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蔡襄 呂溱 王素(從子靖 從孫震) 余靖 彭思永 張存
蔡襄,字君謨,興化仙遊人。舉進士,為西京留守推官、館閣校勘。范仲淹
以言事去國,余靖論救之,尹洙請與同貶,歐陽修移書責司諫高若訥,由是三人
者皆坐譴。襄作《四賢一不肖詩》,都人士爭相傳寫,鬻書者市之,得厚利。契
丹使適至,買以歸,張於幽州館。
慶曆三年,仁宗更用輔相,親擢靖、修及王素為諫官,襄又以詩賀,三人列
薦之,帝亦命襄知諫院。襄喜言路開,而慮正人難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
用諫臣,脩、靖、素一日並命,朝野相慶。然任諫非難,聽諫為難;聽諫非難,
用諫為難。三人忠誠剛正,必能盡言。臣恐邪人不利,必造為御之之說。其御之
之說不過有三,臣請為陛下辨之。一曰好名。夫忠臣引君當道,論事唯恐不至,
若避好名之嫌無所陳,則土木之人,皆可為矣。二曰好進。前世諫者之難,激於
忠憤,遭世昏亂,死猶不辭,何好進之有?近世獎拔太速,但久而勿遷,雖死是
官,猶無悔也。三曰彰君過。諫爭之臣,蓋以司過舉耳,人主聽而行之,足以致
從諫之譽,何過之能彰。至於巧者亦然,事難言則喑而不言,擇其無所忤者,時
一發焉,猶或不行,則退而曰吾嘗論某事矣,此之謂好名。默默容容,無所愧恥,
躡資累級,以挹顯仕,此之謂好進。君有過失,不救之於未然,傳之天下後世,
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謂彰君過。願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諫之名而無其實。”
時有旱蝗、日食、地震之變,襄以為:“災害之來,皆由人事。數年以來,
天戒屢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闕失也。不顓聽斷,不攬威權,使號令
不信於人,恩澤不及於下,此陛下之失也。持天下之柄,司生民之命,無嘉謀異
畫以矯時弊,不盡忠竭節以副任使,此大臣之失也。朝有敝政而不能正,民有疾
苦而不能去,陛下寬仁少斷而不能規,大臣循默避事而不能斥,此臣等之罪也。
陛下既有引過之言,達於天地神祇矣,願思其實以應之。”疏出,聞者皆悚然。
進直史館,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職論事,無所回撓。開寶浮圖災,下有舊瘞
佛舍利,詔取以入,宮人多灼臂落髮者。方議復營之,襄諫曰:“非理之福,不
可徼幸。今生民困苦,四夷驕慢,陛下當修人事,奈何專信佛法?或以舍利有光,
推為神異,彼其所居尚不能護,何有於威靈。天之降災,以示儆戒,顧大興功役,
是將以人力排天意也。”
呂夷簡平章國事,宰相以下就其第議政事,襄奏請罷之。元昊納款,始自稱
“兀卒”,既又譯為“吾祖”。襄言:“‘吾祖’猶雲‘我翁’,慢侮甚矣。使
朝廷賜之詔,而亦曰‘吾祖’,是何等語邪?”
