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上書

◎上書
【上書秦始皇一首】
※李斯〔《史記》曰:李斯者,楚上蔡人也。西說秦,秦拜斯為客卿。會韓
使鄭國來間秦,以作溉渠。已而覺,秦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秦者,只為
其主游間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書,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復李斯官,始皇帝以斯為丞相。後二世具斯五刑,論腰斬鹹陽市。〕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史記》曰:
戎王使由余於秦,秦後歸由余,繆公又使人間要由余,遂去降秦。繆公以客禮禮
之。〕東得百里奚於宛,〔《史記》曰:晉獻公以百里奚為秦穆公夫人媵於秦。
百里奚亡秦走宛,楚之鄙人執之,繆公聞百里奚,欲重贖之,恐楚子不許,以五
羖羊皮贖之,楚人許,與之。繆公與議國事,大悅,授之國政。〕迎蹇叔於宋,
〔《史記》曰:百里奚謂繆公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賢,而世莫知。繆公使人厚
幣迎蹇叔,以為上大夫。〕來邳豹、公孫支於晉。〔《左氏傳》曰:晉郄芮丕鄭
丕豹奔秦。又曰:秦伯謂公孫支曰:夷吾其定乎?對曰:今其言多忌克,難哉!
杜預曰:公孫支,秦大夫子桑也。〕此五子者,不產於秦,穆公用之,並國三十,
遂霸西戎。〔《史記》曰: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
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
〔《史記》曰:獻公卒,子孝公立。又曰:衛鞅西入秦,說孝公變法修刑,內務
耕稼,外勵戰死之士。賞罰三年,百姓便之,天子致胙,諸侯畢賀也。〕獲楚魏
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彊。〔《史記》曰:衛鞅將兵圍魏安邑,降之。又曰:
衛鞅擊魏公子邛,封鞅為列侯,號商君。〕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
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史記》曰:孝公卒,子惠文君立。又曰:惠文
君八年,張儀復相秦,攻韓宜陽,降之雲。孝王十年,納魏上郡。張儀伐蜀,滅
之,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史記》云:孝王納上郡,此雲惠王,
疑此誤也。又曰:武王立,張儀死。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慾通車三川,窺周室,
使甘茂伐宜陽,拔之。然通三川是武王,張儀已死,此雲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
疑此誤也。三川,韓界也。宜陽,韓邑也。〕包九夷,制鄢郢,〔九夷,屬楚夷
也。鄢郢,楚二縣也。蓋秦令人據之也。〕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成皋,
縣名。周之東境。〕遂散六國之從,〔六國,韓、魏、燕、趙、齊、楚也。《漢
書·音義》,文穎曰:關東為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史記》曰:
惠王卒,韓、魏、齊、楚皆賓從。〕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史記》
曰:孝王卒,立異母弟為昭襄王。又曰: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弟。太
後二弟,其異父長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芋戎,為華陽君。魏冉為
相國,范雎說秦昭王,言穰侯權重諸侯,昭王乃免相國,逐華陽君關外。〕彊公
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春秋保乾圖》曰:光闓害,蠶食天下。
高誘《淮南子注》曰:蠶食無餘也。〕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
負於秦哉!〔負,猶累也。〕向使四君卻客而弗納,疏士而弗用,是使國無富利
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和隨之寶,〔《新序》,固桑對晉平公曰:夫劍產於
越,珠產於江南,玉產於崑山,此三寶皆無足而致。《墨子》曰:和氏之璧,隨
侯之珠。〕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越絕書》曰:楚王召歐冶子干將作鐵
劍二枚,二曰太阿。〕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鱔之鼓。〔孫卿曰:纖離
蒲梢,皆馬名。鄭玄《禮記注》曰:鱔皮可以冒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
而陛下悅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
不為玩好;而趙衛之女,不充後庭;駿良駃騠,不實外廄;〔《周書》曰:
正北以駃騠為獻。《廣雅》曰:駃,馬屬。〕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
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下陳,猶後列也。《晏子》曰:有二女,願得
入身於下陳。〕娛心意,悅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
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言以宛珠飾簪,以璣傅珥也。《說文》曰:
珥,瑱也。徐廣曰:齊之東阿縣,繒帛所出者也。此解阿義與子虛不同,各依其
說而留之。舊注既少不足,稱臣以別之。他皆類此。〕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
趙女不立於側也。〔隨俗雅化,謂閒雅變化,而能隨俗也。〕
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說文》曰:
瓮,汲瓶也,《說文》曰:缶,瓦器,秦鼓之以節樂。〕鄭、衛、桑間,韶、虞、
武象者,異國之樂也。〔《禮記》曰: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又曰:桑間濮上,
亡國之音也。《樂動聲儀》曰:舜樂曰簫韶。又曰:周樂伐時曰武象。宋均曰:
武象,象伐時用干戈。徐廣曰:韶一作昭。〕今棄叩缶擊瓮而就鄭衛,退彈箏而
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高誘《呂氏春秋注》曰:適,
中適也。〕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
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
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
其大;河海不澤細流,故能就其深;〔《管子》曰:海不辭水,故成其大;山不
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文子》曰:聖人不讓
負薪之言,以廣其名。〕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
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郭象《莊子注》曰:資者,給齎
之謂。〕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
寇兵而齎盜糧者也。〔《戰國策》范雎說秦王曰:此所謂藉賊兵而齎盜食者也。
《說文》曰:齎,持遺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願忠者眾。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上書吳王一首】
※鄒陽〔《漢書》曰:鄒陽,齊人也。陽事吳王濞,王以太子事,陰有邪謀,
陽奏書諫,為其事尚隱,惡不指斥言,故先引秦為喻。因道胡越、齊、趙之難,
