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進士”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進士,勤敏有異政。為嘉興知府,調杭州。田租例參差,材為酌輕重,立畫一之法。遷浙江右參政,進按察使。尋以憂去。嘉靖初,起補雲南。土官相仇殺累年,材召其酋曰:“汝罪當死。今貰汝,以牛羊贖。”御史訝其輕,材曰:“如是足矣,急之變生。”諸酋衷甲①待變,聞無他乃止。歷貴州、廣東布政使。吏民輸課,令自操權衡,吏不得預。時天下布政使廉名最著者二人,材與姚鏌也。
後改戶部,遂代鄒文盛為尚書。自外僚登六卿,不滿二載。自以受恩深,益盡職。時修建兩宮、七陵,役京軍七萬,郭勛請給月糧冬衣。材言非故事,不予。勛怒,劾材誤公。帝詰責材,竟如勛奏。勛復建言三事請開礦助工余鹽盡輸邊漕卒得攜貨物材議不盡行勛益怒
材初為戶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多見從。及是屢忤權幸,不得志,乃乞改南。為給事中周琬所劾,下吏部,尚書許贊等請留之。帝不悅,令與材俱對狀。材引罪得宥,而贊等坐奪俸。材由此失帝意。考尚書六年滿,遂令致仕。明年,戶部尚書李廷相罷。帝念材廉勤,大臣亦多薦者,乃召復故官。三掌國計,砥節守公如一日。其秋,考察京官,特命監之。有大獄不能決,又命兼掌刑部事。帝嘆曰:“尚書得如材者十二人,吾無憂天下矣。”
時大工頻興,役外衛班軍@四萬六千人。郭勛籍其不至者,責輸銀雇役,廩食之供視班軍。材堅持不予。勛劾材,帝命補給。勛又以軍不足,籍逃亡軍布棉折餉銀募工。材言:“今京班軍四萬餘,已足用,不宜藉口耗國儲。”帝從其奏。勛益怒,劾材變亂舊章。無是,醮壇③須龍涎香,材不以時進,帝銜之。遂責材沽名誤事,落職閒住。歸,旋卒,年七十一。
當嘉靖中歲,大臣或阿上取寵,材獨不撓,以是終不容。自材去,邊儲、國用大窘。世宗乃嘆曰:“材在,當不至此矣。&rdquo (節選自《明史·梁材傳》)
[注]①衷甲:在衣服裡面穿上鎧甲。 ②外衛班軍:在京城外衛班值勤的軍隊。 ③醮壇:齋戒而行祭禮的祭壇。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憂去 尋:藉機,尋機
B.材引罪得宥,而贊等奪俸 坐:犯罪,獲罪
C.材不以時進,帝之 銜:懷恨,怨恨
D.自材去,邊儲、國用大 窘:窘迫,缺乏
2.下面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材酌輕重,立畫一之法 給事中周琉所劾
B.諸酋衷甲待變,聞無他止 不得志,乞改南
C.進按察使。尋憂去 勛又軍不足,籍逃亡軍布棉折餉銀募工
D.秋,考察京官 帝從奏。勛益怒
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現梁材“不阿上取寵”的一組是(3分)
①吏民輸課,令自操權衡,吏不得預。
②材初為戶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
③時修建兩宮、七陵,役京軍七萬,郭勛請給月糧冬衣。材言非故事,不予。
④材引罪得宥,而贊等坐奪俸。
⑤材言:“今京班軍四萬餘,已足用,不宜藉口耗國儲。”
⑥醮壇須龍涎香,材不以時進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4.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材在杭州任職時,當時官田的租稅定的或高或低很不統一,他就斟酌實際情況訂立了統一的標準
B.梁材由於政績顯著,不到兩年時間就由一個地方官員調升為戶部尚書,他心懷感激,以盡忠職守來報答皇恩。
C.梁材處事剛正,力除弊端,因此也觸犯了一些朝中權貴的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受到彈劾和中傷,被罷免了尚書的官職。
