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也。先主定蜀,太守李嚴命為功曹。嚴欲徙郡治舍,洪固諫不聽,遂辭功曹,請退。嚴欲薦洪於州,為部蜀從事。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
先主既稱尊號,征吳不克,還住永安。漢嘉太守黃元素為諸葛亮所不善,聞先主疾病,懼有後患,舉郡反,燒臨邛城。時亮東行省疾,成都單虛,是以元益無所憚。洪即啟太子,遣其親兵,使將軍陳曶、鄭綽討元。眾議以為元若不能圍成都,當由越嶲據南中,洪曰:“元素信凶暴,無他恩信,何能辦此?不過乘水東下,冀主上平安,面縛歸死;如其有異,奔吳求活耳。敕曶、綽但於南安峽口遮,即便得矣。”曶、綽承洪言,果生獲元。
五年,丞相亮北往漢中,欲用張裔為留府長史,問洪何如?洪對曰:“裔天姿明察,長於治劇,才誠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專任,不如留向朗。朗情偽差少,裔隨從目下,效其器能,於事兩善。”初,裔少與洪親善,裔流放在吳,洪臨裔郡,裔子郁給郡吏,微過受罰,不特原假。裔後還聞之,深以為恨,與洪情好有損。及洪見亮出,至裔許,具說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時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長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願裔處要職,典後事也。後裔與司鹽校尉岑述①不和,至於忿恨。亮與裔書曰:“君昔在陌下,營壞,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後流迸南海,相為悲嘆,寢不安席;及其來還,委付大任,同獎王室,自以為與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舉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猶不相謝也,況吾但委意於元儉,而君不能忍邪?”論者由是明洪無私。
(選自《三國志·蜀書》)
註:①岑述:字元儉。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表:上表
B.才誠堪之堪:勝任
C.不願裔處要職,典後事也典:掌管
D.同獎王室,自以為與君古之石交也獎:獲得褒獎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漢中則益州咽喉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B.敕曶、綽但於南安道口遮 不拘於時,學於余
C.裔後還聞之,深以為恨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D.舉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 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洪竭力勸諫太守李嚴,不要搬遷郡府,建制房舍,李嚴不聽,楊洪於是請求辭職。之後李嚴又想推薦楊洪做蜀郡從事。
B.漢嘉太守黃元舉郡反叛,攻成都不克,占據南中,楊洪啟奏太子劉禪,派大將在南安峽口設伏,生擒黃元。
C.楊洪少年時與張裔關係親密,但張裔之子犯小錯,楊洪也並不特別寬容他,張裔返蜀後,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D.諸葛亮欲用張裔為長史,楊洪表示不贊同,別人猜疑是楊洪怕張裔身居要職對己不利,最後這些人終於明白楊洪是正直無私的。
9. 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3分)
(2)時亮東行省疾,成都單虛,是以元益無所憚。(3分)
(3)及洪見亮出,至裔許,具說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3分)
參考答案
6.D(獎:輔助)
7.D(A、是;連詞,就。B、在;向。C、代詞,這件事;結構助詞,用於中心詞與補語之間,可譯為“得”。D、連詞,來)
8.B(“圍成都”,“據南中”,只是眾人推斷,並未成為事實)
9.①先主爭奪漢中時,寫急信要求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向楊洪詢問此事。
②當時,諸葛亮正東往永安探望先主,成都朝廷勢單力薄,黃元因此更加肆無忌憚。
③到諸葛亮出成都赴漢中後,楊洪來到張裔府第,把他對諸葛亮所說的話全都告訴了張裔。張裔回答說:“丞相已決定留我任長史,楊郡守您再說也無用了。”
參考譯文: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先主定蜀後,犍為太守李嚴任楊洪為功曹。李嚴要搬遷郡府建制房舍,楊洪竭力進諫勸阻。李嚴不聽,楊洪就辭去功曹,請求退職。(之後)李嚴又想推薦楊洪到州府做事,任蜀郡從事。先主爭奪漢中時,寫急信要求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向楊洪詢問此事,楊洪說:“漢中是益州的咽喉之要地,存亡之關鍵,若無漢中也就無蜀地,魏軍屯兵漢 中,這是家門口的禍害 。現在爭奪漢中之事,男子應參戰,女子應運糧,發兵還有什麼猶豫呢”。當時蜀郡太守法正跟隨劉備北行,諸葛亮於是上表讓楊洪代理蜀郡太守。他在代理期間,把各項事務都辦理得很好,於是變代理為正式職務。
先主劉備稱帝號後,征討東吳沒有獲勝,退駐永安。漢嘉太守黃元一向不被諸葛亮重用,聽說先主得了重病,唯恐時局有變而對自己不利,便帶領全郡反叛,火燒臨邛(qióng)城。當時,諸葛亮正東往永安探望先主,成都朝廷勢單力薄,黃元因此更加肆無忌憚。楊洪立即啟奏太子劉禪,請求派遣皇室親兵,讓將軍陳曶(hū)、鄭綽率軍討伐黃元。眾官員議論此事時,都認為黃元如果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圍攻成都,就會經由越嶲占據南中地區。楊洪說:“黃元一向性情凶暴,毫無恩信,不得人心,怎么能占據南中呢?他只能藉口希望主上病體安康,願意赴永安投降請罪,乘水東下,這樣一旦有變異,就投奔吳國求條活路罷了。告訴陳曶、鄭綽二位將軍,只要在南安峽口埋伏攔擊,就定會抓住黃元。”陳曶、鄭綽按楊洪的吩咐辦,果然活捉了黃元。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丞相諸葛亮北駐漢中,想用張裔為留府長史,問楊洪怎么樣。楊洪回答;“張裔天賦聰明,思想敏銳,善於處理繁重複雜的事務,其才能確實可以勝任留府長史;然而他的品性不夠公正無私,恐怕不能主事,不能獨當一面。我以為不如留用向朗為長史。向朗比較忠誠正直,張裔協從他工作,也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對國事,對他們二人都有益處。”當初,張裔在少年時與楊洪關係親密。張裔流放在東吳時,楊洪到張裔原來所在的郡府任職。張裔的兒子張郁在供給郡吏方面,曾因一點小過失受到楊洪的處罰,楊洪並不徇私情而特別寬容他。張裔從東吳返回蜀漢後聽說這件事,便耿耿於懷,與楊洪的友情就不如以前了。到諸葛亮出成都赴漢中後,楊洪來到張裔府第,把他對諸葛亮所說的話全都告訴了張裔。張裔回答說:“丞相已決定留我任長史,楊郡守您再說也無用了。”當時,有人猜疑楊洪是想自己任留府長史,有人猜疑是楊洪知道張裔與自己有嫌隙,因而不願讓張裔身居要職,來掌管留守後方的大事。後來,張裔與司鹽校尉岑述不和,以至於積怨成恨。諸葛亮寫信給張裔說:“你從前在野外被打敗,我為此費盡心機,食不知味;後來你被綁送東吳流離他鄉,我為此悲傷嘆惋,寢不安席;到你終於返回蜀漢,交付於你重大責任,一起輔助朝廷王室,我自以為與你已是古人所說的‘石交’了。石交之道,就是為了朋友利益而舉薦自己的仇人,為了表明心志而割下自己的骨肉,都決不會猶豫推辭的。更何況岑述是我所信任的人,你怎么就不能容忍他呢?”原來議論猜疑楊洪的那些人,也明白了楊洪對張裔任長史的態度是無私的。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