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志第四

◎禮儀四
周大定元年,靜帝遣兼太傅、上柱國、杞國公椿,大宗伯、大將軍、金城公
煚,奉皇帝璽紱策書,禪位於隋。司錄虞慶則白,請設壇於東第。博士何妥議,
以為受禪登壇,以告天也,故魏受漢禪,設壇於繁昌,為在行旅,郊壇乃闕。至
如漢高在汜,光武在鄗,盡非京邑所築壇。自晉、宋揖讓,皆在都下,莫不並
就南郊,更無別築之義。又後魏即位,登朱雀觀,周帝初立,受朝於路門,雖自
我作古,皆非禮也。今即府為壇,恐招後誚。議者從之。二月甲子,椿等乘象輅,
備鹵簿,持節,率百官至門下,奉策入次。百官文武,朝服立於門南,北面。高
祖冠遠遊冠,府僚陪列。記室入白,禮曹導高祖,府僚從,出大門東廂西向。椿
奉策書,煚奉璽紱,出次,節導而進。高祖揖之,入門而左,椿等入門而右。百
官隨入庭中。椿南向,讀冊書畢,進授高祖。高祖北面再拜,辭不奉詔。上柱國
李穆進喻朝旨,又與百官勸進,高祖不納。椿等又奉策書進而敦勸,高祖再拜,
俯受策,以授高熲;受璽,以授虞慶則。退就東階位。使者與百官皆北面再拜,
搢笏,三稱萬歲。有司請備法駕,高祖不許,改服紗帽、黃袍,入幸臨光殿。就
閣內服袞冕,乘小輿,出自西序,如元會儀。禮部尚書以案承符命及祥瑞牒,進
東階下。納言跪御前以聞。內史令奉宣詔大赦,改元曰開皇。是日,命有司奉冊
祀於南郊。
後齊將崇皇太后,則太尉以玉帛告圓丘方澤,以幣告廟。皇帝乃臨軒,命太
保持節,太尉副之。設九儐,命使者受璽綬冊及節,詣西上閤。其日,昭陽殿文
物具陳,臨軒訖,使者就位,持節及璽綬稱詔。二侍中拜進,受節及冊璽綬,以
付小黃門。黃門以詣閤。皇太后服褘衣,處昭陽殿,公主及命婦陪列於殿,皆
拜。小黃門以節綬入,女侍中受,以進皇太后。皇太后興,受,以授左右。復坐,
反節於使者。使者受節出。冊皇后,如太后之禮。
後齊冊皇太子,則皇帝臨軒,司待為使,司空副之。太子服遠遊冠,入至位。
使者入,奉冊讀訖,皇太子跪受冊於使,以授中庶子。又受璽綬於尚書,以授庶
子。稽首以出。就冊,則使者持節至東宮,宮臣內外官定列。皇太子階東,西面。
若幼,則太師抱之,主衣二人奉空頂幘服從,以受冊。明日,拜章表於東宮殿庭,
中庶子、中舍人乘軺車,奉章詣朝堂謝。擇日齋於崇正殿,服冕,乘石山安車謁
廟。擇日群臣上禮,又擇日會。明日,三品以上箋賀。
冊諸王,以臨軒日上水一刻,吏部令史乘馬,齎召版,詣王第。王乘高車,
鹵簿至東掖門止,乘軺車。既入,至席。尚書讀冊訖,以授王,又授章綬。事畢,
乘軺車,入鹵簿,乘高車,詣閶闔門,伏闕表謝。報訖,拜廟還第。就第,則鴻
臚卿持節,吏部尚書授冊,侍御史授節。使者受而出,乘軺車,持節,詣王第。
入就西階,東面。王入,立於東階,西面。使者讀冊,博士讀版,王俯伏。興,
進受冊章綬茅土,俯伏三稽首,還本位,謝如上儀。在州鎮,則使者受節冊,乘
軺車至州,如王第。
諸王、三公、儀同、尚書令、五等開國、太妃、妃、公主恭拜冊,軸一枚,
長二尺,以白練衣之。用竹簡十二枚,六枚與軸等,六枚長尺二寸。文出集書,
書皆篆字。哀冊、贈冊亦同。諸王、五等開國及鄉男恭拜,以其封國所在方,取