夏竦罷樞密使,韓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罷竦而用琦、仲淹,士大
夫賀於朝,庶民歌於路,至飲酒叫號以為歡。且退一邪,進一賢,豈遂能關天下
輕重哉?蓋一邪退則其類退,一賢進則其類進。眾邪並退,眾賢並進,海內有不
泰乎!雖然,臣切憂之。天下之勢,譬猶病者,陛下既得良醫矣,信任不疑,非
徒愈病,而又壽民。醫雖良術。不得盡用,則病且日深,雖有和、扁,難責效矣。”
保州卒作亂,推懦兵十餘輩為首惡,殺之以求招撫。襄曰:“天下兵百萬,
苟無誅殺決行之令,必開驕慢bao6*亂之源。今州兵戕官吏、閉城門,不能討,從而
招之,豈不為四方笑。乞將兵入城,盡誅之。”詔從其議。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轉運使,開古五塘溉民田,奏減五代時丁口稅
之半。復修起居注。唐介擊宰相,觸盛怒,襄趨進曰:“介誠狂愚,然出於進忠,
必望全貸。”既貶春州,又上疏以為此必死之謫,得改英州。溫成後追冊,請勿
立忌,而罷監護園陵官。
進知制誥,三御史論梁適解職,襄不草制。後每除授非當職,輒封還之。帝
遇之益厚,賜其母冠帔以示寵,又親書“君謨”兩字,遣使持詔予之。遷龍圖閣
直學士、知開封府。襄精吏事,談笑剖決,破奸發隱,吏不能欺。以樞密直學不
士再知福州。郡士周希孟、陳烈、陳襄、鄭穆以行義著,襄備禮招延,誨諸生以
經學。俗重凶儀,親亡或秘不舉,至破產飯僧,下令禁止之。徙知泉州,距州二
十里萬安渡,絕海而濟,往來畏其險。襄立石為梁,其長三百六十丈,種蠣於礎
以為固,至今賴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閩人刻碑紀德。
召為翰林學士、三司使,較天下盈虛出入,量力以制用。剗剔蠹敝,簿書紀
綱纖悉皆可法。
英宗不豫,皇太后聽政,為輔臣言:“先帝既立皇子,宦妾更加熒惑,而近
臣知名者亦然,幾敗大事,近已焚其章矣。”已而外人遂雲襄有論議,帝聞而疑
之。會襄數謁告,因命擇人代襄。襄乞為杭州,拜端明殿學士以往。治平三年,
丁母憂。明年卒,年五十六。贈吏部侍郎。
襄工於書,為當時第一,仁宗尤愛之,制《元舅隴西王碑文》命書之。及令
書《溫成後父碑》,則曰:“此待詔職耳。”不奉詔。於朋友尚信義,聞其喪,
則不御酒肉,為位而哭。嘗飲會靈東園,坐客誤射矢傷人,遽指襄。他日帝問之,
再拜愧謝,終不自辨。
蔡京與同郡而晚出,欲附名閥,自謂為族弟。政和初,襄孫佃廷試唱名,居
舉首,京侍殿上,以族孫引嫌,降為第二,佃終身恨之。乾道中,賜襄謚曰忠惠。
呂溱,字濟叔,揚州人。進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坐
預進奏院宴飲,出知蘄、楚、舒三州。復修起居注。
儂智高寇嶺南,詔奏邸毋得輒報。溱言:“一方有警,使諸道聞之,共得為
備。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進知制誥,又出知杭州,入為翰林學士。疏論宰
相陳執中奸邪,仁宗還其疏。溱曰:“以口舌論人,是陰中大臣也。願出以示執
中,使得自辨。”未幾,執中去,溱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
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筵出者視為例。
徙成德軍,時方開六塔河,宰相主其議。會地震,溱請罷之,以答天戒。溱
豪侈自放,簡忽於事。與都轉運使李參不相能,還,判流內銓,參劾其借官麴作
酒,以私貨往河東貿易,及違式受饋贐,事下大理議。溱乃未嘗受,而外廷紛然
謂溱有死罪。帝知其過輕,但貶秩,知和州。御史以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
