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七 志一百十二

◎兵八
△邊防
中國邊防,東則三省,北則蒙邊,西則新、甘、川、藏,南則粵、湘、滇、
黔,而沿邊台卡,亦內外兼顧,蓋邊防與國防並重焉。茲分述之:曰東三省,曰
甘肅,曰四川,曰云南,曰廣東,曰廣西,曰蒙古,附直隸、山西,蒙邊防務,
曰新疆,曰西藏,曰苗疆,曰沿邊墩台、卡倫、鄂博、碉堡。
東三省為陪都重地,曰奉天,曰吉林,曰黑龍江,東連日、韓,北連俄羅斯,
邊防尤要。
奉天當康熙元年,廷臣建議,自興京至山海關,東西千餘里,自開原至金州,
南北千餘里,有河東西之分:河東自開原至牛莊,河西自山海關歷松杏山、大凌
河,為明季邊防之地,戶口寥落,請預籌實邊。嗣後休養生聚,城鎮日繁。凡大
城十四,邊門二十餘。至同治間,邊界漸廣。將軍都興阿以鳳、靉二邊門外之地,
自靉陽門外八里甸子東至兩江匯口,轉西南至海沿而下,直至貢道北老邊牆,南
路經孤頂子等岡,由西南至舊邊小黑山,均展拓為邊界。此外若大東溝江海相連
之處,一律查勘,以綏藩服。尋以地方遼闊,增調防軍。其防軍之外,尤以練軍
為重。光緒二年,崇實以金州、大東溝等處,旗兵不足,增練步隊分防。十一年,
王大臣等會議,奉天界接朝鮮,舊以遼陽迤東鳳凰城等四城為要地。今則水路趨
重大連灣、旅順口,陸路自同治間開墾荒地以後,耕廛比櫛,直抵鴨綠江西岸。
額設防兵二萬二千餘人,新設練軍及緝捕勇丁一萬三千餘人,而練習新式槍炮者
不及半數,宜加練大支勁旅,扼要屯駐。宣統元年,以延吉廳一帶為交涉要地,
令奉省疆吏調遣軍隊,分配憲兵,建築營房。新設之長白廳,開山通道,駐兵建
署。鴨綠江上游之防務,亦次第籌備。蓋自日據朝鮮,與奉、吉接壤,東邊防務,
日益亟矣。
吉林凡大城八,邊門四。其防務至重者,一為琿春,與俄羅斯偪壤,兼接朝
鮮,曠無障阻。一為三姓,乃松花江之上游,伯都訥腹地之禁止。其三岔口,可
由蒙古草地達奉天法庫邊門。光緒初年,就未練之兵及八旗台站西丹內,選精壯
者,練馬步四營。七年,吳大澂始於吉林創設機器局,製造軍械,並於扼要處建
築炮台。以陸路轉運維艱,協商直隸督臣李鴻章,派員及熟手工匠至吉林開廠。
俟廠局告成,再於寧古塔、琿春等處增築炮台。十一年,增練馬隊步隊共六營,
足四千五百人之數,隸左右翼統率訓練。吉林額設防兵及烏拉牲丁,凡一萬五千
餘人,內靖萑苻,外支強敵,時虞不給雲。
黑龍江凡大城六,新舊卡倫七十一。中、俄接界,向以尼布楚與恰克圖為重
地,故斥堠之設,多在北徼。舊制於歲之五、六月間,齊齊哈爾、墨爾根、黑龍
江三處疆吏,各遣協領、佐領等官,率兵分三路,至格爾畢齊、額爾古訥、墨里
勒克、楚爾海圖等處巡視,歲終具疏以聞。康熙二十三年,始設將軍以下各官以
鎮守之。凡前鋒、領催、馬甲、匠役、養育兵,鹹歸統率,額設之兵,一萬三千
餘人。光緒元年,以正兵六千人,西丹四千人,合練步隊萬人。時俄騎東略,沿
邊自北而東,列戍防秋,遂無寧歲。六年,加練西丹五千人,分布愛琿、呼倫貝
爾、布特哈、墨爾根、呼蘭、齊齊哈爾等處。原有馬隊二千人,加練千人,秋冬
之際,招集打牲人等,加以訓練,以佐兵力。八年,籌備黑龍江邊防,在奉天調
教習,在天津運炮械,共練馬隊五千人,分駐各城。裁舊設卡倫二十六處,以新
練之隊伍巡防。十一年,命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疆吏各練勁兵,為東西策應
之師,並墾闢荒地,開採礦山,為實邊之計。黑龍江復增練馬步各營。蓋自俄人
侵食黑龍江以北,及烏蘇里江、興凱湖以東各地,處處與我連界,邊防日重。及
俄築東清鐵道,日占南滿,於是防不勝防雲。
甘肅北達蒙部,南雜番、回,西接新疆、寧夏,以河套為屏藩,西寧與撒喇
相錯處,為西陲奧區。
康熙三十三年,增戍兵五百於大馬營,控扼雪山要路,增馬步兵三千人於定
羌廟,以守硤口,鹹隸於肅州總兵官。
雍正二年,青海蕩平,於西寧之北,川邊之外,自巴爾託海至扁都口一帶,
創築邊牆城堡,於青海、巴爾虎、鹽池等處,設副將以下各官,於大通河南北,
設參將以下各官。以西陲重要,全省馬步戰守兵凡五萬七千餘人,關外換防兵凡
九千餘人,兵額獨多於他省。三年,以布隆吉爾為安西鎮,設總兵等官,額兵五
千人。因莊浪西之仙米寺地方,山深林密,設守備等官,移涼州高古城額兵駐守。
五年,於大通鎮設馬步兵二千人,以白塔川、側爾吐二處逼近邊境,各設兵八百
人。以插漢地方遼闊,設寶豐、新渠二縣,設文武各官,並增戍兵,控制賀蘭山
一帶。八年,岳鍾琪於吐魯番通伊犁之要路,嚴設卡倫,巴爾庫庫等處,多駐防
兵,闊舍圖地方,為南北二山鎖合處,屯駐重兵,分防南北山口。十一年,因西
路之布隆吉爾,北連哈密,西接沙州,為關外重地,乃建築城垣,屯兵防守。
乾隆四十九年,福康安、阿桂籌備邊防,自蘭州迤東至涇州一千餘里,北達
邊城,外則番族環居,內則回民錯處,墩戍寥落,乃擇要增設營戍,凡將弁二十
三人,兵丁二千人。嗣又增兵三千人,北路靖遠,南路秦、階,大河東西各處,
互為捍衛。
