廉何得寢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權上馬,陳兵而出,然後眾心知有所歸。昭復為權長史,授任如前。後劉備表權行車騎將軍,昭為軍師。權每田獵〔1〕,常乘馬射虎,虎嘗突前攀持馬鞍。昭變色而前曰:將軍何有當爾?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權謝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然猶不能已,乃作射虎車,為方目,間不置蓋,一人為御,自於中射之。時有逸群之獸,輒復犯車,而權每手擊以為樂。昭雖諫爭,常笑而不答。魏黃初二年,遣使者邢貞拜權為吳王。貞入門,不下車。昭謂貞曰:夫禮無不敬,故法無不行。而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寡弱無方寸之刃故乎!貞即遽下車。拜昭為綏遠將軍,封由拳侯。權於武昌,臨釣台,飲酒大醉。權使人以水灑群臣曰:今日酣飲,惟醉墮台中,乃當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車中坐。權遣人呼昭還,謂曰:為共作樂耳,公何為怒乎?昭對曰:昔紂〔2〕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當時亦以為樂,不以為惡也。權默然,有慚色,遂罷酒。初,權當置丞相,眾議歸昭。權曰:方今多事,職統者責重,非所以優之也。後孫邵卒,百寮復舉昭,權曰: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顧雍。

【註解】

〔1〕田獵:狩獵。

〔2〕紂:中國商代最後的君主,相傳是暴君。

【譯文】

孫策臨終前,把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擁立孫權為主公並輔佐他。給漢室上了奏章報告皇帝,給所屬各縣發布了公文,命令內外的將校武官,讓他們各自忠於職守。孫權因為悲痛傷感而沒有處理政事,張昭對他說:作為人主的繼承人,貴在能夠擔負起先輩的遺業,使之興隆昌盛,以成就偉大的功業。當今天下動盪,群盜遍于山野,您怎么能臥床哀傷,發泄普通人的感情呢?於是張昭親自扶孫權上馬,排列兵士警衛而出,這樣才使人們在心裡感到有了歸屬。張昭仍然擔任孫權的長史,授予的職權和過去一樣。後來劉備上表任命孫權兼任車騎將軍,張昭為軍師。孫權每次打獵,常騎馬射虎,曾經有隻老虎突然衝過來,跳到跟前抓住孫權的馬鞍。張昭神色大變,他上前對孫權說:將軍您怎么能這樣做?作為人君,是說他能夠駕馭英雄,指揮賢能的人,哪裡是說他在原野上賓士追逐,與猛獸較量能力嗎?如果一旦發生意外,被天下人恥笑,又怎么辦呢?孫權向張昭表示歉意說:我年輕,考慮事情不深遠,這件事讓我很慚愧。然而孫權仍然不能停止打獵,就做了一輛射虎車,在車上開了方孔,周圍雖有隔欄但沒安車蓋,讓一個人給他駕車,他自己在車裡從方孔往外射箭。不時有離群的野獸,又來攻擊車輛,而孫權常常用手擊打野獸為樂。張昭雖然竭力勸說,他卻常常笑而不答。魏黃初二年,魏國派使者邢貞任命孫權為吳王。邢貞入宮門時不下車。張昭對邢貞說:禮節沒有不恭敬,所以刑法也沒有不施行的。可是,你膽敢妄自尊大,難道是認為江南人少勢弱,沒有方寸小刀的緣故?邢貞急忙下車。又任命張昭為綏遠將軍,封由拳侯。孫權在武昌時,面對釣台,飲酒大醉,他讓人用水潑灑群臣說:今天痛飲,只有醉倒在台上,才能停止。張昭表情嚴肅,一言不發,起身走到外面,在車裡坐著。孫權派人把他叫回來,對他說:只是為了大家在一起作樂罷了,您為什麼生氣呢?張昭回答說:從前殷紂王把酒糟堆成山,美酒盛滿池,通宵達旦長飲,當時也認為是作樂,並不認為是壞事啊!孫權沉默不語,面露愧色,就撤去了酒宴。起初,孫權決定設定丞相一職,大家傾向於張昭擔任此職。孫權說:當今天下多事,執掌統理工作的人責任重大,這不是優待他的途徑。後來丞相孫邵去世,百官又推舉張昭。孫權說:我哪裡是對子布吝嗇這個職位呢?丞相的事務繁雜,而他這個人性情剛烈,他說的話不照辦,就會產生怨恨,擔任丞相不是對他有好處的事情。於是任用了顧雍為丞相。

