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燕一
○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
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
雲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車七百乘,騎六千
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粟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粟之實
足食與民矣。此所謂天府也。夫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之憂,無無過燕矣。大
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趙之為蔽於南也。秦、趙五戰,
秦再勝而趙三勝。秦、趙相弊,而王以全燕制其後,此燕之所以不犯難也。且夫
秦之攻燕也,逾雲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埊踵道數千里,雖得燕城,秦計固
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趙之攻燕也,發興號令,不至十日,而數十
萬之眾,軍於東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國都矣。故曰,秦之攻燕
也,戰於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於百里之內。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
計無過於此者。是故願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國必無患矣。”
燕王曰:“寡人國小,西迫強秦,南近齊、趙。齊、趙,強國也,今主君幸
教詔之,合從以安燕,敬以國從。”於是齎蘇秦車馬金帛以至趙。
○奉陽君李兌甚不取於蘇秦
奉陽君李兌甚不取於蘇秦。蘇秦在燕,李兌因為蘇秦謂奉陽君曰:“齊、燕
離則趙重,齊、燕合則趙輕。今君之齊,非趙之利也,臣竊為君不取也。”奉陽
君曰:“何吾合燕於齊?”對曰:“夫制於燕者蘇子也,而燕弱國也,東不如齊,
西不如趙,豈能東無齊、西無趙哉?而君甚不善蘇秦,蘇秦能抱弱燕而孤於天下
哉?是驅燕而使合於齊也。且燕亡國之餘也。其以權立,以重外,以事貴。故為
君計,善蘇秦則取,不善亦取之,以疑燕、齊。燕,齊疑,則趙重矣。齊王疑蘇
秦,則君多資。”奉陽君曰:“善。”乃使與蘇秦結交。
○權之難燕再戰不勝
權之難,燕再戰不勝,趙弗救。噲子謂文公曰:“不如以埊請合於齊,趙必
救我。若不吾救,不得不事。”文公曰:“善。”令郭任以埊請講於齊。趙聞之,
遂出兵救燕。
○燕文公時
燕文公時,秦惠王以其女為燕太子婦。文公卒,易王立。齊宣王因燕喪攻之,
取十城。武安君蘇秦為燕說齊王,再拜而賀,因仰而吊。齊王桉戈而卻曰:“此
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對曰:“人之飢所以不食烏喙者,以為雖偷充腹而與死
同患也。今燕雖弱小,強秦之少婿也。王利其十城而深與強秦為仇。今使弱燕為
雁行,而強秦制其後,以招天下之精兵,此食烏喙之類也。”齊王曰:“然則奈
何?”對曰:“聖人之制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故桓公負婦人而名益
尊,韓相獻開罪而交愈固,此皆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者也。王能聽臣,莫如
歸燕之十城,卑辭以謝秦。秦知王以己之故歸燕城也。秦必德王;燕無故而得十
城,燕亦德王。是棄強仇而立厚交也。且夫燕、秦之僅事齊,則大王號令天下皆
從。是王以虛辭附秦,而以十城取天下也。此霸王之業矣。所謂轉禍為福,因敗
成功者也。”齊王大說,乃歸燕城,以金千斤謝其後,頓首塗中,願為兄弟而請
罪於秦。
○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
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萬乘下之,尊之
於廷,示天下與小人群也。”武安君從齊來,而燕王不館也。謂燕王曰:“臣東
周之鄙人也,見足下,身無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於郊,顯臣於廷。今臣為足下
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於王者。臣之
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
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蘇
秦曰:“且夫孝如曾參,義不離親一夕宿於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齊?廉如伯夷,
不取素飡,污武王之義而不臣焉,辭孤竹之君,餓而死於首陽之山。廉如此者,
何肯步行數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來,抱樑柱而死。信至
如此,何肯楊燕、秦之威於齊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
為人也,皆自覆之術,非進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興,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
君以自覆為可乎?則齊不益於營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窺於邊城之外。且臣有老
母於周,離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術而謀進取之道,臣之趣固不與足下合者。
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進取之臣也,所謂以忠信得罪於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對曰:“足下不知也。臣鄰家有遠為吏