池州、江寧府,復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
時為京尹者比不稱職,溱精識過人,辨訟立斷,豪惡斂跡。嘗以職事對,神
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醫藥,已而果病。改樞密直學士、提舉醴泉觀,遂卒,年
五十五。贈禮部侍郎。帝悼念之,詔中書曰:“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節,絕跡
權貴,故中廢十餘年,人無言者。方擢領要劇,而奄忽淪亡,家貧子幼,遭此大
禍,必至狼狽。宜優給賻禮,官庀其葬,以厲臣節。”敕其婦兄護喪歸。
溱開敏,善議論,一時名輩皆推許。然自貴重,在杭州接賓客,不過數語,
時目為“七字舍人”雲。
王素,字仲儀,太尉旦季子也。賜進士出身,至屯田員外郎。御史中丞孔道
輔薦為侍御史。道輔貶,出知鄂州。仁宗思其賢,擢知諫院。素方壯年,遇事感
發。嘗言:“今中外無名之費,倍蓰於前,請省其非急者。”適皇子生,將進百
僚以官,惠諸軍以賞。素爭曰:“今西夏畔渙,契丹要求,縣官之須,且日急矣。
宜留爵秩以賞戰功,儲金繒以佐邊費。”議遂已。
京師旱,素請帝禱於郊,帝曰:“太史言月二日當雨,今將以旦日出禱。”
素曰:“臣非太史,然度是日必不雨。帝問故,曰:“陛下知其且雨而禱之,應
天不以誠,故臣知不雨。”帝曰:“然則明日詣醴泉觀。”素曰:“醴泉之近,
猶外朝耳,豈憚暑不遠出邪?”帝悚然。更詔詣西太一宮,諫官故不在屬車間,
乃命素扈從。日甚熾,埃氛翳空,比輿駕還,未薄城,天大雷電而雨。
王德用進二女子,素論之,帝曰:“朕真宗皇帝之子,卿王旦之子,有世舊,
非他人比也。德用實進女,然已事朕左右,奈何?”素曰:“臣之憂正恐在左右
爾。”帝動容,立命遣二女出。賜素銀緋,擢天章閣待制、淮南都轉運按察使。
時新置按察,類多以苛為明。素獨不擿細故,即有貪刻,必繩治窮竟,以故下吏
愛而畏之。改知渭州,坐市木河東有擾民狀,降華州,又奪職徙汝。俄悉還其故,
遷龍圖閣直學士。
初,原州蔣偕建議築大蟲巉堡,宣撫使聽之。役未具,敵伺間要擊,不得成。
偕懼來歸死。素曰:“若罪偕,乃是墮敵計。”責偕使畢力自效。總管狄青曰:
“偕往益敗,不可遣。”素曰:“偕敗則總管行,總管敗,素即行矣。”青不敢
復言,偕卒城而還。以樞密直學士知開封府。至和秋,大雨,蔡河裂,水入城。
詔軍吏障朱雀門,素曰:“皇上不豫,兵民廬舍多覆壓,眾心怦怦然,奈何更塞
門以動眾。”違詔止其役,水亦不害。
出知定州、成都府。先是,牙校歲輸酒坊錢以供廚傳,日加厚,輸者轉困。
素一切裁約之。鐵錢布滿兩蜀,而鼓鑄不止,幣益輕,商賈不行,命罷鑄十年,
以權物價。凡為政,務合人情,蜀人紀其目,號曰“王公異斷”。復知開封。素
三公子少知名,出入侍從將帥,久頗鞅鞅,厭倦劇煩,事多鹵莽不治,盜賊數
發。御史糾其過,出知許州。
治平初,夏人寇靜邊砦。召拜端明殿學士,復知渭州,於是三鎮、涇原蕃夷
故老皆歡賀,比至,敵解去。拓渭西南城,浚隍三周,積粟支十年。屬羌奉土地
來獻,悉增募弓箭手。行陳出入之法,身自督訓。其居舊穿土為室,寇至,老幼
多焚死,為築八堡使居之。其從領於兩巡檢,人莫得自便。素曰:“是豈募民兵
意邪?”聽散耕田裡,有警則聚,故士氣感奮,精悍他道莫及。嘗宴堂上,邊民
傳寇至,驚入城。諸將曰:“使奸人亦從而入,將必為內應,合拒勿內。”素曰:
“若拒之東去,關中必搖。吾在此,敵必不敢犯我,此當有奸言。”乃下令:
“敢稱寇至者斬。”有頃,候騎從西來,人傳果妄,諸將皆服其明。
換澶州觀察使、知成德軍,改青州觀察使。熙寧初。還,以學士知太原府。
汾河大溢,素曰:“若壞平晉,遂灌州城矣。”亟命具舟楫,築堤以捍之。一夕,