【原文】

權既稱尊號,昭以老病,上還官位及所統領。更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食邑萬戶。在里宅無事,乃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權嘗問衛尉嚴:寧念小時所暗書不?因誦《孝經》仲尼居。昭曰:嚴鄙生,臣請為陛下誦之。乃誦君子之事上,鹹以昭為知所誦。

昭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進見。後蜀使來,稱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權嘆曰:使張公在坐,彼不折則廢,安復自誇乎?明日,遣中使勞問,因請見昭。昭避席謝,權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屬陛下,而以陛下屬老臣,是以思盡臣節,以報厚恩,使泯沒之後,有可稱述,而意慮淺短,違逆盛旨,自分幽淪,長棄溝壑,不圖復蒙引見,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國,志在忠益,畢命而已。若乃變心易慮,以偷榮取客,此臣所不能也。權辭謝焉。

【譯文】

孫權稱帝後,張昭因為年老多病,交還了官位以及所統領的部隊。孫權又拜他為輔吳將軍,地位僅次於三公,又改封為婁侯,給予萬戶的食邑。張昭在家閒居無事,就著述《春秋左氏傳解》和《論語注》。孫權曾經問衛尉嚴說:你還記得小時候熟讀的書嗎?嚴就背誦了《孝經》的仲尼居一節。張昭說:嚴是個淺陋的書生,我請求為陛下背誦。於是背誦君子之事上一章,眾人都認為張昭知道應該背誦什麼。

張昭每次上朝,言辭亢直聲氣雄烈,正氣形於顏色。他曾經因為直言而違逆了孫權的意旨,一度不去進見孫權。後來蜀國使者到來,稱頌蜀國的德政美好,而群臣卻沒有人能夠與他辯駁,孫權感嘆說:假如張公在座,那個使者不是被折服,就會感到喪氣,哪裡再敢自我吹噓呢?第二天,孫權派宮中使臣去慰問張昭,並請張昭和他會面。見面時張昭離開席位向孫權賠罪,孫權挺直身子阻止了他,張昭坐定後,抬頭說:從前太后、桓王不把老臣託付給陛下,而把陛下託付給老臣,因此我想竭盡臣子的節操,來報答厚恩,使我在辭世之後,有可讓後人稱道的地方。但我的識見思慮不夠深遠,違背了陛下聖明的意旨,自以為會受冷落而沉淪,將永遠棄於溝壑之中,沒想到又蒙受召見,得以在朝廷侍奉陛下。然而我這顆愚陋的心是用來服務國家的,以苟取榮華富貴,這是我所不能做的。孫權向張昭表示了歉意。

【原文】

權以公孫淵稱藩,遣張彌、許晏至遼東拜淵為燕王,昭諫曰:淵背魏懼討,遠來求援,非本志也。若淵改圖,欲自明於魏,兩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權與相反覆,昭意彌切。權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吳國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於眾中折孤,孤嘗恐失計。昭熟視權曰:臣雖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誠以太后臨崩,呼老臣於床下,遺詔顧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橫流。權擲刀致地,與昭對泣。然卒遣彌、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稱疾不朝。權恨之,土塞其門,昭又於內以土封之。淵果殺彌、晏。權數慰謝昭,昭固不起,權因出過其門呼昭,昭辭疾篤。權燒其門,欲以恐之,昭更閉戶。權使人滅火,住門良久,昭諸子共扶昭起,權載以還宮,深自克責。昭不得已,然後朝會。

昭容貌矜嚴,有威風,權常曰: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舉邦憚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遺令幅巾素棺,斂以時服。權素服臨吊,謚曰文侯。長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襲爵。