者,其妻私人。其夫且歸,其私之者憂之。其妻曰:‘公勿憂也,吾已為藥酒以
待之矣。’後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進之,妾知其藥酒也,進之則殺主父,言
之則逐主母,乃陽僵棄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棄酒,上以活主父,下
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於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適不幸而有
類妾之棄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義益國,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後事足下者,莫
敢自必也。且臣之說齊,曾不欺之也。使之說齊者莫如臣之言也,雖堯、舜之智,
不敢取也。”
○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謂燕王
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謂燕王曰:“大王之所親莫如趙。昔趙王以其姊為代王
妻,欲並代,約與代王遇於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為金斗,長其尾,令之可以擊
人。與代王飲,而陰告廚人曰:‘即酒酣樂,進熱歠,即因反斗擊之。’於是酒
酣樂,進取熱歠。廚人進斟羹,因反斗而擊之,代王腦塗地。其姊聞之,摩笄自
自刺也。故至今有摩笄之山,天下莫不聞。
“夫趙王之狼戾無親,大王之所明見知也。且以趙王為可親邪?趙興兵而攻
燕,再圍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乃卻以謝。今趙王已人朝澠池,效河間以事
秦。大王不事秦,秦下甲雲中、九原,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王之有也。
且今時趙之於秦猶郡縣也。不敢妄興師以征伐。今大王事秦,秦王必喜,而趙不
敢妄動矣。是西有強秦之援,而南無齊、趙之患,是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燕王曰:“寡人蠻夷辟處,雖大男子,裁如嬰兒,言不足以求正,謀不足以
決事。今大客幸而教之,請奉社稷西面而事秦,獻常山之尾五城。”
○宮他為燕使魏
宮他為燕使魏,魏不聽,留之數月。客謂魏王曰:“不聽燕使何也?”曰:
“以其亂也。”對曰:“湯之伐桀,欲其亂也。故大亂者可得其地,小亂者可得
其寶。今燕客之言曰:‘事苟可聽,雖盡寶、地猶微之也。’王何為不見?”魏
說,因見燕客而遣之。
○蘇秦死
蘇秦死其弟蘇代欲繼之乃北見燕王噲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竊聞王義甚高
甚順,鄙人不敏,竊釋鉏耨而乾大王。至於邯鄲,所聞於邯鄲者又高於所聞東周。
臣竊負其志,乃至燕廷,觀王之群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也。”王曰:“子之
所謂天下之明主者,何如者也?”對曰:“臣聞之,明主者務聞其過,不欲聞其
善。臣請謁王之過。夫齊、趙者,王之仇讎也;楚、魏者,王之援國也。今王奉
仇讎以伐援國,非所以利燕也。王自慮此則計過,無以諫者,非忠臣也。”王曰:
“寡人之於齊、趙也,非所敢欲伐也。”曰:“夫無謀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
有謀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謀未發而聞於外,則危。今臣聞王居處不安,食飲
不甘,思念報齊,身自削甲紥,曰有大數矣,妻自組甲絣,曰有大數矣,有之
乎?”王曰:“子聞之,寡人不敢隱也。我有深怨積怒於齊,而欲報之二年矣。
齊者,我讎國也,故寡人之所於伐也,直患國弊,力不足矣,子能以燕敵齊,則
寡人奉國而委之於子矣。”
對曰:“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獨戰則不能,有所附則無不重。南
附楚則楚重,西附秦則秦重,中附韓、魏則韓、魏重。且苟所附之國重,此必使
王重矣。今夫齊王長主也,而自用也。南攻楚五年,畜積散;西困於秦三年,民
憔瘁,士罷弊;北與燕戰,覆三軍,獲二將。而又以其餘兵南面而舉五千乘之勁
宋,而包十二諸侯。此其君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安敢取哉?且臣聞之,數戰
ze6*民勞,久師則兵弊。”王曰:“吾聞之齊有清濟濁河可以為固,有長城、鉅防
足以為塞誠有之乎?”對曰:“天時不與,雖有清濟濁河,何足以為固?民力窮
弊,雖有長城、鉅防,何足以為塞?且異日也,濟西不役,所以備趙也;河北不
師,所以備燕也。今濟西、河北盡以下降矣,封內弊矣。夫驕主必不好計,而亡
國之臣貪於財。王誠毋愛寵子母弟以為質,寶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輕
亡宋,則齊可亡已。”王曰:“吾終以子受命於天矣。”曰:“內寇不與,五敵
不可距。王自治其外,臣自報其內,此乃亡之之勢也。”
○燕王噲既立
燕王噲既立,蘇秦死於齊。蘇秦之在燕也,與其相子之為婚,而蘇代與子之
交。及蘇秦死,而齊宣王復用蘇代。燕噲三年,與楚、三晉攻秦,不勝而還。子
之相燕,貴重主斷。蘇代為齊使於燕,燕王問之曰:“齊宣王何如?”對曰:
“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對曰:“不信其臣。”蘇代欲以激燕王以厚任
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遣蘇代百金,聽其所使。
鹿毛壽謂燕王曰:“不如以國讓子之。人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由
必不受,有讓天下之名,實不失天下。今王以國讓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
與堯同行也。”燕王因舉國屬子之,子之大重。
或曰:“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傅之益也。啟與
