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點繁第六
夫史之繁文,已於《敘事篇》言之詳矣然凡俗難曉,下愚不移。雖六捲成言,
而三隅莫反。蓋語曰:“百聞不如一見。”是以聚米為谷,賊虜之虛實可知;畫
地成圖,山川之形勢易悉。昔陶隱居《本草》,藥有冷熱味者,朱墨點其名;阮
孝緒《七錄》,書有文德殿者,丹筆寫其字。由是區分有別,品類可知。今輒擬
其事,抄自古史傳文有繁者,皆以筆點其繁上。凡字經點者,盡宜去之。如其間
有文句虧缺者,細書側注於其右。或回易數字,或加足片言,俾分布得所,彌縫
無缺。庶觀者易悟,其失自彰。知我摭實談,非是苟誣前哲。
《孔子家語》曰:魯公索氏將祭而忘其牲。孔子聞之曰:公索氏不及二年矣。
一年而亡。門人問曰:昔公索氏亡其祭牲,而夫子曰:不及二年,必亡。今果如
期而亡,夫子何以知然?《家語》曰:晉將伐宋,使覘之,宋陽門之介夫死,司
城子罕哭之哀。覘者死,言於晉侯曰:宋陽門之介夫死,而城子罕哭之哀,民鹹
悅矣,宋始未可伐也。
《史記·五帝本紀》曰:諸侯之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百姓之獄訟者,
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皆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
而帝堯問可用者。……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
《夏本紀》曰: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
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曰,昌意及父鯀,皆不
得在帝位為人臣者,鯀之子也。
《項羽本紀》曰:項籍者,字羽,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項
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
翦所殺者也。燕子梁,梁,籍季父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呂氏本紀》曰: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公主。
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高祖嫌孝惠為人仁弱,高祖
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又戚姬幸,常獨從上之關
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趙王如意以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
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掙之,及留侯策,太子得無廢。
《宋世家》曰:初,元公之孫糾,景公殺之。景公卒,糾之子宋公子特攻殺
太子而自立,是為昭公。昭公者,元公之曾庶孫也。昭公父公孫糾,糾父公子
礻耑秦。即元公少子也。景公殺昭公父糾,故昭公怨,殺太子而自立。
《三王世家》曰:大司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使臣
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乾用事者。
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皇子賴天,能勝衣趨
拜。至今無位號,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識而言。竊不勝
犬馬之必,昧死,原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惟陛下幸察,臣去病
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三月,乙亥,御史臣光守尚書令,奏未央宮,制曰:下
御史。六年,三月,戊申朔,乙亥,御史臣光守尚書令丞非下御史書到,言丞相
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湯,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太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上
言。大司馬臣去病上疏曰: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
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乾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
虧膳,貶樂,損郎員。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
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識而言。臣切不勝犬馬之心,昧死,願陛下詔有司,因
盛夏吉時,定皇子位。惟陛下幸察。制曰:下御史。臣謹與史二千石,二千石臣
賀等議曰:古者裂地立國,並建諸侯,以承天子,所以尊宗廟,重社稷也。今臣
去病上疏不忘其職,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讓自貶,以勞天下。慮皇子未有號位。
臣青翟臣湯等宜奉義尊職愚蠢不逮事。方今盛夏吉時,臣青翟臣湯等昧死,請立
皇子,臣閎臣旦臣胥為諸侯王。昧死請所立國名。
已上有言語相重者,今略點發如此。但此一篇所記,全宜削除,今輒具列於
斯,籍為鑑戒者爾。
凡為史者,國有詔誥,十分不當取其一焉。故漢元帝詔曰:“蓋聞安民之道,
本由陰陽,間者陰陽錯謬,風雨不時,朕之不德,庶幾群公有敢言朕之過者,今
則不然,媮合苟從,未肯極言,朕甚憫焉。永惟蒸庶之饑寒,遠離父母妻子,
勞於非業之作,衛於不居之宮,恐非所以佐陰陽之道也。其罷甘泉、建章宮衛士,
各令就農,百官各省費,條奏毋有所諱,有司勉之,毋犯四時之禁,丞相、御史
舉天下明陰陽災異者各三人。”及荀悅撰《漢紀》,略其文曰:“朕惟眾庶之飢
寒,遠離父母妻子,勞於非業之作,衛於不居之宮,其罷甘泉、建章宮衛士,各
令就農,丞相、御史,舉天下明陰陽災異者各三人。”自余鈔撮,他皆仿此。近
則天朝諸撰史者,凡有制誥,一字不遺。唯去詔首稱門下,詔尾去主者施行而已。
時武承嗣監修國史,見之大怒,謂史官曰:“公輩是何人?而敢輒減詔書!”自
是史官寫詔書,雖門下贊詔亦錄。後予聞此說,每嗢噱而已。必以《三王世家》
相比,其繁碎則又甚於斯。是知史官之愚,其來尚矣。今之作者,何獨笑武承嗣
而已哉!
