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九 集部三十二

○別集類存目六
△《滄海披沙集》·十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泌水王朱珵堦撰。珵堦號玉源,沈簡王模之七世孫,昭定王恬
烆子,隆慶元年襲封,萬曆二十九年卒,謚康僖,見《明史·諸王世表》。所
著有《衡漳初稿》、《棲雲洞集》、《雲竇寤言》、《葵園紀言》、《公族論》
等書,嘗刻於遜學書院。繼合為一編,於吳中重刊之,總名曰《滄海披沙集》。
穆文熙《詩話》謂,王詩丰神俊逸,思致雅澹,格調在大曆以前。今觀集中,若
《夏日東園詩》,“月落棋聲久,涼生酒興多”。《潛龍寺訪孟誠菴詩》:“借
宿閒多詠,求名靜覺非”。《春初過涵春閣詩》:“酒嫌蘆筍少,春恨李花多”
等句。其格調頗近四靈,殊未足追蹤大曆,至於文體聱牙,更不出王、李流派矣。
△《芝堂遺草》·七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葉朝榮撰。朝榮有《詩經存固》,已著錄。是集為其子大學士向高所刊。
凡詩一卷,雜文六卷。其名“芝堂”者,朝榮判江州時,有靈芝產於所作仕學軒
前,改軒曰“瑞芝堂”,自為之記,因以名集。朝榮詩格、文格並明白坦易,大
抵偶然涉筆,非刻意欲成一家者也。
△《四游稿》·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趙志皋撰。志皋有《內閣奏疏稿》,已著錄。是集,前二卷為初入翰林時
作,第三卷為官南京時作,第四卷為使楚時作,第五卷為客粵時作,題曰《四游》,
蓋取於此。第六卷乃還山以後之作,亦並附焉。
△《朱秉器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朱孟震撰。孟震有《河上楮談》,已著錄。此集文四卷,詩四卷,為張九
一所選錄。文不出當時習尚,詩則音節諧暢,而意境不深。
△《谷城山館文集》·四十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于慎行撰。慎行有《讀史漫錄》,已著錄。此集乃所作雜文也。明中葉以
後,文格日卑,學淺者蹈故守常,才高者破律壞度。慎行之文,雖不涉弔詭之習。
至於精心結構,灝氣流行,終未能與唐順之、王慎中、歸有光等並據壇坫,故
錄其詩集,而文集則附存目焉。
△《龐眉生集》·十六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於慎思撰。慎思字無妄,號航隱,東阿人,于慎行之弟也。是集詩七卷,
雜文八卷,樂府一卷,皆有縱橫排奡之氣,而頗涉粗豪。
△《程幼博集》·六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程大約撰。大約字幼博,休寧人。是集為于慎行所選,凡雜文二卷,詩四
卷,多暢所欲言,不拘格律,如泛駕之馬,不可以羈勒范之。前有焦竑《序》,
引孔子辭達之說,謂《巷伯》之譏刺,巧言之怨悱,何人斯之迫切,自後世論之,
豈不傷溫柔敦厚之體,而聖人乃錄之於經,以為與辭達之旨有合。又稱其骯髒之
姿,不為世格所約結,持論侃侃,脂韋突梯之人多所不悅,而亦為慷慨好義者之
所深與,則大約固賦性剛毅,直情而逕行者,宜發於文章,亦肖其為人也。
△《雲東拾草》·十四卷、《附錄》·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韓世能撰。世能字存良,長洲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南京禮部侍郎,召
入兼翰林學士。事跡附見《明史·黃鳳翔傳》。世能以鑑藏書畫名一時,張醜所
為輯《南陽書畫表》也。史稱其教習庶吉士,館閣文字,是科為盛。考董其昌
《洛神賦十三行跋》,稱館師韓宗伯,則當為萬曆己丑科。據《明史·文苑傳》
所載焦竑、黃輝諸人,固較他科為稍勝。然世能詩文,則不出王、李門徑。是集
為所自編。歿後二十年,其子逢祐乃刊行,附以誥敕、諭祭葬文及碑銘、傳狀。
△《玉恩堂集》·九卷、《附錄》·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林景暘撰。景暘字紹熙,華亭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卿。是
集為其子有麟所編。凡奏議二卷,參詞二卷,詩二卷,文三卷,附錄碑誌、行狀
一卷。王錫爵、張以誠“二序”及張孟男所撰“碑”,申時行所撰“墓誌”,皆
不稱其文章。惟杜士全“序”,及王圻所作“行狀”,稍稱之雲。
△《醒後集》·五卷、《續集》·一卷、附《京省次》五卷(福建巡撫采進
本)
明盧維禎撰。維禎字瑞峰,號水竹居士,漳浦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戶部
侍郎。是集為維禎致仕以後所自刊,題曰“醒後”,言如夢之醒也。其集以奏疏、
公移、評駁與詩文、雜著共為一編。蓋維禎留心吏事,故案牘亦一一錄存。末附
《京省次》一冊,中分《地望次》,《府州縣次》,《財賦次》,《會狀次》,
《甲科卿輔次》。蓋亦手錄成編,以備紀事,但刊入文集則濫矣。
△《朱文懿文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朱賡撰。賡字少欽,浙江山陰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事
跡具《明史》本傳。萬曆二十九年,大學士趙志皋罷,神宗慮朝臣植黨,乃起賡
入閣;後沈一貫、沈鯉並罷,賡遂獨相七年。史稱其醇謹無過,然無所建白。惟
是時東林聲氣,傾動一時,賡獨借漢、唐、宋,朋黨之害以立論:謂漢之黨皆君
子,而罹小人之害,其勢在小人,故使卓、操之徒,得以假手而國移於強臣;唐
之黨,君子、小人互相攻擊,其勢兩盛而卒兩敗,故使朱全忠得以竊入而國移於
盜賊;宋之黨,皆以德行、文章標表一時,其勢在君子,而芟除太過,不能使其
身安於朝廷之上,故使呂、蔡諸人得以藉口而國移於鄰敵。黨愈眾則害愈深,變
愈大。其言切中時病,厥後明社既屋,乃信賡言。其深識早見,有非顧、葉諸人
所及者。其文則未能自成一家,其人蓋本不以詞章名也。
△《王文端集》·十四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家屏撰。家屏有《王文端奏疏》,已著錄。據《明史·藝文志》,其集
凡二十卷。《千頃堂書目》作《復宿山房集》,凡四十卷。今未見傳本。是集奏
疏四卷,詩二卷,尺牘八卷,凡三種。據尺牘卷首韓爌《序》,稱家屏之子已
裒匯全帙,次第授梓,則此其不完之本也。朱彝尊《明詩綜》載,其《題長陵四
駿圖》古體詩四首,茲集亦未載入,知其散佚者多矣。
△《溪山堂草》·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沈思孝撰。思孝有《秦錄》,已著錄。是編乃其晚年之作,思孝名入“琅
琊四十子”之列。論者謂其晚交姚士粦,故間作聱牙之語,然其有韻之文,亦復
流麗清脫,特雜著喜為澀體耳。
△《天遠樓集》·二十七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徐顯卿撰。顯卿字公望,號檢菴,長洲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吏部侍郎。
是集為其嗣子元淓所編,前有王穉登《序》曰:先生卜居陽羨,士大夫莫名
先生文,先生亦不自名文也。余與先生雖同枌檟,跡若風馬牛。然第聞人言,
先生長者,遂亦長者先生。未幾,先生來過余,每談立言之業,不東向讓三,即
南向讓再。余竟莫名先生,而僅識先生長者云云。是殆有微詞矣。
△《華禮部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華叔陽撰。叔陽字起龍,無錫人。隆慶戊辰進士,官禮部主事,年二十九
卒。叔陽為華察之子,王世貞之婿。故所作五言,頗有父風,七言則詞調朗暢,
兼涉太倉流派,其以詩部、文部分卷,亦仿世貞四部稿式也。
△《閒雲館集鈔》·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張位撰。位有《問奇集》,已著錄。是集據于慎行原《序》,有內外二編,
今本乃其從子希載所選錄,故名《集鈔》。每篇具綴評語,皆希載所為。《明史》
稱,位當神宗並封三王,遽請篤修交泰,早兆高禖,及疏薦楊鎬,依違礦稅諸事,
其疏稿是集皆不載,蓋希載諱而刪之也。又史稱位諡文莊,而此集皆稱文端,則
未喻其故矣。集刻於康熙九年,而首有黎元寬《序》,蓋明末編訂之時,元寬尚
在雲。
△《江岷岳文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江以東撰。以東字貞伯,全椒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是
集為其門人謝廷諒、謝廷贊、舒曰敬、晏文輝同編。凡詩一卷,文三卷,皆不出
當時風氣。其第一卷目錄惟載奏疏二篇,而集中並載諸記,又割二卷中《序》數
篇附之,亦編校之疏也。
△《鍾台集》·十二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田一俊撰。一俊字德萬,大田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禮部侍郎。事跡具
《明史》本傳。一俊禔身嚴苦,家無餘貲,為侍講時,以劾張居正救吳中行有
直聲,其人自正,詩文則未能逮古也。
△《大泌山房集》·一百三十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李維楨撰。維楨有《史通評釋》,已著錄。是集詩六卷,雜文一百二十八
卷;而一百二十八卷之中,世家、傳志、碑表、行狀、金石之文,獨居六十卷,
記載之富,無逾於是,然牽率之作過多,不特文格卑冗,並事實亦未可徵信。
《明史·文苑傳》稱,維楨為人樂易闊達,賓客雜進。其文章宏肆有才氣,海內
請求者無虛日,能屈曲以副所望,碑版之文,照耀四裔。門下士招富人大賈受取
金錢,代為請乞,亦應之無倦。然文多率意應酬,品格不能高也。朱彝尊《明詩
綜》亦謂:本寧著作,如官廚宿饌,粗鹿肥麋,雖腒<月肅>具陳,鮮薧雜進,
無當於味。今核是集,知非故為詆毀矣。