支黨委公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今王言屬國子之,
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
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
子之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恫怨,將軍市被、太子平謀,將攻子之。儲子謂
齊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謂太子平曰:“寡人聞太子之義,
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國小,不足先後。雖然,則唯
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數黨聚眾,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
及百姓乃fan6*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死,已殉,國構難數月,死者數萬眾,燕人恫
怨,百姓離意。
孟軻謂齊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將五
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王噲死。齊大勝燕,子
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為燕昭王。
○初蘇秦弟厲因燕質子而求見齊王
初,蘇秦弟厲因燕質子而求見齊王。齊王怨蘇秦,欲囚厲,燕質子為謝乃已,
遂委質為臣。燕相子之與蘇代婚,而欲得燕權,乃使蘇代持質子於齊。齊使代報
燕,燕王噲問曰:“齊王其伯也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
信其臣。”於是燕王專任子之,已而讓位燕大亂。齊伐燕,殺王噲、子之。燕立
昭王。而蘇代、厲遂不敢入燕,皆終歸齊,齊善待之。
○蘇代過魏
蘇代過魏,魏為燕執代。齊使人謂魏王曰:“齊請以宋封涇陽君,秦不受。
秦非不利有齊而得宋埊也,不信齊王與蘇子也。今齊、魏不和如此其甚,則齊不
欺秦。秦信齊,齊、秦合,涇陽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
疑而不信蘇子矣。齊、秦不和,天下無變,伐齊之形成矣。”於是出蘇代,之宋,
宋善待之。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故往見郭隗先生曰:
“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
王之恥,孤之願也。敢問以國報讎者奈何?”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
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而事者,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
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嘿,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
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籍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
士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者,天下之士必趨
於燕矣。”
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
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
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
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
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
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
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
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
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齊伐宋宋急
齊伐宋,宋急。蘇代乃遺燕昭王書曰:“夫列在萬乘而寄質於齊,名卑而權
輕;秦齊助之伐宋,民勞而實費;破宋,殘楚淮北,肥大齊,讎強而國弱也。此
三者皆國之大敗也,而足下行之,將欲以除害取信於齊也。而齊未加信於足下,
而忌燕也愈甚矣。然則足下之事齊也,失所為矣。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
破宋肥讎,而世負其禍矣。足下以宋加淮北,強萬乘之國也,而齊並之,是益一
齊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魯、衛,此所謂強萬乘之國也,而齊並之,是益二
齊也。夫一齊之強,而燕猶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齊臨燕,其禍必大矣。
“雖然,臣聞知者之舉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成功者也。齊人紫敗素也,
而賈十倍;越王勾踐棲於會稽,而後殘吳霸天下。此皆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
者也。今王若欲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乎;則莫如遙伯齊而厚尊之,使使盟於
周室,盡焚天下之秦符,約曰:‘夫上計破秦,其次長賓之秦。’秦挾賓客以待
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以結諸侯,今為齊下,秦王之志,苟得窮齊,不憚以一