社壇方面土,包以白茅,內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塗飾,封授之,以為社。
隋臨軒冊命三師、諸王、三公,並陳車輅。餘則否。百司定列,內史令讀冊
訖,受冊者拜受出。又引次受冊者,如上儀。若冊開國,郊社令奉茅土,立於仗
南,西面。每受冊訖,授茅土焉。
後齊皇帝加元服,以玉帛告圓丘方澤,以幣告廟,擇日臨軒。中嚴,群官位
定,皇帝著空頂介幘以出。太尉盥訖,升,脫空頂幘,以黑介幘奉加訖,太尉進
太保之右,北面讀祝訖,太保加冕,侍中系玄紱,脫絳紗袍,加袞服,事畢,太
保上壽,群官三稱萬歲。皇帝入溫室,移御坐,會而不上壽。後日,文武群官朝
服,上禮酒十二鍾,米十二囊,牛十二頭。又擇日親拜圓丘方澤,謁廟。
皇太子冠,則太尉以制幣告七廟,擇日臨軒。有司供帳於崇正殿。中嚴,皇
太子空頂幘公服出,立東階之南,西面,使者入,立西階之南,東面。皇太子受
詔訖,入室盥櫛,出,南面。使者進揖,詣冠席,西面坐。光祿卿盥訖,詣太子
前疏櫛。使者又盥,奉進賢三梁冠,至太子前,東面祝,脫空頂幘,加冠。太子
興,入室更衣,出,又南面就席。光祿卿盥櫛。使者又盥祝,脫三梁冠,加遠遊
冠。太子又入室更衣。設席中楹之西,使者揖就席,南面。光祿卿洗爵酌醴,使
者詣席前,北面祝。太子拜受醴,即席坐,祭之,啐之,奠爵,降階,複本位,
西面。三師、三少及在位群官拜事訖。又擇日會宮臣,又擇日謁廟。
隋皇太子將冠,前一日,皇帝齋於大興殿。皇太子與賓贊及預從官齋於正寢。
其日質明,有司告廟,各設筵於阼階。皇帝袞冕入拜,即御座。賓揖皇太子進,
升筵,西向坐。贊冠者坐櫛,設纚。賓盥訖,進加緇布冠。贊冠進設頍纓。賓
揖皇太子適東序,衣玄衣素裳以出。贊冠者又坐櫛,賓進加遠遊冠。改服訖,賓
又受冕。太子適東序,改服以出。賓揖皇太子南面立,賓進受醴,進筵前,北面
立祝。皇太子拜受觶。賓復位,東面答拜。贊冠者奉饌於筵前,皇太子祭奠。禮
畢,降筵,進當御東面拜。納言承詔,詣太子戒訖,太子拜。贊冠者引太子降自
西階。賓少進,字之。贊冠者引皇太子進,立於庭,東面。諸親拜訖,贊冠者拜,
太子皆答拜。與賓贊俱復位。納言承詔降,令有司致禮。賓贊又拜。皇帝降復阼
階,拜,皇太子已下皆拜。皇帝出,更衣還宮。皇太子從至闕,因入見皇后,拜
而還。
後齊皇帝納後之禮,納采、問名、納徵訖,告圓丘方澤及廟,如加元服,是
日,皇帝臨軒,命太尉為使,司徒副之。持節詣皇后行宮,東向,奉璽綬冊,以
授中常侍。皇后受冊於行殿。使者出,與公卿以下皆拜。有司備迎禮。太保太尉,
受詔而行。主人公服,迎拜於門。使者入,升自賓階,東面。主人升自阼階,西
面。禮物陳於庭。設席於兩楹間,童子以璽書版升,主人跪受。送使者,拜於大
門之外。有司先於昭陽殿兩楹間供帳,為同牢之具。皇后服大嚴繡衣,帶綬珮,
加幜。女長御引出,升畫輪四望車。女侍中負璽陪乘。鹵簿如大駕。皇帝服袞
冕出,升御坐。皇后入門,大鹵簿住門外,小鹵簿入。到東上閤,施步鄣,降車,
席道以入昭陽殿。前至席位,姆去幜,皇后先拜後起,皇帝後拜先起。帝升自
