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師表》閱讀練習答案及原文翻譯

前出師表
朝代:魏晉
諸葛亮
原文: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hong6*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等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關試題及答案
1.課文中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後主劉禪提出了哪幾條建議?哪一條最主要?為什麼?
[答]①廣開言路;②嚴明賞罰;③親賢遠佞。反覆強調的是“親賢遠佞”,因為只有做到親賢遠佞,廣開言路才能為忠諫之言開路,而非為讒邪開方便之門;只有做到親賢遠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納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於忠奸不分,賞罰不明。
2.諸葛亮是如何勸諫劉禪親賢遠佞的?
作者以先漢、後漢的歷史事實說明了親賢遠佞的利弊,促使後主親賢臣遠小人。
3.文中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答]作者自敘本志,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指出出師伐魏,“北定中原”,正是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以報答先帝。
4.諸葛亮追憶“白帝城託孤”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說明“出師”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這是他“報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5.出師之前作者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用文段中的話來回答)
[答]“五月渡滬,深入不毛”——“七擒孟獲”安撫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後方,做好戰備。
6.出師的目的是什麼?(用文段中的四個4字短語來回答)
[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7.作者出師後的國內政事如何安排?推舉了哪些賢臣?目的是什麼?
[答]①宮中:推薦良實,志慮忠純的郭攸之、費偉、董允等。②營中:推薦性行淑均,曉暢軍事的將軍向寵。③其他:推薦貞良死節之臣侍中、尚書、長史、參軍等。目的是消除北伐後顧之憂,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8.依據課文內容填空。
①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②諸葛亮希望後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③《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一致。
④諸葛亮揭示先漢興隆和後漢傾頹的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⑤上級任命鄭興為廠長,以拯救瀕臨倒閉的工廠,人們說鄭興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用《出師表》中的名句填寫)。
⑥武侯祠前懸掛著一幅對聯:“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你能在《出師表》一文中找出與之相應的內容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⑦“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是四川成都武侯祠前的一副對聯,聯中的“志”可以解釋為A志趣;B志向。請你在《出師表》中分別找出與之對應的內容。
A、志趣: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B、志向: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⑧作者認為,該“刑(受罰)”的是的作奸犯科人,該“賞(受賞)”的是忠善的人。
9.文中諸葛亮回顧了對自己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它們分別可以概括為三顧茅廬,臨危委重任和臨崩寄大事。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達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於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並以先輩創業的艱難激勵劉禪。(用自己的話概括作答)
10.“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具體指什麼?為什麼先帝託付給諸葛亮?
[答]大事指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因為諸葛亮做事謹慎,人又聰明,更重要的是他忠於劉氏父子。
11.請用6個字概括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報先帝忠陛下。
12.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寫出所列項目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櫃,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 排八陣:擺設八陣圖
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獲
東和:東和孫吳北拒:北拒曹魏
13.在公眾眼裡,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所稱頌,有關他的典故、成語、名言警句以及俗語等有很多,請列舉三個(句、對)。
典故如:初出茅廬,空城計,借東風等。
成語如: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
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
俗語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
二:
1.文段引自________寫的《出師表》,所謂“表”是________________的一種文體。
2.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感激 (2)布衣 (3)驅馳
(4)卑鄙 (5)不毛 (6)許 
(7)故(8)效 (9)攘除
3.翻譯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
(2)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3)爾來二十有地年矣。
(4)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5)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6)先帝不以臣卑鄙。
4.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樣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受命以後,為何“夙夜憂嘆”?
(4)“先帝知……大事也”中“大事”本段中具體指_______________.
(5)“遂許先帝以驅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諸葛亮認為北伐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諸葛亮在出師前對後主提出了什麼建議?________________。
(8)“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選段中最體現“老臣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兩段文字回顧了對作者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事它們分別可以概括為□□□□,臨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6.下面的一副對聯中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東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八陣:
7.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詩中哪些句子的意思與上面兩段文字意思是一致的?請把它摘錄到橫線上。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夜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中的“報先帝”呼應了上文中的哪兩件事?