△《劉聘君全集》·十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劉元卿撰。元卿有《大象觀》,已著錄。元卿師事耿定向及同邑劉陽,講
求心學,而其詩文乃多慶弔之篇,罕見闡發理道,類閩中所刊《林網山集》。考
《江西通志》,元卿所著本有《山居草》、《還山續草》諸編。此本為其門人洪
雲蒸等所輯。觀其體例舛雜,知其去取之失當,蓋已非元卿之舊本矣。
△《不二齋文選》·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張元忭撰。元忭有《紹興府志》,已著錄。《明史·儒林傳》稱,元忭少
負氣節,年十九,聞楊繼盛死,為文遙祭之。又稱其自未第時,即與鄧以贊從王
畿游,傳良知之學。然皆勵志潛修,躬行實踐。以贊品端志潔,元忭亦矩矱儼然,
無蹈入禪寂之病,與畿之恣肆迥殊。是集凡文六卷,詩一卷,亦無語錄粗鄙之習,
但於是事非當行耳。
△《粵草》·十卷、《蜀草》·七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郭子章撰。子章有《蠙衣生易解》,已著錄。其平生所作之文,皆每官一
地即為一集,此《粵草》,其官廣東潮州知府時作;《蜀草》,其官四川提學僉
事時作也。前有萬曆庚寅周應鼇《序》,稱子章沒於廬山,《粵草》先出;越若
乾年,《蜀草》乃出。蓋作於諸草之前,而刻則在子章身後;其標題皆曰《自學
編》,則子章諸草之總名雲。
△《晉草》·九卷、《楚草》·十二卷、《家草》·七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郭子章撰。是集以《晉草》、《楚草》、《家草》合為一編。《晉草》,
乃其由浙江參政遷山西按察使時所作,在萬曆二十一年;《楚草》乃其由山西遷
湖廣布政使時所作,在二十二年;《家草》則由福建布政使入覲,歸而乞休時作。
在二十六年也。此後即接《黔草》矣。是集鈔本,訛脫甚多,並佚其《家草》之
第六卷。考其總目所闕,凡尺牘十八首。故原目八卷,今以七卷著錄焉。
△《黔草》·二十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郭子章撰。是集自為一編,乃其巡撫貴州時作,總目雖題二十一卷,而第
八卷分九子卷,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七卷,皆分二子卷;卷十四
分三子卷,實三十四卷,不明其例。至卷十四後,既曰卷又十四,又曰卷又又十
四,尤創見也。案《千頃堂書目》,子章所著尚有《閩草》十六卷,《留草》十
卷,《浙草》十六卷,《閩藩草》九卷,《養草》一卷,《苫草》六卷,《傳草》
二十四卷,今皆未見。而《粵草》十卷,黃虞稷乃不著錄,蓋當時隨作隨刻,又
隨意並數種為一帙。多寡分合,初無一定,故所見參差不一耳。
△《李中丞文集》·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李氵來撰。氵來字源甫,號養愚,雩都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右僉都御
史,巡撫應天。是集為國朝康熙十年其里人易學實所刻,大抵皆應俗之作。蓋
氵來本以清介著,學實之刻其遺文,特重其為人耳。
△《文潔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鄧以贊撰。以贊字定宇,新建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吏部侍郎,諡文潔。
事跡具《明史·儒林傳》。以贊早以孝行聞,晚退居西山三十年,以清介為世所
重,而無所著述。此本乃吉水鄒元標蒐輯於斷簡散帙之中,宜興吳達可為之付梓。
其講學語僅存數則,餘不過奏疏三首與書序、記傳諸應酬之文耳。中附詩數十首,
尤非所長也。
△《方初菴集》·十六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方揚撰。揚字思善,號初菴,歙縣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杭州府知府。
是集第一卷為語錄,二卷為箴論,三、四卷為詩,五卷至十六卷為雜文。其語錄
箴論,尚皆切實,惟詩文多應酬之作,末附蒞官時諸告條,尤為冗雜。揚本有
《山中》、《燕中》、《中州》、《南署》等稿,此集乃其門人賀燦然所合編也。
△《陳如岡文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陳大科撰。大科字思進,號如岡,南通州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右都御
史,兼兵部侍郎,總督兩廣。大科官給事中時,因歲旱上弭災六事,遷太常卿時,
又疏救李獻可等,又劾太監馮保,有直聲;及總督兩廣,有定安南功。是集上一
卷,具錄當時奏疏,下一卷,則雜文數篇而已。
△《賜餘堂集》·十四卷(內府藏本)
明吳中行撰。中行字子道,號復菴,武進人。隆慶辛未進士,官編修時,與
趙用賢等論張居正,廷杖削籍。後屢起屢廢,卒不大顯,終於侍講學士,掌南京
翰林院事,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為其子大理寺少卿亮所編。中行以鯁直稱,
詞章不甚著於世。集中《植綱常》、《正朝廷》二疏,氣節凜然,又不以詞章論
矣。
△《鄒聚所文集》·六卷、《外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鄒德涵撰。德涵字汝海,安福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河南按察司僉事。
《明史·儒林傳》附見其祖守益傳末。是集凡詩一卷,文五卷;其外集一卷,則
皆歷官誥敕及往來書牘也。詩文多涉禪機,持論亦往往偏駁,史稱守益子善,服
習父訓,踐履無怠,稱其家學。而德涵從耿定理游,定理不答,發憤湛思,自覺
有得,於是專以悟為宗,於祖父所傳,始一變雲。
△《研山山人漫集》·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方盱撰。盱字文明,後棄舉子業,將游五嶽,取莊子《逍遙遊》語,改名
大年,蘇州人,居洞庭東山。是集為湖州沈庭詔所編,前有隆慶二年姜元《序》、
茅翁積《方山人傳》。又列《翁積詩評》數條,逐體分論,多大言無實,至詆束
晳《補亡》,穢不可讀,其分五言律、五言排律為二格,而雲“排律本賦體”。
又謂:絕句裁自近體,皆漫無依據。其推重旴詩,以四言、六言比嵇康,五言
比陶潛,五言律比張九齡,五言絕句比王維。然皆所謂形骸之外,去之愈遠。七
言古詩尤為淺薄。《翁積總評》謂:侈萬言於毫末,恣百態於緗縹,雖有歉於豪
士,實無損於專門。則亦知其才地之弱矣。
△《蒼耳齋詩集》·十七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方問孝撰。問孝字胥成,歙縣人,仕履未詳。《歙縣誌》亦無其名姓。集
中有與汪道昆詩,當是隆、萬間人。其詩風華有餘,深厚不足,蓋亦沿七子之派,
多浮聲而少切響也。
△《交翠館集》·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萬道光撰。道光字日章,臨川人。是集詩文皆未入格,其學以金谿為宗,
《說經》諸篇,皆疏於考證。如或謂綱目不出朱子手,道光以為無的考,是不知
有趙師淵也。伊尹放之於桐,“放”字為“教”字之誤,乃沈括《夢溪筆談》之
說,道光亦未能引據。
△《汪禹乂詩集》·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汪淮撰。淮字禹乂,休寧人,隆慶間山人也。是集皆古今體詩,前有陳履、
王世貞、劉鳳、汪道昆、吳子玉諸人《序》。子玉《序》稱,令其伯子懋孝手錄
成卷,諗於余,蓋淮所自編。其詩皆依託七子之門戶,故世貞等頗獎借焉。
△《巢雲軒詩集》·六卷、《續集》·五卷、《詩餘》一卷(安徽巡撫采進
本)
明吳宗儒撰。宗儒字次魯,號黃麓,晚號止耕,休寧人。其詩工於聲律,然
運意不深,風骨亦未成就。
△《卓光祿集》·三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卓明卿撰。明卿有《卓氏藻林》,已著錄。所著有《卓澂甫詩集》、《續
集》、《北游稿》、《文集》、《三山游稿》諸編。其子爾康請曹子念裒合刪定,
編為此集,其詩頗囿於風氣,未能自出新裁。
△《卓澂甫詩續集》·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卓明卿撰。是集為明卿所自編,刻於萬曆甲申。李維楨《序》,稱元美兄
弟左提右挈,足使澂甫不朽,深有不滿之詞焉。
△《廣宴堂集》·二十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樊山王朱翊釒氏撰。翊釒氏字匡鼎,自號隱真子,荊王瞻堈六世孫,萬
歷庚子襲封。其父載岑以文行稱,翊釒氏世其家學,與弟翊卷一百七十九  集部三十二_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原文_國學 其它、翊{朔金}皆
好為詩,兄弟嘗共處一樓,號“花萼社”。楚藩多強橫,樊山一派其最文雅者也。
是集,賦及三言四言詩共一卷,五七言古今體詩共二十二卷,長短句一卷,大抵
多近香山之派。末有《道德經說奧》二卷,題曰朱孟嘗撰。蓋亦楚宗,是以附錄。
與詩集為不倫,今別入子部道家類焉。
△《梅雪軒詩稿》·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朱敬鑉撰。敬鑉字進父,秦愍王樉八世孫,萬曆中為奉國中尉。詩
格淺弱,敷衍成篇而已。
△《樂陶吟草》·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姚舜牧撰。舜牧有《易經疑問》,已著錄。是集乃康熙癸丑其曾孫淳顯所
刊。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舜牧以厚德聞鄉里,事難悉書,詩不專工,然頗自
喜。今觀是編,皆沿白沙、定山之派,首載《論詩》二首,有云:“試讀三百篇,
寫意不求工,但能矢口發,含蓄自無窮。”其宗旨可見矣。據淳顯《後序》,所
刊乃詩文全集,此本有詩而無文,豈佚其半耶?
