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溫舒《尚德緩刑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尚德緩刑書(節選)
(漢)路溫舒
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公以興;晉有驪姬之難,而文公用伯。近世趙王不終,諸呂作亂,而孝文為太宗。由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聖人也。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澤加百姓,功潤諸侯,雖不及三王,天下歸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義,省刑罰,通關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內,是以囹圄空虛,天下太平。夫繼變化之後,必有異舊之恩,此賢聖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無嗣,大臣憂戚,焦心合謀,皆以昌邑尊親,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yin6*亂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禍變之故,乃皇天之所以開至聖也。故大將軍受命武帝,股肱漢國,披肝膽,決大計,黜語文試題卷·第 5 頁(共 6 頁)
亡義,立有德,輔天而行,然後宗廟以.安,天下鹹寧。臣聞《春秋》正即位,大一統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統,滌煩文,除民疾,存亡繼絕,以應天意。
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薰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臧疾,川澤納污,瑾瑜匿惡,國君含詬。”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
【注】:漢昭帝逝世後,昌邑王劉賀剛繼位就被廢黜,宣帝開始登上皇位。路溫舒趁這個時機上書。
16.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桓、文扶微.興壞 微:微小的國家
B.援.而立之 援:推舉
C.絕者不可復屬. 屬:囑託
D.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 唯:希望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太平之.未洽 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
B.天下歸仁焉. 激於義而死焉.者也
C.然後宗廟以.安 思垂空文以.自見
D.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18.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善於用史實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文章第一自然段敘說孝文帝繼位以後能深謀遠慮,以仁德治理天下,尊重賢人關懷百姓,社會安定,論證“尚德緩刑”之必要性,體現了文章論證有力的特點。
B.選文指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選文除了對獄政黑暗、用刑酷烈的現象進行痛斥外,還對造成冤獄的**展開具體描寫,並進行了深入剖析揭示。
C.當時“治獄之吏”都“以刻為明”,是當時朝廷倡導的結果。朝廷利用權勢,大搞思想箝制、輿論一律,使執法“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造成死亡無數。
D.作者繼承了古代開明政治家反對“防民之口”的優良傳統,提出“除誹謗以招切言”,勸諫國君要不計較臣民們的“謗言”,才能招來他們至切之言。
19.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正言 者 謂 之 誹 謗 遏 過 者 謂 之 妖 言 故 盛 服 先王 不 用 於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於 胸 譽 諛 之 聲 日 滿 於 耳 虛 美熏 心 實 禍 蔽 塞 此 乃 秦 之 所以 亡 天 下 也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⑴夫繼變化之後,必有異舊之恩,此賢聖所以昭天命也。(3分)語文試題卷·第 6 頁(共 6 頁)
⑵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4分)
參考答案
16.C (“屬”,連線)
17.A (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句末語氣詞,兼詞;C,介詞“憑藉”,連詞“來”;D,表承接,錶轉折。)