道光二年,以察罕諾門汗投誠,其所轄二十族,分為左右二翼,視蒙古例,
每翼統以專員,嚴稽關卡,以孤河北野番之勢。三年,因青海蒙古向未有受事盟
長,乃就青海二十旗內,設正副盟長各一人,隨同官兵習武,以防番眾渡河。十
一年,楊遇春於察罕託洛地方,增設蒙古兵,分作二班,布守各卡,以佐官兵。
二十三年,富尼揚阿於將軍台、會亭子二處,各建城垣,防禦西番。二十六年,
布彥泰以番賊擾邊,規復防河舊制,增兵千人,分布沿河渡口。又哈喇庫圖爾營
所屬之南山根,及南川營所屬之青石坡二處,為野番出入總路,各以汛兵駐守。
永安營、紅崖營、永昌協所屬之扁都口、石灰關各要口三十八處,均撥兵巡守,
自數十人至百餘人不等。沿邊小口,各備坑塹,以遏賊騎。時番賊恃其槍馬便利,
頻年竄擾,亦斯門沁地方,為番騎來往要區,募獵戶千人編為一軍,供遠探近防
之用。旋以亦斯門沁設兵,僅可防甘、涼二州之扁都口等隘二十七處,兵力尚嫌
不足,復於沙金城設兵千人,以防涼州所屬之一顆樹等三十處隘口,於野牛溝設
兵千人,以防甘州所屬之大磁窯等十八處隘口。提鎮大員,復督率沿邊將弁,先
事預防。
自粵寇披猖,回匪乘之,玉關、雪嶺間,騷然不靖。鹹豐元年,以番賊復出,
令琦善等撥兵設卡,嚴密巡防。二年,令舒興阿等督率邊卡文武,修濠壘,增馬
探,各營定期會哨,分途堵截。四年,因西寧一帶,番族窺伺,增募獵戶三千人,
分防隘口。八年,以青海迤西戈壁,給番民暫居,令西寧總兵、道員,定立界址。
九年,令甘肅省疆臣督辦團練事宜。
同治十年,豫師等於甘、涼各處邊隘,自平番至威遠各口,及巴燕戎格山後
與西寧番地通連者,一律加意嚴防。張曜因甘肅之金塔一帶,邊牆損壞,平番之
裴家營,古浪之大靖、土門,甘、涼之南山各口,時有土番竄擾,分遣員弁偵探
防堵。十一年,左宗棠於河州迤西之西南北三面,毗連番界,及槐樹關、老鴉關、
土門關三隘口,與抱罕羌人接境之處,以歸化之番眾僧俗四千人,馬四千餘匹,
防守各關。是時,平定關、隴,皆客軍之力,數萬額兵,幾同虛設。左宗棠懲前
毖後,乃減兵加餉,繕器械,簡軍實,以重邊防。惟新設之靈武、化平、硝海三
營兵數無多,逼近蒙、番之永昌、莊浪、松山三營,仍循舊額雲。
四川西連衛、藏,北接青海,南盡蠻夷。自雍正、乾隆間,青海、大小金川
次第綏定,沿邊之防,以打箭爐為尤重。
康熙三十九年,移化林營於打箭爐,以防爐番。
雍正元年,年羹堯於川、陝各處邊隘,擇要增兵。一為中渡河口,乃通西藏
要路,修築土城,以守備移駐。一為保縣,在大河之南,乃土番出沒之所,一為
越巂,地多蠻倮,一為松潘外之阿樹,及黃勝岡、察木多,均撥兵駐守,設游擊、
千總等官。二年,青海蕩平,於邊外單葛耳斯地方,設參將等官。暗門、拉科、
恆鈴子三處,設守備等官。河州保全堡,設游擊等官。打箭爐外之木雅吉達、鴉
龍江中渡、里塘、巴塘、鄂洛五處,設總兵、副將等官,率兵駐守。六年,岳鍾
琪因河東西苗民改土歸流以後,建昌遂為沿邊重鎮,乃於柏香坪、冕山、寧番、
寧越、鹽井、波沙、托木、熱水等處,增設將備營汛,合原有之弁兵,鹹隸於建
昌鎮標。十年,黃廷桂以建昌之竹核,及涼山西南之魚紅地方,當諸蠻出入門戶,
谷堆、格落二處,大赤口、小河壩、勒必鐵、阿都四處,皆系邊要,乃於竹核設
將備兵丁共三千人,阿都設兵千人。
乾隆十七年,岳鍾琪因番眾投誠,以威茂副將移駐雜谷腦,設兵千二百人,
西南境與梭卓接壤之處,均設汛駐兵。四十一年,金川平定,於雅州建城,命提
督移駐,增兵六千五百人,分守沿邊。四十四年,設懋功、綏靖、崇化、撫邊、
慶寧五營,制同內地,隸松潘鎮總兵,以控番徼。四十五年,特成額因川邊外之
察木多,曾設游擊等弁兵,控制西藏。今藏事敉平,乃抽撥營兵,移防江卡,增
築碉房,並於三暗巴一帶,設守備等官。
道光十三年,以副將率兵二千人,駐大樹堡,濬濠建碉,兼防河道。以松潘屯
千九百人,歸併峨邊。十九年,因川邊防兵僅四千餘人,不敷防守,於馬邊、雷
波、越{山雋}、峨邊、屏山各廳縣增兵二千人,增練兵千六百人,改營制,修碉
堡,並飭鎮道各員,於秋冬分巡邊界。尋以馬邊等廳,夷匪不靖,命大臣齊慎親
往籌防。
同治十二年,因峨邊廳蠻族投誠,擇充千、百戶等職,編制夷兵,建修碉堡。
光緒二十三年,鹿傳霖以三瞻地接里塘,為入藏北界,擬設定瞻直隸廳,而
移建昌道於打箭爐,仿金川五屯之制,設立屯官及將弁汛兵,並接展電線至前藏。
其事議而未行。三十三年,部臣議裁併邊防軍,趙爾豐以川邊原有巡防五營,已
屬不敷調遣,遂定議緩裁。
宣統初年,趙爾巽以打箭爐外所有改土歸流屬地,擬悉隸於邊務大臣,並增
設官吏,寬籌經費,協濟兵食,以固邊圉。三年,趙爾豐收回三瞻,土司之梗化
者,遂自請歸流雲。
雲南沿邊,環接外夷,南境之蒙自,當越南國,西南境之騰越,當緬甸國,
尤為南維鎖鑰。騰越界連野番,舊設八關九隘,以土練駐防。緬甸國入貢之道,
向由虎踞關入,經孟卯、隴川等處,以達南甸,設南營都司以備之。自外海輪舶
南來,直抵新街,商賈鹹趨北道,由騰城西南行,經南甸、千崖、盞達三宣撫司,
歷四程而至蠻允,過此即野人境。其間有三路。下為河邊路,中為石梯路,上為
炎山路。下路較近,上路則柴草鹹便,行四日至蠻暮,入緬甸界。舟行一日,可
