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登平遠台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登平遠台記
[明] 宗臣
平遠台在省城中東南。《閩志》三山,此即所謂鰲峰山也。山固奇,在城中尤奇。宗子入閩十朔未登也,蓋以戎故。而客有好宗子者,乃召宗子登焉。凡幾折始上,又折而東,登鰲石亭。天風高揚,萬象蕭瑟,宗子於是仰而思,已俯而嘆也。
客曰:“大夫何嘆?”宗子曰:“嗟客乎,嗟客乎,客聞其說,余恐客之投觴於地,而莫余飲也夫閩者,豈非記所稱東南巨麗哉?家纓弁,人詩禮,農嬉於疇,而商歌於塗也。當是時而登厥台焉,高山大川,游雲芳草,罔弗觸吾目也,則罔弗快吾心也,今何時也?吾見茲台三駐軍矣。客亦東眺大海乎?樓船組練隱隱起也;南睇於江,故里婦日濯錦漂絮其中者,今健兒飲馬矣;西瞻烏石,蓋有鍛甲礪刃、鼓笳鐃吹之聲焉;北窺閭井,則父老子弟被戎執戈者,怨讟盈道也。且千里之內,亡者未葬,瘡者未起,流者未歸,系者未釋,吾念之,吾不知汗之淫淫至於踵也。昔何以歡?今何以悲?昔何以靖?今何以擾?斯其故難言哉,難言哉!夫君子之謀人國也,上憂主憂而下憂民憂者也。今帝心常在萬里,而民瘼充充之在吾前也,方請纓枕戈,不暇餐沐矣,客乃欲吾觀高山大川、游雲芳草而嬉乎?此吾所為嘆也。昔元臣據閩之險,以抗我旅,皇祖乃命樓船將軍從大海徑搗其穴空之,帝謨燀赫,日月同炳也。乃今策事之臣,顧不能設一奇制敵,而使醜夷往往截海窺我,此視皇祖諸臣何如哉?吾嘆之,實愧之也。”
客於是起辭曰:“吾不能解大夫之嘆,而大夫又安能飲吾之酒?請大夫為客記之,以示後之登斯台者,毋徒嬉此高山大川、游雲芳草而忘厥民憂也。”宗子於是采客之言,以為之記。
【注】①怨讟():痛恨而有怨言。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罔弗觸吾目也 罔:沒有
B.斯其故難言哉 故:緣故
C.帝謨燀赫,日月同炳也 謨:謀略
D.此視皇祖諸臣何如哉 視:看待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① 乃召宗子登焉 ② 蓋有鍛甲礪刃、鼓笳鐃吹之聲焉
B.① 昔元臣據閩之險,以抗我旅 ② 以示後之登斯台者
C.① 此即所謂鰲峰山也 ② 夫君子之謀人國也
D.① 宗子於是仰而思 ② 上憂主憂而下憂民憂者也
7.下列各句中,不屬於“吾所為嘆”的原因的一項是 (3分)
A.夫閩者,豈非記所稱東南巨麗哉?
B.父老子弟被戎執戈者,怨讟盈道也。
C.昔何以靖?今何以擾?