然後乃致其意。〕
臣聞秦倚曲台之宮,〔應劭曰:始皇帝所治處也,若漢家未央宮也。《三輔
黃圖》曰:未央有曲台殿。〕懸衡天下,〔如淳曰:衡,猶稱之衡也。言其懸法
度於其上。申子曰:君必有明法正義,若權衡以稱輕重,所以一群臣也。〕畫地
而人不犯,兵加胡越;至其晚節末路,張耳、陳勝連從兵之據,以叩函谷,鹹陽
遂危。〔《史記》曰:陳勝,字涉,陽城人也。勝為王,號為張楚,西擊秦。又
曰:張耳,大梁人也。陳勝起蘄,以耳為校尉。《廣雅》曰:據,引也。言相引
以為援也。〕何則?列郡不相親,萬室不相救也。今胡數涉北河之外,〔《史記》
曰:秦惠王游至北河。徐廣曰:戎地之河上也。〕上覆飛鳥,下不見伏兔,〔蘇
林曰:覆,盡也。言胡上射飛鳥,下盡地之伏兔。〕斗城不休,救兵不至,死者
相隨,輦車相屬,轉粟流輸,千里不絕。〔鄭玄《禮記注》曰:流,猶行也。〕
何則?彊趙責於河間,〔應劭曰:趙幽王為呂后所幽死,文帝立其長子遂為趙王,
取趙之河間。立弟辟彊為河間王。至子哀王無嗣,國除,遂欲復還得河間也。〕
六齊望於惠後〔孟康曰:高后割濟南郡,為呂王台奉邑。又割琅邪郡,封營陵侯
劉澤為琅邪王。文帝乃立悼惠王六子為王,言六齊不保今日之恩,而追怨惠帝與
呂后。《漢書》曰:文帝閔濟北逆亂自滅,盡封悼惠王諸子為列侯。後齊文王薨,
無子,於是分齊為六,將閭為齊王,惠為濟北王,賢為淄川王,雄渠為膠東王,
邛為膠西王,辟光為濟南王也。〕城陽顧於盧博,〔孟康曰:城陽王喜也。喜父
章,與弟興居討諸呂有功,本當盡以趙地王章,梁地王興居。文帝聞其欲立齊王,
更以二郡王之,章失職,歲餘薨,興居誅死。盧博,濟北王治處,喜故顧念而怨
也。二郡謂城陽章所封,濟北興居所封,興居誅死,故喜顧念而恨也。泰山郡有
博縣濟北縣。〕三淮南之心思墳墓。〔張晏曰:淮南厲王三子,為三王,念其父
見遷殺也。《漢書》曰:上憐淮南王不軌,上乃立厲王三子安為淮南王,敖為衡
山王,賜為廬江王。〕大王不憂,臣恐救兵之不專,〔孟康曰:不專救漢也。如
淳曰:皆自私怨宿憤,不能為吳也。若吳舉兵反,天子來討,謂四國但有意不敢
相救也。以孟康解其文,故言不專救漢。如淳解其意,故云不能為吳。二說相成,
義乃可明。〕胡馬遂進窺於邯鄲,越水長沙,還舟青陽。〔蘇林曰:青陽,水名
也。言胡越水陸共伐漢也。善曰:此同孟康之義也。張晏曰:還舟,聚舟也。言
胡為趙難,越為吳難,不可恃也。善曰:此微同如淳之說。《秦始皇本紀》曰:
荊王獻青陽之田,已而背約,要擊我南郡。〕雖使梁並淮陽之兵,下淮東,越廣
陵,以遏越人之糧,漢亦折西河而下,北守漳水,以輔大國。胡亦益進,越亦益
深,此臣之所為大王患也。〔善曰:大國,謂趙也。陽假言吳思助漢,今胡越俱
來伐之。漢雖復使梁並淮陽之兵,以遏越人糧,漢截西河以下,而助於趙,終無
所益。故胡亦益進,越亦益深,此臣為大王患也。然其意欲破吳計,雖使當為乃
使,越人當為吳人,輒當為御。言吳趙欲來伐漢,漢乃使梁並淮陽之兵,以止吳
人之糧。漢截西河以御於趙。如此,則趙不得進,吳不得深。陽惡指斥,故假胡
越錯亂其辭。自此以下,乃致其意焉。〕
臣聞蛟龍驤首奮翼,則浮雲出流,霧雨鹹集。聖王底節脩德,則游談之士,
歸義思名。〔善曰:厎與砥同。厎,礪也。《戰國策》蘇秦說趙王曰:外客游談
之士,無敢自進於前。《漢書·王莽傳》曰:游者為之談說。〕今臣盡知畢議,
易精極慮,〔如淳曰:改易精思,以謀慮之。〕則無國而不可奸;〔善曰:《爾
雅》曰:奸,求也。奸與乾同。〕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然
臣所以歷數王之朝,背淮千里而自致者,非惡臣國,而樂吳民,竊高下風之行,
尤悅大王之義。〔善曰:《新序》,公孫龍謂平原君曰:臣居魯,則聞下風。高
先生之知,悅先生之行。〕故願大王無忽,察聽其至。〔善曰:劉瓛《周易注》
曰:至,極也。謂極言之。〕
臣聞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孟康曰:鶚,大雕也。如淳曰:鷙鳥比諸侯,
鶚比天子。〕夫全趙之時,〔服虔曰:全趙,趙未分之時。應劭曰:後分為三。〕
武力鼎士,袨服叢台之下者,一旦成市,〔服虔曰:袨服,大盛玄黃服也。臣瓚
以為鼎士,舉鼎之士,叢台,趙王之台。〕不能止幽王之湛患;〔韋昭曰:高帝
子幽王友也,呂后殺之。湛,今沈字也。〕淮南連山東之俠,死士盈朝,不能還
厲王之西也。〔善曰:《漢書》曰:淮南厲王長謀反,廢遷蜀。韋昭曰:徙蜀嚴
道。〕然則計議不得,難諸賁不能安其位亦明矣!〔善曰:《左氏傳》曰:吳公
子光享王,鱄設諸置劍於魚中以進,抽劍以刺王。《說苑》曰:勇士孟賁,水
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狼虎。〕故願大王審畫而已。
始孝文皇帝據關入立,寒心銷志,不明求衣。〔臣瓚以為文帝入關而立,以
天下多難,故乃寒心戰慄,未明而起。〕自立天子之後,使東牟朱虛,東褒儀父
之後,〔應劭曰:天下已定,文帝遣朱虛侯章東喻齊王,嘉其首舉兵欲誅諸呂,
猶春秋褒邾儀父者也。〕深割嬰兒王之。〔應劭曰:封齊王六子為王,其中有小
嬰兒。孝文帝於骨肉厚也。〕壤子王梁代,益以淮陽。〔善曰:此言文帝之時,
梁王揖、代王參、淮陽王武。後梁王揖早薨,徙武為梁王也。然參、揖皆少,故
雲壤也。晉灼曰:《方言》:梁益之間,所愛諱其肥盛曰壤也。善曰:《方言》
云:瑋其肥盛。《晉書》注以瑋為諱。〕卒仆濟北,囚弟於雍者,豈非象新垣等
哉?〔善曰:《漢書》曰:濟北王興居聞帝之代,乃反。棘蒱侯擊之,興居zi6*殺。
又曰:淮南王道死雍。應劭曰:二國有奸臣,如新垣平等勸王共反也。〕今天子
新據先帝之遺業,〔善曰:今天子,景帝也。先帝,文帝也。〕左規山東,右制
關中,變權易勢,大臣難知。大王弗察,臣恐周鼎復起於漢,〔如淳曰:新垣平
詐言周鼎在泗水中,臣望東北汾陰,有金寶氣,鼎在其中,弗迎則不至。為吳計
者,猶新垣平之言周鼎,終不可得也。〕新垣過計於朝,〔服虔曰:過,誤也。〕
則我吳遺嗣,不可期於世矣!高皇帝燒棧道,灌章邯,〔應劭曰:章邯為雍王,
高祖以水灌其城,破之。燒棧道,言高祖涉所燒之棧道也。《史記》曰:張良說
漢王,燒絕棧道也。〕兵不留行,〔善曰:言攻之易,故不稽留也。〕收弊人之
倦,東馳函谷,西楚大破。〔張晏曰:項羽自號西楚霸王。〕水攻則章邯以亡其
城,陸擊則荊王以失其地,〔如淳曰:荊亦楚,謂項王敗走也。〕此皆國家之不
幾者也。〔孟康曰:言國家不可庶幾得之也。〕願大王熟察之。
【獄中上書自明】
※鄒陽〔《漢書》曰:陽以吳王不可說,去之梁。從孝王游,羊勝、公孫詭
等疾陽,惡之於孝王。孝王怒陽,下獄吏。將殺之,陽乃從獄中上書。書奏,孝
王立出之,卒為上客。〕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
白虹貫日,太子畏之。〔如淳曰:白虹,兵象。日為君。善曰:畏,畏其不成也。
《列士傳》曰:荊軻發後,太子相氣,見白虹貫日不徹。曰:吾事不成矣。後聞
軻死,太子曰:吾知其然也。〕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蘇林曰:白起為秦伐趙,破長平軍,欲遂滅趙,遣衛先生說昭王,益兵糧,為
應侯所害。事用不成,其精誠上達於天,故太白為之食昴。昴,趙分也。將有兵,
故太白食。食者,乾歷也。如淳曰:太白,天之將軍也。〕夫精誠變天地,而信
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張晏曰:盡其計議,願王知
也。〕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張晏曰:左右不明,不敢斥主也。訊,
考三日問之,知與前辭同不也。〕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願大
王熟察之。
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善曰:《韓子》曰:楚人和氏得璞玉於楚山之下,
奉而獻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刖和左足。武王薨,成王即位,
和又獻之,玉人又曰:石也。刖其右足。〕李斯竭忠,胡亥極刑。〔善曰:《史
記》曰:始皇以李斯為丞相,始皇崩,胡亥立,斯具五刑者也。〕是以箕子陽狂,
接輿避世,恐遭此患。〔善曰:《史記》曰:紂yin6*亂不止,箕子懼,乃佯狂為奴。
《論語》曰: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願大王察玉人
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善曰:以其計謬,故令後之。〕毋使臣為箕子
接輿所笑。臣聞比干剖心,子胥鴟夷,〔善曰:《史記》曰:比干彊諫,紂怒曰:
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又曰:子胥自剄,王乃以子胥屍,盛以鴟夷
之革,浮之江中。應劭曰:取馬革為鴟夷,鴟夷<木蓋>形。〕臣始不信,乃今知之。
願大王熟察,少加憐焉!