9.寫出第一段中所含的一個成語,然後寫出2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
10.選文第一段第一句話,作者表達的主要意思是()
A.表明自己出身低微B.表明自己能自食其力
C.表明自己只求生存D.表明自己不求功名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當世之事
B.還於舊都 不求聞達於諸侯
C.以傷先帝之明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D.故五月渡滬過秦漢之故都
12.第一段文字處著記記敘了劉備____________和諸葛亮_______________兩件事。
13.結合選文分析先帝將重任委於諸葛亮的原因有哪?(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14.選文字裡行間蘊含著怎樣的思想感情?
15.在公眾眼裡,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所稱頌。除以上杜甫的詩句外,有關他的典故、成語、名言警句以及俗語等還有很多,請列舉三個(句、對)。
16.上級任命王延富為廠長,以拯救瀕臨倒閉的紡織廠,人們都說王延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諸葛亮,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
2.(1)感動,激動 (2)平民或百姓 (3)奔走效勞 (4)出身低微 (5)不長草木的地方
(6)答應 (7)所以、因此 (8)功效,實現,效驗 (9)排除,剷除
3.(1)只想在亂世中保全自己,不謀求在諸候那裡揚名做官。
(2)我在只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關頭接受任命。
(3)自那時以來已經二十一年了。
(4)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
(5)至於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毫無保留地向您提出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6)先帝不認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或出身鄙野)。
4.(1)受任……之間
(2)遂許先帝以驅馳
(3)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4)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戰略目標)
(5)先帝不以……當世之事
(6)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7)咨諏善道,察訥雅言
(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
5.三顧茅廬,臨崩寄大事,表達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忠於劉氏父子的感情,並以先輩創業的艱難激勵劉禪 。
6.六出祁山,東和孫吳,收取東川、西川,七擒孟獲,北拒曹操,擺設八陣圖
7.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8.三顧茅廬,臨崩寄臣以大事
9.三顧茅廬,樂不思蜀,單刀赴會,大意失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營心在漢等
10.A
11.C
12.三顧茅廬,臨危受命
13.謹慎,才智過人,忠貞
14.報先帝而忠陛下
15.有關典故:初出茅廬,火燒新野,借東風,空城計,失街亭,氣周瑜等。
有關成語: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
有關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
有關名言警句:淡泊明志,寧靜以致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
16.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譯文
先帝開創統一天下的大業沒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一分為三,蜀漢處境艱難,這實在是形勢危急、存亡難料的關鍵時期啊。然而侍衛大臣在皇宮內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戰場上捨生忘死,這都是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待遇,想要報答給陛下。陛下的確應該擴大聖明的聽聞,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抱負的人們的志氣,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臣子忠言勸諫的道路。
皇宮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國家的官員;獎懲他們的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不同。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觸犯科條法令,或盡忠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員評定他們的獎懲,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偏袒、有私心,使朝廷內外刑賞的法令不同。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誠無二,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給予陛下。我認為宮廷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然後再實行,就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得到更多的成效。
將軍向寵,性格品行善良端正,通曉軍事,在從前試用的時候,先帝稱讚他有才能,所以大家商量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情,都拿來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夠使軍中團結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漢朝前期之所以能夠興隆昌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漢朝後期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優秀、以死報國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室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個平民,親自在南陽種地,只希望在亂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諸侯中揚名顯達。先帝不認為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向我詢問當時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又遇上挫折,在軍事上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難緊迫的關頭接受命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辦事謹慎,所以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我接受任命以來,早晚憂慮嘆息,擔心託付給我的大事做得沒有成效,而有損於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不長莊稼的荒涼地方。現在南方的叛亂已經平定,武器裝備已經充足,應該勉勵並率領三軍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竭盡我有限的才能,去剷除那些奸邪兇惡的敵人,復興漢室,遷回舊都洛陽。這是我報答先帝、忠於陛下的職責。至於處理事務斟情酌理,有所興革,進盡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交付給我,如果不能實現,就(請)治我的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就應當責罰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職,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徵詢治國的良策,識別、採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的遺命。(如果您能這么做,那)我就感恩戴德感激不盡了。
現在我將要遠離陛下,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流淚不止,不知道再該說些什麼。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前出師表》閱讀練習答案及原文翻譯0
《前出師表》閱讀練習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