《魏公子傳》曰: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
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以徵信陵君故事。說者云:當戰國之
時,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而信陵君之接岩穴隱
者,不恥下交,名冠諸侯,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
不絕也。
《魯仲連傳》曰:仲連好奇偉倜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官任職,游好持高節。
游於趙。趙孝成王時,而秦王使白起破趙長平之軍,前後四十餘萬,秦遂東圍邯
鄲,趙王恐,諸侯之救兵,莫敢擊秦軍;魏安厘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
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
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號。今齊湣王已益弱,方今惟秦雄天下,此非
必貪邯鄲,其意欲復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
猶豫未有所決,此時魯連適游趙地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
君,曰:事將奈何?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萬之眾於外,今又內
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此,勝也何敢言事。
魯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
新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為紹則見之於先生。平原君遂
見新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者,今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交之於將軍。新垣衍
曰:吾聞魯連先生,齊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
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新垣衍許諾,魯仲連見新垣衍而無言,新垣衍曰:吾視
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平原君者也;今吾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所求於平原君者
也;曷為久居此重圍之中而不去?魯連……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稱
帝之害,則必且趙矣。新垣衍曰:秦稱帝之害何如?魯連曰:……吾將使秦王烹
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烏能使秦王
烹醢梁王?魯連曰:固也,吾將言之,……今秦萬乘之國也,與梁亦萬乘之國也,
俱據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於是新垣衍起,
再拜而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適會魏公子無
忌奪晉鄙軍以求趙,擊秦軍,秦軍遂引而去。於是平原君欲封魯連,魯連辭讓謝
使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
《屈原賈生傳》曰: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賈生名
誼,洛陽人也。云云乃以謫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
為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其詞曰:……賈
生為長沙王太傅,後三年,有鴞飛入賈生舍,止於坐隅,楚人命鴞曰:鵩。賈生
既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恐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其詞曰:
……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後。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
死,時年三十三矣。
《扁鵲倉公傳》曰:太倉公者,齊太倉長,臨淄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
而喜醫方術。高后八年,更受師同郡元里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
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與之,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決嫌疑,
定可治,乃藥論甚精,受之三年,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詔召問所為治病死
生驗者幾何人?主名為誰?詔問故太倉長臣意方伎所長,及所能治病者,有其書
無有?皆安受學?受學幾何歲?嘗有所驗?何縣裡人?何病?醫藥已,其病之狀
皆何如?其悉而對。臣意對曰:自意少時,喜醫藥。醫藥方試之,多不驗者。至
高后八年,得見師臨淄元里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
去而方書,非是也。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
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
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脈書上下經,
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解驗之,可一年所,明
歲即驗之,有驗。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嘗以為人治診病,決死生,有
驗精良。今慶已死十年,臣意年盡三年,三十九歲也。齊侍御史成自言病頭痛,
臣意診其脈,告曰:君之病惡不可言也
《宋世家》初云:襄公嗣位後,仍謂為宋襄公,不去宋襄二字。《吳世家》
雲闔閭,《越世家》雲勾踐,每於其號上加“吳王”、“越王”字,句句未嘗
捨之。《孟嘗君》傳曰:“馮公形容狀貌甚辨。”案形容、狀貌同是一說,而
敷演重出,分為四言。凡如此流,不可勝載。其《十二諸侯表》曰:“孔子次
《春秋》,”“約其辭文,去其繁重。”又《屈原傳》曰:“其文約,其辭微。”
觀子長此言,實有深鑒。及自撰《史記》,榛蕪若此,豈所謂非言之難而行之難
乎?