達新街。又印度東境之野山,系珞瑜番族,英吉利人由印度侵入,闢地種茶桑,
其地可通孟養而達騰越,邊外強鄰野俗,錯處可虞。明代舊置銅壁、巨石、萬仞
諸關,以固邊圉。水道則海珀江自千崖以下,水勢漸寬,與大金沙江合流,元代
征緬甸,以舟師制勝,取建瓴之勢也。其永昌、順寧、大理三府,及蒙化一廳,
楚雄府之姚州,皆迤西邊界,山深箐密,漢、夷雜處。清初原設永順鎮總兵,迨
改鎮為協,僅於永昌城駐兵,沿邊一帶,有鞭長莫及之虞。
雍正二年,青海平定,於鴉龍江各處,設副將等官,宗鄱地方,當雲南孔道,
設參將等官,以靖邊服。三年,因威遠大山為苗、倮盤踞之所,乃於普茶山各處,
設參將等官,兵丁千二百人,並於九龍江口設立防汛。四年,以四川阿墩子地方
當中甸門戶,移其防汛歸雲南省管轄,與里塘、打箭爐相為犄角。五年,以中甸
延袤千里,為滇省西南藩籬,維西乃通西藏要隘,增設參將營於中甸,守備營於
維西。六年,因烏蒙、鎮雄二處地方遼闊,於烏蒙設總兵等官,鎮雄設參將等官,
分隘駐防。所有舊設之貴州威寧營,雲南鎮雄營、東川營鹹隸烏蒙鎮總兵調遣,
建築城垣。旋增兵千五百人,設尋甸州參將等官。七年,設普洱府及普洱鎮將,
標兵三千二百人,分防各路。
乾隆三十二年,以木邦為通緬甸要路,並九龍江、隴川、黑山門各隘,鹹以
兵駐守。四十三年,李侍堯因永昌、普洱等府,向以鎮、協標千五百人,在三台
山、龍江一帶駐營防緬,冬去春回,頗形煩累。雲南省控制全邊,重在騰越。其
南甸之東南為杉木籠,距虎踞關百餘里,當騰越左臂。南甸之西南為千崖,距銅
壁、萬仞、神護、巨石諸關,均一二百里,實為各路咽喉。乃於杉木籠、千崖二
處各增將弁營汛。龍陵地方,道通木邦,原駐兵千五百人,其南三台山尤為扼要,
亦增設弁兵。以順寧一路舊有之額兵,分駐緬寧,與永順右營協同防守。總督、
提、鎮大員,每年酌赴騰越邊外巡閱一周,以期嚴密。
嘉慶十七年,以雲南邊外野夷倮匪肆擾,而緬寧、騰越各隘,皆瘴癘之地,
難駐官兵,復設土練兵一千六百人,以八百人駐守緬寧之丙野山樑等處,八百人
駐守騰越之蠻章山等處,省官兵徵調之勞。
道光間,林則徐於迤西移改協、營,增設弁兵。其扼要之處,為永平縣、永
昌府龍街汛、永定汛、漾濞汛、姚關汛等,凡二十一汛,鹹增兵駐防,而瀾滄江
橋尤為扼險。順寧府毗連夷地,以龍陵協與順寧參將對調。緬寧廳、錫臘、右甸、
阿魯、史塘等處防軍,或分汛多而存城少,或分汛少而存城多,地之夷險與兵之
多少不均,鹹酌量增調。大理府原駐提督,而上下二關,及太和縣城、彌渡、紅
岩、趙州等處,尚屬空虛,均增兵填防。姚州、蒙化二處,亦改汛增兵。
同治間,雲南平定,岑毓英因迤西麗江府城地處極邊,界連西藏,麗江、劍
川交界之喇雞鳴地方,系江邊要隘,江外即野人境,向未設兵。乃以麗鶴鎮都司
移駐麗江府,劍川營都司移駐喇雞鳴。此外楚雄府屬之八哨地方三、四百裡間,
倮夷雜居,亦系要地,令楚雄協副將設汛駐兵。十三年,以昭通標兵之半,赴金
沙江外駐守。
光緒七年,劉長佑因劍川城地當孔道,為迤西要區,以喇井營移駐劍川。喇
井亦瀾滄江要地,以吉尾汛移駐,互相會哨。十一年,岑毓英因滇省入越南之路,
以白馬關為要,法蘭西人通商之路,以蒙自縣為沖,沿邊千里,處處錯壤,留防
之兵一萬六千人,編為三十營,以白馬關隸開化鎮總兵,蒙自隸臨元鎮總兵,每
年瘴消之際,親赴邊陲,簡閱營伍。箇舊錫廠,規制宏大,廠丁數萬人,漢、夷
雜處,且通三猛、蠻耗各路,乃增設同知一員,移臨元之都司營兵駐防箇舊,調
原駐開化游擊移守白馬關,以右營都司分防古林,移右營守備駐長岡嶺,以臨元
游擊駐蒙自縣,右營都司分防水田,右營守備分防嵩田,為因地制宜之計。自雲
南入緬甸,共有六途,以蠻允一途為捷徑,沿邊由西而南而東,皆野人山寨,布
列於九隘之外,兵團守望,時虞不足。乃調關外勁旅二千餘人,與原有防軍及鄉
團、土司,協力警備。十四年,岑毓英以邊境倮黑夷匪,頻年滋事,分別剿撫。
倮黑所屯踞之地,分上下改心,在瀾滄江畔,界接土司,其東西大路,與緬甸逼
處,為順寧、普洱兩府禁止,其下改心地方,尤為扼要。乃增設鎮邊撫夷廳,擇
地建築城垣,並設參將等官,駐防兵丁一千一百五十八人。二十二年,鹿傳霖以
維西協所屬阿墩子汛地,界接川邊之巴塘,左臨瀾滄江,右挹金沙江,地勢至要,
英緬鐵路所經,相距漸近,僅四、五日程。乃協商四川疆臣,酌設重鎮,並於川、
滇交界處,兩省各設文武員弁,協力防邊。雲南自英據緬甸,法奪越南,防守兩
難。光緒之季,西南騰越、臨安兩路,創設團練,稍資捍衛。而餉絀兵單,邊防
漸弛矣。
廣東邊防,海重於陸。同治十三年,越南不靖,督臣瑞麟慮其越界,以防勇
二千人扼守欽州。光緒八年,曾國荃因欽州之東興街,地接越南,撥勁兵二營駐
守,續撥老勇三營助之。十年,法蘭西侵奪越南,彭玉麟督辦粵防,以欽州與廉
州並重,增調營勇赴欽、廉,恐地廣兵單,以團練協守。至省內防務,則有三江
口之排瑤,瓊、崖之黎匪,時或出巢滋事。排瑤山境四百餘里,康熙四十一年,
於瑤境適中之三江口,設立寨城,置副將等官,兵丁千餘人。道光十二年,增三