△《林初文詩選》·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林章撰。章本名春元,字初文,福清人。萬曆癸酉舉人,坐事除名。後上
書言兵事,瘐死於獄。是集前有曹學佺《序》曰:初文才士,為嫉者所中。所作
多散佚,其子裒輯為一帙,梁溪尤時純付梓。則是集本有刊版,而此乃寫本,蓋
傳錄於版佚之後也。凡賦二首,詩八十二首,學佺《序》稱其《海月賦》,而此
本無之,蓋鈔胥又有所漏矣。
△《郁儀樓集》·五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鄒迪光撰。迪光字彥吉,無錫人。萬曆甲戌進士,官至湖廣提學副使。年
四十,即罷歸,築室惠山,多與文士觴詠,優遊林下者幾三十年。時王世貞已歿,
迪光欲代領其壇坫,然竟不能也。是集凡賦一卷,詩二十九卷,雜文二十四卷。
其詩文皆欲矯雕鐫,翻成淺易。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深不滿焉,特略取其絕
句而已。
△《石語齋集》·二十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鄒迪光撰。其以“石語”名齋,蓋用庚信《讀溫子昇〈韓陵山寺碑〉》事,
亦高自位置矣。案《江南通志·文苑傳》載,《迪光集》凡三百餘卷,而不詳其
名。《明詩綜》載迪光所著有《郁儀樓集》、《調象菴稿》、《始青閣集》,不
載此集。明人集刻本叢雜,著錄互異,此亦其一也。
△《調象菴稿》·四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鄒迪光撰。案《涅槃經》曰,譬如醉象,狂騃暴惡,多欲殺害。有調象師,
以大鐵鉤,鉤斫其項,即時調順,噁心都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貪慾瞋恚愚
痴醉,故欲多造惡孽。諸菩薩等,以聞法鉤斫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諸噁心云云。
此編乃迪光之續集,蓋晚歲所作,時方歸心釋氏,故以“調象”名菴,因以名集
雲。
△《快獨集》·十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李堯民撰。堯民字耕堯,濟寧人。萬曆甲戌進士,官至工部右侍郎。是集
凡詩六卷,文十二卷,“快獨”者,所居樓名也。雜文中奏議一類,敷陳頗為剴
切,詩則秀潤有餘,而興象不足,純為七子之派,故“序”之者為李維楨焉。
△《征南草》·一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邦俊撰。邦俊字虞卿,鄜州人。萬曆甲戌進士,官至貴州兵備參政。是
編即貴州所作。時苗民不靖,起邦俊理兵事,故以“征南”為名。凡詩三十餘首,
賦一首,又《母老乞致仕上兩院呈詞》一首,亦並附焉。
△《林伯子詩草》·一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林兆珂撰。兆珂有《詩經多識編》,已著錄。此集本名《挈朋草》。其題
曰“林伯子”者,蓋其序為柯壽愷所作,乃當日同社之辭也。凡詩二百三十餘首,
其中七言律詩,頗得錢、劉風調,集中亦惟此體最多。古詩則不能入格,蓋晉安
一派,皆從七言律詩入門也。
△《隅園集》·十八卷、《薠川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與郊撰。與郊有《檀弓集注》,已著錄。《隅園集》皆所作雜文及詞曲。
其文摹仿漢、魏,似古色斑駁,而不出弇州四部之門徑。又以其子皋坐鹽徒事,
陷冤獄,上書武安王及縣城隍神,亦載集中。雖秦詛楚文,古有其事,編入文集,
頗覺不倫。《薠川集》皆其里居之時,與人尺牘,益為小品矣。《與郊集》總名
《奉常佚稿》,凡分四種,首為《隅園集》,次為《黃門集》,次為《薠川集》,
次為《詅痴符》。“詅痴符”者,語出《顏氏家訓》,謂可笑之詩賦也。今
《黃門集》別入奏議,《詅痴符》又有錄無書,故惟以此二編著錄集部焉。
△《去偽齋文集》·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呂坤撰。坤有《四禮疑》,已著錄。是集為其孫慎多等所刊。坤於明季講
學諸儒中,最為篤實,是集亦多有裨世道之文,而出於後人之編錄,一切俳諧筆
墨,無不具載。夫韓愈《雜說》僅數條耳;其他寓言,惟《毛穎傳》、《石鼎聯
句》編入集中;《革華傳》、《嘲鼾睡》諸篇,即不編入。李漢所以為有識,惜
編是集者昧此也。至於應俗之文,連牘不已,益為眼中金屑矣。
△《來禽館集》·二十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邢侗撰。侗字子願,臨邑人,萬曆甲戌進士,官至陝西行太僕卿。《明史
·文苑傳》附載《董其昌傳》中。是集凡文二十四卷,詩僅五卷。侗以善書得名,
當時有“北邢南董”之目。其《序于慎行詩集》,謂李、何學唐,為化鳩之眼;
而於太倉、歷下,並有微詞。蓋能不依七子門戶者,故所作大抵和平雅秀,王士
禎《論詩絕句》亦有“來禽夫子本神清”之語。特骨幹未堅,不能自成一隊,文
體則更近於澀矣。
△《支子餘集》·五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支大綸撰。大綸有《世、穆兩朝編年史》,已著錄。是編乃大綸自萬曆丙
子,至壬寅所撰詩賦雜文,凡《藝餘》十四卷,《政餘》八卷,《屯餘》八卷,
《耕餘》八卷,《斅餘》二卷,《述餘》六卷。又《永陵編年史》四卷,《昭陵
編年史》二卷,即所為《世、穆兩朝編年史》也。集內酬應之作居多,語亦間涉
荒誕,觀其《自題像贊》,及《題觀音像贊》,竟以孔子自居,是何言歟?
△《御龍子集》·七十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範守己撰。守己有《曲洧新聞》,已著錄。是編以集為名,實則兼收其說
部,故目錄每卷惟署曰“御龍子第幾”。首為《膚語》四卷,次《天官舉正》六
卷,次《參兩通極》六卷,次即《曲洧新聞》四卷,次乃為《吹劍草》五十三卷。
《膚語》皆襲宋人緒論,無所發明,《天官舉正》則抄撮各史天文志,亦無所考
正。《參兩通極》摹仿《太元》、《潛虛》、《皇極》經世諸書,於八卦之外,
別為元、息、進、隆、中、消、殺、沮八卦名,因而乘之為九八七十二卦,以當
七十二候,變彖曰繹,變象辭曰旉,變爻象曰繇。末為《索辭》八篇,以擬《系
辭》。又出諸家僣經之下。《曲洧新聞》雜記時事,蓋仿朱弁《曲洧舊聞》,而
於張居正屢以謀篡書之,未免恩怨之詞,不足徵信。《吹劍草》為所作詩文,自
稱不作唐以後語,然刻意摹擬,斧鑿之痕不化。
△《郢堊集》·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範守己撰。是編於宦遊所至,各為一集。曰《西餉稿》、曰《雲間稿》、
曰《北行稿》、曰《吳中稿》。詩文詞賦雜編,不分體裁。王世貞為之《序》,
語亦在抑揚之間。
△《場居集》·二卷、《田居稿》一卷、《河上稿》一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李化龍撰。化龍有《平播全書》,已著錄。其平生以經濟著,《平播》、
《治河》諸疏,表表當代,原不必以詩見,乃必欲以功業兼文章,其畫蛇之足乎?