《漢書·龔遂傳》曰:上遣使者征遂。議曹王生請從。功曹以為王生素嗜酒,
亡節度,不可使,遂不聽。從至京師,王生日飲酒,不視太守。會遂引入宮,王
生醉,從後呼曰:“明府且止,願有所白。”遂還,問其故,王生曰:“天子即
問君何以治渤海,君不可有所陳對,宜曰:‘皆聖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
遂受其言,既至前,上果問以治狀,遂對如王生言。天子悅其有讓,笑曰:“君
安得長者之言而稱之?”遂因前曰:“臣非知此,乃臣議曹教戒臣也。”上以遂
年老,不任公卿,拜為水衡都尉。議曹王生為水衡丞
《新晉書·袁宏傳》曰:袁宏有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
情所寄。少孤貧,以運租自業。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
會宏在舫中,諷其所作《詠史詩》,詠聲既清會亮,詞又藻拔麗,遂駐聽久之,
遣問焉,答云:“是袁臨汝郎所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尚傾率有勝致,即迎
升舟,與之談論,申旦不寐。自此名譽日茂云云。從桓溫北伐,作《北征賦》,
皆其文之高者。嘗與王珣、伏滔同在桓溫坐,溫令滔讀其宏所作《北征賦》。至
“聞所傳於相傳,雲獲麟於此野;誕靈物以瑞德,奚受體於虞者!疚尼父之慟泣,
似實慟而非假;豈一性之足傷,乃致傷於天下。”其本至此便改韻。珣云:“此
賦方傳千載,無容率爾。今於‘天下’之後,移韻徙事,然於寫送之致,似為未
盡。”滔云:“得益寫韻一句,或為小勝。”溫曰:“卿思益之。”宏應聲曰:
“感不絕於予心,愬流風而獨寫”云云。謝安嘗賞其機對辯速,後安為揚州刺史,
宏自吏部郎出為東陽郡,乃祖道於冶亭,時賢皆集。謝安欲以卒迫試之,臨別,
執其手,顧就左右取以一扇授之,曰:“聊以贈行。”宏應聲答曰:“輒當奉揚
仁風,慰彼黎庶。”觀者無嘆服。時人嘆其率而能要焉。
《十六國春秋》曰:郭瑀有女始笄,妙選良偶,有心於劉昞,遂別設一席
於座前,謂諸弟子曰:“吾有一女,年向成長,欲覓一快女婿。誰坐此席者,吾
當<女昬>焉。”昞遂奮衣來坐,神志湛然。曰:“向聞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
人也。”
而三隅莫反。蓋語曰:“百聞不如一見。”是以聚米為谷,賊虜之虛實可知;畫
地成圖,山川之形勢易悉。昔陶隱居《本草》,藥有冷熱味者,朱墨點其名;阮
孝緒《七錄》,書有文德殿者,丹筆寫其字。由是區分有別,品類可知。今輒擬
其事,抄自古史傳文有繁者,皆以筆點其繁上。凡字經點者,盡宜去之。如其間
有文句虧缺者,細書側注於其右。或回易數字,或加足片言,俾分布得所,彌縫
無缺。庶觀者易悟,其失自彰。知我摭實談,非是苟誣前哲。
《孔子家語》曰:魯公索氏將祭而忘其牲。孔子聞之曰:公索氏不及二年矣。
一年而亡。門人問曰:昔公索氏亡其祭牲,而夫子曰:不及二年,必亡。今果如
期而亡,夫子何以知然?《家語》曰:晉將伐宋,使覘之,宋陽門之介夫死,司
城子罕哭之哀。覘者死,言於晉侯曰:宋陽門之介夫死,而城子罕哭之哀,民鹹
悅矣,宋始未可伐也。
《史記·五帝本紀》曰:諸侯之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百姓之獄訟者,
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皆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
而帝堯問可用者。……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
《夏本紀》曰: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
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曰,昌意及父鯀,皆不
得在帝位為人臣者,鯀之子也。
《項羽本紀》曰:項籍者,字羽,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項
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
翦所殺者也。燕子梁,梁,籍季父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呂氏本紀》曰: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公主。