江口戍兵二千人,建築碉台,以控制悍瑤。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剿平瓊州黎匪,
山路開通,收撫黎眾十萬人,定撫黎章程十二條。粵省負山帶海,西來歐舶,首
及粵洋,陸路僅欽、廉一路當敵,防戍較易於海疆也。
廣西南邊,綿亘千餘里,原設隘所百有九處,分卡六十六處,與越南之諒山、
高平、宣光等處接壤。叢山密箐中,小徑鹹通。鎮南關至龍州一路,地較寬平,
為中越商旅通衢,東出太平、南寧,西出歸順、鎮安之總匯。自龍州以東,下水
直達梧、潯,有建瓴之勢。歷朝南藩向化,自清初至道光、鹹豐間,惟於龍憑營
所轄水陸各隘口,以戍兵及沿邊土司協力防守。
同治十一年,令馮子材等就戍所之鎮揀選各營,分布各隘,是為防軍守邊之
始。迨法、越戰事起,邊氛日亟,徵調頻煩,兵無久駐之地。
光緒十二年,中、法款議既成,兩廣總督張之洞以鎮南一關,鈐轄中外,固
屬極沖之地,即鎮南關之中後左右各路,亦須分兵設防。關以內之關南隘及憑祥
土州為中路。自關以東,明江廳轄之由隘,寧明州轄之羅隘,思陵土州轄之愛店
隘,上思州轄之百侖隘、剝機隘為東路。自關以西,龍州廳轄之平西關、水口關,
下凍土州轄之布局隘、梗花隘,歸順州轄之頻峒隘、龍邦隘,鎮安廳轄之猛峒隘、
剝淰隘、百懷大隘等為西路。以上各隘,鹹增兵屯守。以十二營防鎮南關中路,
以四營防東路,六營防西路。其道路寬者,築台置炮;路窄者,設卡浚濠;甚僻
者,則掘斷徑路,禁阻往來。豫造地營。無事則操練,有警則徵調赴援。廣西提
督由柳州移駐龍州,以控制邊夷。而邊境過長,貴能扼要。關前隘為諒山來路,
羅隘為間道所通,歸順之龍邦隘,鎮安之那坡隘,分扼牧馬、保樂夷寇來路,由
隘當文淵之沖,即龍州後路,下凍土州通鎮邊聲息,令駐邊各將領,宜加嚴防。
旋督臣張之洞以沿邊之新太協、上思營、鎮安協各營兵,或改勇補兵,或裁兵留
勇,各就所宜,即分防之舉,為並省之謀。十三年,復移駐鎮、道各員,以資分
任。
二十三年,譚鍾麟因邊境迤長凡千七百里,僅恃營汛,終嫌單薄,乃扼要建
築炮台。原有防軍二十營,以分防見少,每營止能抽撥二棚駐守炮台。二十六年,
蘇元春因南、太、泗、鎮及上思、歸順四府二廳州,皆為邊地,勇丁數僅萬人,
凡三關百隘,沿邊炮台,皆須防守。乃以新募調赴江南之五營,並抽調邊軍五營,
合成十營,為剿辦沿邊游勇土匪之用。三十年,柯逢時令各州縣增募勇丁八千餘
人,給以毛瑟後膛槍,以佐防軍,並令各屬勸民間多築碉堡,藉御外侮。
三十一年,李經羲以廣西沿邊,全恃防軍,近年邊防大軍,專駐龍州訓練,
而南、太、鎮等郡,以迄滇邊,無復邊營蹤跡,客軍又撤回過半,乃酌增防營,
募土著親兵,就地防禦。蓋廣西制兵,舊額六萬二千餘人,自同治四年以後,屢
加裁汰,由制兵而趨重防軍。法、越事起,於邊地防軍,尤為注重。至光緒季年,
改練新軍,非復防營規制矣。
蒙古以瀚海為界畫,其部落之大類有四:曰漠南內蒙古,曰漠北外蒙古,曰
漠西厄魯特蒙古,曰青海蒙古。清初,漠南蒙古臣服最先。至康熙初年,而漠北
喀爾喀三部內款。及親征準噶爾,而青海諸部來庭。惟漠西厄魯特部,至乾隆間
始征定焉。漠北外四盟蒙古,康熙間初定,增為五十五旗。雍正間,增三音諾顏
部,共前三部為四部。乾隆中,增至八十二旗。其會盟分四路:土謝圖汗為中路,
che6*臣汗為東路,札薩克圖汗為西路,三音諾顏為北路。乾隆間,築城於烏里雅蘇
台及科布多二處以鎮撫之。其統率蒙兵之制,內札薩克之兵,統於盟長。外札薩
克之兵,統於定邊左副將軍。杜爾伯特及新土耳扈特、和碩特之兵,統於科布多
辦事大臣。土耳扈特之兵統於伊犁將軍。青海各部落之兵,統於西寧辦事大臣。
雍正間,西陲未靖,阿爾泰及河套以北,迤西直達巴里坤,平原沙磧,數千裡間,
無險可扼。乃於四台至三十五台,每台選精兵駐守,互為聲援。於烏里雅蘇台城
外山顛扼要處,復各建炮台,屯重兵於特斯台錫里。旋增設卡路八處於鹽口、戈
壁二口,遣兵更番巡探,以期嚴密。其時防在西徼,而北鄙無驚。自乾隆間蕩平
準部,而衛拉特來歸,內外各盟長,從征回、準,屢奏邊勛,新舊土耳扈特,同
膺茅土,北境俄羅斯亦方輯睦,陰山、瀚海間,百有餘年無事矣。
迨鹹豐、同治間,中原多故,蒙邊亦多不靖。同治四年,增熱河馬隊三百人。
五年,以包頭鎮為綏遠要區,原有防兵,積年疲乏,調吉林馬隊協同駐守。六年,
李雲麟以三音諾顏蒙兵專防烏城,而招募奇古民勇駐八里岡,與科布多、塔爾巴
哈台二城蒙兵為犄角。八年,以布倫託海各領隊大臣所有旗兵,改隸科布多大臣,
分防熱河等處。令烏梁海總管,自卜果蘇克霸至沙賓達巴哈與俄羅斯接界處,新
立鄂博界牌八處,嚴密巡察。徙厄魯特僧眾於阿爾泰山,徙俗眾於青格里河。九
年,調大同、宣化練軍二千人駐防庫倫,修復推河以北至烏城十五台站,並牧馬
三千匹,熱河增練洋槍隊三百人,以固庫倫西路之防。十年,以濟斯洪果爾台站
為察哈爾及歸化、綏遠運糧要區,撥兵駐守。令蒙古各台,自張家口至八台,以
察哈爾都統管理。自九台至科布多,及庫倫、歸化二路,以各盟長管理。每台增
設駝馬百五十匹,凡軍械糧食,接護轉運,以利軍行。十一年,改建烏里雅蘇台
