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漁夫》“屈原既放,游於江潭”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漁父
屈原既⑴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⑵。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⑶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⑷。”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⑸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⑹?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⑻者必彈冠,新浴⑼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⑽,受物之汶汶⑾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⒀而笑,鼓枻⒁而去。
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⒂,可以濯⒃吾纓⒄;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⒅,不復與言⒆。
閱讀練習
4.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
① 形容枯槁 ② 何故而至於斯
③ 是以見放 ④ 安能以身之察察
⑤ 鼓枻而去 ⑥ 可以濯吾纓
5.請用文中的主要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①漁父勸屈原應該怎樣處世? 
②屈原怎樣答覆漁父的勸說?
6.請用自己的話說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思。
 7.你從劃線句子中一個“寧赴”,一個“安能”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屈原? 
8.屈原在《漁父》之中闡述了兩種不同對待現實的態度,其一是漁父的“水清濯纓,水濁濯足”的隨遇而安,其二是屈原的“世濁我清,眾醉我醒”的矢志堅守。你更贊同誰的人生觀?為什麼?
參考答案
4.①形體和容貌; ② 這樣,這地步; ③ 因此;④ 怎么; ⑤ 敲擊;⑥洗。 
5.①舉世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醣。②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6.整個世界都是如此污濁,只有我是那么的清白;眾人都像喝醉了酒一般糊塗,只有我是那么的清醒。 
7.寧可放棄生命,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堅守自己人格清白的高尚的屈原。 
注釋
⑴既:已經,引申為“(在)……之後”。
⑵顏色:臉色。形容:形體容貌。
⑶三閭(lǘ)大夫:楚國官職名,掌管教育楚國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屈原曾任此職。
⑷是以見放,是:這。以:因為。見:被。
⑸淈(gǔ):攪渾。《說文》:“淈,濁也。從水,屈聲。一曰滒泥,一曰水出貌。”
⑹哺:吃。糟:酒糟。歠(chuò):飲。《說文》:“歠,飲也。” 醨(lí):薄酒《說文》:“醨,薄酒也。”。 成語:哺糟歠醨
⑺高舉:高出世俗的行為。在文中與深思都是漁父對屈原的批評,有貶意,故譯為(在行為上)自命清高。舉,舉動。為:句末語氣詞,表反問。《論語·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⑻沐:洗頭。《說文》:“沐,濯發也。”
⑼浴:洗身,洗澡。《說文》:“浴,灑(xǐ)身也。”灑,古同“洗”。
⑽察察:清潔,潔白的樣子。
⑾汶(mén)汶:污濁的樣子。[2]
⑿皓皓:潔白的或高潔的樣子。
⒀莞爾:微笑的樣子。
⒁鼓枻:搖擺著船槳。.鼓:拍打。枻(yì):船槳。
⒂滄浪:水名,漢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內。或謂滄浪為水清澈的樣子。滄浪之水清兮四句:這首《滄浪歌》,亦名《孺子歌》,又見於《孟子·離婁上》,二吾字皆作我字,可能是流傳於江浙一帶的古歌謠。
⒃濯:洗。
⒄纓:系冠的帶子,以二組繫於冠,在頷下打結。
⒅遂去,遂:於是。去:離開。
⒆不復與言,復:再
參考譯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遊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么,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我寧願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怎么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賞析:
《漁父》中的人物有兩個——屈原和漁父。全文採用對比的手法,主要通過問答體,表現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個自然段,可以分為頭、腹、尾三個部分。文章以屈原開頭,以漁父結尾,中間兩個自然段則是兩人的對答,處處體現了道家的哲學思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屈原《漁夫》“屈原既放,游於江潭”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屈原《漁夫》“屈原既放,游於江潭”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