語曰:白頭如新,〔《漢書·音義》曰:或初不相識相知,至白頭不相知。〕
傾蓋如故。〔文穎曰:傾蓋猶交蓋,駐車也。善曰:《家語》曰:孔子之郯,遭
程子於途,傾蓋而語終日,甚相悅。〕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
藉荊軻首以奉丹事。〔善曰:《史記》曰:荊軻見樊於期曰:今聞秦購將軍首,
金千斤,邑萬家。今有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首,何如?於期曰:為之
奈何?軻曰:願得將軍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
胸。於期遂自剄。〕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善曰:《漢書
·音義》曰:王奢,齊臣也。自齊亡之魏,齊伐魏,奢登城謂齊將曰:今君之來,
不過以奢故也。義不苟生以為魏累。遂自剄。〕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
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於志,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
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服虔曰:蘇秦於秦不出其信,於燕則出尾生之信也。
善曰:《史記》蘇秦曰: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
死。〕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張晏曰:白圭為中山將,亡六城,殆欲誅
之。亡入魏,文侯厚遇之,還拔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
之於燕王。〔善曰:惡,謂讒短也。〕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孟康曰:
敬重蘇秦,雖有讒惡,王更膳以珍奇之味也。〕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
〔善曰:言白圭拔中山而尊顯,而人說短於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璧。何則?
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者司馬喜臏腳於宋,卒
相中山;〔善曰:《戰國策》曰:司馬喜三相中山。《尚書·呂刑》曰:臏者,
脫去人之臏也。郭璞《三蒼解詁》曰:臏,膝蓋也。〕范雎折脅折齒於魏,卒為
應侯。〔善曰:《史記》曰:范雎隨魏中大夫須賈使齊,齊襄王賜范雎金十斤,
及牛酒。須賈以為持魏國陰事告齊,以告魏相魏之諸公子魏齊,使舍人笞擊范雎,
折脅折齒,雎得出,亡入秦,為應侯。《廣雅》曰:摺,折也。〕此二人者,皆
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
蹈雍之河。〔服虔曰:殷之未世人也。如淳曰:莊周云: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
自投河。善曰:《爾雅》曰:水自河出為雍。言狄先蹈雍而後入河也。〕徐衍負
石入海,〔《漢書·音義》曰:徐衍,周之末人也見《列士傳》。善曰:《論語
讖》曰:徐衍負石,伐子由狸,守分亡身,握石失軀。宋均曰:狸,猶殺也。力
之切〕不容身於世,〔《新語》曰:窮澤之民,身不容於世,無紹介通之。〕義
不苟取比周於朝,以移主上之心。〔善曰:言皆義不苟取比周朋黨在朝廷,以移
主上之心,妄求合也。《六韜》曰:結連朋黨,比周為權。杜預曰:比,近也。
周,密也。〕故百里奚乞食於路,穆公委之以政。〔《說苑》鄒子說梁王曰:百
里奚乞食於路,而穆公委之以政。〕甯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善曰:
《呂氏春秋》曰:甯戚飯牛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鄒子《說苑》鄒子
說梁王曰:甯戚扣轅行歌,桓公任之以國。〕此二人豈素官於朝,借譽於左右,
然後二主用之哉?感於心,合於意,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眾口哉?故
偏聽生奸,獨任成亂。昔魯聽季孫之說而逐孔子;〔善曰:《論語》曰:齊人饋
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宋信子冉之計囚墨翟。〔《文子》曰:
子罕也。冉音任。善曰:未詳。〕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
危。何則?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國語》泠州鳩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賈逵曰:鑠,消也。眾口所惡,金為之銷亡。積毀銷骨,謂積讒。善曰:毀之言,
骨肉之親,為之銷滅。〕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國。齊用越人子臧,而彊威
宣。〔善曰:言齊任子臧,故威、宣二王所以彊盛。《史記》曰:齊桓公卒,子
威王因齊立。威王卒,子宣王辟強立。張晏曰:子臧,越人也。〕此二國豈拘於
俗,牽於世,系奇偏之辭哉?公聽並觀,垂明當世。〔善曰:公聽,言無私也。
並觀,言無偏也。《尸子》曰:論是非者,自公心聽之,而後可知也。〕故意合
則胡越為昆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則骨肉為仇敵,朱象管蔡是矣。〔善曰:
《史記》曰:舜弟象傲帝,常欲殺舜。丹朱,堯子。仇敵,未聞。《尚書》曰:
周公位冢宰,群叔流言,乃致管叔於商,囚蔡叔於郭鄰。〕今人主誠能用齊秦之
明,後宋魯之聽,則五霸不足侔,三王易為比也。
是以聖王覺悟,捐子之之心,而不悅田常之賢;〔善曰:《史記》曰:燕王
噲屬國於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齊因伐燕,燕王噲死,子之乃亡。又曰:齊田
常殺簡公而立平公,平公即位,田常為相。五年,齊國政皆歸田常。〕封比干之
後,修孕婦之墓。〔應劭曰:紂刳妊者,觀其胎產。〕故功業覆於天下。何則?
欲善無厭也。夫晉文公親其讎而彊霸諸侯;〔張晏曰:寺人勃鞮也。善曰:《國
語》曰:初,獻公使寺人勃鞮伐文公於蒲城。文公逾垣,寺人斬其祛。及入,寺
人求見。於是呂郄、冀芮畏偪,悔納公,謀作亂,伯楚知之,故求見公。公遽見
之,伯楚以呂郄之謀告公。韋昭曰:寺人掌內。祛,袂也。勃鞮字伯楚。〕齊桓
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善曰:《左傳》寺人披謂晉侯曰: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
仲相。《論語》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何則?