石城,並整頓沿邊台務。庫倫西接俄疆,向未設兵,乃於圖、車兩盟蒙兵內,輪
派四百人,分駐庫倫四境。十二年,調察哈爾馬隊協防烏里雅蘇台。旋以軍台四
十四站,地勢綿長,分防散漫。乃分為四路,於中二路擇要駐營,調綏遠城馬隊
移防哈爾尼敦,以原有之兵守塞爾烏蘇。
至光緒間,新疆大定,西顧無虞,而北境俄患漸偪。光緒六年,調宣化練軍、
直隸步隊赴庫倫防俄。七年,因烏城三面鄰俄,邊防重要,而原有防軍,技藝生
疏,烏城共駐蒙古練軍及黑龍江、察哈爾馬隊二千五百人,由京營派教習前往教
練,俾成勁旅。十八年,李鴻章以熱河東境山谷叢雜,毗連奉天,撥直隸練軍馬
步隊各一營擇要駐防。二十四年,以熱河、察哈爾為蒙邊要地,令各都統等選練
兵丁,整備軍實。三十二年,以熱河馬步隊三營改編為常備軍,其兵額均次第補
足。時內外蒙古兵日益孱弱,俄人遂駸駸闌入,烏梁海以南受其牢籠,喀魯倫河
以東恣其墾牧,鄂博、卡倫遂同虛設矣。
直隸沿蒙邊防務,雍正九年,令直隸疆臣修治邊牆,其古北、宣化、大同三
處,鹹募兵增防。自獨石口以西,至殺虎口一帶要隘,亦酌增弁兵。十年,於獨
石口改設副將以下各官,增額兵八百人,邊牆衝要處,增設鹿柵木柵,以備堵御。
自清初至乾隆、嘉慶朝,蒙邊綏輯。鹹、同之間,西陲用兵,蒙匪亦漸滋事。同
治四年,以直隸北境沿邊關口五十餘處,兵數甚單,調撥京師火器營、威遠隊、
提標馬步隊,分駐喜峰口、鐵門關、灤陽、灑河橋、遵化、羅文峪迤北迤西等處。
光緒七年,李鴻章以北邊多倫廳地兼蒙旗,僅有新舊防軍七百餘人,不敷分布,
增調宣化練軍馬隊一營分段梭巡。十八年,以直隸防軍五營駐古北口。十九年,
李鴻章因古北口防營調回內地,而熱河地廣兵單,乃別練馬隊三哨,與原有之朝
陽馬隊一營、圍場馬隊百人,互為援應。直隸邊務,重在海疆,東之山海關,為
遼、沈門戶,南之天津、大沽,為京師禁止。其北境惟緝捕蒙匪,無事重兵屯戍
也。
山西邊界之歸化、綏遠、包頭鎮,控扼草地,毗連大青山,南抵殺虎口,西
逾纏金,東接得勝口,與蒙古、回部錯壤。鹹豐軍興以後,官兵四出征討,邊備
空虛,寇盜乘機竊發。同治六年,左宗棠督師秦、晉,以山西省弁兵團勇均不可
恃,乃分撥營勇,駐守黃河西南兩岸,別募三千人,赴禹門、保德間防守,並造
炮船四十艘,酌配水師,駐垣曲、三門一帶。軍事定後,防軍旋撤。光緒間,曾
國荃調撥湘軍,擇要屯守,而兵數僅一千二百人。九年,張之洞以雁門關為晉邊
要口,止有練軍千人,令各營以次抽練,以固邊防。十年,增練大同、太原二鎮
馬步營。衛榮光增練馬隊五旗,以三旗駐口外,二旗駐口內,以佐湘軍之不逮。
由山西省迤西,為陝西之北境,惟榆林、神木一隅,地接蒙疆,而障以長城,環
以河套,民情馴朴,防務更簡於燕、晉也。
新疆為西域三十六國故壤,歷代籌邊列戍,近在玉門,遠亦僅龍堆而外。自
乾隆年準部平,道光朝回疆定,至光緒間,再定天山,開省治於迪化城,設五府
三十六縣。而俄羅斯邊境由北而西,綿延錯亘。自奪取霍罕三部後,伊犁及南路
喀什噶爾皆與俄屬相接。全境中界天山,分南北二路。北路為準噶爾部落,西北
以伊犁為重鎮,烏魯木齊當往來孔道,塔爾巴哈台為北境屏藩。南路悉回族所居,
烏什當適中之地。葉爾羌、喀什噶爾雄冠諸城。英吉薩爾西達外藩。
乾隆十八年,以準噶爾逼處邊境,哈密及西藏北路雖已設防,而選將備,具
駝馬,簡軍實,勘水草,儲糧餉,修城垣,諸端待理。命疆吏先事籌備,次第施
行。哈密已駐重兵,而防所全恃卡倫。天山冰雪嚴寒,加意撫循士卒。南路各城,
以滿洲營、綠旗營協同防守。和闐、庫車、辟展諸城,則但設綠旗營兵。其卡倫
台站,自哈密西至辟展,北至巴里坤,自辟展西至庫車,北至烏魯木齊,自庫車
西至烏什,又西至葉爾羌,又西至喀什噶爾,其南至和闐,視卡倫之大小,定戍
兵之多寡。各台站設駝馬車輛毋缺,前行阻水,則造舟以濟之。二十四年,戡定
準部,北路重地,鹹分兵設防,山川隘口,悉置卡倫台站。各卡倫設索倫、錫伯、
厄魯特兵丁自十名至三十餘名有差。各台站設滿洲、綠旗、察哈爾兵丁各十五名。
南路各城設辦事大臣。其理事回官阿奇木伯克以下,各有所司,分統回兵,隸駐
防大臣調遣。二十六年,設伊犁馬步兵二千五百人。二十七年,設伊犁將軍及參
贊領隊大臣。三十一年,設烏魯木齊辦事大臣。
嘉慶二年,於惠遠城之北關,增調戍兵。
道光六年,以新疆防軍已增至萬餘人,令疆吏調兵四千人赴回疆,二千人赴
阿克蘇,協力防堵。又因喀什噶爾防兵較少,於城北要隘增兵三營,城南增兵二
營。八年,分遣喀什噶爾防兵四千三百人防守各路,選精壯二千人分十班教練。
那彥成因阿克蘇為南路要地,增兵千人,合原有防兵凡二千餘人,以控制南北二
路。其冰嶺一路,北通伊犁西南卡倫,外通烏什之捷徑,一律封禁。喀什噶爾、
葉爾羌、英吉薩爾各卡倫,向僅駐兵十餘名,乃於各卡倫適中處,凡通霍罕、巴
達克山、克什米爾外夷之路,增築土堡,以都司等官率兵駐守,兵數自數十人至
二百人不等。九年,於喀什噶爾邊界增卡倫八處。十一年,回疆大定,命參贊大
臣駐葉爾羌,總理八城回務,節制巴里坤、伊犁兩路滿、漢兵一萬四千餘人,分
防各路。喀什噶爾之八卡倫,道通霍罕,築土堡三座,增建兵房。葉爾羌所屬卡
