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為將,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吳楚已破,安國名由此顯。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甲因肉袒謝。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國為御史大夫。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安國曰:“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千里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敞。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擊之不便,不如和親。”於是上許和親。
元光元年,雁門馬邑豪聶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親,親信邊,可誘以利。”陰使聶翁壹為間,亡入匈奴,謂單于曰:“吾能斬馬邑令丞吏,以城降,財物可盡得。”單于愛信之,以為然,許聶翁壹。聶翁壹乃還,詐斬死罪囚,縣其頭馬邑城,示單于使者為信。曰:“馬邑長吏已死,可急來。”於是單于穿塞將十餘萬騎,入武州塞。當是時,漢伏兵二十餘萬,匿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諸將皆屬護軍。約單于入馬邑而漢兵縱發。未至馬邑百餘里,行掠鹵,徒見畜牧於野,不見一人。單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問尉史。尉史曰:“漢兵數十萬伏馬邑下。”單于顧謂左右曰:“幾為漢所賣!”乃引兵還。
安國為人多大略,智足以當世取合,而出於忠厚焉。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於梁舉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安國以元朔二年中卒。(節選自《史記韓長孺列傳》)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因肉袒謝謝:道歉
B.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倍:違背
C.未至馬邑百餘里,行掠鹵行:將要
D.單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怪:責怪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甲因肉袒謝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 ②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C.①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 ②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D.①安國以元朔二年中卒 ②皆以美於徐公
11.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韓安國“為人多大略”“忠厚”特點的一組句子是
①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②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
③安國笑日:“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④擊之不便,不如和親⑤陰使聶翁壹為間 ⑥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③④⑥
12.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在獄中遭到獄吏的侮辱,但他懷有寬容之心,在他東山再起後並未對獄吏田甲施以報復。
B.在匈奴請求和親的問題上,大行王恢和韓安國的意見是一致的。韓安國主張和親的理由比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C.雁門郡馬邑城的豪紳聶翁壹受派遣做間諜,逃到匈奴,後來為取得單于使者的信任,斬殺死囚,懸頭於馬邑城上,向單于詐降,最終卻功敗垂成。
D.為突襲匈奴單于,漢軍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中伏兵二十餘萬,韓安國擔任護軍將軍,並統領各路兵馬。第Ⅱ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⑴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2分)譯文:
⑵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3分)譯文:
⑶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3分)
參考答案
9.D怪:覺得奇怪。
10.C A.“於是”和“依靠” B. “況且”和“尚且” D.“在”和“認為”
11.D②與“為人多大略”無關,⑤“陰使聶翁壹為間”並非出自韓安國的謀劃。
12.B在匈奴請求和親的問題上,大行王恢強調和親之弊,和韓安國的意見並不統一。
13.⑴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
⑵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於我們的百姓。
⑶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
參考譯文:
御史大夫韓安國,是梁國成安縣人。事奉梁孝王,擔任中大夫。吳楚七國叛亂時,梁孝王派韓安國擔任將軍,韓安國穩固防守,因此吳軍不能越過梁國的防線。吳楚叛亂平息,韓安國的名聲從此顯揚。後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說:“要是再燃燒就撒一泡尿澆滅它。”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史,由囚徒(直接)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韓安國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夷滅你的宗族。”田甲便脫衣露胸前去謝罪。韓安國笑著說:“你可以撒尿了!像你們這些人值得我懲辦嗎?”最後友好地對待他。
建元六年,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韓安國說:“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遷移如同群鳥飛翔,很難控制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於我們的百姓。漢軍到幾千里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藉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之末連魯地所產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元光元年,雁門郡馬邑城的豪紳聶翁壹通過大行王恢告訴皇上說:“匈奴剛與漢和親,親近信任邊地之民,可以用財利去引誘他們。”於是暗中派遣聶翁壹做間諜,逃到匈奴,對單于說:“我能殺死馬邑城的縣令縣丞等官吏,將馬邑城獻給您投降,財物可全部得到。”單于很看重並信任他,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便答應了聶翁壹。聶翁壹就回來了,斬了死囚的頭,把他的腦袋懸掛在馬邑城上,假充是馬邑城官吏的頭,以取信於單于派來的使者。說道:“馬邑城的長官已經死了,你們可以趕快來。”於是單于率領十餘萬騎兵穿過邊塞,進入武州塞。正在這個時候,漢王朝埋伏了三十多萬軍隊,隱藏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中。御史大夫韓安國擔任護軍將軍,諸位將軍都隸屬護軍將軍。互相約定,單于進入馬邑城時漢軍的伏兵就賓士出擊。當時單于軍隊距離馬邑城還有一百多里,將要搶奪劫掠,可是只看見牲畜放養在荒野之中,卻見不到一個人。單于覺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虜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問情況。尉史說:“漢軍有幾十萬人埋伏在馬邑城下。”單于回過頭來對左右人員說:“差點兒被漢所欺騙!”就帶領部隊回去了。
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他的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處於忠厚之心。他所推薦的都是廉潔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國推薦了壺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韓安國在元朔二年去世。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