△《少室山房續稿》·十五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胡應麟撰。應麟有《筆叢》,已著錄。是編凡《兩都集》一卷,《蘭陰集》
一卷,《華陽集》十卷,《養疴集》二卷,《青霞稿》一卷,僅止五種。蓋《類
稿》未出以前,隨作隨刊之本也。
△《郊居遺稿》·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沈懋學撰。懋學字君典,宣城人。萬曆丁丑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追
諡文節。事跡附見《明史·田一俊傳》。是編詩三卷,雜文七卷,萬曆乙巳其兄
子有容刊於福建。懋學官翰林時,值張居正奪情,與吳中行、趙用賢謀各上疏,
吳、趙皆受杖去國,而懋學疏章為人所持,不果進。乃貽居正子嗣修書,又與工
部尚書李幼滋書以爭之。今集中有《擬救建言諸臣令大學士張居正奔喪疏》一篇,
蓋即其時未上之稿,然非擬疏之難,上疏之難也。既未上矣,存之何為乎?
△《快雪堂集》·六十四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馮夢禎撰。夢禎有《歷代貢舉志》,已著錄。夢禎舊藏王羲之《快雪時晴
帖》,故以名堂。後帖歸馮銓,堂名亦隨之而移,實則始自夢禎也。是編文六十
二卷,詩止二卷,所作皆喜於疏快,不以鏤刻為工,而隨意所如,無復古人矩矱
矣。
△《海門先生集》·十二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周汝登撰。汝登有《聖學宗傳》,已著錄。是集凡文十卷,詩二卷。集中
如《九解》九篇;越中、南都、剡中、東粵、新安“會語”,五篇;皆聚徒講學
之語。其釋“良知”二字,謂良訓甚也,當如至善、至德、至禮、至樂、太極、
太初等。“至”字、“太”字,皆“甚”字之義,有不可擬議,不可名言之妙。
其立義新奇,非惟孟子無此說,即王守仁亦無此說。斯真龍溪末派,惟所欲言者
矣。詩亦作白沙定山之體,其《正唐詩》一十五首,尤不可解。如《取李白問余
何事棲碧山》一首,翻其意而竄改之曰:“桃花流水依然在,別有天地只人間。”
是不幾王安石之“一鳥不鳴山更幽”乎?
△《東越證學錄》·十六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周汝登撰。汝登傳王畿之說,故是錄以證學為名,而會語亦與詩文並列。
△《可菴書牘》·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張棟撰。棟字可菴,崑山人。萬曆丁丑進士,官至兵科都給事中。是編為
其邑人王煥所編,以其歷任書牘分卷排纂,亦王儉一官一集之例也。
△《詹養貞集》·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詹事講撰。事講字明甫,別號養貞,江西樂安人。萬曆丁丑進士,官至北
直隸提學御史。其集初刻於萬曆戊戌,凡文三卷,詩四卷,後詩集散佚,僅存文
集。國朝乾隆庚申,其元孫道行重刊之,即此本也。事講從羅洪先游,傳姚江良
知之學,《陳獻章、王守仁之從祀》,實允事講之請,集中以此疏為冠。蓋其生
平宗旨所在也。
△《片玉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陳邦科撰。邦科字俊卿,號警亭,高安人。萬曆丁丑進士,官至河間府知
府。是集凡《閬瀛漫語》一卷,《言責要覽》一卷,《留台疏稿》一卷,《聽花
軒摘稿》一卷,其《閬瀛漫語》,皆設為問答以辨析物理,力辟星命輪迴之說,
持論甚正。其謂欲端善敗之原者謹諸德,握治亂之機者慎諸人,尤為切實。至謂
理之變者為怪,氣之變者非怪,國家之盛衰本於乖和,不關祥異,則主持太過。
欲破讖緯之妄,轉岐天人而二之,不幾於天變不足畏乎。《言責要覽》及《留台
疏稿》皆其官南京御史時所作。明至萬曆以後,居言路者大率矯激攻訐,以致國
是紛拏,迄於亂亡而未已。邦科所列十一條,分目為四十三,中有當緩言者三,
婉言者二,勿輕言者七,勿為人言者五,可謂曲中明季諸臣之習。其《疏稿》,
如《論罪謫言官救李材》、《論西夏撫賊失策》諸篇,亦頗剴切。惟詩筆粗厲,
全不入格耳,敖文禎作《邦科墓誌》云:“所著尚有《循良模範》、《辨問錄》
二書。”今集中未見,或選刻時所佚歟?
△《梅谷集》·十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莊履豐撰。履豐字中熙,晉江人。萬曆丁丑進士,改庶吉士。其集前十四
卷皆雜文,後四卷為詩,其門人黃汝良、何喬遠等所編。履豐以奉兄喪歸里,遘
疾早卒,未掌制誥,而集中有冊文、奏書等篇,殆皆其館課之擬作耶。
△《寶庵集》·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顧紹芳撰。紹芳字實甫,太倉人。萬曆丁丑進士,官至左春坊左贊善。是
編前有馮琦三《太史集序》一篇,稱紹芳及王敬卿、葛仲明之詩皆所手定,則此
集為三家之一種也。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云:“實甫詩工於五律,不露新穎
矜煉以出之,頗有近於孟襄陽、高蘇門者,”今觀其集,終覺意境未深也。
△《瑞陽阿集》·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江東之撰。東之字長信,歙縣人。萬曆丁丑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
貴州。事跡具《明史》本傳。明別有洗馬江朝宗字曰東之,或混為一人,非也。
東之嘗築室瑞金山中,故以“瑞陽阿”名集,其立朝頗著風節,初劾馮保、徐爵,
又劾王宗載、於應昌及駙馬都尉侯拱宸,繼以爭壽宮事與李植、楊可立均坐貶。
其詳見魏禧所為《傳》中。故集中奏議居半雲。
△《楊文懿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楊起元撰。起元有《識仁編》,已著錄。是集為其孫廷春所刊。據目錄作
二十卷,而自十一卷至十八卷皆注云嗣刻。其有錄有書者僅十二卷,蓋裒輯未竟
之本也。
△《松門稿》·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庭譔撰。庭譔字敬卿,華州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翰林院修撰。
年未四十而歿,故詩文皆未成就。馮琦序其詩,稱其有沉鷙邁往之氣,而文以質
掩,蓋道其實雲。
△《孟雲浦集》·八卷、《年譜》·一卷、《附錄》一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明孟化鯉撰。化鯉字叔龍,號雲浦,新安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吏部文選
司郎中。持正不阿,後以奏起給事中張棟先事,削籍歸。事跡具《明史·儒林傳》。
化鯉少從尤時熙游,講良知之學,以無欲為宗,以慎獨為本。其集初刻於萬曆間,
此本則康熙癸卯其後人所重刊也。據其原目,卷一為《尊聞錄》,皆所聞於時熙
之語,卷二至卷五為文,卷六、卷七為雜著,卷八為詩。首冠以年譜,其門人王
以悟所編。附刻《謚議》、《像贊》諸作,則其後人所續輯。
△《梅園集》·二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沈一中撰。一中字長孺,鄞縣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布政使。是集詩賦
八卷,雜文十二卷,大抵欲以才藻見長,而短於翦裁澄汰。
△《九芝集選》·十二卷(內府藏本)
明龍膺撰。膺字君御,武陵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是集皆
所作詩賦,乃其兄襄所選定,以卷首冠以《九芝賦》,遂以名之。
△《姑孰集》·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章嘉禎撰。嘉禎字元禮,德清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大理寺寺丞。是集
詩文雜編,殊無體例,蓋未定之稿,詩筆亦清雋而多近率易,其名曰“姑孰”,
以嘉禎嘗為當塗知縣故也。
△《崇雅堂集》·十五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鍾羽正撰。羽正字叔濂,益都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工部尚書,事跡具
《明史》本傳。是集賦、詩六卷,文九卷,為其門人高有聞、元野鶴所編。羽正
清介耿直,為時所重,故集中奏疏,多切中時弊;其他雜文,則率爾操觚者居多。
詩多感激時事之作,氣體尚遒,然未免沿七子之末派。
△《負苞堂稿》·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臧懋循撰。懋循字晉叔,長興人。萬曆庚辰進士,官國子監博士。詩多綺
羅脂粉語,未免近靡靡之響。懋循善顧曲,元明雜劇皆所梓行,故詞曲序引,屢
見集中,亦其結習之所在也。
△《農丈人文集》·二十卷、《詩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余寅撰。寅有《乙未私志》,已著錄。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其自負
古文,然於作者尚遠,其於詩自謂涉其藩,未窺其奧,亦自知之矣。是集乃其歸