國都為功。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窮齊之說說秦,謂秦王曰:‘燕、趙破宋肥
齊尊齊而為之下者,燕、趙非利之也。弗利而勢為之者,何也?以不信秦王也。
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趙?今涇陽君若高陵君先於燕、趙:“秦有變,因
以為質”,則燕、趙信秦矣。秦為西帝,趙為中帝,燕為北帝,立為三帝而以令
諸侯。韓、魏不聽則秦伐之。齊不聽則燕、趙伐之,天下孰敢不聽?天下服聽,
因驅韓、魏以攻齊,曰:“必反宋地,而歸楚之淮北。”夫反宋地,歸楚之淮北,
燕、趙之所同利也;並立三帝,燕、趙之所同願也。夫實得所利,名得所願,則
燕、趙之棄齊也猶釋弊躧。今王之不收燕、趙,則齊伯必成矣。諸侯戴齊而王獨
弗從也,是國伐也;諸侯戴齊而王從之,是名卑也。王不受燕、趙,名卑而國危;
王收燕、趙,名尊而國寧。夫去尊寧而就卑危,知者不為也。’秦王聞若說也,
必如刺心。然則王何不務使知士以若此言說秦?秦伐齊必矣。夫取秦,上交也;
伐齊,正利也。尊上交,務正利,聖王之事也。”
燕昭王善其書,曰:“先人嘗有德蘇氏,子之之亂,而蘇氏去燕。燕欲報仇
於齊,非蘇氏莫可。”乃召蘇氏,復善待之。與謀伐齊,竟破齊,閔王出走。
○蘇代謂燕昭王
蘇代謂燕昭王曰:“今有人於此,孝若曾參、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鮑焦、
史,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對曰:“足下以為足,
則臣不事足下矣。臣且處無為之事,歸耕乎周之上埊,耕而食之,織而衣之。”
王曰:“何故也?”對曰:“孝如曾參、孝己,則不過養其親其;信如尾生高,
則不過不欺人耳;廉如鮑焦、史,則不過不竊人之財耳。今臣為進取者也。
臣以為廉不與身俱達,義不與生俱立。仁義者,自完之道也,非進取之術也。”
王曰:“自憂不足乎?”對曰:“以自憂為足,則秦不出崤塞,齊不出營丘,
楚不出疏、章。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憂故也。若自憂而足,則亦之周
負籠而且,何為煩大王之廷耶?昔者楚取章武,諸侯北面而朝。秦取西山,諸侯
西面而朝。曩者使燕毋去周室之上,則諸侯不為別馬而朝矣。臣聞之,善為事者,
先量其國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強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為事者,不先量
其國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強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東向伐齊之心,
而愚臣知之。”
王曰:“子何以知之?”對曰:“矜戟砥劍,登丘東向而嘆,是以愚臣知之。
今夫烏獲舉千鈞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齊雖強國也,西勞於宋,南罷於楚,
則齊軍可敗,而河間可取。”
燕王曰:“善。吾請拜子為上卿,奉子車百乘,子以此為寡人東遊於齊,何
如?”對曰:“足下以愛之故與,則何不與愛子與諸舅、叔父、負床之孫,不得,
而乃以與無能之臣,何也?王之論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
恐以忠信之故見罪於左右。”
王曰:“安有為人臣盡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對曰:“臣請為王譬。昔
周之上地嘗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歸,其妻愛人。其所愛者曰:‘子之丈夫來,
則且奈何乎?’其妻曰:‘勿憂也,吾已為藥酒而待其來矣。’已而其丈夫果來,
於是因令其妾酌藥酒而進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慮曰:‘吾以此飲吾主父,
則殺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則逐吾主母。與殺吾父、逐吾主母者,寧佯躓而
覆之。’於是因佯僵而仆之。其妻曰:‘為子遠行來之,故為美酒,今妾奉而仆
之。’其丈夫不知,縛其妾而笞之。故妾所以笞者,忠信也。今臣為足下使於齊,
恐忠信不諭於左右也。臣聞之曰:萬乘之主不制於人臣。十乘之家不制於眾人,
匹夫徒步之士不制於妻妾,而又況於當世之賢主乎?臣請行矣,願足下之無制於
群臣也。”
○燕王謂蘇代
燕王謂蘇代曰:“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蘇代對曰:“周埊賤媒,為其
兩譽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然而周之俗不自為取妻。且夫處女無媒,
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弊而不售。順而無敗,售而不弊者,唯媒而已矣。且事
非權不立,非勢不成。夫使人坐受成事者,唯訑者耳。”王曰:“善矣。”
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
雲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車七百乘,騎六千
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粟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粟之實
足食與民矣。此所謂天府也。夫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之憂,無無過燕矣。大
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趙之為蔽於南也。秦、趙五戰,
秦再勝而趙三勝。秦、趙相弊,而王以全燕制其後,此燕之所以不犯難也。且夫
秦之攻燕也,逾雲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埊踵道數千里,雖得燕城,秦計固
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趙之攻燕也,發興號令,不至十日,而數十
