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中觀心,真妄畢見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第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 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
【譯文】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時,獨坐省察內心,你發現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當此真心流露之際,暗月當空,精神舒暢,感覺體會到了毫無雜念的 細微境界。然而已經感到真,心偏偏難以全消妄念,於是心靈上會感覺不安,在此中感到侮悟的意念。
【註解】 觀心:佛家語,指觀察一切事物,此處當自我反省解。據《辭海》註:“觀察心性如何謂之觀心。”妄窮而真獨露:妄,妄見。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皆非真有,肯定存在就是妄見。真,真境,脫離妄見所達到的涅般境界。此處是比喻人應排除雜念。機趣:機是極細緻,趣可作境地解。即隱微的境地。大漸忸:慚鈕是羞愧,大漸伍是很慚愧。
【評語】 古人講求寧靜致遠,淡泊明志,這裡講真人、妄心,那么,妄心和真心是何所指呢?所謂真心,就如同空中明月,光輝皎潔,沒一點烏雲遮掩。所謂妄心,就如同遮掩明月的烏雲。然而妄心和真心的關係並不是像烏雲和明 月的關係,因為真妄一體,互不分離,譬如深淵之水澄清如鏡,包羅萬象無 不印映,這就是真心出現之時。反之大海中欣起的洶濤駭浪,可翻覆巨大的 船舶,這就是妄心出現之時,以此比喻聖人之心經常靜如止水,凡夫之心對 外界事物易起妄念,以致喪失純潔之心。離開真心就無妄心,這恰如離開水 就無波浪可言。現實生活中,還是多些心靜,少些慾念,多些撣意,少些喧囂爭鬥好,喧樣利於自我反省,修身養性。所謂“靜中觀心,真妄畢見”的 現實意義即此。
0
猜你喜歡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菜根譚》卷一百三十八 志第九十一
《宋史》 ◎樂十三(樂章七) ○朝會列夫托爾斯泰-15
《列夫托爾斯泰》 《卷六 漢文
《古文觀止》 【高帝求賢詔】(《西漢文》)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宋書》 ◎宗越 吳喜 黃回 宗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明史》 ○楊鶴(從弟鶚) 陳奇瑜(元默卷四百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宋史》 ○汪若海 張運 柳約 李舜堯問第三十二
《荀子》 堯問於舜曰:“我欲致天下,為之奈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3部-01
《安娜·卡列尼娜》 謝沉船-第45章
《沉船》 一卷十三 本紀十三
《清史稿》 ◎高宗本紀四 三十一年春正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6部-26
《安娜·卡列尼娜》 八卷二百二十八 表第十九
《宋史》 ○宗室世系十四 (表略)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晉書》 ◎桓玄 卞范之 段仲文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
《史通》 《易》曰:“上古結繩以理,後世聖卷五十八 志第十
《元史》 ◎地理一 自封建變為郡縣,卷七 唐明皇好道集奇人 武惠妃崇禪鬥異法
《初刻拍案驚奇》 詩曰: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子罕第九
《論語》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達巷黨說唐三傳-第78回-張君左秦府出醜-九煉山薛剛團圓
《說唐全傳》 前言不表,再言君左弟兄來到銀鑾殿,公卷十 畋獵第三十八(凡五章)
《貞觀政要》 秘書監虞世南以太宗頗好畋獵,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