田以後所輯,考“農丈人星”見《天官書》;又《雲仙雜記》載,陶潛聽水,稱
吾師農丈人事。寅之命名,似取陶語也。
△《楊道行集》·十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楊於庭撰。於庭有《春秋質疑》,已著錄。是集於庭所自編。其詩沿何、
李之派,故擬騷、擬樂府、古詩,不能變化蹊徑;惟五言古詩,時露清挺,本色
尚存。其官職方時,值寧夏及倭寇之亂,於本兵多所贊畫。及事平,而竟中察典,
與虞淳熙同罷歸,是為萬曆中門戶交爭之始。故憤郁不平,屢形篇詠,然事殊屈
子,而怨甚行吟,未免失之過激。與風人溫厚之旨,為有間矣。
△《青棠詩集》·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董嗣成撰。嗣成字伯念,烏程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禮部郎中。是編乃
嗣成歿後,其友茅維所編。前有謝肇淛《序》,稱嗣成古選,憲章陶、謝,近
體沐浴岑、王,如“姑射仙人,飧風飲瀣”,蓋略舉其近似;至雲“使天假以年,
駸駸乎將立壇坫,與海內爭雄”,則已顯言其學力尚淺矣。
△《鄒孚如集》·(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鄒觀光撰。觀光字孚如,雲夢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南京兵部郎中,擢
太僕寺少卿,未上而卒。是集皆雜文無詩,前無序目,版心亦不刊卷次,蓋未定
之本。其文往往體近制藝,蓋揣摹科舉,先入者深。觀其《雲夢儒學藏書記》,
極論明人不務博學,非久歷名場,不能言之如是切中也。《三楚文獻錄》稱,觀
光與魏允中、顧憲成,以文學經濟相砥礪,在吏部發諸吏增減文書拜官事,抵罪
者數百人,一洗部弊。因陳論不合,乞歸養。事親十餘年,始補南職方郎,是其
生平建豎,固不以詞章見長矣。
△《來復堂集》·二十五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曾維倫撰。維倫字惇吾,江西樂安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嘉興府同知。
是集前有萬曆丁亥黃洪憲《序》,稱維倫出詩古文一編,則是集原本為所自定。
然未及授梓,歲久漸佚。乾隆壬戌,其六世孫廷試,乃裒輯佚稿刊版,即此本也。
維倫學出姚江,與焦竑、李材、羅汝芳等,共闡良知之旨。故文集十九卷,以
《理學見解》三卷為冠;詩集六卷,以“理學詩”六十一首為冠雲。
△《玉堂遺稿》·(無卷數,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蕭良有撰。良有字以占,號漢沖,漢陽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國子監祭
酒。良有在史局十五年,長於當時制誥之文,規模宏敞,有承平台閣之體。是集
為其曾孫延昭等所編,分類排比,不分卷數,末有《補遺》,及葉向高所撰《墓
志》一篇。
△《亦為堂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史孟麟撰。孟麟字際明,號玉池,宜興人。萬曆癸未進士,官至太僕寺卿,
崇禎初,追贈禮部右侍郎。事跡具《明史》本傳,孟麟持正不阿,屢忤權倖,
氣節動天下。其歿也,倪元璐為作傳,趙南星序其奏疏,鄒元標序其語錄,其人
品可以想見。其集凡《奏疏》一卷,《明道附言》一卷,《詩草》一卷,《文草》
一卷。又一別本題曰《史太僕集》,所載亦同,蓋一書而再刻也。孟麟本講東林
學,御史劉光復嘗斥東林,又嘗糾李三才,及光復爭挺擊下獄,孟麟乃疏救之。
東林頗以為疑。孟麟與三才書曰:“論朋友則功名為輕,論君臣則朋友之私義又
輕。”可謂能見其大。倪元璐亦曰:“初趙公為選部時,先生曾未識面,第以賢
奸消長,系國否泰,情迫憂危,勢無結舌苟容,不惜再棄官以伸公是,不知者以
為為友,予謂是乃純為君耳,何友之有?”然則孟麟在東林中,為超然於門戶外
矣。至其文章則惟意所如,無復修詞之功,直以餘事視之可也。
△《方眾甫集》·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方應選撰。應選字眾甫,別號明齋,華亭人。萬曆癸未進士,官至盧龍兵
備副使。應選初牧汝州,刻有《汝上詩文》二集,其子又增並《遺稿》,刻為此
本。其詩古體頗清麗,文筆亦尚健舉,而漸染習尚,未盡脫當時風氣。
△《葛太史集》·五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葛曦撰。曦字仲明,號鳳池,德平人。萬曆癸未進士,官翰林院檢討。據
崇禎丙子其侄如麟《後序》,稱全集八卷,此本止五卷。以原目較之,尚佚《諭
朵顏衛檄》、《擬俘獻雲南叛夷露布》、《重修順天府學記》三首;而《勤政勵
學箴》一篇,又不列入目錄。參差錯亂,莫之詳也。其詩尚沿歷下餘派,少精湛
之思,而音響亦自琅琅可誦,較之竟陵、gong6*安以後鉤章棘句者,尚有間焉。
△《占星堂集》·十五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唐文獻撰。文獻字元徵,南直隸華亭人。萬曆丙戌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
翰林院學士,諡文恪。事跡具《明史》本傳。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載,文獻未
第時,曾見奎宿於堂上,故以“占星”名其堂,因以名集。
△《大雲集》·(無卷數,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曹璜撰。璜字伯玉,別號元素,益都人。萬曆丙戌進士,官至通政司右參
議。是集鈔本凡十冊,前無序目,亦不分卷帙,前四冊為雜文及經解、奏疏、禪
語。然殘闕殊甚,多不可讀。後六冊,則其官西安知府及提學湖廣時案牘之文,
而西安為最詳。如《社約》、《救荒》、《織造》、《開礦》諸規議,大抵皆委
曲懇到。其言關中:“居天下厄塞,戶口百萬,乃此公私之積。處之如掃,守令
無一人長思舉其事者;而民惟寄死生於天,河南之事,奚保不再見也?”璜守西
安,在萬曆中年,其於啟、禎時事,曲突移薪,若有先見。其解經則多影響支離,
至《臨濟大意》、《楞伽質義》諸篇,尤旁涉雜學,蓋明季士大夫,流於禪者十
之九也。
△《中秘草》·三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李沂撰。沂字景魯,嘉魚人。萬曆丙戌進士,官至吏科給事中,劾東廠太
監張鯨,廷杖削籍,後贈光祿少卿。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皆其為庶吉士時
所作。自記謂每月上旬、中旬、下旬試於翰苑者,曰《館草》;每月朔望試於東
閣者,曰《閣草》。皆詳錄當時閣師、館師評語,末附載《劾張鯨疏》一篇,及
廷杖之後王錫爵、楊起元、袁黃通問三尺牘。
△《尊拙堂文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丁元薦撰。元薦有《西山日記》,已著錄。元薦受業顧憲成,入東林黨籍,
當時以節行稱,而文章質率,不出講學家窠臼。
△《永思齋文集》·六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李日茂撰。日茂字文華,號培吾,青縣人。萬曆丙戌進士,官至山東按察
司副使。日茂官御史時,有《諫三王並封疏》,今載集中,詞頗激直,而《明史
·王錫爵傳》,載當時爭封議諸臣,但有趙志皋、張位、史孟麟、羅萬化、岳元
聲、顧允成、張納陛、陳泰來、于孔兼、李啟美、曾鳳儀、鍾化民、項德禎、李
騰芳等,獨不及日茂之名,未詳其故。至《諫並封第二疏》,據行狀稱,撰稿未
上,乃亦收入集中,則過矣。第二、三卷內,多案牘之文,頗為冗碎。
△《溟池集》·十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張文柱撰。文柱字仲立,崑山人。萬曆戊子舉人,官臨清縣知縣。是集前
七卷為詩、賦,後九卷為雜文。每篇之下,或標《雲見遺草》、《見薄游集》、
《見扇》、《見題壁》、《見友人集抄》。蓋其後人,博蒐佚稿而成也。
△《容台文集》·九卷、《詩集》·四卷、《別集》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董其昌撰。其昌有《學科考略》,已著錄。其昌以書畫擅名,論者比之趙
孟頫。然其詩文多率爾而成,不暇研煉,詞章之學,蓋不及孟頫多矣。
△《竹素堂藏稿》·十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所蘊撰。所蘊字子有,上海人。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少卿。
是集凡雜文十一卷,詩三卷。前有王宏誨、陳文燭《序》,俱稱其官為陳比部,
蓋在郎署時所輯也。詩文摹擬太甚,未能杼軸予懷。詹景鳳《明辨類函》,嘗稱
所蘊文法汪伯玉,幾為敵國,詩健而潔,近體亦似於鱗。則其宗法概可見矣。
△《青藜館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周如砥撰。如砥字季平,號礪齋,即墨人。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國子監祭
酒。是集刊於崇禎壬午,詩不及一卷,餘皆雜文,多館課及應酬之作。如《太上
