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辭千金》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

晏子辭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遊,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於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於君,退得罪於士,身死而財遷於它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於中,免矣。”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晏子春秋•內篇》)
【注釋】
①致:送去。②宰藏:蓄積財物。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景公使使者至
(2)分食食之
(3)使吏致千金與市租
(4)是臣代君君民也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3.從文中看,晏子辭千金的主要原因是(用自己的話概括)。由此可看出晏子具有 的品格。
參考答案
1.(1)派;使臣(2)食物;吃(3)稅款(4)君主;統治 
2.
(1)我的家不貧窮,由於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並以此救濟百姓。您的賞賜夠豐厚了,我的家不貧窮啊。
(2)有一身粗衣穿,有一口飯吃,(只要)心裡滿足就可以免於(一切)憂患。
3.晏子認為,君主賞賜自己已經很豐厚了;只要做到有衣穿,有飯吃,心裡滿足就可以免於一切憂患了。廉潔奉公,不以權謀私;為君主著想,知足明理。
二: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B、終再拜而辭曰 再拜:拜兩次
C、進取於君 進:前進 D、以振百姓 振:同賑,救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與市租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謂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為也 ②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3、翻譯下列句子(9分)
1、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
2、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參考答案
1、答案:C、、朝中為官
2、A孰謂汝多知乎: “誰說你聰明呢?”
3、翻譯下列句子(4題中任選3題,每題3分,9分)
1、我聽人這樣說,從君主那裡拿來厚賞然後散發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人民,忠臣是不這樣做的。
2、我聽人這樣說,聖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愚蠢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
參考譯文:
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臣回去後,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嘆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說的)這樣窮!我不了解,這是我的過錯。”(於是)派公差送去千金與稅款,(請他用千金與市租)供養賓客。晏子沒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終(晏子)拜兩拜而辭謝道:“我的家不貧窮,由於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並以此救濟百姓,您的賞賜夠豐厚了,我的家不貧窮啊。我聽人這樣說,從君主那裡拿來厚賞然後散發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治人民,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從君主那裡拿來厚賞卻不散發給百姓,這是用筐篋收藏財物歸為己有,仁義之人是不這樣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賞,在朝外,取得君主賞賜不能與士人共享而得罪他們,死後財物轉為別人所有,這是為家臣蓄積財物,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有衣穿,有飯吃,(只要)心裡滿足就可以免於(一切)憂患。”
齊景公對晏子說:“從前我們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並沒有推辭,你推辭不接受是為什么呢?”晏子回答說:“我聽人這樣說,聖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愚蠢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想來這是管仲的錯,是我的對吧?因此再次拜謝而不能接。”
注釋:
方:正,正在。
至:到。
反:同“返”,返回,回去。
言:說。
嘻:嘆詞,表示驚嘆。
過:過失。
交遊:交朋友。
進:入朝為官。
退:不做官。
食:吃。
豆:古代一種食器。
亦:也。
市租:稅租。
以:用。
再拜:拜兩次,表示十分恭敬。
澤,恩澤。
是:這。
臣:臣子。
代:代替。
君:君主。
民:人民。
致:拿。
奉:送給。
辭:推辭。
族:家族。
交:交往。
“之”字多義
分食食之:代詞,這裡指“食物”
言之公:代詞,這裡指“晏子家貧窮”這件事
寡人之過:的
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指財物
嬰聞之:這樣的說法
通假字
反:通“返”,返回。
振:通“賑”,救濟。
賞析:
《晏子辭千金》側重表現晏子的“德”。
此篇以記言為主,雖有敘事,但婉轉曉暢,在汩汩滔滔的思辨中折射出人物的心靈之關。全文也可分兩段。
第一段寫晏子辭“千金”的原委。
開頭通過晏子“分食食使者”的簡短場景,寫出晏子清貧如洗的家境。景公之嘆表明晏子的清貧是由來已久,且一直瞞著不讓人知道,突出了晏子的儉樸力行與含辛茹苦的一貫作風。這是晏子辭“千金”的緣起。景公“致千金與市租”, “三致之”,晏子“終再拜而辭”,表明晏子非如一般人的惺惺作態,是出於內衷所致,寫出了晏子辭“千金”的決心。“嬰之家不貧”的一番表白突出展現了晏子作為忠臣、仁人、智者的廉潔高尚的精神境界。晏子家境到了招待使者也要“分食食之”的地步,實在是貧到無以復加。貧窮的原因除了供養眾多的家口以外,主要還是將所得俸祿用“以振百姓”與“延及交遊”。此處“交遊”並非指一般的私交,而是泛指眾多的賢才,與下文“士”、上文“賓客”含義大體相同。可見晏子正是用自己辛苦所得的俸薪來盡力為國家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晏子為國為民實在是到了“鞠躬盡瘁”的地步。“十總之布,一豆之食”,就連普通老百姓家的生活也不會低於此。一再聲明“嬰之家不貧”、“嬰之家不貧也”,即從急切的語氣中體現了晏子的耿耿孤忠;這種做了好事還要隱瞞的情形,一方面寫出了晏子赤誠純真的個性,另一方面也包含著不肯示君之過的意思,晏子修養之高,令人感慨!同時,這一番表白也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晏子的施政原則,即“忠”、“仁”、“儉”三個方面。當時田氏在齊國“小斗買進”,“大斗賣出”,廣為收買人心,在晏子看來,這正是一種“臣代君君民”的現象;至於“筐篋之藏”在齊國這個“好言利” 的國家也是上行下效,如薰如染;而奢侈之風自管仲“山節藻梲”以來,更是襲為風尚。“嬰聞之”以下三個排比句均是有感而發,不但表現了晏子一塵不染、廉潔剛正的操行,而且從反面寫出了其愛民如子、思賢若渴及為國為君竭忠盡智的高尚品質。另外,這段表白還體現了晏子曠達的人生觀,其對財富的一番感嘆和對“筐篋之藏”者的鄙視,充分表現出其超出塵雜的哲人般的睿智和洞察人生大義的聖人般的胸懷。“足於中,免矣”,便是這種曠達人生觀的最好總結。
第二段寫晏子面對齊景公的親自勸說,不為所動,堅辭“千金”。此段以管仲為襯托,進一步突出晏子的儉樸美德。“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精警絕倫之中不乏幽默之趣。此處以“愚人”自比,自謙而深得應對之妙,含蓄之中潛藏著諷世的針芒。管仲對於桓公“書社五百”之賜“不辭而受”已成為千古譏柄,兩相對照,晏子的美德令後世欽佩不已。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說:“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全文語言風格質樸而不尚藻飾,但文勢於平直之中含有婉曲的風致,雖平和溫醇,而幽妙精微之思如瀑出泉涌,故小處皆含大義,尋常道白,亦成格言警句,這是本文長於記言之處。但寫人亦能於三言兩語之中見出犖犖丰神。如“使者反,言之公”的細節,頗能勾畫出使臣的複雜心理:是對晏子家境貧寒的同情?還是對晏子薄待使臣的不滿?抑或是對堂堂相臣竟如此吝嗇的誤會與怨望?種種感情都在“言之公”三字之中。其他如對齊景公的語言描寫,一個“嘻”字刻畫出其習於奢華、養尊處優的“詫異心理”,特別是在晏子說明“辭千金”的理由之後,景公仍問“何以辭之”,並搬出管仲“不辭而受”.作為先例,可見景公對晏子堅辭 “千金”的行為不以為然,其心中未必不把晏子的這種行為看成“愚人”之舉,故雖有上文“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的自責,也難以洗刷其庸主之材的本質。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晏子辭千金》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0
《晏子辭千金》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