萬之眾,軍於東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國都矣。故曰,秦之攻燕
也,戰於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於百里之內。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
計無過於此者。是故願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國必無患矣。”
燕王曰:“寡人國小,西迫強秦,南近齊、趙。齊、趙,強國也,今主君幸
教詔之,合從以安燕,敬以國從。”於是齎蘇秦車馬金帛以至趙。
○奉陽君李兌甚不取於蘇秦
奉陽君李兌甚不取於蘇秦。蘇秦在燕,李兌因為蘇秦謂奉陽君曰:“齊、燕
離則趙重,齊、燕合則趙輕。今君之齊,非趙之利也,臣竊為君不取也。”奉陽
君曰:“何吾合燕於齊?”對曰:“夫制於燕者蘇子也,而燕弱國也,東不如齊,
西不如趙,豈能東無齊、西無趙哉?而君甚不善蘇秦,蘇秦能抱弱燕而孤於天下
哉?是驅燕而使合於齊也。且燕亡國之餘也。其以權立,以重外,以事貴。故為
君計,善蘇秦則取,不善亦取之,以疑燕、齊。燕,齊疑,則趙重矣。齊王疑蘇
秦,則君多資。”奉陽君曰:“善。”乃使與蘇秦結交。
○權之難燕再戰不勝
權之難,燕再戰不勝,趙弗救。噲子謂文公曰:“不如以埊請合於齊,趙必
救我。若不吾救,不得不事。”文公曰:“善。”令郭任以埊請講於齊。趙聞之,
遂出兵救燕。
○燕文公時
燕文公時,秦惠王以其女為燕太子婦。文公卒,易王立。齊宣王因燕喪攻之,
取十城。武安君蘇秦為燕說齊王,再拜而賀,因仰而吊。齊王桉戈而卻曰:“此
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對曰:“人之飢所以不食烏喙者,以為雖偷充腹而與死
同患也。今燕雖弱小,強秦之少婿也。王利其十城而深與強秦為仇。今使弱燕為
雁行,而強秦制其後,以招天下之精兵,此食烏喙之類也。”齊王曰:“然則奈
何?”對曰:“聖人之制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故桓公負婦人而名益
尊,韓相獻開罪而交愈固,此皆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者也。王能聽臣,莫如
歸燕之十城,卑辭以謝秦。秦知王以己之故歸燕城也。秦必德王;燕無故而得十
城,燕亦德王。是棄強仇而立厚交也。且夫燕、秦之僅事齊,則大王號令天下皆
從。是王以虛辭附秦,而以十城取天下也。此霸王之業矣。所謂轉禍為福,因敗
成功者也。”齊王大說,乃歸燕城,以金千斤謝其後,頓首塗中,願為兄弟而請
罪於秦。
○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
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萬乘下之,尊之
於廷,示天下與小人群也。”武安君從齊來,而燕王不館也。謂燕王曰:“臣東
周之鄙人也,見足下,身無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於郊,顯臣於廷。今臣為足下
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於王者。臣之
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
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蘇
秦曰:“且夫孝如曾參,義不離親一夕宿於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齊?廉如伯夷,
不取素飡,污武王之義而不臣焉,辭孤竹之君,餓而死於首陽之山。廉如此者,
何肯步行數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來,抱樑柱而死。信至
如此,何肯楊燕、秦之威於齊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
為人也,皆自覆之術,非進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興,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
君以自覆為可乎?則齊不益於營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窺於邊城之外。且臣有老
母於周,離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術而謀進取之道,臣之趣固不與足下合者。
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進取之臣也,所謂以忠信得罪於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對曰:“足下不知也。臣鄰家有遠為吏
者,其妻私人。其夫且歸,其私之者憂之。其妻曰:‘公勿憂也,吾已為藥酒以
待之矣。’後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進之,妾知其藥酒也,進之則殺主父,言
之則逐主母,乃陽僵棄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棄酒,上以活主父,下
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於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適不幸而有
類妾之棄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義益國,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後事足下者,莫
敢自必也。且臣之說齊,曾不欺之也。使之說齊者莫如臣之言也,雖堯、舜之智,
不敢取也。”
○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謂燕王
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謂燕王曰:“大王之所親莫如趙。昔趙王以其姊為代王
妻,欲並代,約與代王遇於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為金斗,長其尾,令之可以擊