感應篇序》之類,亦備錄不遺,編次殊為蕪雜。前有王思任、公鼐二“序”,思
任《序》多稱其制藝,鼐《序》多稱其德量,其微意可思矣。
△《小山草》·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錄。是編首為《鯫生蠡管》三卷,首載
《闢佛書》,次則辨論經旨之文;又雜著三卷,尺牘一卷,家乘三卷,蓋其《山
草堂全書》之一種。敬喜說經,古文非所留意,置之不論不議可矣。
△《姜同節集》·八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姜志禮撰。志禮字立之,丹陽人。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尚寶司卿,致仕後
加太常寺少卿。是集惟第五卷後半為詩,餘皆雜文,所載諸疏,論列時事,頗為
切直。其守泉州時,清還沙格澳及辨李相國偽書事;官兩廣時,拒李鳳、高寀兩
璫及擒叛猺韋尚勝事,政績多可稱。官山東參政時,以爭福王莊田謫官;官尚
寶時,河南進玉璽,魏忠賢欲令表獻,執不可。其風節亦殊可取,詩文則類皆應
酬之作也。
△《劉直洲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劉文卿撰。文卿字徯如,江西廣昌人。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員外
郎。文卿性孤介,嘗以忤權奸左遷,其文頗有英氣。惟年僅三十三而卒,功候未
深,故風格未就。集中如《急選被論辯疏》及《海防》二議,《台州、金華二府
興革條議》,亦可以考見時政也。
△《吳繼疏集》·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吳仁度撰。仁度字君重,金谿人。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工部侍郎。《明史
·儒林傳》,附載其父悌傳末。其集初刻於萬曆乙卯,此本為其六世從孫廷相所
重編。凡《中書考功奏疏》一卷,《撫晉奏議》六卷,《撫晉全草》三卷,各注
原本卷次於下;又《遺稿》二卷,各注新增字。《撫州府志》稱其為文不拘訓詁,
每脫稿,即棄去,故無存者。此二卷蓋廷相摭拾殘剩,附於奏議、公牘之後者也。
仁度初除中書舍人時,嘗爭“三王並封”之事,其疏今載第一卷中。撫晉時,亦
頗有擘畫;《遺稿》則隨筆寫意而已。
△《葉玉成全集》·四卷、《附錄》·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葉永盛撰。永盛字子沐,涇縣人。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事跡
具《明史》本傳。是集雜文一卷,奏疏三卷,為其裔孫沃若等所刊。當萬曆中葉,
稅璫用事,弊政百出,永盛以御史巡視浙江鹽政,適奸人奏請增課,稅璫持之甚
急。永盛獨抗疏糾論,屢折不回,卒以無擾。今諸疏及《措置浙鹽始末》一篇,
具在集中。《明史》本傳,亦採錄其略,其他序、啟、祭文之類,僅二十餘首,
則其子孫姑存手澤而已。末附《名宦錄》一卷,皆萬曆中請祀呈詳批答案牘及
《去思德政碑》。又《鄉會中式錄》一卷,則永盛倡建崇文書院,疏請許商人占
籍應試,因紀曆科中式姓氏,以志不忘。所載至國朝康熙中,蓋後人所續入也。
是亦足見浙人之不忘永盛矣。
△《李湘洲集》·十卷、《補遺》·一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李騰芳撰。騰芳字子實,湘潭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其學宗
王守仁,故集中第二卷有《陽明集抄序》,反覆幾二千言,發明良知之旨,至以
事功、節義與辭章、養生,均為正道之障。又有《金剛經集注序》、《金剛經注
采序》、《蓮池自知錄序》,皆提唱二氏之說。亦頗尊崇李贄,稱為卓吾老子。
蓋明季士大夫所見大抵如斯,不但騰芳一人也。然騰芳留心經世,喜談兵事,其
《策倭安攘至計疏》及《進戚繼光兵略》諸疏,猶非徒以狂禪縱論者矣。集無序
跋,不知何人所編,據卷首《家傳》,稱其生平著作毀於峒寇,此本蓋由掇拾而
成,故十卷中多有錄無書者,別以《補遺》一卷,刻於末雲。
△《關中集》·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余懋衡撰。懋衡字持國,婺源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事
跡具《明史》本傳。是集乃其巡按陝西時所作。凡論說、雜文,共七十八篇,所
評古今人物,皆蹈襲陳言,至謂《封建井田為可行》,尤屬拘迂之見。《自序》
稱,萬曆丁未,杜門請告,四閱月而成帙,中有《自嗤》一篇云:“窮年焚膏,
不得一二;偶得一二,索紙書之;紙墨未乾,已規規失。”其大略可觀矣。
△《綠滋館稿》·九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吳士奇撰。士奇有《史裁》,已著錄。是集文八卷,詩一卷。其文雖不能
步趨歸、唐,而文從字順,尚不蹈王、李贗古之習,惟韻語牽率頗甚。朱彝尊
《靜志居詩話》稱其長於史學,詩特餘藝,其殆然歟。
△《靈{艹諼}閣集》·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湯兆京撰。兆京字伯閎,宜興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事跡具
《明史》本傳。兆京廉正鯁直,佐孫丕揚掌察典,尤力持公議,為群小所嫉;然
律身嚴正,雖屢遭排擊,卒不能以一言污之。其制行甚高,詩文非所屬意,亦皆
不入格。
△《西樓集》·十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鄧原岳撰。原岳字汝高,閩縣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湖廣按察司副使,
《明史·文苑傳》附載《鄭善夫傳》中。是集詩十卷,文八卷。卷首謝肇淛所
作《小傳》,謂原岳為詩,初學鄭善夫,已又學七子,既而一意摹古,要以唐人
為宗,末年益復宏肆。今閱其詩,功候頗為不淺,惟未免有摹擬之痕也。
△《繁露園集》·二十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董復亨撰。復亨字元仲,元城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吏部郎中。外轉布
政司參政,未上而卒。是集凡文十七卷,詩五卷。復亨沒後,其同里張銓序而刻
之。其文喜剽掇詞藻,如《廣武郡理胡懷南治最承恩序》曰:“閒請所謂舉業讀
之,其沈詞怫悅,如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其浮藻聯翩,若翰鳥嬰繳,而墜
層雲之峻;其涵綿邈而吐滂沛,又若風飛焱豎,若芳<蒙生>馥而青條森也。”割
裂文賦,以入散體,古今有是格律耶?詩尤非所擅長矣。
△《袁中郎集》·四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袁宏道撰.。宏道有《觴政》,已著錄。其詩文所謂gong6*安派也,蓋明自三
楊倡台閣之體,遞相摹仿,日就庸膚。李夢陽、何景明起而變之,李攀龍、王世
貞繼而和之。前後七子,遂以仿漢摹唐,轉移一代之風氣,迨其末流,漸成偽體,
塗澤字句,鉤棘篇章,萬喙一音,陳因生厭。於是gong6*安“三袁”,又乘其弊而排
抵之。三袁者一庶子宗道、一吏部郎中中道、一即宏道也。其詩文變板重為輕巧,
變粉飾為本色,致天下耳目於一新,又復靡然而從之。然七子猶根於學問,三袁
則惟恃聰明;學七子者不過贗古,學三袁者,乃至矜其小慧,破律而壞度,名為
救七子之弊,而弊又甚焉。觀於是集,亦足見文體遷流之故矣。
△《游燕集》·二卷、《小草齋稿》·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謝肇淛撰。肇淛有《史觿》,已著錄。《游燕集》二卷,為萬曆己丑
肇淛公車北上時所作;《小草齋稿》一卷,則己丑還山後至辛卯復上公車時所
作。案: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肇淛有《小草齋詩集》三十卷,《文集》二
十八卷,又《續集》二卷。此二集乃集中之二種,非完帙也。
△《芙蓉館集》·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楊一葵撰。一葵字翹卿,漳浦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雲南布政司。是集
詩一卷,文一卷。詩格頗清,文則多應酬之作。首有蔣孟育《序》,稱一葵先有
《豫章集》及《畫脂編》行世。今二書未見傳本,其《自序》二篇,則在此集中
雲。
△《旭山集》·十六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金忠士撰。忠士字元卿,宿松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
延綏。是集詩止一卷,餘皆雜文,忠士歷任邊疆,所至皆有所建立,其施設頗見
於集中。第六卷內《榆林、河套諸考》,條列顛末,述盛衰之勢,備撫治之方,
多可與史事相參核,蓋皆得之閱歷之實,故其言確鑿可據。固不必其文詞之工也。
△《石伯成詩稿》·四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石九奏撰。九奏字伯成,冀州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兵備副使,進右參