水驟至,人賴以安。入知通進、銀台司,轉工部尚書,仍故職致仕。故事,雖三
公致仕,亦不帶職。朝廷方新法制,素首以學士就第。卒,年六十七,謚曰懿敏。
子鞏,從子靖,從孫震。
鞏有雋才,長於詩,從蘇軾游。軾守徐州,鞏往訪之,與客游泗水,登魋山,
吹笛飲酒,乘月而歸。軾待之於黃樓上,謂鞏曰:“李太白死,世無此樂三百年
矣。”軾得罪,鞏亦竄賓州。數歲得還,豪氣不少挫。後歷宗正丞,以跌盪傲世,
每除官,輒為言者所議,故終不顯。
靖字詹叔,蚤孤,自力於學,好講切天下利害。以祖蔭歷通判閬州、知滁州,
主管北京御史台。契丹數遣橫使來,靖疏言:“彼利中國賜遺,挾虛聲以濟其欲,
漸不可長,宜有以折之。”又請復明經科,加試貢士以策,觀其所學,稍變聲律
之習。
擢利州路轉運判官,提點陝西刑獄。鄉戶役於州縣者,優則願久留,勞則欲
亟去,吏得權其遲速。靖一以歲月遣代,遂為令。徙河東長子縣。賊sha6*人,捕治
十數輩,不得實,皆釋去。靖閱其牘曰:“此真盜也。”教吏曲折訊囚,果服罪。
為開封府推官。曹、濮盜害,官吏久不獲,靖受詔督捕,成擒者十ba6*九。因言盜
之不戢,由大姓為囊橐,請並坐之,著為令。
徙廣南轉運使。熙寧初,廣人訛言交阯且至,老幼入保。事聞,中外以為憂。
神宗曰:“王靖在彼,可無念。”即拜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居二年,
入為度支副使,卒。
子古,字敏仲,第進士。熙寧中,為司農主簿,使行淮、浙振旱菑,究張若
濟獄,劾轉運使王廷老、張靚失職,皆罷之。連提舉四路常平,王安禮欲用為太
常丞,神宗謂古好異論,止以為博士。加上仁宗、英宗謚,因升祔四後,初議不
發冊,古言:“發冊之禮,雖為祔廟節文,而升祔之重,乃由冊而後顯。今既行
升祔,則禮不可廢。”乃詔用竹冊。又定諸神祠封額、爵號之序。
出為湖南轉運判官,提點淮東刑獄,歷工部、吏部、右司員外郎,太府少卿。
奉使契丹,異時北使所過,凡供張悉貸於民,古請出公錢為之,民得不擾。紹聖
初,遷戶部侍郎,詳定役法,與尚書蔡京多不合。京言:“臣欲用元豐人額雇直,
而古乃用司馬光法。”詔徙古兵部,尋以集賢殿修撰為江、淮發運使,進寶文閣
待制、知廣州。言者論其常指平歲為凶年,妄散邦財,奪職知袁州。
徽宗立,復拜戶部侍郎,遷尚書。與御史中丞趙挺之偕領放欠,挺之言:
“古蠲除太多,欲盡傾天下之財,不可用。”遂改刑部。攻不已,以寶文閣直學
士知成都。墮崇寧黨籍,責衡州別駕,安置溫州。復朝散郎,尋卒。
震字子發,以父任試銓優等,賜及第。上諸路學制,神宗稱其才。以習學中
書刑房公事,遂為檢正。預修條例,加館閣校勘,檢正孔目吏房。
元豐官制行,震與吳雍從輔臣執筆入記上語,面授尚書右司員外郎,使自書
除目,舉朝榮之。兼修《市易敕》,帝諭之曰:“朝廷造法,皆本先王之制,推
行非人,故不能善後。且以錢貸民,有不能償,輒籍其家,豈善政也。宜計其負
幾何,悉捐之。”震頓首奉詔。
進起居舍人,使行西邊,還為中書舍人。元祐初,遷給事中,御史王岩叟劾
之,以龍圖閣待制知蔡州,歷五郡。紹聖初,復為給事中,權吏部尚書,拜龍圖
閣直學士、知開封府。
震與章惇皆呂惠卿所薦,而素不相能。府奏獄空,哲宗疑不實。震謂惇抑已,
於是潁昌蓋漸有訟,許賂惇子弟,震捕漸掠治,頗得蹤跡。惇懼,以獄付大理,
而徙震為樞密都承旨,遂坐折獄滋蔓、傾搖大臣,奪職知岳州,卒。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少不事羈檢,以文學稱鄉里。舉進士起家,為
贛縣尉,試書判拔萃,改將作監丞、知新建縣,遷秘書丞。數上書論事,建言班
固《漢書》舛謬,命與王洙並校司馬遷、范曄二史。書奏,擢集賢校理。
范仲淹貶饒州,諫官御史莫敢言。靖言:“仲淹以刺譏大臣重加譴謫,倘其
言未合聖慮,在陛下聽與不聽耳,安可以為罪乎?汲黯在廷,以平津為多詐;張