人。與代王飲,而陰告廚人曰:‘即酒酣樂,進熱歠,即因反斗擊之。’於是酒
酣樂,進取熱歠。廚人進斟羹,因反斗而擊之,代王腦塗地。其姊聞之,摩笄自
自刺也。故至今有摩笄之山,天下莫不聞。
“夫趙王之狼戾無親,大王之所明見知也。且以趙王為可親邪?趙興兵而攻
燕,再圍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乃卻以謝。今趙王已人朝澠池,效河間以事
秦。大王不事秦,秦下甲雲中、九原,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王之有也。
且今時趙之於秦猶郡縣也。不敢妄興師以征伐。今大王事秦,秦王必喜,而趙不
敢妄動矣。是西有強秦之援,而南無齊、趙之患,是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燕王曰:“寡人蠻夷辟處,雖大男子,裁如嬰兒,言不足以求正,謀不足以
決事。今大客幸而教之,請奉社稷西面而事秦,獻常山之尾五城。”
○宮他為燕使魏
宮他為燕使魏,魏不聽,留之數月。客謂魏王曰:“不聽燕使何也?”曰:
“以其亂也。”對曰:“湯之伐桀,欲其亂也。故大亂者可得其地,小亂者可得
其寶。今燕客之言曰:‘事苟可聽,雖盡寶、地猶微之也。’王何為不見?”魏
說,因見燕客而遣之。
○蘇秦死
蘇秦死其弟蘇代欲繼之乃北見燕王噲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竊聞王義甚高
甚順,鄙人不敏,竊釋鉏耨而乾大王。至於邯鄲,所聞於邯鄲者又高於所聞東周。
臣竊負其志,乃至燕廷,觀王之群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也。”王曰:“子之
所謂天下之明主者,何如者也?”對曰:“臣聞之,明主者務聞其過,不欲聞其
善。臣請謁王之過。夫齊、趙者,王之仇讎也;楚、魏者,王之援國也。今王奉
仇讎以伐援國,非所以利燕也。王自慮此則計過,無以諫者,非忠臣也。”王曰:
“寡人之於齊、趙也,非所敢欲伐也。”曰:“夫無謀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
有謀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謀未發而聞於外,則危。今臣聞王居處不安,食飲
不甘,思念報齊,身自削甲紥,曰有大數矣,妻自組甲絣,曰有大數矣,有之
乎?”王曰:“子聞之,寡人不敢隱也。我有深怨積怒於齊,而欲報之二年矣。
齊者,我讎國也,故寡人之所於伐也,直患國弊,力不足矣,子能以燕敵齊,則
寡人奉國而委之於子矣。”
對曰:“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獨戰則不能,有所附則無不重。南
附楚則楚重,西附秦則秦重,中附韓、魏則韓、魏重。且苟所附之國重,此必使
王重矣。今夫齊王長主也,而自用也。南攻楚五年,畜積散;西困於秦三年,民
憔瘁,士罷弊;北與燕戰,覆三軍,獲二將。而又以其餘兵南面而舉五千乘之勁
宋,而包十二諸侯。此其君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安敢取哉?且臣聞之,數戰
ze6*民勞,久師則兵弊。”王曰:“吾聞之齊有清濟濁河可以為固,有長城、鉅防
足以為塞誠有之乎?”對曰:“天時不與,雖有清濟濁河,何足以為固?民力窮
弊,雖有長城、鉅防,何足以為塞?且異日也,濟西不役,所以備趙也;河北不
師,所以備燕也。今濟西、河北盡以下降矣,封內弊矣。夫驕主必不好計,而亡
國之臣貪於財。王誠毋愛寵子母弟以為質,寶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輕
亡宋,則齊可亡已。”王曰:“吾終以子受命於天矣。”曰:“內寇不與,五敵
不可距。王自治其外,臣自報其內,此乃亡之之勢也。”
○燕王噲既立
燕王噲既立,蘇秦死於齊。蘇秦之在燕也,與其相子之為婚,而蘇代與子之
交。及蘇秦死,而齊宣王復用蘇代。燕噲三年,與楚、三晉攻秦,不勝而還。子
之相燕,貴重主斷。蘇代為齊使於燕,燕王問之曰:“齊宣王何如?”對曰:
“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對曰:“不信其臣。”蘇代欲以激燕王以厚任
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遣蘇代百金,聽其所使。
鹿毛壽謂燕王曰:“不如以國讓子之。人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由
必不受,有讓天下之名,實不失天下。今王以國讓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
與堯同行也。”燕王因舉國屬子之,子之大重。
或曰:“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傅之益也。啟與
支黨委公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今王言屬國子之,
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
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
子之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恫怨,將軍市被、太子平謀,將攻子之。儲子謂
齊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謂太子平曰:“寡人聞太子之義,
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國小,不足先後。雖然,則唯
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數黨聚眾,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
及百姓乃fan6*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死,已殉,國構難數月,死者數萬眾,燕人恫
怨,百姓離意。
孟軻謂齊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將五
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王噲死。齊大勝燕,子