西階,詣同牢坐,與皇后俱坐。各三飯訖,又各酳二爵一卺。奏禮畢,皇后興,
南面立。皇帝御太極殿,王公已下拜,皇帝興,入。明日,後展衣,於昭陽殿拜
表謝。又明日,以榛栗棗修,見皇太后於昭陽殿。擇日,群官上禮。又擇日謁廟。
皇帝使太尉先以太牢告,而後遍見群廟。皇太子納妃禮,皇帝遣使納采,有司備
禮物。會畢,使者受詔而行。主人迎於大門外。禮畢,會於聽事。其次問名、納
吉,並如納采。納徵,則使司徒及尚書令為使,備禮物而行。請期,則以太常宗
正卿為使,如納采。親迎,則太尉為使。三日,妃朝皇帝於昭陽殿,又朝皇后於
宣光殿。擇日,群官上禮。他日,妃還。又他日,皇太子拜閤。
隋皇太子納妃禮,皇帝臨軒,使者受詔而行。主人俟於廟。使者執雁,主人
迎拜於大門之東。使者入,升自西階,立於楹間,南面。納采訖,乃行問名儀。
事畢,主人請致禮於從者。禮有幣馬。其次擇日納吉,如納采。又擇日,以玉帛
乘馬納徵。又擇日告期。又擇日,命有司以特牲告廟,冊妃。皇太子將親迎,皇
帝臨軒,醮而誡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對曰:“謹奉詔。”
既受命,羽儀而行。主人几筵於廟,妃服褕翟,立於東房。主人迎於門外,西面
拜。皇太子答拜。主人揖皇太子先入,主人升,立於阼階,西面。皇太子升進,
當房戶前,北面,跪奠雁,俯伏,興拜,降出。妃父少進,西面戒之。母於西階
上,施衿結帨,及門內,施鞶申之。出門,妃升輅,乘以幾。姆加幜。皇太子
乃御,輪三周,御者代之。皇太子出大門,乘輅,羽儀還宮。妃三日,雞鳴夙興
以朝。奠笲於皇帝,皇帝撫之。又奠笲於皇后,皇后撫之。席於戶牖間,妃立於
席西,祭奠而出。
後齊娉禮,一曰納采,二曰問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徵,五曰請期,六曰親
迎。皆用羔羊一口,雁一雙,酒黍稷稻米麵各一斛。自皇子王已下至於九品皆同,
流外及庶人則減其半。納徵,皇子王用玄三匹,纁二匹,束帛十匹,大璋一(第
一品已下至從三品,用璧玉,四品已下皆無。)獸皮二(第一品已下至從五品,
用豹皮二,六品已下至從九品,用鹿皮。)錦彩六十匹(一品錦彩四十匹,二品
三十匹,三品二十匹,四品雜彩十六匹,五品十匹,六品、七品五匹。)絹二百
匹,(一品一百四十匹,二品一百二十匹,三品一百匹,四品八十匹,五品六十
匹,六品、七品五十匹,八品、九品三十匹。)羔羊一口,羊四口,犢二頭,酒
黍稷稻米麵各十斛。(一品至三品,減羊二口,酒黍稷稻米麵各減六斛,四品、
五品減一犢,酒黍稷稻米麵又減二斛,六品以下無犢,酒黍稷稻米麵各一斛。)
諸王之子,已封未封,禮皆同第一品。新婚從車,皇子百乘,一品五十乘,第二、
第三品三十乘,第四、第五品二十乘,第六、第七品十乘,八品達於庶人五乘。
各依其秩之飾。
梁大同五年,臨城公婚,公夫人於皇太子妃為姑侄,進見之制,議者互有不
同。令曰:“纁雁之儀,既稱合於二姓,酒食之會,亦有姻不失親。若使榛栗
腶修,贄饋必舉,副笄編珈,盛飾斯備,不應婦見之禮,獨以親闕。頃者敬進
酏醴,已傳婦事之則,而奉盤沃盥,不行侯服之家。是知繁省不同,質文異世,