昭論將,以魯肅為粗疏。漢皇、吳主熟聞訾毀,兩用無猜,豈損令德。陛下自親
政以來,屢逐言事者,恐鉗天下口,不可。”疏入,落職監筠州酒稅。尹洙、歐
陽修亦以仲淹故,相繼貶逐,靖繇是益知名。徙監泰州稅,知英州,遷太常博士,
復為校理、同知禮院。
慶曆中,仁宗銳意欲更天下敝事,增諫官員,使論得失,以靖為右正言。時
四方盜賊竊發,州郡不能制。靖言:“朝廷威制天下在賞罰,今官吏弛事,群盜
蜂起,大臣齷齪守常,不立法禁,可為國家憂也。請嚴捕賊賞罰,及定為賊劫質、
亡失器甲除名追官之法。”
司天言太白犯歲星,又犯執法。靖上疏請責躬修德,以謝天變。使契丹,辭
日,以所奏事書笏,各舉一字為目,凡數十事。帝顧見之,命悉條奏,日幾昃,
乃罷。進修進居注。開寶寺靈感塔災,復上疏言:“五行之占,本是災變,朝廷
所宜誡懼,以答天意。聞嘗詔取舊瘞舍利入禁中閱視,道路傳言,舍利在內廷有
光怪,竊恐巧佞之人,推為靈異,惑亂視聽,再圖營造。臣聞帝王之道,能勤儉
厥德,感動人心,則雖有危難,後必安濟。今自西垂用兵,國帑虛竭,民亡儲蓄,
十室九空。陛下若勤勞罪己,憂人之憂,則四民安居,海內蒙福。如不恤民病,
廣事浮費,奉佛求福,非天下所望也。若以舍利經火不壞,遽為神異,即本在土
中,火所不及。若言舍利皆能出光怪,必有神靈憑之,此妄言也。且一塔不能自
衛,為火所毀,況藉其福以庇民哉?”
靖在職數言事,嘗論夏竦奸邪,不可為樞密使;王舉正不才,不宜在政府;
狄青武人,使之獨守渭州,恐敗邊事;張堯佐以修媛故,除提點府界公事,非政
事之美,且郭后之禍,起於楊、尚,不可不監。太常博士王翼西京治獄還,賜五
品服,靖曰:“治獄而錫服,外人不知,必以為翼深文重法,能希陛下意,以取
此寵,所損非細事也。嘗有工部郎中呂覺以治獄賜對,祈易章綬,陛下諭之曰:
‘朕不欲因鞫囚與人恩澤。’覺退以告臣,臣嘗書之起居注。陛下前日諭覺是,
則今日賜翼非矣。是非與奪之間,貴乎一體。小人望風希進,無所不至,幸陛下
每於事端,抑其奔競。”其說多見納用。
會西鄙厭兵,元昊請和,議增歲賜。靖言:“景德中,契丹舉國興師,直抵
澶淵,先帝北征渡河,止捐金繒三十萬與之。今元昊戰雖累勝,皆由將帥輕敵易
動之故。數年選將練兵,始知守戰之備,而銳意解仇,所予至二十六萬。且戎事
有機,國力有限,失之於始,雖悔何追。夫以景德之患,近在封域之內,而歲賜
如彼;今日之警,遠在邊鄙之外,而歲賜如此。若元昊使還,益有所許,契丹聞
之,寧不生心?無厭之求,自此始矣。儻移西而備北,為禍更深。但思和與不和,
皆有後患,則不必曲意俯徇,以貽國羞。”擢知制誥。
元昊既歸款,朝廷欲加封冊,而契丹以兵臨西境,遣使言:“為中國討賊,
請止毋和。”朝議難之。會靖數言契丹挾詐,不可輕許,即遣靖往報,而留夏國
封策不發。靖至契丹,卒屈其議而還。朝廷遂發夏冊,臣元昊。西師既解嚴,北
邊亦無事。靖三使契丹,亦習外國語,嘗為番語詩,御史王平等劾靖失使者體,
出知吉州。靖為諫官時,嘗劾奏太常博士茹孝標不孝,匿母喪,坐廢。靖既失勢,
孝標詣闕言靖少游廣州,犯法受榜。靖聞之不自得,求侍養去。改將作少監,分
司南京,居曲江。已而授左神武軍大將軍、雅州刺史、壽州兵馬鈐轄,辭不就。
再遷衛尉卿、知虔州,丁父憂去。
儂智高反邕州,乘勝掠九郡,以兵圍廣州。朝廷方顧南事,就喪次起靖為秘
書監、知潭州,改桂州,詔以廣南西路委靖經制。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結援
交阯,而脅諸峒以自固,乃約李德政會兵擊賊於邕州,備萬人糧以待之;而詔
亦給緡錢二萬助德政興師,且約賊平更賞以緡錢二萬。又募儂、黃諸姓酋長,皆
縻以職,使不與智高合。既而朝廷遣狄青、孫沔將兵共討賊。青卻交阯,援兵不
用,賊平。就遷靖給事中。御史梁茜言賞薄,又遷尚書工部侍郎。初,青兵未至
