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集卷下 表啟

○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六首(公正集中有《為京兆府請復尊號表》三,又
有《為耆老請復尊號表》二,皆在貞元十九年間,蓋為德宗復聖神文武之號作也。
其事已詳於正集之注,今又有表六,蓋在正集之表前作。)
臣等言:臣竊觀前代之盛,列辟之英,(司馬相如曰:歷選列辟,以迄於今。)
鹹保鴻名而崇明號,或配其德,或昭其功,蓋所以揚耿光,(《書》:以覲文王
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耿光,光明也。)彰淳懿而示遠也。其有暗然不耀,
後嗣何觀?(《左傳》:書而不法,後嗣何觀。)蔽而不揚,群臣之罪。伏惟
帝陛下由正統而臨祚,承聖緒而受圖,稟高明之姿於天,侔博厚之德於地。(
《禮記》:博厚配地,高明配天。)端教化之本,制刑禮之中,聲震八區,威加
六合。運玄造之化,靡有不通;成陰騭之功,莫之能測,是用光膺聖神文武之號。
(建中元年正月,群臣上尊號曰聖神文武皇帝。)其後雖逢厄運。(興元元年正
月,以朱泚之亂去尊號。)今睹昌期,誠我武之掃清,(《書》:我武惟揚。)
猶自咎而抑損,同罪己之義,(《左傳》: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明愛人
之仁。群臣等上順聖心,以成恭德,而退懷大懼,謂掩全功,五年於茲,(自興
元元年甲子,至貞元四年戊辰,為五年矣。)若墜冰谷。(貞元五年十月,百寮
請復尊號,不允。)方今百職皆理,庶績其凝,(《書·皋陶謨》。)人用鹹和,
(《書》:用鹹和於萬民。)俗惟丕變。陳師鞠旅,(兵法,二千五百人為師,
五百人為旅。)無犯塞之虞;畫界封疆,(一本,“封疆”在“畫界”上。)無
專地之患。四海寧一,萬類蕃滋,薄刑溢不冤之聲,(《漢書》:於定國為廷尉,
民自以為不冤。)逋賦蒙勿收之惠。(一本,“逋”作“通”。)西成有穰歲之
報,南極見壽星之祥,靈貺屢加,天恩允答。豈宜固為非薄,(菲薄,見孔明
《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以掩盛明?尊號之崇,原復如舊。況臣等親奉平
明之理,久蒙覆露之恩,恥德美之不彰,憂罪戾之將及。伏惟陛下復循舊典,俯
徇群情,誠天地神祇內外臣庶之所望也。臣等無任屏營悃懇之至。
○第二表
臣等言:臣等前詣朝堂上表,伏請復加尊號,奉被還旨,未遂懇誠,拳拳顒
顒,不勝大願。臣等伏以崇明號,昭盛德,爰自中古,實為上儀,以至於我祖宗,
莫不膺茲典禮。
伏惟皇帝陛下有廣運之德,弘照微之仁,燭幽以明,威遠以武。惠澤之被,
誠浹洽於八方;(浹,即協切。)英聲之揚,宜越軼於千古。(軼,徒結切。)
而乃久為抑損,以守謙恭,事有曠而不遵,禮有缺而未備。臣等又以為不私與己,
是謂至公。有美之而莫敢辭,有非之而莫敢隱,必推於物,而順於人。既以徇於
群心,又思葉於中典,此皆聖人之事也。且夫虛而失實,則誇耀而誣;質而不華,
則朴略而固。所以王度資於潤飾,(昭十二年《左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
如金。)帝者務於恢崇。將以法日月之昭明,配天地之廣大,(《易》:廣大配
天地。)聳遠方之觀聽,兼前代之規模。然後表其全功,謂之盡善。不可以方當
陛下臨位,群臣在庭,而使鴻名不彰,盛典猶闕。既無以光昭眾美,又無以丕承