慈仁殷勤,誠嘉於心,此不可以虛辭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東弱韓魏,立彊
天下,而卒車裂之。〔善曰:商鞅車裂。已見《西征賦》。〕越用大夫種之謀,
禽勁吳而霸中國,遂誅其身。〔善曰:《史記》曰:越王勾踐舉國政屬大夫種,
越平吳,以兵北渡淮,東方諸侯畢賀,稱霸王,范蠡乃去。遺大夫種書,種見,
稱疾不朝,人或讒種作亂,越王乃賜種劍而zi6*殺。〕是以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
〔善曰:《史記》曰:孫叔敖,楚之處士也。虞丘相進之,三月而相楚。三得相
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其非己之罪也。〕於陵子仲辭三公,
為人灌園。〔善曰:《列女傳》曰:於陵子終賢,楚王欲以為相,使使者往聘迎
之。子終出使者,與其妻逃,乃為人灌園。〕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
意,〔善曰:言士有功可報者,思必報。〕披心腹,見情素,〔善曰:《戰國策》
曰:蔡澤說應侯曰:公孫鞅事孝王,竭知謀,示情素。〕隳肝膽,施德厚,終與
之窮達,無愛於士。〔善曰:於士所求,無所愛惜也。〕則桀之狗可使吠堯,而
跖之客可使刺由,〔應劭曰:由,許由也。跖,盜跖也。韋昭曰:言恩厚無不使。
善曰:《戰國策》刀鞮謂田單曰:跖之狗或<口伐>堯,非其主也。<口伐>音吠,並同。〕
何況因萬乘之權,假聖王之資乎?然則荊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
哉?〔應劭曰:荊軻為燕刺秦王,不成而死,其七族坐之。湛,沒也。張晏曰:
七族,上至高祖,下至曾孫。善曰:《呂氏春秋》曰:吳王闔閭欲殺王子慶忌,
要離曰:王誠助臣,請必能。吳王曰:諾。明旦加罪焉,執其妻子,燔而揚其灰。
高誘曰:吳王偽加要離罪,燒妻子,揚其灰。〕
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
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輪囷離奇,〔張晏曰:柢,下本也。輪囷離奇,委曲盤戾。
蘇林曰:柢音蒂。善曰:《廣雅》曰:蟠,曲也。奇,音衣。〕而為萬乘器者,
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善曰:器,謂服玩之屬。容,謂雕飾。杜預《左氏
傳注》曰:容,形容也。〕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隋侯之珠,夜光之璧,只足結怨
而不見德,故有人先談,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善曰:談或為游。〕今天
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賤,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善曰:伊尹、管仲。〕
懷龍逢比干之意,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神,欲開忠信,輔
人主之治,則人主必襲按劍相眄之跡矣。〔善曰:《小雅》曰:開,達也。〕是
使布衣之士,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張晏曰:陶家名模下圓轉者為鈞,
以其能制器為大小,比之於天也。善曰:《論語·考比讖》曰:引五子以避俗,
遠邦殊域,莫不向風。〕而不牽乎卑辭之語,不奪乎眾多之口。〔善曰:聖人有
深謀善計,而即行之,不為卑辭所牽制。《戰國策》蘇秦曰:卑辭以謝君。眾口,
已見上文。〕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荊軻之說,而匕首竊發。〔善曰:
《戰國策》曰:荊軻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
言於秦王曰:燕原舉國為內臣如郡縣,又獻燕督亢之地圖。圖窮,匕首見,秦王
驚,自引而起,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通俗文》曰:匕首,其頭類匕,故曰匕
首,短而便用。〕周文獵涇渭,載呂尚而歸,以王天下。〔《六韜》曰:文王田
於渭陽,卒見呂尚坐茅而漁。《戰國策》曰:范雎謂秦王曰:臣聞呂尚遇文王,
立為太師。《史記》曰: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俱為師也。〕秦信左右而亡,
周用烏集而王。〔善曰:《漢書·音義》曰:太公望塗遘卒遇共成王功,如烏鵲
之暴集也。〕何則?以其能越拘攣之語,馳域外之義,獨觀於昭曠之道也。今人
主沈諂諛之辭,牽於帷牆之制,〔善曰:《漢書·音義》曰:言為左右便辟侍帷
牆臣妾所見牽制。《說文》曰:牆,垣蔽也。然帷,妾之所止。牆,臣之所居也。〕
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皂,〔《漢書·音義》曰:皂,食牛馬器,以木作如槽。善
曰:不羈,謂才行高遠,不可羈繫也。〕此鮑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善曰:《列士傳》曰:鮑焦怨世不用己,采疏於道。子貢難曰:非其世而采其
疏,此焦之有哉。棄其疏,乃立枯於洛水之上。疏即古蔬字。〕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污義,砥厲名號者,不以利傷行。〔善曰:孔安國
《尚書傳》曰:砥,磨石也。《論語·撰考讖》曰:子罕言利,利傷行也。〕故
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晉灼曰:《史記·樂書》:紂作
朝歌之音。朝歌者,不時也。善曰:《淮南子》曰:墨子非樂,不入朝歌。然古
有此事,未詳其本。〕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誘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回
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岩藪之中耳,安有盡
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上書諫獵】
※司馬長卿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善曰:
《史記》曰:秦武王有力士烏獲、孟說,皆至大官。《呂氏春秋》曰:吳王欲殺
王子慶忌,謂要離曰:吾嘗以馬逐之江上,而不能及。《說苑》曰:勇士孟賁,
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狼虎。《戰國策》范雎曰:夏育之勇焉而死。〕臣之愚
暗,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凌岨險,射猛獸,卒然遇軼才之獸,
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漢書·音義》曰:大駕,屬車八十一乘。善曰:
車塵言清,尊之意也。〕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功,雖有烏獲、逢蒙之伎,力不
得用,枯木朽株,盡為難矣。〔善曰:《吳越春秋》陳音曰:黃帝作弓,後有楚
狐父,以道傳羿,羿傳逢蒙。〕是胡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雖
萬全無患,然本非天子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後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張揖曰:銜,馬勤也。橛,
騑馬口長銜也。善曰:《家語》子曰:郊之日汜掃清路,行者必止。《莊子》伯
樂曰:我善調馬,前有飾橛,而後鞭策之威。〕而況乎涉豐草,騁丘墟,〔善曰:
《毛詩》曰: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呂氏春秋》:吳為丘墟。〕前有利獸之樂,
而內無存變之意,〔善曰:鄭玄《禮記注》曰:利,猶貪也。〕其為害也,不亦
難矣!夫輕萬乘之重,不以為安,而樂出萬有一危之塗以為娛,臣竊為陛下不取
也。蓋聞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善曰:《太公金匱》曰:明者
見兆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所忽者也。故鄙諺
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張揖曰:畏櫩瓦墮中人也。〕此言雖小,可以喻
大。臣原陛下留意幸察。
【上書諫吳王】
※枚叔〔善曰:《漢書》曰:枚乘,字叔,淮陰人。為吳王濞郎中。吳王初
怨望謀為逆也,乘奏書諫,王不納,遂去之,從梁孝王游。後景帝拜乘弘農都尉,
卒。然乘之卒,在相如之前,而今在後,誤也。〕
臣聞,得全者昌,失全者亡。〔善曰:《史記》淳于髡說鄒忌子曰:得全全
昌,失全全亡。〕舜無立錐之地,以有天下;禹無十戶之聚,以王諸侯;湯武之
土,不過百里。〔善曰:《韓子》曰:舜無置錐之地於後世而德結。《史記》蘇
秦說趙王曰:舜無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無百人之聚,以王諸侯;湯武之土,
不過百里,立為太子,誠得其道也。〕上不絕三光之明,下不傷百姓之心者,有
王術也。〔善曰:不絕其明,言合度也。高誘《淮南子注》曰:三光,日、月、
星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善曰:父子,喻君臣也。《孝經》曰:父子之
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誅以直諫,則事無遺策,功流萬世。臣乘原披腹心而
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惻怛之心於臣乘言。
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之無極之高,下垂之不測之淵,雖甚愚之
人,猶知哀其將絕也。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又重鎮之。系絕於天,不可
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善曰:《孔叢子》曰:齊東郭亥欲攻田氏,子貢
曰:今子,士也,位卑圖大,殆非子之任也。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
之於無極之高,下垂於不測之深,傍人皆畏其絕,而造之者不知,其子之謂乎?