前,戒部將勿戰。靖迫鈐轄陳曙出斗,敗走。青至,按軍法斬曙及指使袁用等於
坐,靖瞿然起拜。及諸將班師,獨留靖廣西,遣人入特磨道擒智高母子弟三人,
生致之闕下。加集賢院學士,徙知潭州,又徙青州。
交阯蠻申紹泰寇邕州,殺五巡檢。以靖安撫廣西,至則召交阯用事臣費嘉祐
詰問之,嘉祐至,紿以近邊種落相侵報,誤犯官軍,願悉推治,還所掠及械罪人
以自贖。靖信之,厚謝遣去,嘉祐遂歸,不復出。
知廣州,官至工部尚書,代歸,卒。三司使蔡襄為靖言,特贈刑部尚書,謚
曰襄。靖嘗夢神人告以所終官而死秦亭,故靖常畏西行。及卒,則江寧府秦淮亭
也。
彭思永,字季長,廬陵人。第進士,知南海、分寧縣,通判睦州。台州大水
敗城,人多溺,往攝治焉。盡葬死者,作文祭之;民貧不能葺居,為伐木以助之,
數月,公私之舍皆具,城築高於前,而堅亦如之。
知潮州、常州。入為侍御史,論內降授官賞之弊,謂斜封非盛世所當有,仁
宗深然之。皇祐祀明堂前一日,有傳百官皆進秩者。思永言不宜濫恩,以益僥倖
時張堯佐已貴而猶覬執政,王守忠已受寵而求旄節。思永率同列言之,或曰:
“俟命出,未晚也。”思永曰:“先事而言,第得罪爾;命一出,不可止矣。”
遂獨抗疏曰:“陛下覃此謬恩,豈為天下孤寒哉。不過為堯佐、守忠取悅眾人耳。
外戚秉政,宦侍用權,非社稷之福也。”帝怒,中丞郭勸、諫官吳奎為之請,乃
以泛恩轉司封員外郎而解台職,為湖北轉運使。
下溪蠻彭仕羲作亂,先移書激罵辰州守。守將討之,思永按部適至,仕羲懼,
遣使迎謝,寢其謀。
加直史館,為益州路轉運使。成都府吏盜公錢,付獄已三歲,出入自如。思
永攝府事甫一日,即具獄。民以楮券為市,藏衣帶中,盜置刃於爪,捷取之,鮮
敗者。思永得一人詰之,悉黥其黨隸兵間。中使歲祠峨眉,率留成都掊珍玩,價
直數百萬錢,悉出於民。思永朘其三之一,使怒去,而不能有所中傷也。
尋為戶部副使,擢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知瀛州。北俗以桑麻為產籍,
民懼賦不敢藝,日益貧,思永始奏更之。徒知江寧府。
治平中,召為御史中丞。濮王有稱親之議,言事者爭之,皆斥去。思永更上
疏極論曰:“濮王生陛下,而仁宗以陛下為嗣,是仁宗為皇考,而濮王於屬為伯,
此天地大義,生人大倫。如乾坤定位,不可得而變也。陛下為仁廟子,曰考曰親,
乃仁廟也;若更施於濮王,是有二親矣。使王與諸父夷等,無有殊別,則於大孝
之心亦為難安。臣以為當尊為濮國大王,祭告之辭,則曰‘侄嗣皇帝書名昭告於
皇伯父’。在王則極尊崇之道,而於仁廟亦無所嫌矣,此萬世之法也。”疏入,
英宗感其切至,垂欲施行,而中書持之甚力,卒不果。
神宗即位,御史蔣之奇糾歐陽修陰事,挽思永自助。思永以為帷薄之私,非
外人所知,但其首建濮議,違典禮以犯眾怒,不宜更在政府。詔問語所從來,思
永不肯對,而極陳大臣專恣朋黨。乃出知黃州,改太平州。熙寧三年,以戶部侍
郎致仕,卒,年七十一。
思永仁厚廉恕。為兒時,旦起就學,得金釵於門外,默坐其處。須臾亡釵者
來物色,審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慾謝以錢,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則匿金矣。”
始就舉,持數釧為資。同舉者過之,出而玩,或墜其一於袖間,眾相為求索。思
永曰:“數止此耳。”客去,舉手揖,釧墜於地,眾皆服其量。居母喪,窶甚,
鄉人饋之,無所受。子衛,亦孝謹,以父老,棄官家居十餘年,族裡稱之。
張存,字誠之,冀州人。舉進士,為安肅軍判官。天禧中,詔銓司以身言書
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預其選。改著作佐郎,知大名府朝城縣。寇準為守,異待