18.B(沒“對造成冤獄的**展開具體描寫,並進行了深入剖析揭示)
19.正 言 者 謂 之 誹 謗/ 遏 過 者 謂 之 妖 言/ 故盛 服 先 王 不 用 於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於 胸/ 譽 諛 之 聲 日 滿 於 耳/ 虛 美 熏 心/ 實 禍 蔽塞/ 此 乃 秦 之 所 以 亡 天 下 也 (評分要點:多斷、漏斷的,每處扣0.5分)
20.⑴緊接社會變化以後即位,(君主)一定有跟往日不同的恩惠,這是賢明的聖人用來昭顯天意的行為。(評分要點:“異舊之恩”1分;“昭”1分;意義連貫通順1分)
⑵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接受刑罰的人並肩站著,被處死刑的人計算起來每年數以萬計。
(評分要點:“於市”,狀語後置;“比”;“大辟”;“歲”;每處1分)
【參考譯文】
我聽說齊國有了公孫無知殺死襄公的禍事,桓公才能夠興起;晉國發生了驪姬進讒那樣的災難,文公才能在諸侯中稱霸;近世趙王未能壽終而死,諸呂發動叛亂,而孝文帝被尊為太宗皇帝。由此看來,產生禍亂,將會為聖人出現開創機會。所以齊桓公,晉文公扶植、振興衰敗了的國家,尊崇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功業,給百姓帶來恩澤,功勞施及諸侯,雖然趕不上夏3
禹、商湯和周文王,可是天下人民都歸附於他們的仁政。孝文帝常常想到如何具備最高的德行,來承受天意,他崇尚仁義,減輕刑罰,打通關隘、架起橋樑,遠近如一,敬重賢人如同對待貴賓一樣,愛護百姓如同愛護小孩,他用啟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把內心覺得安適的事情推行到全國,因此監獄空無一人,天下太平。緊接社會變化以後即位的君主,一定會給人們帶來不同往日的恩惠,這是賢明的聖人用來顯示天意的行為。
從前昭帝去世時沒有兒子,大臣們憂愁得很,懷著焦急的心情共同商量,都認為昌邑王是尊貴的皇室親屬,推舉他,把他立為皇帝,但是上天不肯授命,而是把他的心弄亂,於是便自己丟失了帝位。很深刻地考慮禍患事變發生的原因,這是偉大的上天用來開導最聖明的君主的手法。所以大將軍霍光接受武帝的遺命,成為漢朝君主最得力的輔臣,他披肝瀝膽,決定大計,黜退不講仁義的人,立有德行的人為帝,輔助上天行事,這樣祖廟才得安定,天下才都太平無事。
我聽說《春秋》很重視君王登基的事,這是為了統一天下,為了慎重地對待開創事業。陛下剛登上帝位,與天意符合,應該糾正前代的過錯,在承受天命繼承帝業時慎重對待開始做的每一件事,去掉煩苛的法令,解除老百姓的疾苦,保存、繼承將要消亡、斷絕的好傳統,用這些行動來應合天意。
我聽說秦朝有很多失誤的地方,其中一條現在還存在,就是負責審案的官吏違法判案的問題。秦朝時候,看不起文學,崇尚武勇精神,輕視奉行仁義的人,重視負責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論被認為是誹謗,阻攔犯錯誤的話被說成是妖言,所以那些非常服從先王的儒生在那時不被重用,忠良懇切的言辭都鬱積在胸中,稱讚阿諛聲天天響在他們耳邊,虛偽的讚美迷住了心竅,而實際上存在的禍患被遮蔽、掩蓋住了,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著陛下恩厚,沒有戰爭的危險和飢餓寒冷的憂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還未完全實現,原因就是判案的人把事情搞亂了。判案,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處死的人不能復活,人被砍斷了肢體不能再給他接起來。《書經》上說:“與其殺死無罪的人,寧願犯不遵守成規舊法酌錯誤。”現在負責判案的官吏便不是這樣,上下相互驅使,把苛刻當作嚴明,判案嚴厲的獲得公道的名聲,判案公平的後來多有禍患。所以負責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於死地,並不是他們恨別人,而是他們求得自身安全的辦法就在於置人於死地。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受刑的人並肩站著,處死刑的人計算起來每年數以萬計。這是奉行仁義的聖人感到悲傷的原因。太平未能完全實現,都是因為這引起的。
我聽說鷂鷹下的蛋不會遭到毀壞,然後鳳凰才會停留在樹上;犯了誹謗罪的人不會受到懲罰,然後才有人向朝廷說出有益的話。所以古人有種說法:“山林水澤隱藏著毒害人的東西,河流湖泊容納污穢的東西,美玉隱藏著瑕斑,國君能容忍辱罵。”願陛下除去誹謗人的罪名,用來招致懇切的忠言,讓天下人開口說話,擴大人們規勸、進諫的渠道,掃除造成秦朝滅亡的過錯,尊崇周文王、周武王的德行,減省法制條文,寬緩刑罰,用這些來清除治獄的積弊,那么天下就可以出現太平的氣象,長期和平安樂,和天地一樣沒有窮盡,那樣,人民就太幸運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路溫舒《尚德緩刑書》閱讀答案及翻譯0
路溫舒《尚德緩刑書》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