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重鎮之。馬奔車覆,六轡不禁,系絕其高,墜入於
深,其危必矣。亥曰:吾已矣。〕其出不出,間不容髮。〔蘇林曰:臣改計取福,
正在今日。言其激切甚急。善曰:《曾子》曰:律歷迭相治也,其間不容髮矣。〕
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脫。〔善曰:《孫卿子》曰:平則慮險,安則慮危,是百
舉不陷也。〕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善曰:《說苑》曰:晉靈公
造九層台,荀息聞之,求見曰:臣能累十二博棋,加九雞卵棋上。公曰:危哉!
《論語》曰:天不可階而升也。〕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善曰:反
掌,言易也。《孟子》曰:武丁有天下,猶反掌也。《春秋保乾圖》曰:安於泰
山,與日合符。〕今欲極天命之上壽,弊無窮之極樂,〔善曰:弊,猶盡也。〕
究萬乘之勢,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
臣之所大惑也。〔顏師古曰:走,趣也。走,音奏。〕
人性有畏其影而惡其跡,卻背而走,跡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陰而止,影滅
跡絕。〔善曰:《莊子》漁父曰: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逾數。而跡疾,
而影不離,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靜處以息跡,
愚亦甚矣。《孫卿子》以為涓蜀梁。〕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
為。欲湯之滄,〔《漢書·音義》或曰:滄,寒也。〕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
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善曰:《呂氏春秋》曰:夫以湯止沸,沸聲不止,
去火則止矣。〕不絕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善曰:《文子》
曰:不治其本,而救其末,無異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也。〕養由基,楚之善
射者也。去楊葉百步,百發百中。〔善曰:《戰國策》蘇厲謂周君曰:養由基善
射,去柳葉百步而射,百發百中。〕楊葉之大,加百中焉,可謂善射矣。然其所
止,百步之內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
福生有基,禍生有胎,〔服虔曰:基胎,皆始也。〕納其基,絕其胎,禍何
自來?〔善曰:自,從也。〕太山之溜穿石,殫極之糹亢斷幹,〔晉灼曰:糹亢,
古綆字。殫,盡也。極之綆幹。幹,井上四交之幹,常為汲者所契傷也。〕水非
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夫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
至丈必過。〔張晏曰:乘所轉四萬六千八十銖,而至於石,合而稱之,必有盈縮
也。〕石稱丈量,徑而寡失。〔善曰:《文子》曰:夫事煩,難治也;法苛,難
行也。多求,難贍也。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石稱丈量,
徑而寡失,故大較易為智,曲辯難為惠也。徑,直也。〕夫十圍之木,始生而蘗,
足可搔而絕,手可擢而抓。〔善曰:《尸子》曰:千丈之木,始若蘗,足易去也。
《莊子》曰:橡樟初生,可抓而絕。《廣雅》曰:搔,抓也。〕據其未生,先其
未形,磨礲砥礪,不見其損,有時而盡。〔善曰:賈逵《國語注》曰:礱。
《尚書注》:砥,磨石也。〕種樹畜養,不見其益,有時而大。積德累行,不知
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臣原大王熟計而身行之,此
百世不易之道也。
【上書重諫吳王】
※枚叔〔善曰:《漢書》曰:吳王舉兵西向,以誅晁錯為名,漢聞之,斬錯
以謝諸侯。乘於是復說吳王。〕
昔秦西舉胡戎之難,北備榆中之關,〔善曰:胡戎為難,舉兵而卻也。《漢
書》曰:金城郡有榆中縣。〕南距羌筰之塞,東當六國之從。〔善曰:《漢書》
曰:南夷自雋東北,君長十數,筰都最大。六國,已見李斯書。〕六國乘信陵之
籍,〔善曰:《漢書·音義》曰:無忌常總五國卻秦,有地資也。〕明蘇秦之約,
厲荊軻之威,並力一心以備秦。然秦卒禽六國,滅其社稷,而並天下。是何也?
則地利不同,而民輕重不等也。今漢據全秦之地,兼六國之眾,修戎狄之義,
〔顏師古曰:修恩義以撫戎狄。〕而南朝羌筰,此其與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
王之所明知也。〔善曰:言地多秦十倍,民多百倍。〕今夫讒諛之臣,為大王計
者,不論骨肉之義,民之輕重,國之大小,以為吳禍,此臣所以為大王患也。
夫舉吳兵以訾於漢,〔李奇曰:訾,量也。〕譬猶蠅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齒
利劍,鋒接,必無事矣。〔善曰:《說文》曰:秦謂之蚋,楚謂之蚊蚋,齒,猶
當也。〕天下聞吳率失職諸侯,願責先帝之遺約。今漢親誅其三公,以謝前過,
〔善曰:謂誅晁錯也。錯為御史大夫,故曰三公。〕是大王威加於天下,而功越
於湯武也。夫吳有諸侯之位,而富實於天子,有隱匿之名,而居過於中國。〔韋
昭曰:隱匿,謂僻在東南。〕夫漢並二十四郡,十七諸侯,方輸錯出,〔張晏曰:
漢時有二十四郡,十七王也。善曰:此言貢獻之多。方輸,四方更輸,錯雜而出
也。〕軍行數千里,不絕於郊,其珍怪不如山東之府;〔如淳曰:山東,吳王之
府藏也。善曰:錯出,張云:錯互出攻,則謂興軍遠行也。軍一為運。錯出,謂
四方更輸,交錯出獻之而行也。〕轉粟西鄉,陸行不絕,水行滿河,不如海陵之
倉;〔如淳曰:言漢京師,仰須山東漕運,以自給耳。臣瓚曰:海陵,縣名,有
吳太倉。〕脩治上林,雜以離宮,積聚玩好,圈守禽獸,不如長洲之苑;〔服虔
曰:吳苑也。韋昭曰:長洲在吳東。〕游曲台,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張晏
曰:曲台,長安台,臨道上也。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為池。〕深壁高壘,副以關
城,不如江淮之險。此臣之所為大王樂也。
今大王還兵疾歸,尚得十半。〔善曰:言王早還,冀十分之中,得半安全。〕
不然,漢知吳有吞天下之心,赫然加怒,遣羽林黃頭,循江而下,〔蘇林曰:羽