臨城公夫人於妃既是姑侄,宜停省。”
後齊將講於天子,先定經於孔父廟,置執經一人,侍講二人,執讀一人,擿
句二人,錄義六人,奉經二人。講之旦,皇帝服通天冠、玄紗袍,乘象輅,至學,
坐廟堂上。講訖,還便殿,改服絳紗袍,乘象輅,還宮。講畢,以一太牢釋奠孔
父,配以顏回,列軒懸樂,六佾舞。行三獻禮畢,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升阼,
即坐。宴畢,還宮。皇太子每通一經,亦釋奠,乘石山安車,三師乘車在前,三
少從後而至學焉。
梁天監八年,皇太子釋奠。周舍議,以為:“釋奠仍會,既惟大禮,請依東
宮元會,太子著絳紗襮,樂用軒懸。預升殿坐者,皆服朱衣。”帝從之。又有
司以為:“《禮》云:‘凡為人子者,升降不由阼階。’案今學堂凡有三階,愚
謂客若降等,則從主人之階。今先師在堂,義所尊敬,太子宜登阼階,以明從師
之義。若釋奠事訖,宴會之時,無復先師之敬,太子升堂,則宜從西階,以明不
由阼義。”吏部郎徐勉議:“鄭玄云:‘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宮。’宮室既異,
無不由阼階之禮。請釋奠及宴會,太子升堂,並宜由東階。若輿駕幸學,自然中
陛。又檢《東宮元會儀注》,太子升崇正殿,不欲東西階。責東宮典儀,列云:
‘太子元會,升自西階’,此則相承為謬。請自今東宮大公事,太子升崇正殿,
並由阼階。其預會賓客,依舊西階。”
大同七年,皇太子表其子寧國、臨城公入學,時議者以與太子有齒胄之義,
疑之。侍中、尚書令臣敬容、尚書僕射臣纘、尚書臣僧旻、臣之遴、臣筠等,以
為:“參、點並事宣尼,回、路同諮泗水,鄒魯稱盛,洙汶無譏。師道既光,得
一資敬,無虧亞貳,況於兩公,而雲不可?”制曰:“可。”
後齊制,新立學,必釋奠禮先聖先師,每歲春秋二仲,常行其禮。每月旦,
祭酒領博士已下及國子諸學生已上,太學、四門博士升堂,助教已下、太學諸生
階下,拜孔揖顏。日出行事而不至者,記之為一負。雨沾服則止。學生每十日給
假,皆以丙日放之。郡學則於坊內立孔、顏廟,博士已下,亦每月朝雲。
隋制,國子寺,每歲以四仲月上丁,釋奠於先聖先師。年別一行鄉飲酒禮。
州郡學則以春秋仲月釋奠。州郡縣亦每年於學一行鄉飲酒禮。學生皆乙日試書,
丙日給假焉。
梁元會之禮,未明,庭燎設,文物充庭。台門辟,禁衛皆嚴,有司各從其事。
太階東置白獸樽。群臣及諸蕃客並集,各從其班而拜。侍中奏中嚴,王公卿尹各
執珪璧入拜。侍中乃奏外辦,皇帝服袞冕,乘輿以出。侍中扶左,常侍扶右,黃
門侍郎一人執曲直華蓋從。至階,降輿,納舄升坐。有司御前施奉珪藉。王公以
下,至阼階,脫舄劍,升殿,席南奉贄珪璧畢,下殿,納舄佩劍,詣本位。主客
即徙珪璧於東廂。帝興,入,徙御坐於西壁下,東向。設皇太子王公已下位。又
奏中嚴,皇帝服通天冠,升御坐。王公上壽禮畢,食。食畢,樂伎奏。太宮進御
酒,主書賦黃甘,逮二品已上。尚書騶騎引計吏,郡國各一人,皆跪受詔。侍中
讀五條詔,計吏每應諾訖,令陳便宜者,聽詣白獸樽,以次還坐。宴樂罷,皇帝