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高祖嫌孝惠為人仁弱,高祖
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又戚姬幸,常獨從上之關
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趙王如意以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
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掙之,及留侯策,太子得無廢。
《宋世家》曰:初,元公之孫糾,景公殺之。景公卒,糾之子宋公子特攻殺
太子而自立,是為昭公。昭公者,元公之曾庶孫也。昭公父公孫糾,糾父公子
礻耑秦。即元公少子也。景公殺昭公父糾,故昭公怨,殺太子而自立。
《三王世家》曰:大司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使臣
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乾用事者。
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皇子賴天,能勝衣趨
拜。至今無位號,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識而言。竊不勝
犬馬之必,昧死,原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惟陛下幸察,臣去病
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三月,乙亥,御史臣光守尚書令,奏未央宮,制曰:下
御史。六年,三月,戊申朔,乙亥,御史臣光守尚書令丞非下御史書到,言丞相
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湯,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太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上
言。大司馬臣去病上疏曰: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
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乾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
虧膳,貶樂,損郎員。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
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識而言。臣切不勝犬馬之心,昧死,願陛下詔有司,因
盛夏吉時,定皇子位。惟陛下幸察。制曰:下御史。臣謹與史二千石,二千石臣
賀等議曰:古者裂地立國,並建諸侯,以承天子,所以尊宗廟,重社稷也。今臣
去病上疏不忘其職,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讓自貶,以勞天下。慮皇子未有號位。
臣青翟臣湯等宜奉義尊職愚蠢不逮事。方今盛夏吉時,臣青翟臣湯等昧死,請立
皇子,臣閎臣旦臣胥為諸侯王。昧死請所立國名。
已上有言語相重者,今略點發如此。但此一篇所記,全宜削除,今輒具列於
斯,籍為鑑戒者爾。
凡為史者,國有詔誥,十分不當取其一焉。故漢元帝詔曰:“蓋聞安民之道,
本由陰陽,間者陰陽錯謬,風雨不時,朕之不德,庶幾群公有敢言朕之過者,今
則不然,媮合苟從,未肯極言,朕甚憫焉。永惟蒸庶之饑寒,遠離父母妻子,
勞於非業之作,衛於不居之宮,恐非所以佐陰陽之道也。其罷甘泉、建章宮衛士,
各令就農,百官各省費,條奏毋有所諱,有司勉之,毋犯四時之禁,丞相、御史
舉天下明陰陽災異者各三人。”及荀悅撰《漢紀》,略其文曰:“朕惟眾庶之飢
寒,遠離父母妻子,勞於非業之作,衛於不居之宮,其罷甘泉、建章宮衛士,各
令就農,丞相、御史,舉天下明陰陽災異者各三人。”自余鈔撮,他皆仿此。近
則天朝諸撰史者,凡有制誥,一字不遺。唯去詔首稱門下,詔尾去主者施行而已。
時武承嗣監修國史,見之大怒,謂史官曰:“公輩是何人?而敢輒減詔書!”自
是史官寫詔書,雖門下贊詔亦錄。後予聞此說,每嗢噱而已。必以《三王世家》
相比,其繁碎則又甚於斯。是知史官之愚,其來尚矣。今之作者,何獨笑武承嗣
而已哉!