林黃頭郎,習水戰者。〕襲大王之都,魯東海絕吳之餉道。〔善曰:吳餉軍自海
入河,故命魯國入東海郡,以絕其道也。《地理志》有魯國及東海郡。〕梁王飾
車騎,習戰射,積粟固守,以偪滎陽,待吳之飢。大王雖欲反都,亦不得已。夫
三淮南之計,不負其約。〔晉灼曰:吳楚反,皆守約不從也。〕齊王殺身以滅其
跡,〔晉灼曰:齊孝王將閭也。吳楚反,堅守距三國不從,後欒布等聞初與三國
有謀,欲伐之,王懼zi6*殺。善曰:《漢書》曰:齊王聞吳楚平,乃zi6*殺。今乘已
言之。《漢書》與此必有一誤也。〕四國不得出兵其郡,〔晉灼曰:膠東、膠西、
濟北、菑川四國王也,發兵應吳楚。〕趙囚邯鄲,此不可掩,亦已明矣!〔應劭
曰:漢將酈寄圍趙王於邯鄲,與囚無異也。善曰:杜預注《左氏傳》曰:掩,匿
也。〕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國,而制於十里之內矣!〔張晏曰:吳地方千里,梁下屯
兵方十里,言王必見制於此地。〕張韓將北地,〔如淳曰:張,張羽。韓,韓安
國也。善曰:將北地,謂將兵在吳軍之北也。〕弓高宿左右,〔服虔曰:弓高侯,
韓頹當也。如淳曰:宿軍左右。〕兵不得下壁,軍不得太息,臣竊哀之,願大王
熟察焉。
【詣建平王上書】
※江文通〔《梁書》曰: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隨在南兗州。廣陵令郭彥文
得罪,辭連淹,系州獄中,上書。景素覽書,即出之。〕
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於燕地;〔《淮南子》曰:鄒衍盡忠於燕惠王,惠王
信譖而系之。鄒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春秋考異郵》曰:桓公殺賢,
吏民含痛,流涕叩心。〕庶女告天,振風襲於齊台。〔《淮南子》曰:庶女告天,
雷電下擊,景公台隕,海水大出。許慎曰:庶女,齊之少寡,無子,養姑。姑無
男有女。女利母財而殺母,以誣告寡婦,婦不能自解,故冤告天。司馬彪《莊子
注》曰:襲,入也。〕下官每讀其書,未嘗不廢卷流涕。〔沈約書曰:郡縣為封
國者,內史相併於國主稱臣,去任便止。世祖孝建中,始改此制為下官。太史公
曰:始齊之蒯通讀樂毅報燕書,未嘗不廢書而泣也。楊雄見屈原作《離騷》,悲
其文,讀之流涕也。〕何者?士有一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淮南子》文也。
高誘曰:士有同志同德,其交接有一會而分定,故曰有一定之論也。貞女專一,
亦無二心,雖有偏喪,不須更醮,故曰有不易之行。〕信而見疑,貞而為戮,是
以壯夫義士,伏死而不顧者此也。〔《史記》曰: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
無怨乎?《法言》曰:壯夫不為。《左氏傳》曰:義士猶或非之。又曰:君子曰:
臣治煩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爭。《李陵與蘇武書》曰:足下遭時不遇,至於伏
劍不顧。〕下官聞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謂徒虛語,乃今知之。〔馬遷《悲士不
遇賦》曰:理不可據,智不可恃。鄒陽書曰: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又曰:臣
始不信,今乃知之。〕伏原大王暫停左右,少加憐察。〔鄒陽書曰:左右不明,
卒從吏訊。又曰:原王熟察,少加憐焉。〕
下官本蓬戶桑樞之人,布衣韋帶之士。〔《淮南子》曰:處窮僻之鄉,蓬戶
瓮牖,揉桑以為樞,此齊人所謂形植犁黑,憂悲而不得志也。高誘曰:編蓬為戶,
揉桑條為戶樞。《說苑》唐且謂秦王曰:大王嘗聞布衣韋帶之士怒乎?伏屍二人,
流血五步。〕退不飾《詩》、《書》以驚愚,進不買名聲於天下。〔《淮南子》
曰:古之人同氣於天地,與一世而優遊。及偽之生,飾智以驚愚,設詐以巧上。
又曰:周室衰而王道廢,儒墨於是博學疑聖,飾詩書,以買名譽於天下。〕日者
謬得升降承明之闕,出入金華之殿,〔《漢書》帝賜嚴助書曰:君厭承明之廬。
又曰:班伯少受詩於師丹,上方向學,鄭寬中、張禹朝夕入,說《尚書》、《論
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何常不局影凝嚴,側身扃禁者乎!〔詩序曰:側
身脩行。班婕妤《自傷賦》曰:應門閉兮禁闥扃。〕竊慕大王之義,復為門下之
賓。備鳴盜淺術之餘,豫三五賤伎之末。〔《史記》曰:孟嘗君入秦,昭王乃囚
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謀欲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
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入獻之昭王,無他裘,孟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
最下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藏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
獻幸姬。姬為言昭王,孟嘗君得出。馳去,至關,關法,雞鳴出客。孟嘗君恐追
至,客之居下坐者,能為雞鳴,遂得出之。如食頃,追至關,已後,孟嘗君乃還。
《抱朴子·軍術》曰:大將軍當明案九宮。視年在宮,常就三居五。五為死,三
為生。能知三五,橫行天下。司馬遷書曰:使得奏薄伎。〕大王惠以恩光,顧以
顏色,〔鄭玄詩箋曰:為光,言天子恩澤光耀被及己也。曹植《艷歌》曰:長者
賜顏色,泰山可動移。〕實佩荊卿黃金之賜,竊感豫讓國士之分矣!〔《燕丹子》
曰:荊軻之燕太子東宮,臨池而觀,軻拾瓦投蛙,太子令人奉盤金轉用抵,抵盡
復進。軻曰:非為太子愛金,但臂痛耳。《史記》趙襄子數豫讓曰:子嘗事,范
中行氏,智伯滅之,不為報讎。臣事智伯,死而子何獨為報讎也?豫讓曰:中行
氏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常欲結纓伏劍,
少謝萬一,〔《左氏傳》曰:衛太子迫孔悝於廁,強盟之。子路曰:太子無勇,
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太子聞之,懼,下石乞盂黶敵子路,以戈擊之,斷纓。子
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又曰:晉侯殺里克,公使謂之曰:子弒二君,
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臣聞命矣!伏劍而死。《莊子》曰:弇
堈曰:今於道秋毛之端,萬分未得處一焉。〕剖心摩踵,以報所天。〔鄒陽上