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為燕昭王。
○初蘇秦弟厲因燕質子而求見齊王
初,蘇秦弟厲因燕質子而求見齊王。齊王怨蘇秦,欲囚厲,燕質子為謝乃已,
遂委質為臣。燕相子之與蘇代婚,而欲得燕權,乃使蘇代持質子於齊。齊使代報
燕,燕王噲問曰:“齊王其伯也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
信其臣。”於是燕王專任子之,已而讓位燕大亂。齊伐燕,殺王噲、子之。燕立
昭王。而蘇代、厲遂不敢入燕,皆終歸齊,齊善待之。
○蘇代過魏
蘇代過魏,魏為燕執代。齊使人謂魏王曰:“齊請以宋封涇陽君,秦不受。
秦非不利有齊而得宋埊也,不信齊王與蘇子也。今齊、魏不和如此其甚,則齊不
欺秦。秦信齊,齊、秦合,涇陽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
疑而不信蘇子矣。齊、秦不和,天下無變,伐齊之形成矣。”於是出蘇代,之宋,
宋善待之。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故往見郭隗先生曰:
“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
王之恥,孤之願也。敢問以國報讎者奈何?”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
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而事者,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
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嘿,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
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籍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
士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者,天下之士必趨
於燕矣。”
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
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
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
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
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
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
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
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
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齊伐宋宋急
齊伐宋,宋急。蘇代乃遺燕昭王書曰:“夫列在萬乘而寄質於齊,名卑而權
輕;秦齊助之伐宋,民勞而實費;破宋,殘楚淮北,肥大齊,讎強而國弱也。此
三者皆國之大敗也,而足下行之,將欲以除害取信於齊也。而齊未加信於足下,
而忌燕也愈甚矣。然則足下之事齊也,失所為矣。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
破宋肥讎,而世負其禍矣。足下以宋加淮北,強萬乘之國也,而齊並之,是益一
齊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魯、衛,此所謂強萬乘之國也,而齊並之,是益二
齊也。夫一齊之強,而燕猶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齊臨燕,其禍必大矣。
“雖然,臣聞知者之舉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成功者也。齊人紫敗素也,
而賈十倍;越王勾踐棲於會稽,而後殘吳霸天下。此皆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
者也。今王若欲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乎;則莫如遙伯齊而厚尊之,使使盟於
周室,盡焚天下之秦符,約曰:‘夫上計破秦,其次長賓之秦。’秦挾賓客以待
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以結諸侯,今為齊下,秦王之志,苟得窮齊,不憚以一
國都為功。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窮齊之說說秦,謂秦王曰:‘燕、趙破宋肥
齊尊齊而為之下者,燕、趙非利之也。弗利而勢為之者,何也?以不信秦王也。
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趙?今涇陽君若高陵君先於燕、趙:“秦有變,因
以為質”,則燕、趙信秦矣。秦為西帝,趙為中帝,燕為北帝,立為三帝而以令
諸侯。韓、魏不聽則秦伐之。齊不聽則燕、趙伐之,天下孰敢不聽?天下服聽,
因驅韓、魏以攻齊,曰:“必反宋地,而歸楚之淮北。”夫反宋地,歸楚之淮北,
燕、趙之所同利也;並立三帝,燕、趙之所同願也。夫實得所利,名得所願,則
燕、趙之棄齊也猶釋弊躧。今王之不收燕、趙,則齊伯必成矣。諸侯戴齊而王獨
弗從也,是國伐也;諸侯戴齊而王從之,是名卑也。王不受燕、趙,名卑而國危;
王收燕、趙,名尊而國寧。夫去尊寧而就卑危,知者不為也。’秦王聞若說也,
必如刺心。然則王何不務使知士以若此言說秦?秦伐齊必矣。夫取秦,上交也;
伐齊,正利也。尊上交,務正利,聖王之事也。”
燕昭王善其書,曰:“先人嘗有德蘇氏,子之之亂,而蘇氏去燕。燕欲報仇
於齊,非蘇氏莫可。”乃召蘇氏,復善待之。與謀伐齊,竟破齊,閔王出走。
○蘇代謂燕昭王
蘇代謂燕昭王曰:“今有人於此,孝若曾參、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鮑焦、
