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關中之地,日夜東獵六國”閱讀答案及翻譯

秦以關中之地,日夜東獵六國,百有餘年,悉禽滅之。雖雲得地利,善為兵,故百戰百勝,以予考之,實六國自有以致之也。韓、燕弱小,置不足論。彼四國者,魏以惠王而衰,齊以閔王而衰,楚以懷王而衰,趙以孝成王而衰,皆本於好兵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後,表里山河,大於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而惠王數伐韓、趙,志吞邯鄲,挫敗於齊,軍覆子死,卒之為秦國所困,國日以蹙,失河西七百里,去安邑而都大梁,數世不振,訖於殄國。閔王承威、宣之後,山東之建國莫強焉,而狃於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晉,欲並二周而為天子,遂為燕所屠。雖賴田單之力,得復亡城,子孫沮氣,孑孑自保,終墮秦計,束手為虜。懷王貪商於六百里,受詐張儀,失其名都,喪其甲士,不能償,囚辱以死。趙以上黨之地,代韓受兵,利令智昏,輕用民死,同日坑於長平者過四十萬,幾於社稷為墟,幸不即亡,終以不免。此四國之君,苟為保境睦鄰,畏天自守,秦雖強大,豈能加我哉!
(選自洪邁《容齋隨筆》)
【注】①狃(niǔ):貪。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與“若屬皆且為所虜”中“為”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卒之為秦國所困,國日以蹙
B.欲並二周而為天子,遂為燕所屠。
C.終墮秦計,束手為虜。
D.苟為保境睦鄰,畏天自守。
小題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皆本於好兵貪地之故。
(2)惠王數伐韓、趙,志吞邯鄲,挫敗於齊。
(3)山東之建國莫強焉,而狃於伐宋之利。
(4)懷王貪商於六百里,受詐張儀,失其名都。
參考答案
1、D 苟為保境睦鄰”的“為”相當於“為了”,表目的。 A項“為秦國所困”和B項“為燕所屠”都是“為……所……”結構表被動;C項,“為”表被動,後省賓語“之”。
2、(1)都是由於喜歡打仗並貪圖土地的緣故。
(2)惠王多次討伐韓國、趙國,立志吞併邯鄲,卻被齊國擊敗。
(3)崤山以東各諸侯國沒有誰比它強盛,卻貪於攻打宋國中的利益。
(4)懷王貪圖商於六百里的土地,受張儀欺騙,失去了他的名城。
【參考譯文】
秦國憑著關中的土地,日夜向東攻打六國,經一百多年之後,全都給消滅了。雖然說得了地利,善於用兵,所以百戰百勝,據我考察秦滅六國,實際上六國自有其原因導致這樣的。韓國、燕國弱小,放在一邊不值得評論。那四國,魏國從惠王開始衰落,齊國從閔王開始衰落,楚國從懷王開始衰落,趙國從孝成王開始衰落,都是由於喜歡打仗並貪圖土地的緣故;魏國上承文侯、武侯之後,里外的山河,大過三晉,諸侯沒有能與他抗衡的。而惠王多次討伐韓國、趙國,立志吞併邯鄲,卻被齊國擊敗,軍隊覆滅,兒子死亡,最終被秦國所困擾,國家一天比一天日促迫,失去黃河以西七百里的土地,撤離安邑而建都大梁,幾代都不能振興,一直到滅國。閔王上承威王、宣王之後,崤山以東各諸侯國沒有誰比它強盛,卻貪於攻打宋國中的利益;向南侵犯楚國,向西侵犯三晉,想吞併兩周而成為天子,於是被燕國所屠滅。雖然倚賴田單的努力,結果還是覆亡失城,子孫沮喪,煢煢孑立,只圖自保,終究陷入秦國計謀,束手就擒,成為俘虜。懷王貪圖商於六百里的土地,受張儀欺騙,失去了他的名城,失去了他的兵士,不能恢復,被囚禁遭辱而死。趙國憑著上黨的土地,代替韓國遭受軍隊侵襲,利令智昏,輕視百姓而士兵大量死亡,同一天被坑殺在長平的超過四十萬,幾乎讓國家成為廢墟,僥倖沒有馬上滅亡,終究不能倖免。這四國的君王,如果能為保全邊疆與鄰國和睦相處,畏懼天意自守國土,秦國雖然強大,難道能加兵於自己嗎!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秦以關中之地,日夜東獵六國”閱讀答案及翻譯0
“秦以關中之地,日夜東獵六國”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