書自明曰:剖心析肝。《孟子》曰:墨子兼愛,摩頂致於踵,利天下為之。劉熙
曰:致,至也。《左氏傳》箴尹克黃曰:君,天也。何休曰:君者臣之天。〕不
圖小人固陋,坐貽謗卷三十九  上書_文選原文_國學 集部,〔楊惲書曰:言固陋之愚也。〕跡墜昭憲,身恨幽圄,
〔陸機《謝內史表》曰:幽執囹圄,當為誅始。〕履影吊心,酸鼻痛骨。〔《詩》
曰:顧瞻周道,中心吊兮。《高唐賦》曰:孤子寡婦,寒心酸鼻。太子丹謂曲武
曰:今秦王反戾天常,每念之,痛入骨髓。〕
下官聞虧名為辱,虧形次之,〔《尸子》曰:眾以虧形為辱,君子以虧義為
辱。〕是以每一念來,忽若有遺。〔李陵《答蘇武書》曰:每一念至,忽然亡生。〕
加以涉旬月,迫季秋,天光沈陰,左右無色。〔司馬遷《答任少卿書》曰:今少
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呂氏春秋》曰:《行秋令》:則天多沈陰。
蔡邕《月令章句》曰:陰者,密雲也。沈者,雲之重也。〕身非木石,與獄吏為
伍。〔司馬遷《答任少卿書》曰: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此少卿所以仰天
槌心,泣盡而繼之以血也。〔《李陵與蘇武書》曰: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此陵
所以仰天槌心而泣血也。《韓子》曰:卞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三日三夜,泣
盡,繼之以血。〕
下官雖乏鄉曲之譽,然嘗聞君子之行矣。〔《燕丹子》,夏扶曰:士無鄉曲
之譽,則未可以論行。〕其上則隱於簾肆之間,臥於岩石之下,〔《漢書》曰:
谷口有鄭子真,蜀有嚴君平。君平卜筮於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
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論衡》谷口鄭子真,耕於岩石之下,名震京師。〕次則
結綬金馬之庭,高議雲台之上;〔《漢書》曰:蕭育與朱博友,故長安語曰:蕭
朱結綬。《西都賦》曰:承明金馬,著作之庭。《東觀漢記》曰:建初元年,詔
賈逵曰:南宮雲台,使出左氏大義。〕退則虜南越之君,系單于之頸。〔《漢書》
曰:南越與漢和親,乃遣終軍使南越,軍自請,原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闕下。
又賈誼曰:行臣之計,請必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命。〕俱啟丹冊,並圖青史。〔
《漢書》曰:高祖論功定封,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又有青史子。《音義》
曰:古史官記事。〕寧當爭分寸之末,競錐刀之利哉?〔《左氏傳》曰:叔向詒
子產書曰:錐刀之末,將盡爭之。〕
下官聞積毀銷金,積讒磨骨,〔鄒陽上書曰:眾口鑠金,積毀消骨。〕遠則
直生取疑於盜金;近則伯魚被名於不義。〔《漢書》曰:直不疑,南陽人,為郎,
事文帝。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已而同舍郎覺,妄意不疑,不疑謝有
之,買金償。後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范曄《後漢書》曰:第五倫,字
伯魚,京兆人,舉孝廉,補淮陽醫工長。後從王朝京師,得會。帝戲倫,謂倫曰:
聞卿為吏,篣婦公,不過從兄飯,寧有之耶?倫對曰:臣三娶妻,皆無父,少遭
飢亂,實不妄過人食。帝大笑。〕彼之二子,猶或如是,況在下官,焉能自免?
昔上將之恥,絳侯幽獄;名臣之羞,史遷下室。〔司馬遷《答任少卿書》曰:絳
侯誅諸呂,囚於請室。又曰:而仆又茸以蠶室。〕至如下官,當何言哉!〔司馬
遷書曰:如仆尚何言哉!〕夫魯連之智,辭祿而不返;〔《史記》曰:秦使白起
圍趙,聞魯仲連責新垣衍,秦軍遂引去。平原君欲封仲連,連謝,終不肯受。〕
接輿之賢,行歌而忘歸。〔楚狂接輿,已見鄒陽書。〕子陵閉關於東越,仲蔚杜
門於西秦。亦良可知也。〔范曄《後漢書》曰:嚴光,字子陵,會稽餘姚人。少
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及即位,變名姓,隱身不見。趙岐《三輔決錄注》曰:
張仲蔚,扶風人也,少與同郡魏景卿隱身不仕,所居蓬蒿沒人。〕若使下官事非
其虛,罪得其實,亦當鉗口吞舌,伏匕首以殞身。〔《莊子》曰:鉗墨翟之口。
《燕丹子》荊軻曰:田光向軻吞舌而死。〕何以見齊魯奇節之人,燕趙悲歌之士
乎?〔《左氏傳》子方曰:事子我,而有私於其讎,何以見魯衛之士!《漢書》
王先生謂鄒陽曰:今子欲安之乎?陽曰:齊、楚多辨智,韓、魏時有奇節,吾將
歷問之。《史記》:荊軻之燕,高漸離悲歌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又曰:趙
大夫悲歌慷慨者也。〕
方今聖歷欽明,天下樂業,〔《尚書》曰:放勛欽明。《管子》曰:天下有
道,人樂其業。〕青雲浮洛,榮光塞河。〔《尚書中候》曰:成王觀於洛河,沈
璧,禮畢,王退俟。至於日昧,榮光並出。幕河,青雲浮洛,青龍臨壇,銜玄甲
之圖,吐之而去。〕西洎臨洮狄道,北距飛狐陽原,〔《淮南子》曰:秦之時,
丁壯丈夫,西至臨洮狄道,東至會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飛狐陽原。高誘
曰:臨洮,隴西之縣,洮水出北。狄道,漢陽之臨洮也。飛狐,蓋在代郡飛狐山。
陽原,蓋在太原。〕莫不浸仁沐義,照景飲醴而已。〔楊雄《核靈賦》曰:文王
之始起,浸仁漸義,會賢儹智。儹音攢。《論語·摘輔像》曰:帝率握炤景
飲醴,蓂莢為歷。宋均曰:炤景,謂景星所炤也。〕而下官抱痛圓門,含憤獄戶,
〔《周禮》曰:以圜土教罷民。鄭司農曰:圓土,獄城也。〕一物之微,有足悲
者。〔《家語》孔子謂哀公曰:一物失理,亂亡之端。此思憂則憂可知矣。〕仰
惟大王少垂明白,則梧丘之魂,不愧於沈首;鵠亭之鬼,無恨於灰骨。〔《晏子
春秋》曰:景公田於梧丘,夜坐睡,夢見五丈夫,倚徙稱無罪。公問晏子,曰:
昔先公靈公出畋,有五丈夫來,驚獸,悉斷其頭而葬之。命曰丈夫丘。命人掘之,
五頭同穴。公令厚葬之,乃恩及白骨。《說苑》曰:景公畋於梧丘。謝承《後漢
書》曰:蒼梧廣信女子蘇娥,行宿高安鵲巢亭,為亭長龔壽所殺。及婢致富,取
其財物,埋致樓下。交阯刺史周敞,行部宿亭,覺壽奸罪,奏之,殺壽。《列異
傳》曰:鵠奔亭。〕不任肝膽之切,敬因執事以聞。
◎啟
【奉答敕示七夕詩啟】
〔《任昉集》,詔曰:聊為七夕詩五韻,殊未近詠歌。卿雖訥於言,辯於才,
可即制付使者。〕
※任彥昇
臣昉啟:奉敕並賜示《七夕》五韻。竊惟帝跡多緒,俯同不一,〔《春秋合
誠圖》曰:黃帝布跡,必稽功務法。宋均曰:跡,行跡,謂功績也。《春秋保乾
圖》曰:帝異緒。〕託情風什,希世罕工。〔《毛詩》題曰:關雎之什。《魯靈
