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固字和父,鄭州管城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孫固字和父,鄭州管城人。幼有立志,九歲讀《論語》,曰:“吾能行此。”徂徠石介一見,以公輔期之,擢進士第,調磁州司戶參軍。從平貝州,為文彥博言脅從罔治之義,與彥博意協,故但誅首惡,余無所及。宰相韓琦知其賢,諭使來見,固不肯往。琦益器重之,引為編修中書諸房文字。
治平中,神宗為潁王,以固侍講;及為皇太子,又為侍讀。至即位,擢工部郎中。種諤取綏州,固知神宗志欲經略西夏,欲先事以戒,即上言:“待遠人宜示之信,今無名舉兵,非計之得。願以漢韓安國、唐魏徵論兵之略,參校同異,則是非炳然矣。兵,兇器也,動不可妄,妄動將有悔。”大臣惡其說,出知澶州。
還知審刑院。神宗問:“王安石可相否?”對曰:“安石文行甚高,處侍從獻納之職,可矣。宰相自有其度,安石狷狹少容。必欲求賢相,呂公著、司馬光、韓維其人也。”凡四問,皆以此對。及安石當國,更法度,固數議事不合。青苗法出,又極陳其不便。及韓琦疏至,神宗感動,謂固曰:“朕熟計之,誠不便。”固出語執政曰:“及上有意,宜亟圖之,以福天下。”既而竟從安石。
哲宗即位,以正議大夫知河南府,徙鄭州。元祐二年,召除侍讀,拜門下侍郎。哲宗與太皇太后矜其年高,每朝會豫節拜儀,聽休於幄次。因數乞骸骨,太皇太后曰:“卿,先帝在東宮時舊臣。今帝新聽政,勉留輔導;或體中未安,取文書於家治之可也。”固感激,強起視事,復知樞密院事,累官右光祿大夫。五年,卒,年七十五。哲宗、太皇太后皆出聲泣。輟視朝二日,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溫靖。
固宅心誠粹,不喜矯亢,與人居久而益信。故更歷夷險,而不為人所疾害。嘗曰:“人當以聖賢為師”又曰:“以愛親之心愛其君,則無不盡矣。”司馬光退處,固每勸神宗召歸;及光為陳州,過鄭,固與論天下大事至數十,曰:“公行且相,宜視先後緩急審處之。”傅堯俞銘其墓曰:“司馬公之清節,孫公之淳德,蓋不言而信者也。”世以為確論。
 (節選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一·列傳第一百)
 註:①宅心:把心思放在某事物上。②矯亢:故意與眾不同,藉以抬高自己。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引為編修中書諸房文字 引:推薦
 B.則是非炳然矣 炳:顯著
 C.朕熟計之,誠不便 熟:仔細
 D.哲宗與太皇太后矜其年高 矜:憐憫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為文彥博言脅從罔治之義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
B.以正議大夫知河南府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C.取文書於家治之可也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D.以愛親之心愛其君,則無不盡矣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體現孫固為人“真誠純正”的一組是
 ①幼有立志,九歲讀《論語》,曰:“吾能行此。”
 ②宰相韓琦知其賢,諭使來見,固不肯往
 ③固知神宗志欲經略西夏,欲先事以戒,即上言
 ④及安石當國,更法度,固數議事不合
 ⑤每朝會豫節拜儀,聽休於幄次
 ⑥公行且相,宜視先後緩急審處之
 A.①③⑤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天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固從小就立志要推行《論語》的主張;平定貝州時孫固提出脅從者不治罪的建議與文彥博的意見相同,所以只是把首犯誅殺。
 B.孫固得知宋神宗想謀取西夏的打算後就上書勸誡,認為戰爭是危險的事,不能輕舉妄動;大臣討厭他的主張,就讓他出朝任職。
 C.孫固認為王安石文學才能很高,但心胸狹隘缺少寬容,不能做宰相;王安石執政後進行變革,孫固開始時反對,最終卻同意了。
 D.孫固多次請求退休,太皇太后懇請他留下來輔佐哲宗;孫固去世時,哲宗、太皇太后都非常悲痛,並為之停止臨朝聽政二日。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待遠人宜示之信,今無名舉兵,非計之得。(3分)
(2)故更歷夷險,而不為人所疾害。(3分)
(3)傅堯俞銘其基曰:“司馬公之清節,孫公之淳德,蓋不言而信者也。”(4分) 
參考答案
9.B 10.D 11.D 12.C
13.(1)對待遠方的人應該表現出誠信,現在沒有名目就發動戰爭,不是合適的計策。(3分。示,顯示,表現出。舉兵,發動戰爭。“計之得”即“得之計”,得,恰當,合適)
(2)所以經歷了平安與危險,卻不被他人嫉恨陷害。(3分。更歷,經歷。疾害,嫉恨陷害。為……所,被動句式。另外要注意:故,所以;夷險,平安與危險,危險;而,卻)
(3)傅堯俞為他作墓志銘說:“司馬公的清高氣節,孫公的淳樸美德,是不說也會使人相信的。”(4分。銘:為動用法,為……作銘。清節,清高氣節。淳德,淳樸美德。者也,判斷句式)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孫固字和父,鄭州管城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孫固字和父,鄭州管城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