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字彥方,太原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也。少師事陳寔①,以義行稱②。鄉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③,乞④不使王彥方知也。”烈聞而使人謝⑤之,遺布一端⑥。或問其故,烈曰:“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後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問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諸有爭訟曲直,將質之於烈,或至塗而反,或望廬而還。其以德感人若此。
(選自《後漢書·獨行列傳》)
【注】①少師事陳寔(shí):青年時曾在陳寔門下學習。陳寔,字仲弓,潁川許人。少為縣吏都亭刺佐,後為督郵,復為郡西門亭長,轉功曹。②稱:著稱。③刑戮是甘:甘心受刑被殺。④乞:請求。⑤謝:有“看望”的意思。⑥一端:半匹。
1: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6分)
⑴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①烈聞而使人謝之( )②或問其故( )
③遺布一端 ( )④至暮,老父還( )
⑵下列各句與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少師事陳寔,以義行稱
A.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記》) B.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C.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2:用“/”劃出下列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行 道 一 人 見 而 守 之 (兩處,2分)
3: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
⑵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魚我所欲也》)
4:從全文看,盜牛者之所以能改邪歸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2分)
參考答案
1:派、讓;緣故,原因;贈送,給予;到
2:行 道 一 人/ 見 / 而 守 之
3:(1)盜牛人怕我知道他的過錯,說明她有羞恥之心。(2)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
4:王烈品德高尚,以德服人,寬容待人,徹底感化了盜牛人。

9.下列加點的“使與“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中的“使”意思相同的是( )(1分)
A.乞不使王彥方知也 B.烈聞而使人謝之
10.解釋下列帶點的“遺’’的不同含義(2分)
①遺布一端( ) ②後有老父遺劍於路( )
11.下列“以”與“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徒以有先生也 B.以義行稱 C.故以此激之 D.以事告烈
12.翻譯(2分)
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
13.王烈憑________________使盜牛者棄惡從善的。(1分)
參考答案:
9、B
10、①贈送 ②丟失
11、B
12、小偷怕我聽到他的罪過,這說明有以作惡為羞恥的想法
13、對人仗義的態度(道德感化)
【參考譯文】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青年時曾在陳寔門下學習,憑藉品德高尚稱著鄉里。[2]有個盜牛的被主人抓住,盜犯向牛主認罪,說:“判刑殺頭我都心甘情願,只求不要讓王彥方知道這件事。”王烈聽說後派人去看望他,還送給他半匹布。有人問這是為什麼?王烈說:“盜牛人怕我知道他的過錯,說明他有羞恥之心。他已經心懷羞恥,一定能夠改正錯誤,我這樣做正是為了鼓勵他改過。”後來有個老漢在路上丟了一把劍,一個過路人見到後就守候劍旁,直到傍晚,老漢回來尋劍,得到了遺失的劍,覺得奇怪便詢問他的姓名,並將這件事告訴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訪守劍人是誰,原來就是那個盜牛的人。鄉里百姓,凡有爭訟曲直的事件,都去請求王烈排難解紛,斷定是非,由於王烈平素德教影響,有的走到半途,忽然願意放棄爭執,雙方和解而回來的,有的望見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慚愧,彼此相讓而回來的。可見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遠勝過刑罰的力量。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