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災祥第三十九(凡四章)

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比見眾議以祥瑞為美事,頻有表賀慶。如朕
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無祥瑞,亦可比德於堯、舜。若百姓不足,
夷狄內侵,縱有芝草遍街衢,鳳凰巢苑囿,亦何異於桀、紂?嘗聞石勒時,有
郡吏燃連理木,煮白雉肉吃,豈得稱為明主耶?又隋文帝深愛祥瑞,遣秘書監王
劭著衣冠,在朝堂對考使焚香,讀《皇隋感瑞經》。舊嘗見傳說此事,實以為可
笑。夫為人君,當須至公理天下,以得萬姓之懽心。若堯、舜在上,百姓敬之
如天地,愛之如父母,動作興事,人皆樂之;發號施令,人皆悅之;此是大祥瑞
也。自此後諸州所有祥瑞,並不用申奏。”
貞觀八年,隴右山崩,大蛇屢見,山東及江、淮多大水。太宗以問侍臣,秘
書監虞世南對曰:“春秋時,梁山崩,晉侯召伯宗而問焉,對曰:‘國主山川,
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樂,降服乘縵,祝幣以禮焉。’梁山,晉所主也。晉侯
從之,故得無害。漢文帝元年,齊、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令郡國無來
獻,施惠於天下,遠近歡洽,亦不為災。後漢靈帝時,青蛇見御座;晉惠帝時,
大蛇長三百步,見齊地,經市入朝。按蛇宜在草野而入市朝,所以為怪耳。今蛇
見山澤,蓋深山大澤,必有龍蛇,亦不足怪。又山東之雨,雖則其常,然陰潛過
久,恐有冤獄,宜斷省繫囚,庶或當天意,且妖不勝德,修德可以銷變。”太宗
以為然,因遣使者賑恤飢餒,申理冤訟,多所原宥。
貞觀八年,有彗星見於南方,長六丈,經百餘日乃滅。太宗謂侍臣曰:“天
見彗星,由朕之不德,政有虧失,是何妖也?”虞世南對曰:“昔齊景公時彗星
見,公問晏子。晏子對曰:‘公穿池沼畏不深,起台榭畏不高,行刑罰畏不重,
是以天見彗星為公戒耳!’景公懼而修德,後十六日而星沒。陛下若德政不修,
雖麟鳳數見,終是無益。但使朝無闕政,百姓安樂,雖有災變,何損於德?願陛
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大,勿以太平漸久而自驕逸,若能終始如一,彗見未足為
憂。”太宗曰:“吾之理國,良無景公之過,但朕年十八便為經綸王業,北剪劉
武周,西平薛舉,東擒竇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
夷降伏,海內乂安。自謂古來英雄撥亂之主無見及者,頗有自矜之意,此吾之過
也。上天見變,良為是乎?秦始皇平六國,隋煬帝富有四海,既驕且逸,一朝而
敗,吾亦何得自驕也?言念於此,不覺惕焉震懼!”魏徵進曰:“臣聞自古帝王
未有無災變者,但能修德,災變自銷。陛下因有天變,遂能戒懼,反覆思量,深
自克責,雖有此變,必不為災也。”
貞觀十一年大雨,穀水溢,沖洛城門,入洛陽宮,平地五尺,毀宮寺十九,
所漂七百餘家。太宗謂侍臣曰:“朕之不德,皇天降災,將由視聽弗明,刑罰失
度,遂使陰陽舛謬,雨水乖常。矜物罪己,載懷憂惕。朕又何情獨甘滋味?可令
尚食斷肉料,進蔬食。文武百官各上封事,極言得失。”中書侍郎岑文本上封事
曰:
臣聞開撥亂之業,其功既難;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
其業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雖億兆乂安,方隅寧謐,既承喪亂之後,
又接凋弊之餘,戶口減損尚多,田疇墾闢猶少。覆燾之恩著矣,而瘡痍未復;德
教之風被矣,而資產屢空。是以古人譬之種樹,年祀綿遠,則枝葉扶疏,若種之
日淺,根本未固,雖壅之以黑墳,暖之以春日,一人搖之,必致枯槁。今之百姓,
頗類於此。常加含養,則日就滋息;暫有徵役,則隨日凋耗。凋耗既甚,則人不
聊生;人不聊生,則怨氣充塞;怨氣充塞,則離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愛
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國曰:“人以君為命,故可愛。君失道,人叛之,故可
畏。”仲尼曰:“君猶舟也,人猶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
哲王雖休勿休,日慎一日者,良為此也。
伏惟陛下覽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機,上以社稷為重,下以億兆在念。明選舉,
慎賞罰,進賢才,退不肖。聞過即改,從諫如流。為善在於不疑,出令期於必信。
頤神養性,省游畋之娛;去奢從儉,減工役之費。務靜方內,而不求闢土;載櫜
弓矢,而不忘武備。凡此數者,雖為國之恆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昧,惟願
陛下思而不怠,則至道之美與三、五比隆,億載之祚與天地長久。雖使桑穀為妖
龍蛇作孽,雉雊於鼎耳,石言於晉地,猶當轉禍為福,變災為祥,況雨水之患,
陰陽恆理,豈可謂天譴而系聖心哉?臣聞古人有言:“農夫勞而君子養焉,愚者
言而智者擇焉。”輒陳狂瞽,伏待斧鉞。
太宗深納其言。
卷十  災祥第三十九(凡四章)_貞觀政要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十  災祥第三十九(凡四章)_貞觀政要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