政。其詩多學《才調集》,而風格未成。朱彝尊《明詩綜》選入《春郊》一絕,
閱其全稿,實無有過之者也。
△《水明樓集》·十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陳薦夫撰。薦夫名藻,以字行,更字幼儒,閩縣人,萬曆甲午舉人。朱彝
尊《明詩綜》作名邦藻。以集中行狀考之,《明詩綜》誤衍一“邦”字也。是集
詩九卷,詩餘一卷,賦及雜文四卷,考徐熥《晉安風雅》,自薦夫之曾祖煃、
祖達、父輔之與其兄價夫,皆以詩名。其家學淵源,固有所自。曹學佺為之《序》,
稱其質癯而腹腴,語險而法中。雖目不涉詩書,跡不交山水,能使下帷之夫,駭
其博雅,好游之士,推其韻致。則過其實矣。
△《折腰漫草》·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華善繼撰。善繼字孟達,無錫人,官至永昌府通判。善繼與弟善述,並有
才名。朱彝尊謂其詩不及善述,然王世貞《序》列四十子詩,顧取善繼而善述不
與焉。殆以善述詩體格不純,操縱任意,不若善繼之愜適歟。是集刻於萬曆甲午,
蓋善繼所自編也。
△《奉使稿》·(無卷數,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朱之蕃撰。之蕃字元介,茌平人。南京錦衣衛籍,萬曆乙未進士第一,官
至吏部右侍郎。之蕃以萬曆乙巳冬,被命使朝鮮,丙午春仲出都,夏杪入關,與
館伴周旋,有倡必和,錄為二大冊。第一冊為《奉使朝鮮稿》,前詩後雜著,之
蕃作也;第二冊為《東方和音》,朝鮮國議政府左贊成柳根等詩也。末有《乙未
制策》一道,及東閣倡和詩數首,為讀卷官沈演等作,蓋後人所附入。案:《千
頃堂書目》,載之蕃《使朝鮮稿》四卷,《紀勝詩》一卷,《南還雜著》一卷,
《廷試策》一卷,《落花詩》一卷,與此大同小異,蓋所見者又一別本雲。
△《清暉館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謝廷諒撰。廷諒有《千金堤志》,已著錄。是集上卷為詩,下卷為文,前
有萬曆戊子陳文燭《序》,稱其學問日富,變化無窮,與胡應麟並稱。今觀其所
作,亦頗工麗自喜,而邊幅太狹,猶在《少室山房集》下也。
△《薄游草》·十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謝廷諒撰。此集皆其宦遊時所作,故以《薄游》為名。凡詩六卷,文九卷。
《明史·藝文志》載廷諒《薄游草》二十四卷,此止十五卷,殆非完本矣。
△《自愉堂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來儼然撰。儼然字望之,三原人。萬曆乙未進士,官兵部主事。是集凡文
四卷,詩六卷,乃其子復臨所刊。酬應尺牘居其大半,他作亦多亢厲之音。朱彝
尊《明詩綜》不登一字,殆病其粗歟。
△《駱台晉文集》·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駱日升撰。日升字台晉,泉州人。萬曆乙未進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參政,
殉奢崇明之難,贈光祿寺卿。日升以節義顯,而文章不免漸染時趨,末附《解經》
數則及《學約規條》,則其為廣西提學僉事時,以示諸生者也。
△《尚友堂集》·二卷、《忠諫遺稿》·一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林秉漢撰。秉漢字伯昭,一字聚五,長泰人。萬曆乙未進士,官至浙江道
監察御史,巡按廣東,卒贈太僕寺卿,諡文端。事跡具《明史》本傳。據張懋建
所作《秉漢傳》,稱所著有《館稿》、《疏草》、《尚友堂稿》、《若鴂草》、
《長山集》。此總名《尚友堂集》,蓋高密單德謨為之選定,裒為一編;惟其
《忠諫遺稿》別為一卷,皆案粵時奏疏也。
△《元居集》·九卷、附《哀榮錄》·一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李春熙撰。春熙字皞如,號泰階,建寧人。萬曆戊戌進士,官至南京戶部
郎中。是集詩五卷,文四卷,後附《哀榮錄》一卷。詩分《姑熟草》、《彭城草》、
《旅言》、《粵游草》、《燕遊草》、《白門草》、《鄴中草》七集。文則“奏
疏”及征交阯時文移、公牘、條議,悉編入之。第七卷中,《論代藩爭立》一疏,
尤其大節也。集為崇禎辛巳其子嗣元所編,此本又其裔孫芳所重雕。據嗣元《序》,
當有十二卷,今止十卷,然首尾完具,又似非闕佚。疑芳又有所合併,非盡原帙
矣。
△《蟄菴日錄》·四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顧起元撰。起元有《說略》,已著錄。是集乃其天啟壬戌、癸亥兩年所作
詩文。曰“蟄菴”者,《自序》謂:足瘍至冬輒發,每寒月即自繭一室,塞向
墐戶,嘗自笑以為似昆蟲之入蟄,因以名其菴雲。
△《樗全集》·七卷、《附錄》·一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王畿撰。畿字翼邑,號慕蓼,晉江人。萬曆戊戌進士,官至浙江布政使,
與講學之王畿同名,非一人也。是集詩文共七卷。末附《家譜》、《勸戒》二十
則,為一卷。畿立身居官,矯矯自勵,故所為詩文,皆質樸類其為人。卷首《序》
為施邦<日翟>所作。畿視學浙江時拔邦曜第一,邦曜貧不能婚,畿為備聘,拜雁於
官署。邦<日翟>即於是秋登第,後殉節為完人。其識鑒為世所推服雲。
△《大旭山房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鄧渼撰。渼字遠遊,自號簫曲山人,建昌人。萬曆戊戌進士,官至僉都御
史,巡撫順天。忤魏忠賢,謫戍貴州。崇禎初,放還,卒。是集皆散體之文。案
明版《唐文粹》之首,有渼《序》曰:文家法秦、漢,非不善也,然摹擬工則蹊
徑太露;構撰富則窠臼轉多,至近日膚淺之法,畏難好易,眉山盛而昌黎、河東
二氏詘云云。頗中明季古文兩派之病。其自作則未能凌跨一時也,《千頃堂書目》
有《渼留夷館集》四卷、《南中集》四卷,《紅帛集》四卷,不載此集,殆偶未
見歟。
△《百花洲集》·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鄧雲霄撰。雲霄字元度,東莞人。萬曆戊戌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參政。
是集乃其官長洲時所作,故以“百花洲”為名。其詩近體居十之ba6*九。
△《解弢集》·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鄧雲霄撰。雲霄作《冷邸小言》,論詩以妙悟為宗,以自然為用。故茲集
所載,多仿王、孟之音,而醞釀深厚則未及古人。昔嚴羽作《滄浪詩話》,標舉
盛唐,而所作乃惟存浮響;雲霄所論所作,蓋均似之矣。
△《一齋詩集》·十三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陳第撰。第有《伏羲圖贊》,已著錄。是集凡《粵草》一卷,詩文各半,
萬曆戊戌至庚子,游廣東時作也。《寄心集》六卷,焦竑為之選定,皆四言五言
古詩,多涉論宗,故別為一集;《五嶽游草》六卷,大抵紀游之詠。而雜詩亦散
見其中,不盡為山水作也。據原《序》尚有一集名《塞曲》,乃官薊州游擊時作,
此集不載,蓋佚之矣。第《韻書》妙有神解,遂為言古音者之開山;詩則信筆而
成,非所擅長,然第亦不必以此擅長也。
△《緱山集》·二十七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王衡撰。衡有《紀游稿》,已著錄。萬曆戊子,衡舉順天鄉試第一,時其
父錫爵在政府,為高桂、饒伸所劾,遂不復會試。錫爵罷相後,始登萬曆辛丑進
士第二,入翰林。旋即歸養,得以其閒,肆力於古學,與王世貞雖同里閈,而不
蹈其蹊徑。然頗染陳繼儒之俗格。《明史·隱逸傳》稱,錫爵招繼儒與衡讀書支
硎山,其所由來者漸矣。
△《許鍾斗集》·五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許獬撰,獬有《八經類集》,已著錄。是集大抵應俗之作,館課又居其強
半。蓋明自正、嘉以後,甲科愈重,儒者率殫心制義,而不復用意於古文詞。洎
登第宦成,菁華已竭,乃出餘力以為之,故根柢不深,去古日遠,況獬之制義,
論者已有異議,則漫為古調,其所造可知矣。
△《劉練江集》·七卷、《附錄》·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劉永澄撰。永澄字靜之,寶應人,萬曆辛丑進士,官國子監學正;乞歸省
親,起兵部職方司主事,未上卒,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文六卷,詩一卷,
附錄一卷,乃永澄歿後,其友劉宗周等共為裒輯。其文章平正通達,而大致謹嚴,
篇首《程朱藥言序》,尤為深切,蓋永澄雖與東林諸人游,而操履篤實,故詞采
不足,而持論不詭於正,無門戶標榜之習雲。
△《葉子詩言志》·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葉秉敬撰。秉敬有《字孿》,已著錄。是編首載《述職吟心》五卷,乃大
計入覲時作;次載《賦類》一卷,《吟類》一卷,乃督學河南時作;次《遒徇編》
五卷,則雜錄對聯偶語。《自序》稱,取《虞書》“詩言志”,《論語》“志於
學”二語,以為作詩要領,故以此名其集。秉敬淹貫群書,著述甚富,而所作韻
語,乃過於質樸,殆所謂詩有別才耶?