《魏公子傳》曰: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
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以徵信陵君故事。說者云:當戰國之
時,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而信陵君之接岩穴隱
者,不恥下交,名冠諸侯,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
不絕也。
《魯仲連傳》曰:仲連好奇偉倜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官任職,游好持高節。
游於趙。趙孝成王時,而秦王使白起破趙長平之軍,前後四十餘萬,秦遂東圍邯
鄲,趙王恐,諸侯之救兵,莫敢擊秦軍;魏安厘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
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
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號。今齊湣王已益弱,方今惟秦雄天下,此非
必貪邯鄲,其意欲復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
猶豫未有所決,此時魯連適游趙地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
君,曰:事將奈何?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萬之眾於外,今又內
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此,勝也何敢言事。
魯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
新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為紹則見之於先生。平原君遂
見新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者,今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交之於將軍。新垣衍
曰:吾聞魯連先生,齊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
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新垣衍許諾,魯仲連見新垣衍而無言,新垣衍曰:吾視
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平原君者也;今吾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所求於平原君者
也;曷為久居此重圍之中而不去?魯連……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稱
帝之害,則必且趙矣。新垣衍曰:秦稱帝之害何如?魯連曰:……吾將使秦王烹
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烏能使秦王
烹醢梁王?魯連曰:固也,吾將言之,……今秦萬乘之國也,與梁亦萬乘之國也,
俱據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於是新垣衍起,
再拜而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適會魏公子無
忌奪晉鄙軍以求趙,擊秦軍,秦軍遂引而去。於是平原君欲封魯連,魯連辭讓謝
使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
《屈原賈生傳》曰: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賈生名
誼,洛陽人也。云云乃以謫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
為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其詞曰:……賈
生為長沙王太傅,後三年,有鴞飛入賈生舍,止於坐隅,楚人命鴞曰:鵩。賈生
既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恐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其詞曰:
……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後。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
死,時年三十三矣。
《扁鵲倉公傳》曰:太倉公者,齊太倉長,臨淄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
而喜醫方術。高后八年,更受師同郡元里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
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與之,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決嫌疑,
定可治,乃藥論甚精,受之三年,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詔召問所為治病死
生驗者幾何人?主名為誰?詔問故太倉長臣意方伎所長,及所能治病者,有其書
無有?皆安受學?受學幾何歲?嘗有所驗?何縣裡人?何病?醫藥已,其病之狀
皆何如?其悉而對。臣意對曰:自意少時,喜醫藥。醫藥方試之,多不驗者。至
高后八年,得見師臨淄元里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
去而方書,非是也。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
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
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脈書上下經,
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解驗之,可一年所,明
歲即驗之,有驗。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嘗以為人治診病,決死生,有
驗精良。今慶已死十年,臣意年盡三年,三十九歲也。齊侍御史成自言病頭痛,
臣意診其脈,告曰:君之病惡不可言也
《宋世家》初云:襄公嗣位後,仍謂為宋襄公,不去宋襄二字。《吳世家》
雲闔閭,《越世家》雲勾踐,每於其號上加“吳王”、“越王”字,句句未嘗
捨之。《孟嘗君》傳曰:“馮公形容狀貌甚辨。”案形容、狀貌同是一說,而
敷演重出,分為四言。凡如此流,不可勝載。其《十二諸侯表》曰:“孔子次
《春秋》,”“約其辭文,去其繁重。”又《屈原傳》曰:“其文約,其辭微。”
觀子長此言,實有深鑒。及自撰《史記》,榛蕪若此,豈所謂非言之難而行之難
乎?