倫,通克什米爾外夷要隘,英吉薩爾通布魯特要隘,各修土堡駐兵。於烏克蘇、
烏什二處,各駐八旗兵一千三百人。於喀什噶爾駐綠營兵三千人,為前鋒,兼守
邊卡。英吉薩爾駐馬隊五百人,綠營兵千人,為前後二城中權接應之師。巴爾楚
克綠營兵三千人,築堡屯守。和闐增足防兵五百人。所餘滿、漢兵六千餘人,悉
數駐葉爾羌,隸參贊大臣統轄,遇警援剿。其喀什噶爾、葉爾羌舊額回兵,仍挑
補訓練,以替防兵。十四年,以索倫、錫伯、察哈爾、額魯特四處營兵,守衛伊
犁沿邊大小卡倫七十餘座,按期會哨,統兵將領,不得輕出邀功。
鹹豐二年,廷臣會議,以新疆南北路駐兵益多,數逾三萬,頻年由內地換防,
殊苦煩費,乃於伊犁等處綠營兵內調撥換班,其不足者,就地募之。
鹹、同間,中原用兵,關外南北各城,邊氛四起。同治二年,調察哈爾蒙兵,
悉數由科布多赴烏魯木齊屯守。五年,調烏里雅蘇台蒙兵六千人赴伊犁。九年,
調黑龍江兵二千人,察哈爾兵千人,馬隊二百餘人,馳赴烏城,並令喀爾喀各盟
長,隨時整頓蒙兵。十年,在烏梁海一帶,安設台站,迤西亦一律設台,直抵塔
爾巴哈台。十一年,因庫爾喀喇烏蘇等處,為晶河要地,招募勇丁,協同馬隊防
守。調宣化、古北口營兵,分赴烏城。十二年,調大同、宣化兵千人,赴防塔爾
巴哈台。十三年,以塔城為西路防務扼要之區,調伊犁迤北之察哈爾兵二千人,
及蒙古兵益之。尋命左宗棠由關、隴西征,天山內外,次第戡平,而俄羅斯亦歸
我伊犁。
光緒三年,左宗棠於伊犁增築炮台,多駐勁旅。劉錦棠就關外營勇之精壯者,
編為制兵,改行餉為坐糧,參用屯田之法,以足軍實。張曜更定新疆營制三事:
一、增騎兵,佐步兵之不逮;一、重火器,減養兵之費,為購器之資;一、設游
擊之師,駐南北路之間,預防俄患。六年,恭釒堂因烏魯木齊之鞏寧城,接壤精
河,旁達烏城間道,而舊城已圮,乃於迪化城外高原,別建新城,以駐防兵,而
資控扼。十二年,劉錦棠以巴里坤滿營歸併古城,伊犁共駐馬步防軍二十八營,
酌裁新募之勇,編留精壯,為馬隊九旗,步隊十三旗,自伊犁至大河沿及精河以
東,分路駐防。十四年,額爾慶額因塔爾巴哈台駐防漢隊,久役思歸,就甘肅額
兵,及察哈爾部內,選二千六百人調防。十五年,復於塔城增募防兵,凡步隊三
營,馬隊四旗,弁勇二千人。十六年,以伊犁滿洲營,經兵亂後,額數久虛,酌
量挑補,定為二千人,再挑留錫伯、新滿洲千人,以備不足。伊犁漢隊改立標營,
凡步隊一營,馬隊二營,格林炮隊一哨。惠遠城北關設炮隊一哨,定遠城設馬隊
三旗。十七年,楊昌濬因塔城境內,漢、蒙、回、哈雜居,東接烏梁海,西接伊
犁,地既險要,路復分歧,共增將弁三十一員,步隊三旗,馬隊四旗,以備巡防
彈壓。十九年,以總兵官駐防綏定,統漢隊三千人,策應四境,若廣仁城、果子
溝、三台、瞻德城、三道河、霍爾果斯、拱宸城、寧遠城,以馬步炮隊分防。三
十一年,潘效蘇因新疆兵費過重,改練土著,遣散客軍。回纏民性各殊,以二三
成攙入漢軍訓練,漢軍則各營旗皆減為哨,節餉防邊,始能兼顧。
宣統二年,札拉豐阿因塔爾巴哈台禁止西北,以原有馬步炮隊,及左右旗蒙、
滿隊,悉改新式操法。時中朝方議減餉裁兵,未遑遠略。俄羅斯正經營東陲,遂
暫安無事雲。
西藏初設駐藏大臣,而番眾仍統屬於喇嘛。當崇德七年,da6*賴、班禪與厄魯
特同時入貢。順治、康熙間,朝請不絕。康熙之季,準噶爾侵藏,由西寧進兵平
之。
雍正五年,弭噶隆之爭,以頗羅鼐有定亂功,進封郡王。十年,留雲南兵於
察木多,以防番眾。
乾隆十五年,除頗羅鼐王爵,始設駐藏大臣,與da6*賴、班禪參互制之。其西
南之廓爾喀,時窺藏境,中朝以兵力佐之,收復巴勒布所侵占藏地,增設塘汛守
兵十三處,以寨落之多寡為衡,前藏增唐古特兵八百人,後藏增四百人。五十四
年,始於前後藏各設番兵千人。其通內地之定日、江孜二處要隘,各設番兵五百
人,就近選補。設戴琫三人,以二人駐後藏,一人駐定日。增江孜戴琫一人。
前藏番兵隸駐防游擊,後藏番兵隸駐防都司。令四川督臣以頭等將備為駐藏之選,
統以大臣。其駐藏之兵,令駐藏大臣親為校閱。嗣因定日、江孜為各部落來藏必
經之路,各增防汛,設守備等官。打箭爐之外,擇地設游擊等官。五十八年,和
琳等會勘後藏邊界及鄂博情形,江孜番、漢兵已敷防守,惟定日地方遼闊,為聶
拉木、宗喀、絨轄三處總匯之區,其捷徑如轄爾多、古利噶等處,均為要隘,增
設番兵,統以戴琫,修寨落以備棲止,立鄂博以守界畫。
道光二年,懲治聶拉木、絨轄各營官私釋喇嘛之罪,別遣番兵補營兵之額。
二十一年,令番兵習弓矢者,改習鳥槍。二十二年,令後藏大臣督率將弁教練堆
葛爾本挖金番民武技。
鹹豐五年,以廓爾喀不靖,駐防兵單,令喇嘛等聯絡防範,調前藏僧俗土兵
二千人赴策墊地方防範。
同治四年,駐藏大臣滿慶等,調派土兵及統兵番員防備披楞。八年,因披楞
侵占哲孟雄,與唐古特相持,令恩麟等整頓後藏番、漢營伍。十一年,命德泰赴
藏,校閱江孜、定日後藏三汛防營,以固哲孟雄及聶拉木門戶。
光緒二十四年,駐藏大臣文海因後藏定日地方營伍及靖西設防,駐藏大臣久
未巡視,乃率兵親往各處校閱。光緒季年,駐藏大臣聯豫仿內地制,設武備學堂,
