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凡六章)

太宗初踐祚,即於正殿之左,置弘文館,精選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學士,
給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聽朝之隙引入內殿,討論墳典,商略政事,或至夜
分乃罷。又詔勛賢三品已上子孫為弘文學生。
貞觀二年,詔停周公為先聖,始立孔子廟堂於國學,稽式舊典,以仲尼為先
聖,顏子為先師,兩邊俎豆乾戚之容,始備於茲矣。是歲大收天下儒士,賜帛給
傳,令詣京師,擢以不次,布在廊廟者甚眾。學生通一大經已上,鹹得署吏。國
學增築學舍四百餘間,國子、太學、四門、廣文亦增置生員,其書、算各置博士
學生,以備眾藝。太宗又數幸國學,令祭酒、司業、博士講論,畢,各賜以束帛。
四方儒士負書而至者,蓋以千數。俄而吐蕃,及高昌、高麗、新羅等諸夷酋長,
亦遣子弟請入於學。於是國學之內,鼓篋升講筵者,幾至萬人,儒學之興,古昔
未有也。
貞觀十四年詔曰:“梁皇侃、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陳沈文阿、周弘正、
張譏,隋何妥、劉炫,並前代名儒,經術可紀,加以所在學徒,多行其講疏,宜
加優賞,以勸後生,可訪其子孫見在者,錄姓名奏聞。”二十一年詔曰:“左丘
明、卜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
眾、杜子春、馬融、盧植、鄭玄、服虔、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甯等二十
有一人,並用其書,垂於國胄,既行其道,理合褒崇,自今有事於太學,可並配
享尼父廟堂。”其尊儒重道如此。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
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諫議大夫王珪曰:“人臣若無學業,不能
識前言往行,豈堪大任。漢昭帝時,有人詐稱衛太子,聚觀者數萬人,眾皆致惑。
雋不疑斷以蒯聵之事。昭帝曰:‘公卿大臣,當用經術明於古義者,此則固非刀
筆俗吏所可比擬。’”上曰:“信如卿言。”
貞觀四年,太宗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訛謬,詔前中書侍郎顏師古於秘書
省考定《五經》。及功畢,復詔尚書左僕射房玄齡集諸儒重加詳議。時諸儒傳習
師說,舛謬已久,皆共非之,異端蜂起。而師古輒引晉、宋已來古本,隨方曉答,
援據詳明,皆出其意表,諸儒莫不嘆服。太宗稱善者久之,賜帛五百匹,加授通
直散騎常侍,頒其所定書於天下,令學者習焉。太宗又以文學多門,章句繁雜,
詔師古與國子祭酒孔穎達等諸儒,撰定《五經》疏義,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
經正義》,付國學施行。
太宗嘗謂中書令岑文本曰:“夫人雖稟定性,必須博學以成其道,亦猶蜃性
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懷火,待燧動而焰發;人性含靈,待學成而為美。是
以蘇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藝,則其名不立。”文本對曰:“夫人性相近,
情則遷移,必須以學飭情以成其性。《禮》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於學問,謂之懿德。”
卷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凡六章)_貞觀政要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凡六章)_貞觀政要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