乘輿以入。皇太子朝,則遠遊冠服,乘金輅,鹵簿以行。預會則劍履升坐。會訖,
先興。天監六年詔曰:“頃代以來,元日朝畢,次會群臣,則移就西壁下,東向
坐。求之古義,王者宴萬國,唯應南面,何更居東面?”於是御坐南向,以西方
為上。皇太子以下,在北壁坐者,悉西邊東向。尚書令以下在南方坐者,悉東邊
西向。舊元日御坐東向,酒壺在東壁下。御坐既南向,乃詔壺於南蘭下。又詔:
“元日受五等贄,珪璧並量付所司。”周舍案:“《周禮》冢宰,大朝覲,贊玉
幣。尚書,古之冢宰。頃王者不親撫玉,則不復須冢宰贊助。尋尚書主客曹郎,
既冢宰隸職,今元日五等奠玉既竟,請以主客郎受。鄭玄注《覲禮》云:‘既受
之後,出付玉人於外。’漢時少府,職掌珪璧,請主客受玉,付少府掌。”帝從
之。又尚書僕射沈約議:“《正會儀注》,御出,乘輿至太極殿前,納舄升階。
尋路寢之設,本是人君居處,不容自敬宮室。案漢氏則乘小車升殿。請自今元正
及大公事,御宜乘小輿至太極階,仍乘版輿升殿。”制:“可。”
陳制,先元會十日,百官並習儀注,令仆已下,悉公服監之。設庭燎,街闕、
城上、殿前皆嚴兵,百官各設部位而朝。宮人皆於東堂,隔綺疏而觀。宮門既無
籍,外人但絳衣者,亦得入觀。是日,上事人發白獸樽。自余亦多依梁禮雲。
後齊正日,侍中宣詔慰勞州郡國使。詔牘長一尺三寸,廣一尺,雌黃塗飾,
上寫詔書三。計會日,侍中依儀勞郡國計吏,問刺史太守安不,及谷價麥苗善惡,
人間疾苦。又班五條詔書於諸州郡國使人,寫以詔牘一枚,長二尺五寸,廣一尺
三寸,亦以雌黃塗飾,上寫詔書。正會日,依儀宣示使人,歸以告刺史二千石。
一曰,政在正身,在愛人,去殘賊,擇良吏,正決獄,平徭賦。二曰,人生在勤,
勤則不匱,其勸率田桑,無或煩擾。三曰,六極之人,務加寬養,必使生有以自
救,沒有以自給。四曰,長吏華浮,奉客以求小譽,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謹
察之。五曰,人事意氣,乾亂奉公,外內溷淆,綱紀不設,所宜糾劾。正會日,
侍中黃門宣詔勞諸郡上計。勞訖付紙,遣陳土宜。字有脫誤者,呼起席後立。書
跡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文理孟浪無可取者,奪容刀及席。即而本曹郎中考其文
跡才辭可聚者,錄牒吏部,簡同流外三品敘。元正大饗,百官一品已下,流外九
品已上預會。一品已下、正三品已上、開國公侯伯、散品公侯及特命之官、下代
刺史,並升殿。從三品已下、從九品以上及奉正使人比流官者,在階下。勛品已
下端門外。
隋制,正旦及冬至,文物充庭,皇帝出西房,即御座。皇太子鹵簿至顯陽門
外,入賀。復詣皇后御殿,拜賀訖,還宮。皇太子朝訖,群官客使入就位,再拜。
上公一人,詣西階,解劍,升賀;降階,帶劍,復位而拜。有司奏諸州表。群官
在位者又拜而出。皇帝入東房,有司奏行事訖,乃出西房。坐定,群官入就位,
上壽訖,上下俱拜。皇帝舉酒,上下舞蹈,三稱萬歲。皇太子預會,則設坐於御
東南,西向。群臣上壽畢,入,解劍以升。會訖,先興。
後齊元日,中宮朝會,陳樂,皇后褘衣乘輿,以出於昭陽殿。坐定,內外
