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史記·晉世家》閱讀答案及翻譯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棄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燭之武退秦師》)
四年,晉飢,乞糴於秦。穆公問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國之道也。與之。”邳鄭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卒與粟,自雍屬絳。五年,秦飢,請糴於晉。晉君謀之,慶鄭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約。晉飢而秦貸我,今秦飢請糴,與之何疑?而謀之!”虢①射曰:“往年天以晉賜秦,秦弗知取而貸我。今天以秦賜晉,晉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謀,不與秦粟,而發兵且伐秦。秦大怒,亦發兵伐晉。
六年春,秦穆公將兵伐晉。晉惠公謂慶鄭曰:“秦師深矣,奈何?”鄭曰:“秦內君,君倍其賂;晉飢秦輸粟,秦飢而晉倍之,乃欲因其飢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晉卜御右,慶鄭皆吉。公曰:“鄭不孫。”乃更令步陽御戎,家僕徒為右,進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晉惠公合戰韓原。惠公馬騺②不行,秦兵至,公窘,召慶鄭為御。鄭曰:“不用卜,敗不亦當乎!”遂去。
(《史記·晉世家》)
①虢 [guó] ②騺:(馬)難起步的樣子
8.對下列句中加點的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為:給予
B.朝濟而夕設版焉濟:渡河
C.又欲肆其西封肆:放肆
D.失其所與與:結交,親附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共其乏困 (乏困:疲倦)
B.秦伯說,與鄭人盟 (盟:結盟)
C.已而倍其地約(倍:通“背”,違背)
D.卒與粟,自雍屬絳 (屬:接連)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若亡鄭而有益於君四年,晉飢,乞糴於秦
B.夜縋而出 晉飢秦輸粟,秦飢而晉倍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救災恤鄰,國之道也。
D.吾其還也。其君是惡,其民何罪
11. 把文中的劃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3分)
 
(2)晉飢而秦貸我,今秦飢請糴,與之何疑?(3分)
 
12.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限劃4處)(4分)
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於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於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於鄭乎?他日利有大於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
參考答案
8.【答案】C 肆:延伸,擴張
9.【答案】A.(乏困:缺少的(東西))
10.【答案】C.(A於:對,對於;向B而:連詞,表修飾;連詞,錶轉折 
C之:的;D其:副詞,還是;代詞,他的)
11.【答案】(1)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
那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來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3分) 
(得分點:鄙,焉,倍)
(2)晉國發生饑荒,秦國賣給了我們糧食,如今秦國饑荒請求來買糧食,給
他糧食還有什麼疑問的呢?(得分點:貸,糴,何疑)
12.【答案】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於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
深也/相結之厚也。(斷對1處得1分)
譯文
燭之武一席話就使秦穆公背棄晉國親近鄭國,捨棄強大的援軍,使弱小的國家依附;拋棄與晉國的舊恩,召來(晉國)新的怨恨;捨棄成功,去冒危險。要不是其中的利益非常切合秦穆公的心思(要不是燭之武所說的利益與危害深深擊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這樣呢?秦穆公對於晉國來說,相互結交很長時間了,相互的信義也很深了,相互的交情也很厚了,(但)一旦被燭之武說的利益誘惑(一旦恐懼於燭之武所說的利益變化),拋棄晉國就像擦眼淚吐唾沫一樣容易,(將來)對鄭國又有什麼(不能拋棄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燭之武所說的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一定會很快轉變去追逐那更大的利益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燭之武退秦師》《史記·晉世家》閱讀答案及翻譯0
《燭之武退秦師》《史記·晉世家》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