D.梁材被重新起用為戶部尚書後,他並沒有改變自己處事剛正、為國理財護財的作風,也因此再次得罪了郭勛,並因為沒有按時進龍涎香一事引起皇上不滿,被免了官。
5.斷句和翻譯。(9分)
(1)用“/”給文段中畫曲線的句子斷句。(3分)
勛復建言三事請開礦助工余鹽盡輸邊漕卒得攜貨物材議不盡行勛益怒。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郭勛籍其不至者,責輸銀雇役,廩食之供視班軍。(3分)
②大臣或阿上取寵,材獨不撓,以是終不容。(3分)
參考答案
1.A(尋:不久;《桃花源記、》有“未果,尋病終”之句。)
2.C:因為(A副詞,替/介詞,被;B:才/於是,就;D:指示代詞,那/代詞,他,他的)
3.D
4.C(“受到彈劾和中傷,被罷免了_尚書的官職”不符合文意。)
5.(9分)(1)(3分)勛復建言三事/請開礦助工/余鹽盡輸邊/漕卒得攜貨物/材議/不盡行/勛益怒。 (說明:每錯2處扣1分;只錯一處不扣分)(2)(6分)①郭勛登記出不到的人,責令(要求)供給(交付)銀兩僱工,同班軍一樣供給口糧(3分; “籍”、“視”1分,句意2分)②大臣中有的阿諛媚上以邀寵;唯獨梁材正直不屈,因此終究不被朝廷所容。(3分;“何”、“撓”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梁材,字大用,是弘治十二年的進士,勤奮敏悟政績突出。任嘉興知府,調任杭州。杭州田租的標準參差不一,梁材為此斟酌輕重。制定統一的法規。升任浙江右參政,又升任按察使,不久因服喪歸家。嘉靖初年,起用補任雲南。土官相互仇殺多年,梁材召見他們的首領說:“你按罪應當處死。現在赦免你,用牛羊來贖罪。”御史驚訝判決太輕,梁材說:“如此足夠了,操之過急會發生變故。眾首領衣服裡面穿著鎧甲等待事變,聽到沒有其他變故才平息。歷任貴州、廣東左、右布政使。官吏平民交納賦稅,命令各自權衡,官吏不得干預。當時天下布政使廉潔之名最顯著的有兩個人,是粱材和姚鏌。
後來改任戶部,取代鄒文盛任尚書。從地方官員到榮升六卿的高位,不滿二年。自感皇恩深重,更加盡職。當時修建兩宮、七陵,役使京軍七萬,郭勛請求供給月糧、冬衣,梁材說不合慣例,不發給。郭勛發怒,彈劾梁材耽誤公事。皇帝責問梁材,終按郭勛所奏的辦。郭勛又建議三件事,請求開礦資助工程,余鹽全部輸送邊鎮,漕運糧餉的士兵可以攜帶貨物。梁材議後,沒有全部施行,郭勛更加憤怒。
梁材初任戶部,正值皇帝勤政,極力祛除積弊,他的建議多被聽從。到此時多次觸犯權貴幸臣,不得志,就請求改調南京。被給事中周琬彈劾,交給吏部,尚書許贊等請求挽留他,皇帝不高興,下令和梁材一起受審。梁材謝罪得以寬恕,而許贊等因此獲罪扣發官俸。梁材由此失去皇帝信任,任尚書六年期滿,就令他退休。第二年,戶部尚書李廷相被罷官。皇帝念梁材廉潔勤政,大臣也多舉薦,就召令恢復原官職。他三次執掌國家大計,砥礪氣節奉公守法如一日。這年秋天,考察京官,特命由他監察。有大案不能判決,又命令兼掌管刑部事。皇帝感嘆說:“假如尚書像梁材這樣的有十二人,我就不用為天下憂慮了。”
當時大工程頻繁興起,役使在京師外衛班執勤的軍士四萬六千人。郭勛登記不到的人,責令梁材交付銀兩雇用役工,供給口糧如同班軍。梁材堅持不給。郭勛彈劾梁材,皇帝命令補發。郭勛又因為班軍不足,登記逃亡班軍布棉折合為餉銀招募役工。梁材說:“現在京城班軍四萬多,已足夠使用,不應找藉口耗費國家儲備。”皇帝聽從他的奏請。郭勛更加憤怒,彈劾梁材變亂舊章。當時齋醮壇場要龍涎香,梁材不按時進上,皇帝懷恨他。於是斥責梁材沽名誤事。免官閒住。還鄉,不久去世,時年七十一。
在嘉靖中期,大臣有的阿諛媚上取寵,唯獨梁材正直不屈,因此終究不容。自從梁材離去,邊防儲備、國家財用大為窘迫。世宗就感嘆說:“如果有梁材在,應當不會至此的。”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進士”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進士”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