命婦拜,皇后興,妃主皆跪。皇后坐,妃主皆起,長公主一人,前跪拜賀。禮畢,
皇后入室,乃移幄坐於西廂。皇后改服褕狄以出。坐定,公主一人上壽訖,就坐。
御酒食,賜爵,並如外朝會。
隋儀如後齊制,而又有皇后受群臣賀禮。則皇后御坐,而內侍受群臣拜以入,
承令而出,群臣拜而罷。
後齊皇太子月五朝。未明二刻,乘小輿出,為三師降。至承華門,升石山安
車,三師軺車在前,三少在後,自雲龍門入。皇帝御殿前,設拜席位,至柏閣,
齋帥引,洗馬、中庶子從。至殿前席南,北面再拜。
天保元年,皇太子監國,在西林園冬會。群議皆東面。二年,於北城第內冬
會,又議東面。吏部郎陸卬疑非禮,魏收改為西面。邢子才議欲依前,曰:
凡禮有同者,不可令異。《詩》說,天子至於大夫,皆乘四馬,況以方面之
少,何可皆不同乎?若太子定西面者,王公卿大夫士,復何面邪?南面人君正位,
今一官之長,無不南面,太子聽政,亦南面坐。議者言皆晉舊事,太子在東宮西
面,為避尊位,非為向台殿也。子才以為東晉博議,依漢、魏之舊,太子普臣四
海,不以為嫌,又何疑於東面?《禮》“世子絕旁親”,“世子冠於阼”,“冢
子生,接以太牢”。漢元著令,太子絕馳道。此皆禮同於君。又晉王公世子,攝
命臨國,乘七旒安車,駕用三馬,禮同三公。近宋太子乘象輅,皆有同處,不以
為嫌。況東面者,君臣通禮,獨何為避?明為向台,所以然也。近皇太子在西林
園,在於殿猶且東面,於北城非宮殿之處,更不得邪?諸人以東面為尊,宴會須
避。案《燕禮》、《燕義》,君位在東,賓位則在西,君位在阼階,故有《武王
踐阼篇》,不在西也。《禮》“乘君之車,不敢曠左”。君在,惡空其位,左亦
在東,不在西也。“君在阼,夫人在房”。鄭注“人君尊東也”。前代及今,皇
帝宴會接客,亦東堂西面。若以東面為貴,皇太子以儲後之禮,監國之重,別第
宴臣賓,自得申其正位。禮者皆東宮臣屬,公卿接宴,觀禮而已。若以西面為卑,
實是君之正位。太公不肯北面說《丹書》,西面則道之,西面乃尊也。君位南面,
有東有西,何可皆避?且事雖少異,有可相比者。周公,臣也,太子,子也。周
公為冢宰,太子為儲貳。明堂尊於別第,朝諸侯重於宴臣賓,南面貴於東面。臣
疏於子,冢宰輕於儲貳。周公攝政,得在明堂南面朝諸侯。今太子監國,不得於
別第異宮東面宴客,情所未安。且君行以太子監國,君宴不以公卿為賓,明父子
無嫌,君臣有嫌。案《儀注》,親王受詔冠婚,皇子皇女皆東面。今不約王公南
面,而獨約太子,何所取邪?議者南尊改就西面,轉君位,更非合禮。方面既少,
難為節文。東西二面,君臣通用,太子宜然,於禮為允。
魏收議云:
去天保初,皇太子監國。冬會群官於西園都亭,坐從東面,義取於向中宮台
殿故也。二年於宮冬會,坐乃東面,收竊以為疑。前者遂有別議,議者同之。邢
尚書以前定東面之議,復申本懷,此乃國之大禮,無容不盡所見。收以為太子東
宮,位在於震,長子之義也。案《易》八卦,正位向中。皇太子今居北城,於宮
殿為東北,南面而坐,於義為背也。前者立議,據東宮為本。又案《東宮舊事》,
太子宴會,多以西面為禮,此又成證,非徒言也。不言太子常無東南二面之坐,
但用之有所。至如西園東面,所不疑也。未知君臣車服有同異之議,何為而發?