【譯文】

孫權因為公孫淵向吳國稱臣,就派張彌、許晏到遼東任命公孫淵為燕王。張昭勸諫說:公孫淵背叛魏國,害怕受到討伐,才遠道來向我們求援,稱臣並不是他本來的意願。如果公孫淵改變意圖,想向魏國表白自己,兩位使者就回不來了,這不是要被天下人所取笑嗎?孫權與他反覆論辯,而張昭辭意更加堅決,孫權無法忍受,手按著刀憤怒地說:吳國的官員士人入宮則向我拜見,出宮則拜您,我對您的敬重,也算到了極點了,而您屢次在眾人面前頂撞我,我常常擔心要失慮控制不住自己了。張昭久久地盯著孫權說:我雖然知道我的話不會被採用,但我還常常竭盡愚忠的原因,確實是因為太后臨終前,把我叫到床前留下詔書,那遺言囑託的話語總是在我耳邊迴響。說著,他淚流滿面。孫權把刀扔在地上,與張昭相對而泣。然而孫權最終還是派張彌、許晏去了遼東。張昭對所說不被採用而感到氣憤,聲稱有病不再上朝。孫權也惱恨他,用土把張昭大門堵塞,張昭又在裡面用土把門封死。公孫淵果然殺了張彌和許宴。孫權多次向他賠罪,張昭堅決不出來。孫權出宮到張昭家門喊他相見,他推辭說病勢沉重。孫權放火燒他家的大門,想嚇他一嚇,而張昭又把內室的門關閉。孫權讓人滅了火,在他門前站了很久,張昭的幾個兒子一起把張昭攙扶起來,孫權用車把他帶回宮裡,深深地責備了自己。張昭不得已,這以後又參加朝會。

張昭的容貌端莊嚴肅,有威風,孫權常說:我和張公談話,不敢隨便。整個國家的人都敬畏他。嘉禾五年,張昭八十一歲時去世。留下遺囑,讓後人用一幅縑布給他束髮,用簡樸的棺材,以平常穿的衣服裝殮。孫權身穿白色喪服親臨弔唁,謚為文侯。長子張承已經被封侯,由小兒子張休繼承爵位。

【原文】

昭弟子奮年二十,造作攻城大攻車,為步騭所薦。昭不願曰:汝年尚少,何為自委于軍旅乎?奮對曰:昔童汪死難,子奇治阿,奮實不才耳,於年不為少也。遂領兵為將軍,連有功效,至半州都督,封樂鄉亭侯。

承字仲嗣,少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步騭、嚴相友善。權為驃騎將軍,辟西曹掾,出為長沙西部都尉。討平山寇,得精兵萬五千人。後為濡須都督、奮威將軍,封都鄉侯,領部曲五千人。承為人壯毅忠讜,能甄識〔1〕人物,拔彭城蔡款、南陽謝景於孤微童幼,後並為國土,款至衛尉,景豫章太守。

又諸葛恪年少時,眾人奇其英才,承言終敗諸葛氏者,元遜也。勤於長進,篤於物類,凡在庶幾之流,無不造門。年六十七,赤烏七年卒,謚曰定侯。子震嗣。初,承喪妻,昭欲為索諸葛瑾女,承以相與有好,難之,權聞而勸焉,遂為婿。生女,權為子和納之。權數令和修敬於承,執子婿之禮。震諸葛恪誅時亦死。

【註解】

〔1〕甄識:辨識。

【譯文】

張昭弟弟的兒子張奮二十歲時,製造了攻城用的大攻車,被步騭所推薦。張昭不滿意,說:你年紀還小,為什麼要投身於軍隊呢?張奮回答說:從前魯國的童子汪騏為國殉難,齊國的子奇能治理東阿,我的確沒什麼本事,比年齡卻不算小了。他於是領兵做了將軍,接連建立功勳,官至半州都督,被封為樂鄉亭侯。

張承字仲嗣,少年時因才學而出名,和諸葛瑾、步騭、嚴畯相處得很好。孫權任驃騎將軍時,徵召他為西曹掾,出任長沙西部都尉。征討平定了山越的賊寇,他得到精兵一萬五千人。後來任濡須都督、奮威將軍,封都鄉侯,領有部曲五千人。張承為人豪壯堅毅,忠誠正直,能夠鑑識人物,從孤苦守微的幼童中培養提拔了彭城的蔡款和南陽的謝景,後來兩人都成了國家的傑出人才,蔡款官至衛尉,謝景為豫章太守。

另外諸葛恪年輕時,眾人對他的傑出才能十分驚異,張承卻說最終使諸葛氏敗落的就是諸葛恪。他勤奮進取,對待士人十分厚道,凡屬於有才學的人,他沒有不登門拜訪的。享年六十七歲,赤烏七年去世,諡號為定侯。兒子張震繼承爵位。當初,張承的妻子死了,張昭打算替他求娶諸葛瑾的女兒,張承因為與諸葛瑾彼此往來有交情,對這事感到很為難。孫權聽說後就勸說他,於是他就成了諸葛瑾的女婿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三國志文言文翻譯0
三國志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