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仁義第十三(凡四章)
貞觀元年,太宗曰:“朕看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國祚延長,任法御人者,
雖救弊於一時,敗亡亦促。既見前王成事,足是元龜,今欲專以仁義誠信為治,
望革近代之澆薄也。”黃門侍郎王珪對曰:“天下彫喪日久,陛下承其餘弊,弘
道移風,萬代之福。但非賢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賢之情,豈舍夢
寐!”給事中杜正倫進曰:“世必有才,隨時所用,豈待夢傅說,逢呂尚,然後
為治乎?”太宗深納其言。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謂亂離之後,風俗難移,比觀百姓漸知廉恥,
官民奉法,盜賊日稀,故知人無常俗,但政有治亂耳。是以為國之道,必須撫之
以仁義,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異端,自然安靜。公等宜共行
斯事也!”
貞觀四年,房玄齡奏言:“今閱武庫甲仗,勝隋日遠矣。”
太宗曰:“飭兵備寇雖是要事,然朕惟欲卿等存心理道,務盡忠貞,使百姓
安樂,便是朕之甲仗。隋煬帝豈為甲仗不足,以至滅亡,正由仁義不修,而群下
怨叛故也。宜識此心。”
貞觀十三年,太宗謂侍臣曰:“林深則鳥栖,水廣則魚游,仁義積則物自歸
之。人皆知畏避災害,不知行仁義則災害不生。夫仁義之道,當思之在心,常令
相繼,若斯須懈怠,去之已遠。猶如飲食資身,恆令腹飽,乃可存其性命。”王
珪頓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雖救弊於一時,敗亡亦促。既見前王成事,足是元龜,今欲專以仁義誠信為治,
望革近代之澆薄也。”黃門侍郎王珪對曰:“天下彫喪日久,陛下承其餘弊,弘
道移風,萬代之福。但非賢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賢之情,豈舍夢
寐!”給事中杜正倫進曰:“世必有才,隨時所用,豈待夢傅說,逢呂尚,然後
為治乎?”太宗深納其言。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謂亂離之後,風俗難移,比觀百姓漸知廉恥,
官民奉法,盜賊日稀,故知人無常俗,但政有治亂耳。是以為國之道,必須撫之
以仁義,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異端,自然安靜。公等宜共行
斯事也!”
貞觀四年,房玄齡奏言:“今閱武庫甲仗,勝隋日遠矣。”
太宗曰:“飭兵備寇雖是要事,然朕惟欲卿等存心理道,務盡忠貞,使百姓
安樂,便是朕之甲仗。隋煬帝豈為甲仗不足,以至滅亡,正由仁義不修,而群下
怨叛故也。宜識此心。”
貞觀十三年,太宗謂侍臣曰:“林深則鳥栖,水廣則魚游,仁義積則物自歸
之。人皆知畏避災害,不知行仁義則災害不生。夫仁義之道,當思之在心,常令
相繼,若斯須懈怠,去之已遠。猶如飲食資身,恆令腹飽,乃可存其性命。”王
珪頓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0
猜你喜歡
九章 抽思
《楚辭》 心鬱郁之憂思兮,獨永嘆乎增傷。卷十七 大荒北經
《山海經》 東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復活(中)-第二部-17
《復活》 察卷五十六 箴、銘、誄上
《文選》 ◎箴 【女史箴一首】卷三 本紀第三
《舊唐書》 ◎太宗下 四年春正月乙亥,卷三十三 列傳第十四
《南齊書》 ◎王僧虔 張緒 王僧虔,卷三十七 伶官傳第二十五
《新五代史》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第二十八卷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警世通言》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卷六 本紀第六
《舊唐書》 ◎則天皇后 則天皇后武氏,卷五十一 史部七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雜史類 《雜史》之目,肇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三國演義》 卻說程昱獻計曰:“雲長有萬人之敵卷一百三十 載記第三十
《晉書》 ◎赫連勃勃 赫連勃勃,字屈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
《宋史》 ○李瓊 郭瓊 陳承昭 李萬傲慢與偏見(下)-第35章
《傲慢與偏見》 伊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史記》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卷四十四 檄
《文選》 【喻巴蜀檄一首】 〔《漢書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五
《宋史》 ○魯宗道 薛奎 王曙(子益柔兵政第十四 卷下
《鶡冠子》龐子問鶡冠子曰:「用兵之法,天之,地之,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宋書》 ◎殷孝祖 劉勔 殷孝祖,卷九十一 子部一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子部總敘 自六經以外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