舊儀,則臣等蒙恥於今,獲罪於後,實為大懼,敢忘盡規?尊號之崇,願從群議。
伏惟陛下俯回宸眷,察納愚誠,不惟臣等受恩,天下幸甚。無任區區懇迫之至。
謹昧死重詣朝堂,奉表固請以聞。臣等誠懇誠勤,頓首頓首,謹言。
○第三表
臣等言:前再上表,請加尊號,實以功德俱茂,典禮宜崇,然而不能鋪陳,
無以動寤,(《漢書》:動寤萬乘。)愚誠雖竭,天鑒未回。臣某等誠恐誠懼,
頓首頓首。
臣等謹按《bai6*虎通》曰:“號者,功之表也。”神農有教田事之勤,燧人有
興火食之利,伏羲正五始,(《bai6*虎通》云:正五行。”)祝融績三皇,(《白
虎通》曰:謂之祝融何?祝者,屬也。融者,續也。言能屬續三皇之道而行之,
故謂之祝融也。)人為之名,以美其事。其後帝王之盛,洎我祖宗之明,鹹因人
心而順古道,雖損益鹹異,而表功明德一也。臣等是以遵有國之令典,采上古之
遺文,察人心於謳謠,觀天意於符瑞,敢以為請,累表陳誠。曩者運丁艱難,時
或順動,陛下思成湯之罪己。(《左傳》: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念周宣
之側身,(《詩·雲漢》宣王遇災而懼,側身修行。)去徽號而不稱,垂炯戒而
自儆。(炯,古迥切。)應天以德,示人以恭,聞於蠻貊戎夷,告於天地宗廟。
是故鹹知陛下之志,慕義而歸仁;潛感陛下之誠,通靈而助順。今者君臣同德,
上下葉心,百職畢修,庶官以序,禮法明具,教化流行,方內歡康。天下寧一,
四人遵業,萬類樂生,嘉應休徵,神物靈貺,形於草木,著於星辰。而辭之以仁
壽未臻,至化猶郁,遂使德誠可紀,名號未崇。不告於明神,不示於殊俗,將何
以知陛下之戡難?將何以表陛下之致平?下無以威於四方,上無以報於九廟,其
不可一也。淳古之至化,邈而不追,烈祖之盛儀,廢而不續,(“續”,一作
“纘”,又一作“績”。)其不可二也。庶正群官,宗室支屬,西土耆長,太學
諸生,黃冠之倫,緇衣之侶,萬眾伏闕,彌旬織路。而乃不從人心,以違公議,
其不可三也。守謙恭卑讓之志,忽光大弘遠之圖,臣等誠雖至愚,以為大謬。伏
以常久之德,貞夫一也;(《易》: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元始之義,善之
長也;(《易》:元者,善之長也。)並包覆露,天之大也;清淨玄默,道之妙
也。睿智之周物,不可以不稱夫聖也;妙算之無方,不可以不稱夫神也;行仁義,
修典法,歌詩頌,考文章,不可以不稱夫文也;卻戎狄,翦暴逆,邊兵之整,禁
衛以嚴,不可以不稱夫武也,而合於唐堯乃神乃武乃文之德。臣等謹稽之乾符,
葉於古典,侔德澤之廣,配功業之崇,昧冒萬死,伏請上尊號曰貞元大道聖神文
武皇帝。臣等竭其精誠,發於交感,無以回日,其能動天。無任屏營悃懇之至。
謹復詣朝堂,奉表固請以聞。臣某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第四表
臣等言:去年(貞元五年。)九月,三度詣闕上表,(即前所上三表。)請
復上尊號,悃懇雖竭,精誠莫通。又懼於累塵聖聽,是用中輟,大願未畢,群心
靡寧。臣某等誠勤誠懇,頓首頓首。
臣等生逢昌運,早列清朝,獲睹文明,繼跡聖俊。(“聖”,一作“賢”。)
亦嘗考前載於史氏,訪遺儀於禮官,至於保鴻名尊號之榮,昭茂功盛德之美,皆
烈祖之垂法,為累代之成規,子孫之所宜丕承,臣下之所宜崇奉。陛下纂聖緒而
臨下,遵令典以制中,則亦俯從公卿大夫之請,光膺聖神文武之號。間者陛下以
禍亂之故,特貶損以自儆,以從一時之宜,信為恭也。今乃欲遂變更而不復,以
廢先祖之典,則若專焉。豈陛下或未之思?然臣等實以為懼,雖欲行陛下之志,
奈先祖之典法何?