光殿賦》曰:邈希世而特出。〕雖漢在四世,魏稱三祖,〔四世,漢武帝也。三
祖,謂魏武、文、明也。《魏志》,高貴鄉公詔曰:昔三祖神武聖德,應天受祚。〕
足以繼想南風,克諧《調露》。〔《家語》曰:昔者舜彈五弦琴,造南風之詩。
其詩曰:南風之勛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王
肅曰:薰,風至貌也。《樂動聲儀》曰:時元氣者,受氣於天,布之於地,以時
出入物者也。四時之節,動靜各有分職,不得相越,謂調露之樂也。宋均曰:調
露,調和致甘露也,使物茂長之樂也。〕性與天道,事絕稱言,〔《論語》子貢
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豈其多幸,
親逢旦暮。〔《左氏傳》羊舌職曰:民之多幸,國之不幸。《莊子》曰:萬世之
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也。〕
臣早奉龍潛,與賈馬而入室;〔《易》曰:潛龍勿用。《法言》曰:若以孔
門用賦,賈誼升堂,相如入室。〕晚屬天飛,比嚴徐而待詔。〔《易》曰:飛龍
在天,利見大人。《答賓戲》曰:泥蟠天飛者,應龍之神也。《漢書》曰:嚴安
徐樂上疏言世務,上召見,乃拜樂安偕為郎中。又曰:東方朔待詔金馬門。〕惟
君知臣,見於訥言之旨。〔《左氏傳》君子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論
語》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取求不疵,表於辯才之戲。〔《左氏傳》
曰:初,申侯有寵於楚文王,文王曰:唯我知汝,汝專利不厭,余取余求,不汝
疵瑕也。《裴詭集》有《辯才論》。〕謹輒牽率庸陋,式酬天獎,拙速雖效,蚩
鄙已彰。〔《孫子兵法》曰:兵聞拙速,未睹工久。陳琳箋曰:蚩鄙益著。閻纘
上詩表曰:勞者歌其事,貴露蚩鄙。〕臨啟慚恧,罔識所置。謹啟。
◎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一首
蕭子顯《齊書》曰:卞彬,字蔚。官至綏建太守,卒。《濟陰卞錄》曰:壺,
字望之,永嘉中除著作郎。蘇峻稱兵,為尚書令右將軍領右衛。峻至東陵口,六
軍敗績,壼乘馬被甲赴賊。二子眕盱見父去,隨從,俱為賊所害。贈侍中開府,
謚忠貞公。
※任彥昇
臣彬啟:伏見詔書,並鄭義泰宣敕,當賜修理臣亡高祖晉故驃騎大將軍、建
興忠貞公壼墳塋。臣門緒不昌,天道所昧。忠遘身危,孝積家禍。名教同悲,隱
淪惆悵。〔王隱《晉書》述曰:壼及二子死,徵士翟湯聞而嘆曰:父為忠臣,子
為孝子,忠孝之道,萃於一門,可謂賢哉!名教,謂王隱。隱淪,謂翟湯。《世
說》樂廣曰:名教中自有樂地。桓子《新論》曰:天下神人五,二曰隱淪。〕而
年世貿遷,孤裔淪塞。〔《廣雅》曰:貿,易也。〕遂使碑表蕪滅,丘樹荒毀,
狐兔成穴,童牧哀歌。〔桓子《新論》曰: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曰:臣切悲千秋
萬歲後,墳墓生荊棘,狐兔穴其中,樵兒牧豎,躑躅而歌其上也。〕感慨自哀,
日月纏迫。〔劉公幹《贈五官中郎詩》曰:感慨以長嘆。〕
陛下弘宣教義,非求效於方今。〔杜預左《氏傳序》曰:弘宣祖業。仲長子
《昌言》曰:引之於教義。《說苑》曰:聖王布德施惠,非求報於百姓也。〕壼
餘烈不泯,固陳力於異世。〔《春秋元命苞》曰:文王積善所潤之餘烈。《論語》
子曰: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但加等之渥,近闕於晉典。〔《左
氏傳》曰:凡諸侯薨於朝會,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樵蘇之刑,遠流於皇
代。〔《戰國策》顏觸謂齊王曰:秦攻齊,令曰:敢有去柳下季壟五十步樵採者,
罪死不赦。〕臣亦何人,敢謝斯幸!不任悲荷之至,謹奉啟事以聞。謹啟。
【啟蕭太傅固辭奪禮】
〔劉璠《梁典》曰:昉為尚書殿中郎,父憂去職,居喪,不知鹽味。冬月單
衫廬於墓側,齊明作相,乃起為建武將軍驃騎記室,再三固辭,帝見其辭切,亦
不能奪。〕
※任彥昇
昉啟:近啟歸訴,庶諒窮款,奉被還旨,未垂哀察,悼心失圖,泣血待旦。
〔《左氏傳》楚薳啟彊曰:孤與二三臣,悼心失圖。《毛詩》曰:鼠思泣血。
《尚書》曰:坐以待旦。〕君於品庶,示均熔造。〔《鵬鳥賦》曰:品庶每生。
《倉頡篇》曰:熔炭爐,所以行銷鐵也。〕乾祿祈榮,更為自拔。〔《論語》曰:
子張學乾祿。〕虧教廢禮,豈關視聽?〔言己之所陳,但正虧教而廢禮,豈敢關
白於視聽哉!〕所不忍言,具陳茲啟。〔言事迫情切,口不忍言,故陳此啟。公
羊傳曰:謂之新宮,不忍言也。〕
昉往從末宦,祿不代耕。〔《晉中興書》,簡文詔曰:祿不代耕,非經通之
制也。〕饑寒無甘旨之資,限役廢晨昏之半。〔《禮記》曰:命士已上,父子皆
異宮。昧爽而朝,慈以旨甘。鄭玄曰:慈,愛敬進之也。又曰:凡為人子之禮,
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膝下之歡,已同過隙。〔《孝經》曰:故親生之膝
下,以養父母。《禮記》曰:君子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若駟之過隙,然而
遂亟之,則是無窮。〕几筵之慕,幾何可憑!〔《孫卿子》孔子謂魯哀公曰:君
入廟而右,登自阼階,仰視榱棟,俯見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
哀將焉不至矣!《左氏傳》曰:人壽幾何!〕且奠酹不親,如在安寄。〔鄭玄
《周禮注》曰:喪所薦饋曰奠。聲類曰:酹,以酒祭地也。《論語》子曰:吾不
與祭,如不祭。又曰:祭神如神在。〕晨暮寂寥,闃若無主。〔埤蒼曰:闃,靜
也。《喪服傳》曰:無主者,其無祭主。王隱《晉書》曰:傅鹹遭繼母憂,上書
曰:鹹身無兄弟,到官之日,喪祭無主。〕所守既無別理,窮咽豈及多喻。〔呂
安《答嵇康論》曰:易了之理,不在多喻。〕
明公功格區宇,感通有塗。〔《尚書》曰:時則有若伊尹,格於皇天。《東
京賦》曰:區宇乂寧。《周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若霈然降臨,賜寢
嚴命。《孟子》曰:沛然下雨。是知孝治所被,爰至無心,〔《孝經》曰:昔者
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韓詩外傳》曰:阿谷之女謂子貢曰:吾鄙野之人,僻陋
無心。〕錫類所及,匪徒教養。〔《毛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不任崩
迫之情,謹奉啟事陳聞。謹啟。
卷三十九  上書_文選原文_國學 集部0

猜你喜歡

卷三十九  上書_文選原文_國學 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