擇營弁衛隊及達木三十九族中之優秀者,習速成科,俟畢業後,先練一營,以開
風氣。
宣統二年,聯豫因工布平定,以馬步炮隊工程隊分地駐守。旋疏請裁去幫辦
大臣,設左右參贊,分駐前後藏。三年,波密野番滋事,即以工布之兵剿辦,並
以步隊擇地駐防,為各營後援。
至川軍入藏之舉,始於雍正初年,準噶爾窺邊,詔以川、陝兵二千人駐防,
設正副大臣,分駐前後藏。其時雲南省軍隊亦分途入藏。事定,仍撤歸原省。歷
朝鎮撫藏地,多用漢軍、番卒。至光緒三十一年,四川督臣錫良奏調川軍出打箭
爐,並招募土勇為嚮導,以剿竄回。是年八月,巴塘喇嘛戕害大臣,全藏震動。
四川提督馬維祺、建昌道趙爾豐合兵進克巴塘、里塘,勘平邊亂。三十二年,里
塘逆番桑披復率眾倡亂,錫良命趙爾豐等以川軍討平之。其時番僧與北部回民日
就衰弱,全藏邊境,為英吉利、俄羅斯遠勢所包,藏事遂不可問雲。
苗疆當貴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歷朝皆剿撫兼施。康熙三十八年,以鎮
筸居苗疆衝要,改沅州鎮為鎮筸鎮,設總兵以下各官,增額兵千人,合原有之兵
凡二千一百人,以防紅苗。雍正九年,復增兵二千人。是年,鄂爾泰因都江與清
水江形勢劃分,增設清江鎮標,以新設之丹江、台拱等營,及原有之銅仁、鎮遠
等營,鹹隸清江鎮。而以都勻、黎平,並上江、下江各協、營,隸於古州鎮總兵。
乾隆元年,楊名時銳意治苗,以貴州省苗眾分生熟二苗,生苗在南,熟苗在北,
乃屯駐重兵於內地,而擇鄰苗之要道,增修壁壘,使民有所歸,兵有可守,遇苗
眾出巢滋事,則互相援剿,戰勝勿事窮追,兼撫熟苗,俾漸知向化。五年,那蘇
圖因永順所屬,緊接苗疆,且與湖北省之容美土司、四川省之酉陽土司連界,乃
以永順協標兵改隸鎮筸鎮總兵,聯絡楚南聲勢,合力防苗。
嘉慶初年,戡定苗疆以後,於鳳凰、乾州、永綏、古丈坪、保靖各廳縣,沿
邊次第建修屯堡碉台,築邊牆以嚴界畫,築土堡以資守御,築哨台以憑瞭望,碉
卡則戰守鹹資,炮台則堵截尤利。設練勇千餘人,屯丁七千人,墾闢屯防田十三
萬一千餘畝,悉以屯兵耕種。其地皆附近碉堡,以便駐守,且節餉糈。歷嘉、道
兩朝,沿邊寧謐。
鹹豐軍興以後,苗眾乘機肆擾。至同治年,席寶田等大舉平苗,雖間有剽掠
之事,以防勇隨時剿撫。光緒十二年,譚鈞培因苗民馴擾無常,乃仿傅鼐防苗之
法,增修石碉土堡,由附郭而漸及山林險阻之處,互為守望,以備苗民出入,於
舊日之苗疆營制,無所變更也。
沿邊墩台、卡倫、鄂博、碉堡,清初於各省邊境扼要處,設立墩台營房,有
警則守兵舉煙為號。寇至百人者,掛一席,鳴一炮;至三百人者,掛二席,鳴二
炮;至五百人者,掛三席,鳴三炮;至千人者,掛五席,鳴五炮;至萬人者,掛
七席,連炮傳遞。康熙七年,諭各省將領,凡水陸孔道之旁,均設墩台營房,駐
宿兵丁,傳報緊急軍機,稽察匪類,護衛行人。乾隆三年,兵部議定汛兵缺少處,
按地方衛僻情形,酌量撥補器械,務令整備,隨時察驗。有離汛誤防者革責,官
吏嚴懲之。
其軍台之制,始於順治四年,自張家口迤西,黃河迤東,設台三百四十四座,
tai6*軍七百三十二名。自張家口迄山海關迤西,設台四百十七座,台車一千二百五
十一名。
蒙古各旗台、卡、鄂博之制,以大漠一望無垠,凡內外札薩克之遊牧,各限
以界,或以鄂博,或以卡倫。盛京、吉林則以柳條邊為界,依內興安嶺而設。其
內蒙古通驛要口凡五道,曰喜峰口、古北口、獨石口、張家口、殺虎口,以達於
各旗。內蒙路近,商旅通行,水草無艱。其外蒙古之驛,則由阿爾泰軍台以達於
邊境各卡倫。康熙朝征準噶爾時,設定邊左副將軍,而外蒙古軍台之設,由內而
外,其制始密。自察哈爾而北,而西北,而又西,迄烏里雅蘇台,共置四十八台。
康熙三十一年,自古北口至烏珠木秦,置台九。自獨石口至浩齊忒,置台六。自
張家口至四子部落,置台五。自張家口至歸化城,置台六。zi6*殺虎口至吳喇忒,
置台九。自歸化城至鄂爾多斯,置台八。自喜峰口至紥賴特,置台十六。乾隆三
十四年,自喜峰口路紥賴特盡處起,置台十四。自古北口路烏珠木秦盡處起,置
台六。zi6*殺虎口路吳喇忒大路外起,置台七。自張家口路四子部落盡處起,置台
十六。喀爾喀則自備郵站。其東路首站曰尼爾得尼拖羅海,西路首站曰哈拉尼敦,
後路首站曰肯特山。迤邐而北,直抵三音諾顏境,其首站曰博羅布爾哈蘇。凡汗、
王、貝勒過境,警晨夜,飼牲畜。商旅出其途,亦資捍衛焉。
圍場卡倫之制,規取高地為之,或於岡,或於阪,或於山川之隙,隨宜設定。
其柳條邊境之設立卡倫者,東為崖口,西為濟爾哈朗圖,北為色堪達巴漢色欽等
處,又西為庫爾圖羅海等處,又南為木壘喀喇沁等處,又南而西為珠爾噶岱等處,
又南為海拉蘇台等處,又南而東為巴倫克得依等處。老柳邊在外,卡倫在內。其
故地在周阹之中者,為翁牛特,為哈喇沁,為敖漢,為奈曼,為喀爾喀,左翼
等故地鹹在焉。
其恰克圖及沿邊鄂博、卡倫之制,因山河以表鄂博,無山河則表以卡倫。鄂
博者,華言石堆也。其制有二:以壘為鄂博,以山河為鄂博。蒙古二十五部落,
察哈爾牧廠八旗各如其境,以鄂博為防。其與俄羅斯接界,中間隙地,蒙古語