D.帝心常在萬里,而民瘼充充之在吾前也。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平遠台在福建的鰲峰山,作者受友人之邀而登臨,登高而望,不禁觸景生情,既是為奇偉的自然風光,更是為現實的悽然狀況。
B.文中多處運用對比,作者通過往昔的繁榮安定與今日的殘敗患亂的對比,表達了對朝臣無能的不滿和自己難有作為的愧疚之情。
C. 同游賓客雖然不能理解作者的“嘆”,但認為實在應該記下這高山大川、游雲芳草的美麗景色,以供後來者賞讀,於是作者應允而作。
D.文章貫串了作者的忠君愛民意識,其不以登臨為樂,憂國憂民之情與《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可謂異曲同工。
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客聞其說,余恐客之投觴於地,而莫余飲也。(3分)
(2)吾念之,吾不知汗之淫淫至於踵也。(3分)
(3)乃今策事之臣,顧不能設一奇制敵,而使醜夷往往截海窺我。(4分)
參考答案
5.D(“視”應解為“與……比照”)
6.B(兩個“以”均是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A項前者是代詞,可譯為“它”,指代平遠台,後者作語氣詞;C項兩個“也”均是語氣詞,前者表判斷,後者作句中停頓;D項“而”均是連詞,前者表修飾關係,後者表並列關係。)
7.A(此句只是肯定“閩”是個好地方。而從文意上看,“吾所為嘆”的原因是倭寇的進犯,百姓不能生活在太平年代,而朝廷又沒有有效的禦敵措施。)
8.C(曲解了賓客的意思。從末段看,賓客理解了作者感嘆的原因,而要求作者寫文章的意圖是希望以此警示後人。)
9.(1)你們聽了其中的緣故,我恐怕你們會把酒杯扔在地上,不再給我酒喝了。(“觴”1分;“莫余飲”賓語前置句,“飲”使動用法,1分;大意1分。)
(2)我一想到他們,不知不覺就汗水淋淋一直流到腳後跟。(“念”1分;“踵”1分;大意1分。)
(3)現在謀劃國事的大臣,卻不能設計一個奇招制服敵人,因而使倭寇常常截斷海路偷襲我國。(“策事之臣”1分;“顧”1分;“窺”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平遠台位於省城之中,地處東南方。《閩志》中記有三山,平遠台就是其中所說的鰲峰山。此山本來就秀奇,在城中就更顯得奇偉。宗子到福建十個月了也沒有登臨(它),這是因為要抗擊倭寇。有喜歡宗子的賓客邀請我登平遠台。拐了幾個彎才開始上山,又拐彎向東登上鰲石亭。天空中大風激揚,天地萬象,一片蕭瑟,宗子於是仰頭思索,繼而低頭嘆氣。
賓客說:“大夫感嘆什麼呢?”宗子說:“賓客呀,賓客呀,你們聽了其中的緣由,我恐怕你們會把酒杯扔在地上,不再給我酒喝了。福建,難道不是記載中所稱的東南巨麗嗎?家家系纓戴帽,人人讀詩懂禮,農人在田間嬉笑,商人在路上唱歌。如果在那個時候登臨此台,高山大川,游雲芳草,無不進入我的眼睛,那么就無不歡娛我的心。現在是什麼時候呀?我看見此台三面駐軍。賓客應該也東望大海吧?戰船士兵隱約可見;南望閩江,以前市井主婦每天在裡面洗滌錦衣、漂洗棉絮的江水,而今天士兵(在此)飲馬;西望烏石山,縈繞著鑄甲磨刀、鼓笳鐃歌的聲音;北看里巷市井,父老子弟身披鎧甲,手拿武器,痛恨和怨言充滿了道路。而且方圓千里之內,死去的人沒有被安葬,受傷的人不能起身,流亡的人沒有歸來,被抓的人沒有獲釋。我一想到他們,我不知不覺就汗水淋淋一直流到腳後跟。往日為什麼歡樂?現在為什麼悲傷?往日為什麼安定?現在為什麼混亂?這其中的緣故真是難說呀,難說呀!為國家出謀劃策的君子,在上憂慮君主所憂慮的,對下憂慮百姓所憂慮的。現在國君在萬里之外,而百姓疾苦連連就在我的面前,正請求從軍擒敵,以戈作枕,沒有時間吃飯洗浴,賓客難道想要我欣賞高山大川、游雲芳草而嬉笑其中嗎?這就是我感嘆的原因。以前元臣憑藉福建的地勢險要,抵抗我國軍隊。皇祖於是命令樓船將軍從大海直接搗毀他的巢穴使他空虛,太祖皇帝的謀略光明盛大,和日月一樣明亮。現在謀劃國事的大臣,卻不能設計一個奇招制服敵人,因而使倭寇常常截斷海路偷襲我國,與皇祖比起來,諸位大臣怎么樣呢?我嘆氣,實在是慚愧呀。”
賓客於是接著我的話說:“(如果)我不能理解你的嘆氣,那么你又怎能喝我的酒呢?請你為我記下它,來警示後來登臨這平遠台的人,不要僅僅娛樂於高山大川、游雲芳草,而忘卻了百姓的憂慮。”宗子於是採納了賓客的意見,作了這篇記。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宗臣《登平遠台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宗臣《登平遠台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