之。御史中丞王曙,屢薦為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
仁宗初親政,罷百官轉對,存請復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輩同忤旨廢黜,
布衣林獻可因上封事竄惡地,恐自今忠直之言,與夫理亂安危之機,蔽而不達。”
因歷引周昌、朱雲、辛慶忌、辛毗事,以開帝意。歷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
戶部度支副使。西邊動兵,以天章閣待制為陝西都轉運使。
黃德和之誣劉平也,存奏言:“平與敵接戰,自旦至暮,殺傷相當,因德和
引卻,以致潰敗。方賊勢甚張,非平搏戰,其勢必不沮;延州孤壘,非平解圍,
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沒,而不幸又為讒狡所困,邊臣自此無復死節矣。”朝廷采
其說,始遣文彥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誅。
元昊求款附,議者猶執攻討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敵既有
悛心,雖名號未正,頗羈縻之。”遷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以母老憚行,徙澤
州,還為待制。逾年,知成德軍,復學士。
契丹與元昊結昏,陰謀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關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
留意。”乃以為都運使,盡城諸州。入知開封府,復使河北。王則反,坐失察,
降知汀州。
存婿李易攵之弟李教,因醉為妖言,事覺自縊死。或言教不死,在貝州,父
母私屬以存故得免。御史案驗無狀,猶奪職知池州,又徙郴。久之,乃復職,以
吏部侍郎致仕,凡十五年,積遷禮部尚書。
存性孝友,嘗為蜀郡,得奇繒文錦以歸,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擇取。常曰:
“兄弟,手足也;妻妾,外舍人耳。奈何先外人而後手足乎?”收恤宗屬,嫁聘
窮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矜莊,子孫非正衣冠不見。與賓友燕接,垂足危坐終
日,未嘗傾倚。棗強河決,勢逼冀城,或勸使他徒,曰:“吾家,眾所望也,苟
輕舉動,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訖不徙。卒,年八十八,謚恭安。
論曰:蔡襄、王素、余靖,皆昭陵賢御史也。襄數論治體,推韓琦、范仲淹
之賢。素請罷不急之賞,論仁宗納二女子為非。靖黜夏竦、王舉正為不可用。蓋
仁宗銳於求治,數君子提綱振紀而扶持之,卒成慶曆之治,良有以也。夫襄精於
民事,吏不敢欺;靖用兵蠻徼,卒收功名;素在西邊多惠政,其尹開封,雖頗厭
煩劇,再為渭州,邊民老幼,至相率稱賀,其惠之在民者,深矣哉。若呂溱論陳
執中,則不欲以口舌中人。彭思永名士,能識程頤之賢,而不能容歐陽修之剛;
蔣之奇之誣,竟坐是黜,士論憾之。劉平之死,眾莫敢言,張存獨處而明之。使
忠義之氣,死而復生,較之諸人,亦無忝焉。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_宋史原文_國學 史部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_宋史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