△《元凱集》·五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陳勛撰。勛字元凱,閩縣人。萬曆辛丑進士,官至戶部郎中《福建通志》
載,《元凱集》四十卷。此本僅文三卷,詩二卷,然首尾完足,初非有闕。集為
其同年呂純如所刻,或經純如選定耶?勛為鄭善夫外曾孫,其瓣香有自,故雖無
傑構,而尚有典型。
△《白榆集》·二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屠隆撰。隆有《篇海類編》,已著錄。是集詩八卷,文十二卷。隆為人放
誕風流,文章亦才士之綺語。陳子龍《明詩選》,謂其詩如沖繁驛舍,陳列壺觴、
頃刻辦就,而少堪下箸,文尤語多藻繪,而漫無持擇,蓋沿王、李之塗飾,而又
兼涉三袁之纖佻也。
△《由拳集》·二十三卷(內府藏本)
明屠隆撰。是集凡賦一卷,古今體詩十卷,雜文十二卷。時隆方知青浦縣,
故以“由拳”為名。
△《玉茗堂集》·二十九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湯顯祖撰。顯祖有《五侯鯖》、《字海》,已著錄。顯祖於王世貞為後
進,世貞與李攀龍持上追秦、漢之說,奔走天下,歸有光獨詆為庸妄。顯祖亦毅
然不附,至塗乙其四部稿,使世貞見之。然有光才不逮世貞,而學問深密過之;
顯祖則才與學皆不逮,而議論識見,則較世貞為篤實。故排王、李者,亦稱焉。
是集凡詩十三卷,文十卷,尺牘六卷。前有南豐朱廷誨《序》,稱其:解陰符五
賊禽制之法,序《春秋》輯略,發仁孝動天下之旨,記小辨明復小乾大之一致,
非無根據之學者,然終非有光匹也。
△《適適齋鑒須集》·七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陳玉輝撰。玉輝字達卿,號荊碧,惠安人。萬曆辛丑進士,官至南京監察
御史。所著有《客客軒散言》、《皇荂草》、《公餘課兒草》、《岳陽草》諸種,
此集乃其一也。凡語錄一卷,文五卷,詩一卷。其子龍巖題識,謂全集未刻,已
經淪軼,故所存者止此。玉輝從鄒元標講學,其文章根柢,尚為醇正,詩則隨意
抒寫,不求甚工,又多佚脫,如《白門紀懷》七言律詩,稱依上下平韻次第,當
有三十首,今僅存二十首,則其殘闕可知已。
△《薛文介公文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薛三省撰。三省字魯叔,定海人。萬曆辛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
諡文介。是編有文無詩,奏疏幾居其半,奏疏中,辭謝者又居其半。惟《請福王
之國》一疏,最為激切,其官檢討時所上也。
△《叢桂軒集》·二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吳大經撰。大經字元常,常熟人。是集大經所自編。前有萬曆癸卯《自序》,
稱謝去帖括之學,蓋山林之士也。其詩酷摹劍南,圓熟有餘,深微不足。魏浣初
《序》,乃謂袁宏道推明代詩人以徐渭為第一,而大經配之。殆非篤論矣。
△《蟋蟀軒草》·(無卷數,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劉士驥撰。士驥字允良,禹城人。萬曆甲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士驥於
李攀龍為鄉人,而不循其門徑,是集前有李若訥《序》,稱允良自言,少年濡首
李、王諸家。顧李、王生今日,宜另繡其腸,其不肯從風而靡,不為無見。然集
中詩文,乃作嘽緩之音,是則楚既失之,齊亦未為得也。
△《四然齋集》·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黃體元撰。體元字長卿,穀城人。萬曆甲辰進士,官至山東按察司副使。
是集,體元所自編,取中和集身心世事,謂之四緣:“委身寂然,委心洞然,委
世混然,委事自然”之語。故以“四然”名齋,因以名集。蓋明季士大夫耽二氏
者,十之九也。
△《樊致虛詩集》·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樊良樞撰。良樞字尚植,一號致虛,進賢人。萬曆甲辰進士,官至浙江提
學副使。是編凡《匡山社集》一卷,《二山草》三卷,皆以所居地名之:匡山取
居近匡廬之義,二山則官淮南時取淮南大小山之義也。《二山草》中又附以其叔
俊、弟尚燝、良楹、子重鵬等次和之作,大抵多規橅七子聲調。
△《峽雲閣存草》·七卷、《後存草》·七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魏濬撰。濬有《易義古象通》,已著錄。其詩草本四十卷,是集僅刪取十
四卷,故謂之“存草”。《存草》為未第時之詩,“後存草”為既第後之詩。其
“後存草”內又分為初燕詩、農詩、桂詩、東詩、東後詩、家詩、衡詩各一卷,
蓋皆隨宦跡所及,各舉地名之一字以為標目。其詩不出贗古之習。蓋萬曆以後之
詩,不gong6*安、竟陵,則仍太倉、歷下耳。
△《隆德堂詩文稿》·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魏純粹撰。純粹字仲乾,柏鄉人。萬曆甲辰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是集詩
文各一卷,多其官永城知縣時作;末附為御史時,《請假省親疏》一篇。
△《荑言》·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余懋孳撰。懋孳字舜仲,婺源人。萬曆甲辰進士,官至給事中。此集乃懋
孳所自編,凡文五卷,詩一卷。其曰“荑言”者,蓋取荑稗之意,自謂學而無當
於道者稗學也,言而無當於道者荑言也。又謂“命題屬草”,聊供酬應。今觀其
文,如《門牆桃李冊序》、《刻聯捷稿引》、《細草流芳冊小引》、《題龍山課
藝》等篇,皆不免俗體,蓋疏於芟汰之過也。
△《皆春園集》·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陳完撰。完字名甫,號海沙,南通州人,萬曆丙午舉人。是集為完所自編。
其詩多恬適敷暢,而不見性情,較黃省曾《五嶽山人集》,格調相似,而才力尚
不能逮也。
△《達觀樓集》·二十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鄒維璉撰。維璉字德輝,號匪石,新昌人,萬曆丁未進士。官吏部郎中時,
以疏劾魏忠賢,謫戍貴州;崇禎初,召為南京太僕寺卿,洊擢右僉都御史,巡
撫福建,剿海寇有功,終為溫體仁所忌罷。崇禎八年,起為兵部右侍郎,未上而
卒,事跡具《明史》本傳。是編詩集凡六卷,曰《願學編》,蓋早年初學之作;
曰《宦遊草》,作於司理延平時;曰《友白草》,作於貴州謫戍時,蓋擬太白之
流夜郎也;曰《友歐草》,作於起官太僕時,蓋南太僕署在滁州,多歐陽修遺蹟
也;曰《導噫草》,中多感慨時事之什,蓋作於撫閩時也;文集凡十八卷,首冠
以《四書、五經疑義》,中如《信豐坊偽石經》、《信俞庭椿改周禮》、《信蔡
沈三代改時不改月》諸說,皆未為卓識。蓋其氣節才略,足以自傳,學問則未深
造也。據編首《自序》,尚有《大夢稿》、《又夢稿》、《自警編》諸目,此本
皆無之,或維璉自刪,或後來所佚,均不可考矣。
△《掃餘之餘》·三卷、附《歸塗閒紀》·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劉錫元撰。錫元字玉受,長洲人。萬曆丁未進士,官至貴州提學僉事。是
集第一卷《庚夏七發》,記其庚申夏病疫事;二卷為序記、簡牘、雜文;三卷為
雜文,乃其官祠部時考驗眾僧雜作。附《歸塗閒紀》一卷,則記其官黔中苗亂事,
大抵多作佛家偈語,間涉俳體。
△《湛園集》·十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明程正己撰。正己字道先,號澄源,長治人。萬曆丁未進士,官至僉都御史,
巡撫保定,以忤奄黨削職,後終於兵部侍郎。是集為其子之璿所編,凡詩五卷,
文五卷,大抵惟取自適,無意求工。
卷一百七十九  集部三十二_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原文_國學 其它0

猜你喜歡

卷一百七十九  集部三十二_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原文_國學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