薩布。凡薩布皆立鄂博以申畫之。恰克圖之中、俄邊界,凡俄國卡倫、房屋,在
鄂爾懷圖山頂,中國鄂博、卡倫,適中而平分之。如有山河,即橫斷山河為界。
由沙畢納依嶺至額爾古訥河岸,向陽為中國,背陰為俄國。蓋沿邊之地,自黑龍
江、庫倫、烏里雅蘇台、科布多四屬迤邐而西,凡八十二卡倫。科布多所屬極西
之卡倫,曰和尼邁拉呼。由此渡額爾齊斯河至輝邁拉呼一帶卡倫,均與俄羅斯接
壤。
其在黑龍江境內之卡倫,以將軍轄之。在蒙古喀爾喀等部落之卡倫,按其游
牧遠近,每卡倫設章京一員,率兵攜眷戍守。遇森林叢雜,難立鄂博、卡倫之處,
則削大樹而刊識之。
自同治七年裁撤科布多境內卡倫以後,各項哈薩克人赴界強據。光緒初年,
乃於烏克克等處,由沁達蓋圖烏爾魯向西南至馬尼嘎圖勒幹止,與塔爾巴哈台卡
倫相接,一千數百里之要隘,與俄羅斯接壤者,均設卡倫。所有協理台吉等員,
鹹復舊制。
其新疆全境之卡倫,分南北二路。北路之塔爾巴哈台,與科布多毗連,以額
爾齊斯河為界,河東卡倫隸科布多,河西卡倫隸塔爾巴哈台。自輝邁拉呼至塔城,
夏季設大小卡倫十三處,冬季設卡倫八處。此外皆哈薩克遊牧之地。塔城西南一
帶卡倫八處,界連伊犁。卡倫以外,為哈薩克遊牧。伊犁東北七百餘里,與塔城
接界之處,由哈布塔海達闌一帶而南,設大小卡倫二十三處。此外亦哈薩克遊牧。
又西而南,至伊犁河北岸,設大小卡倫八處,乃索倫領隊大臣專轄。自伊犁河南
而西,設大小卡倫十六處,乃錫伯領隊大臣專轄。卡倫之外,與哈薩克接壤。其
錫伯屯牧西南,因有回子屯所,每年夏秋設卡倫於達耳達木圖,以資巡察。由錫
伯卡倫迤西轉南而東,設大小卡倫十七處,乃厄魯特領隊大臣專轄。西南為布魯
特遊牧,西北為哈薩克遊牧。又厄魯特遊牧東南,界連喀喇沙爾之土爾扈特、和
碩特遊牧,設大小卡倫八處,亦厄魯特領隊大臣專轄。其伊犁城北塔耳奇一帶,
及伊犁河渡口,設卡倫七處,專為哈薩克貿易交通,並稽察逃人而設,乃惠寧領
隊大臣專轄。此伊犁及塔爾巴哈台大小卡倫之方向也。
其南路自伊犁南經木蘇耳達巴罕至回疆烏什城西北一帶,設卡倫六處,外通
布魯特,乃烏什辦事大臣專轄。自烏什而西,經草地及布魯特遊牧地樹窩子等處
七百餘里,直達喀什噶爾城,由城東北而西轉南,設卡倫十七處,外通布魯特,
西達霍罕安集延,乃喀什噶爾領隊大臣專轄。自喀什噶爾東南行二百餘里,至英
吉沙爾城,由城西北而南,設卡倫十二處,外通布魯特,西南行千數百里,至巴
達克山,乃英吉沙爾領隊大臣專轄。自英吉沙爾東行三百餘里,至葉爾羌城,由
城西南轉而東北,設卡倫七處,西南一帶,外通布魯特,東北一帶,專為稽查逃
人,乃葉爾羌辦事大臣專轄。又東南行七百餘里,至和闐城,城外之東西河,共
設卡倫十二處,為稽查采玉回民,又札馬耳路通阿克蘇,專設卡倫一處,均和闐
領隊大臣專轄。自葉爾羌東北行一千四百里,至阿克蘇城,其東北路通著勒士斯,
專設卡倫一處,稽查喀喇沙爾所屬之土耳扈特遊牧,乃阿克蘇辦事大臣專轄。又
東北行七百餘里,至庫車城,由城西北而南,設卡倫五處,又東北行八百餘里,
至喀喇沙爾城,城之東北設卡倫二處,又東北行九百餘里,至吐魯番城,由城西
南而東,設卡倫六處,又東北行一千七百餘里,至哈密城,城東北設卡倫四處,
均由駐紥各城大臣專轄。此回疆各城所屬大小卡倫之方向也。
自鹹、同朝回逆鴟張,俄羅斯復乘機蠶食,邊堠盡廢。迨新疆定後,至光緒
五年,收回伊犁,與俄羅斯畫定邊界,規復舊日卡倫之制。卡倫之例有三:其在
內者曰常設卡倫,在外者曰移設卡倫,最在外者曰添設卡倫。三者惟常設卡倫為
永遠駐守之地。餘皆值氣候和暖則外展,寒則內遷,進退盈縮,或千里,或數百
里不等,沙漠浩蕩,漫無定準,皆在常設卡倫之外。自西域亂作,凡移設、添設
之卡倫,悉為俄人所攘奪。左宗棠平定新疆,乃與俄羅斯重定界約,凡常設卡倫
以外,均作為甌脫之地,中、俄邊境之民,彼此不居,以免逼處。其常設卡倫,
嚴申舊制,邊烽少息矣。
其黔、楚苗疆碉堡之制,始於嘉慶朝征苗之役,傅鼐精練鄉兵,遍設碉堡,
師苗技以制苗,遂平邊患。自湖南乾州界之木林坪起,至中營之四路口,築圍牆
百數十里,以杜竄擾。其險隘處增設屯堡,聯以碉卡。鳳凰廳境內,設堡卡碉台
八百八十七座。永綏廳境內,設堡卡碉台一百三十二座。乾州廳境內,設汛碉一
百二十一處。古丈坪及保縣境內,設汛碉六十九處。環苗疆數百里,烽燧相望,
聲息相聞。關牆則沿山澗建之。炮台則擇衝要處築之,哨台則於關牆之隙修之。
卡碉屯堡,則因地制宜,或品字式,或一字式,或梅花式。其修建之制,關牆則
土石兼施,炮台則以石砌,而築土以實中心,哨台亦石砌,環鑿槍孔,高峻堅實。
碉樓之制亦然。關牆以嚴邊界,炮台以備堵截戰守,哨台為巡邏瞭望之用,屯堡
為邊民聚衛之所,卡碉則戰守兼資。其防守兵丁,有警則荷戈,無事則秉耒,進
攻退守,為持久計,以待敵之可勝,遂以底定蠻荒雲。
卷一百三十七  志一百十二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一百三十七  志一百十二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