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儒第十一
御史曰:“文學祖述仲尼,稱誦其德,以為自古及今,未之有也。然孔子修道魯、衛之間,教化洙、泗之上,弟子不為變,當世不為治,魯國之削滋甚。齊宣王褒儒尊學,孟軻、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祿,不任職而論國事,蓋齊稷下先生千有餘人。當此之時,非一公孫弘也。弱燕攻齊,長驅至臨淄,湣王遁逃,死於莒而不能救;王建禽於秦,與之俱虜而不能存。若此,儒者之安國尊君,未始有效也。”
文學曰:“無鞭策,雖造父不能調駟馬。無勢位,雖舜、禹不能治萬民。孔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故軺車良馬,無以馳之;聖德仁義,無所施之。齊威、宣之時,顯賢進士,國家富強,威行敵國。及湣王,奮二世之餘烈,南舉楚、淮,北並巨宋,苞十二國,西摧三晉,卻強秦,五國賓從,鄒、魯之君,泗上諸侯皆入臣。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諸儒諫不從,各分散,慎到、捷子亡去,田駢如薛,而孫卿適楚。內無良臣,故諸侯合謀而伐之。王建聽流說,信反間,用後勝之計,不與諸侯從親,以亡國。為秦所禽,不亦宜乎?”
御史曰:“伊尹以割烹事湯,百里以飯牛要穆公,始為苟合,信然與之霸王。如此,何言不從?何道不行?故商君以王道說孝公,不用,即以強國之道,卒以就功。鄒子以儒術乾世主,不用,即以變化始終之論,卒以顯名。故馬效千里,不必胡、代;士貴成功,不必文辭。孟軻守舊術,不知世務,故困於梁宋。孔子能方不能圓,故飢於黎丘。今晚世之儒勤德,時有乏匱,言以為非,困此不行。自周室以來,千有餘歲,獨有文,武、成、康,如言必參一焉,取所不能及而稱之,猶躄者能言遠不能行也。聖人異塗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商君雖革法改教,志存於強國利民。鄒子之作,變化之術,亦歸於仁義。祭仲自貶損以行權,時也。故小枉大直,君子為之。今硜硜然守一道,引尾生之意,即晉文之譎諸侯以尊周室不足道,而管仲蒙恥辱以存亡不足稱也。”
文學曰:“伊尹之乾湯,知聖主也。百里之歸秦,知明君也。二君之能知霸主,其冊素形於己,非暗而以冥冥決事也。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如何其苟合而以成霸王也?君子執德秉義而行,故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孟子曰:‘居今之朝,不易其俗,而成千乘之勢,不能一朝居也。’寧窮飢居於陋巷安能變己而從俗化?闔廬殺僚,公子札去而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魯公殺子赤,叔眄退而隱處,不食其祿。虧義得尊,枉道取容,效死不為也。聞正道不行,釋事而退,未聞枉道以求容也。”
御史曰:“《論語》:‘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有是言而行不足從也。季氏為無道,逐其君,奪其政,而冉求、仲由臣焉。《禮》:‘男女不授受,不交爵。’孔子適衛,因嬖臣彌子瑕以見衛夫人,子路不說。子瑕,佞臣也,夫子因之,非正也。男女不交,孔子見南子,非禮也。禮義由孔氏,且貶道以求容,惡在其釋事而退也?”
文學曰:“天下不平,庶國不寧,明王之憂也。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煩亂,賢聖之憂也。是以堯憂洪水,伊尹憂民,管仲束縛,孔子周流,憂百姓之禍而欲安其危也。是以負鼎俎、囚拘、匍匐以救之。故追亡者趨,拯溺者濡。今民陷溝壑,雖欲無濡,豈得已哉?”
御史默不對。
猜你喜歡
白鯨(上)-第41章-莫比-迪克
《白鯨》 我外篇 疑古第三
《史通》 蓋古之史氏,區分有二焉:一曰記言卷四十七 居士集卷四十七
《歐陽修集》 ◎書八首 【上杜中丞論舉官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
《宋史》 ○吳育 宋綬(子敏求 從子昌96章 畏戰
《百戰奇略》【解析】本篇以《畏戰》為題,旨在闡述如何貝姨(上)-09
《貝姨》 穿卷十四 晉語八
《國語》 平公六年,箕遺及黃淵、嘉父作亂,06章 守權
《尉繚子》凡守者,進不郭(圍)[圉],退不亭障,以第二十四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與舊刻《王公子奮志記》不同)
《警世通言》 公子初年柳陌游,玉堂一見便綢繆;仲夏紀第五
《呂氏春秋》 ○仲夏 一曰:仲夏之月,日包法利夫人(下)-第三部-07
《包法利夫人》 第周書 武成第五
《尚書》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新三字經(北京流行)
《三字經》 人之初 生性近 習相遠 良莠分卷四百五十九 列傳第二百一十八
《宋史》 ◎隱逸下 ○徐中行 蘇雲卷三 本紀第三
《舊唐書》 ◎太宗下 四年春正月乙亥,說唐前傳-第16回-麒麟關莽將捐軀-南陽城英雄卻敵
《說唐全傳》 再說齊國公韓擒虎,奉旨征討南陽,令麻卷六十八 志第十九
《元史》 ◎禮樂二 ○制樂始末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盪山
《三國演義》 卻說張郃部兵三萬,分為三寨,各傍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遼史》 ○天祚皇帝一 天祚皇帝,諱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三十六計》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