史,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對曰:“足下以為足,
則臣不事足下矣。臣且處無為之事,歸耕乎周之上埊,耕而食之,織而衣之。”
王曰:“何故也?”對曰:“孝如曾參、孝己,則不過養其親其;信如尾生高,
則不過不欺人耳;廉如鮑焦、史,則不過不竊人之財耳。今臣為進取者也。
臣以為廉不與身俱達,義不與生俱立。仁義者,自完之道也,非進取之術也。”
王曰:“自憂不足乎?”對曰:“以自憂為足,則秦不出崤塞,齊不出營丘,
楚不出疏、章。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憂故也。若自憂而足,則亦之周
負籠而且,何為煩大王之廷耶?昔者楚取章武,諸侯北面而朝。秦取西山,諸侯
西面而朝。曩者使燕毋去周室之上,則諸侯不為別馬而朝矣。臣聞之,善為事者,
先量其國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強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為事者,不先量
其國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強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東向伐齊之心,
而愚臣知之。”
王曰:“子何以知之?”對曰:“矜戟砥劍,登丘東向而嘆,是以愚臣知之。
今夫烏獲舉千鈞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齊雖強國也,西勞於宋,南罷於楚,
則齊軍可敗,而河間可取。”
燕王曰:“善。吾請拜子為上卿,奉子車百乘,子以此為寡人東遊於齊,何
如?”對曰:“足下以愛之故與,則何不與愛子與諸舅、叔父、負床之孫,不得,
而乃以與無能之臣,何也?王之論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
恐以忠信之故見罪於左右。”
王曰:“安有為人臣盡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對曰:“臣請為王譬。昔
周之上地嘗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歸,其妻愛人。其所愛者曰:‘子之丈夫來,
則且奈何乎?’其妻曰:‘勿憂也,吾已為藥酒而待其來矣。’已而其丈夫果來,
於是因令其妾酌藥酒而進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慮曰:‘吾以此飲吾主父,
則殺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則逐吾主母。與殺吾父、逐吾主母者,寧佯躓而
覆之。’於是因佯僵而仆之。其妻曰:‘為子遠行來之,故為美酒,今妾奉而仆
之。’其丈夫不知,縛其妾而笞之。故妾所以笞者,忠信也。今臣為足下使於齊,
恐忠信不諭於左右也。臣聞之曰:萬乘之主不制於人臣。十乘之家不制於眾人,
匹夫徒步之士不制於妻妾,而又況於當世之賢主乎?臣請行矣,願足下之無制於
群臣也。”
○燕王謂蘇代
燕王謂蘇代曰:“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蘇代對曰:“周埊賤媒,為其
兩譽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然而周之俗不自為取妻。且夫處女無媒,
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弊而不售。順而無敗,售而不弊者,唯媒而已矣。且事
非權不立,非勢不成。夫使人坐受成事者,唯訑者耳。”王曰:“善矣。”
0
猜你喜歡
悲慘世界(五)-第四部-卜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德尼街的英雄血-第九卷-他們去什麼地方
《悲慘世界》 $紅與黑(中)-卷下-08
《紅與黑》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
《魏書》 ◎宗愛 仇洛齊 段霸 王琚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明史》 ○熊概(葉春) 陳鎰 李儀(卷十四 經部十四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書類存目二 △《書經疑問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三十六計》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著於別人的屍體而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宋史》 ◎隱逸上 ○戚同文 陳摶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
《後漢書》 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也。家世衣冠卷八 赦令第三十二(凡四章)
《貞觀政要》 貞觀七年,太宗謂侍臣曰:“天下愚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易》敘宓羲、神農、黃帝作教化民大道下
《尹文子》 仁、義、禮、樂、名、法、刑、賞,卷一 宋本紀上第一
《南史》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書解篇
《論衡》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史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別通篇
《論衡》卷五十一 志第四十一
《新唐書》 ◎食貨一 古之善治其國而愛卷六 居士集卷六
《歐陽修集》 ◎古詩二十五首 【奉使契丹卷二 宋本紀中第二
《南史》 太祖文皇帝,諱義隆,小字車兒,武卷一一三 奏議卷十七
《歐陽修集》 ◎樞府進札子四首 【論均稅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舊唐書》 ○王重榮(子珂) 王處存(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