就如所云,但知禮有同者,不可令異。不知禮有異者,不可令同。苟別君臣同異
之禮,恐重紙累札,書不盡也。
子才竟執東面,收執西面,授引經據,大相往復。其後竟從西面為定。時議
又疑宮吏之姓與太子名同。子才又謂曰:“案《曲禮》‘大夫士之子,不與世子
同名。’《鄭注》云:‘若先之生,亦不改。’漢法,天子登位,布名於天下,
四海之內,無不鹹避。案《春秋經》‘衛石惡出奔晉’,在衛侯衎卒之前。衎卒,
其子惡始立。明石惡於長子同名。諸侯長子,在一國之內,與皇太子於天子,禮
亦不異。鄭言先生不改,蓋以此義。衛石惡、宋向戌皆與君同名,《春秋》不譏。
皇太子雖有儲貳之重,未為海內所避,何容便改人姓。然事有訊息,不得皆同於
古。宮吏至微,而有所犯,朝夕從事,亦是難安,宜聽出宮,尚書更補他職。”
制曰:“可。”
後周制,正之二日,皇太子南面,列軒懸,宮官朝賀。及開皇初,皇太子勇
準故事,張樂受朝,宮臣及京官北面稱慶。高祖誚之。是後定儀注,西面而坐,
唯宮臣稱慶,台官不復總集。煬帝之為太子,奏降章服,宮官請不稱臣。詔許之。
後齊立春日,皇帝服通天冠、青介幘、青紗袍,佩蒼玉,青帶、青袴、青襪舄,
而受朝於太極殿。尚書令等坐定,三公郎中詣席,跪讀時令訖,典御酌酒卮,置
郎中前,郎中耑,還席伏飲,禮成而出。立夏、季夏、立秋讀令,則施御座於中
楹,南向。立冬如立春,於西廂東向。各以其時之色服,儀並如春禮。
後齊每策秀孝,中書策秀才,集書策考貢士,考功郎中策廉良,皇帝常服,
乘輿出,坐於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對。其有脫誤、書濫、孟浪者,起立席後,
飲墨水,脫容刀。
後齊宴宗室禮,皇帝常服,別殿西廂東向。七廟子孫皆公服,無官者,單衣
介幘,集神武門。宗室尊卑,次於殿庭。七十者二人扶拜,八十者扶而不拜。升
殿就位,皇帝興,宗室伏。皇帝坐,乃興拜而坐。尊者南面,卑者北面,皆以西
為上。八十者一坐。再至,進絲竹之樂。三爵畢,宗室避席,待詔而後復位。乃
行無算爵。
正晦泛舟,則皇帝乘輿,鼓吹至行殿。升御坐,乘版輿,以與王公登舟,置
酒。非預泛者,坐於便幕。
仲春令辰,陳養老禮。先一日,三老五更齋於國學。皇帝進賢冠、玄紗袍,
至璧雍,入總章堂。列宮懸。王公已下及國老庶老各定位。司徒以羽儀武賁安車,
迎三老五更於國學。並進賢冠、玄服、黑舄、素帶。國子生黑介幘、青衿、單衣,
乘馬從以至。皇帝釋劍,執珽,迎於門內。三老至門,五更去門十步,則降車以
入。皇帝拜,三老五更攝齊答拜。皇帝揖進,三老在前,五更在後,升自右階,
就筵。三老坐,五更立。皇帝升堂,北面。公卿升自左階,北面。三公授几杖,
卿正履,國老庶老各就位。皇帝拜三老,群臣皆拜。不拜五更。乃坐,皇帝西向,
肅拜五更。進珍羞酒食,親袒割,執醬以饋,執爵以酳。以次進五更。又設酒酏
於國老庶老。皇帝升御坐,三老乃論五孝六順,典訓大綱。皇帝虛躬請受,禮畢
而還。又都下及外州人年七十已上,賜鳩杖黃帽。(有敕即給,不為常也。)
後周保定三年,陳養老之禮。以太傅、燕國公于謹為三老。有司具禮擇日,
高祖幸太學以食之。事見謹傳。
上一篇:卷八 志第三
下一篇:卷十 志第五
目錄:隋書
卷九  志第四_隋書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九  志第四_隋書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