《漢書·龔遂傳》曰:上遣使者征遂。議曹王生請從。功曹以為王生素嗜酒,
亡節度,不可使,遂不聽。從至京師,王生日飲酒,不視太守。會遂引入宮,王
生醉,從後呼曰:“明府且止,願有所白。”遂還,問其故,王生曰:“天子即
問君何以治渤海,君不可有所陳對,宜曰:‘皆聖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
遂受其言,既至前,上果問以治狀,遂對如王生言。天子悅其有讓,笑曰:“君
安得長者之言而稱之?”遂因前曰:“臣非知此,乃臣議曹教戒臣也。”上以遂
年老,不任公卿,拜為水衡都尉。議曹王生為水衡丞
《新晉書·袁宏傳》曰:袁宏有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
情所寄。少孤貧,以運租自業。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
會宏在舫中,諷其所作《詠史詩》,詠聲既清會亮,詞又藻拔麗,遂駐聽久之,
遣問焉,答云:“是袁臨汝郎所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尚傾率有勝致,即迎
升舟,與之談論,申旦不寐。自此名譽日茂云云。從桓溫北伐,作《北征賦》,
皆其文之高者。嘗與王珣、伏滔同在桓溫坐,溫令滔讀其宏所作《北征賦》。至
“聞所傳於相傳,雲獲麟於此野;誕靈物以瑞德,奚受體於虞者!疚尼父之慟泣,
似實慟而非假;豈一性之足傷,乃致傷於天下。”其本至此便改韻。珣云:“此
賦方傳千載,無容率爾。今於‘天下’之後,移韻徙事,然於寫送之致,似為未
盡。”滔云:“得益寫韻一句,或為小勝。”溫曰:“卿思益之。”宏應聲曰:
“感不絕於予心,愬流風而獨寫”云云。謝安嘗賞其機對辯速,後安為揚州刺史,
宏自吏部郎出為東陽郡,乃祖道於冶亭,時賢皆集。謝安欲以卒迫試之,臨別,
執其手,顧就左右取以一扇授之,曰:“聊以贈行。”宏應聲答曰:“輒當奉揚
仁風,慰彼黎庶。”觀者無嘆服。時人嘆其率而能要焉。
《十六國春秋》曰:郭瑀有女始笄,妙選良偶,有心於劉昞,遂別設一席
於座前,謂諸弟子曰:“吾有一女,年向成長,欲覓一快女婿。誰坐此席者,吾
當<女昬>焉。”昞遂奮衣來坐,神志湛然。曰:“向聞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
人也。”
0
猜你喜歡
卷七十八
《蘇軾集》 ◎尺牘一百九首(本卷實為一百五首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百十四
《清史稿》 ◎兵十 △訓練 清代卷七 精神訓
《淮南子》 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冥第三十二卷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
《醒世恆言》 淨幾明窗不染塵,圖書鎮日與相親。高龍巴-21
《高龍巴》 四卷二十四
《蘇軾集》 ◎詩六十八首 【丙子重九二卷二百一十七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
《新唐書》 ◎回鶻下 回鶻之請昏,有司沉船-第32章
《沉船》 哈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漢書》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也。武帝卷二十二(梁書) 列傳十二
《舊五代史》 楊師厚,潁州斤溝人也。為李罕之部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
《宋史》 ○李迪(子柬之 肅之 承之卷二十一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記》 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卷一百一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史記》 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說唐前傳-第08回-叔寶神箭射雙鵰-伍魁妒賢成大隙
《說唐全傳》 叔寶換了新衣,來到後堂,重新見禮,秦隱無榮辱,道無炎涼
《菜根譚》卷三百一十八 列傳第七十七
《宋史》 ○張方平 王拱辰 張呼嘯山莊(下)-第29章
《呼嘯山莊》 辦卷二百十六 列傳三
《清史稿》 ◎諸王二 △太祖諸子一卷二百六 表四十六
《清史稿》 ◎疆臣年表十(各邊將軍都統大臣)13章 愛戰
《百戰奇略》【原文】凡與敵戰,士卒寧進死,而不肯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