伏惟陛下因於憂勞,深自咎責,命祝史告於天地,陳圭幣祠於祖宗,布於群
臣,聞於兆庶。固能降開祐之福,致感悅之誠,鹹和以葉心,盡瘁而畢力。弼成
神造,康濟艱難,寇逆掃除,暴強擾順。侯衛奉守屏之職,夷狄為來庭之賓,兵
戎不興,邊鄙不聳,文軌同於四海,貢賦修於九州。至若時候將愆,必惟思而內
省;皇情微軫,遂交感而潛通。陰陽和而風雨時,年穀熟而財用足,休祥數見,
福應屢臻。此皆天地祖宗垂靈錫祉,以成陛下之志,明無不答不享之咎也。陛下
宜承天意,以悅神心,增修盛儀,再加明號,(“明”,一作“名”。)崇昭報
之禮,表恢復之功。而辭以仁壽未臻,至化猶郁,則若尚懷不足,以要天地祖宗,
雖有固讓之勤,而非重請之義。且夫號者其來尚矣,燧人、神農各旌其事,湯以
其武而曰武王,迨我祖宗崇尚古道,垂著新法。陛下獨為辭讓,以守謙沖,則皇
王將有愧於前,祖宗將不悅於後,而帝德是非之辯,固有所歸;國典異同之文,
後難以守。且陛下本為炯誡,(炯,古迥切,一作“鑒誡”。)以示敬恭,誠謙
德也。今以先王之道而不敢不法,烈祖之訓而不敢不承,又謙德之大也。若乃守
獨善而遺公議,執小讓而忽宏規,違臣庶之心,廢祖宗之典,乃所以失陛下之恭
德,又徒以掩陛下之全功。臣等雖誠至愚,竊所不取。輒敢征之國典,酌於經義,
取夫貞者事之乾,元者善之長,以配聖謨神化之盛,文德武功之崇,葉紀年之嘉
名,遵舊號之美稱,以如開元故事。謹冒萬死,請上尊號曰貞元聖神文武皇帝。
伏惟陛下沛然回慮,俯徇群情,然後聖德之光昭,玄功之茂著,後代得揚盛
美而鑒至清,是群臣之願也。不勝懇迫之至。謹奉表詣闕,固請以聞。臣等誠勤
誠懇,頓首頓首。
○第五表
臣頎等言:(頎,於頎。)臣等伏以尊號未復,累具陳請,(“具”,一作
“表”。)伏奉詔旨,固守謙恭。臣等上授天地神靈,次奉祖宗典法,列經義而
順古,因人心以從時。詞繁而不能陳明,誠竭而未蒙察納,德美盛而猶蔽,憲度
缺而莫修,罪戾是憂,冰炭交集。臣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臣某等伏以先王之道,由大中而可久;近古之化,以彌文而益彰。然則守謹
而為恭,不如立中而垂法;表朴而略禮,不如文明而化光。況於文質異時,而國
家自有制度。豈直為一王之法?固以遇三代之文。其於規模,信為弘遠。陛下嗣
訓先祖,貽謀後聖,當踐修以纂承,寧變更而廢墜?臣等又伏讀詔書曰:“遐想
哲王,則自燧人、神農、殷湯之時,有其事也。”又曰:“欽若典訓,則自代宗、
肅宗、玄宗而上,有其儀也。”又曰:“所誡者滿,所尚者謙,守之以誠,期於
終始。”臣等以為,去鴻名而貶損,謙之始也;遵舊典而奉承,謙之終也。造次
而未嘗違於禮,守之以誠也;敬恭而無或陷於專,所誡者滿也。又曰:“虛美崇
飾,所不敢當。”伏惟皇帝陛下恤人之心,動天之德,致理之文教,戡難之武功,
著於頌聲,光於史氏。上有其實,無虛美之嫌;下盡其誠,非崇飾之偽。又曰:
“勉一乃心,共康庶政。”曩者公卿大夫侍御攜仆,(《書》:左右攜仆。攜仆
者,謂左右攜持器物之仆。)或從扞牧圉,(僖二十八年《左傳》:寧武子曰:
“不有行者,誰扞牧圉?”註:牛曰牧,馬曰圉。)或備持戈矛,蓋有同力之誠,
而無離德之間。今者四岳群後,九土庶邦,外自藩維,內及宗室,黃髮耆老,青
衿諸儒,或僉以同辭,或遠而抗疏,一心之效也。群材序進,百職交修,烽燧不
驚,兵戎以息,鑽鑿不用,獄訟以衰,六氣和而風雨時,五穀昌而倉廩實,庶政
之康也。誠由教化,以致雍熙,自當冠於皇王,寧復謝於堯、禹?宜加明號,以
表成功。陛下雖以為辭,臣等未知其說。
又伏奉詔旨,令臣等斷表。伏以君親一致,臣子一例,而《春秋》之義,不
以父命辭王父命,臣某等得遵先帝之典,以違陛下之詔。謹昧冒萬死,伏請復上
尊號如前。不勝惶懼懇迫之至。
○第六表(一本,以上六表在前集。)
臣頎等言:臣等今月七日所上表,昨十五日下詔旨,加辭讓愈固。臣等感謙
沖於盛德,而私有舊典隳廢之憂;懼煩瀆於聖聽,而內懷微誠懇迫之切。進退兢
惕,不知所措。臣某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臣某等伏以為事貴舉其中,立名惡浮於實。(他本無為立二字。)得其中,
不宜變之而失正;有其實,不必避之以為恭。況於祖宗之矩儀,國家之典制,陛
下教尊道備,德博化光,辭取於貶損而自卑,朴略而太簡者也?昔漢宣帝謂元帝
曰:“我漢家亦自有制度。”(見《漢·元帝紀》。)諸葛孔明誡其主曰:“不
宜妄自非薄。”前史載之詳矣,幸陛下思之。臣等又以為執小讓之賢,不足以方
得宜合度之善;去鴻名之敬,不足以補變法改作之專。陛下行之,將何所守?伏
以高祖受其明命,歷代承以聖德,至陛下又有下武繼文重熙累盛之美,不可謂德
之不嗣也;躬上聖之姿,合至神之化,有戡禍亂、制夷狄之武,(一無“有”字。)
修禮樂、垂憲度之文,不可謂實之不孚也。比年以來,俗化斯厚,人少犯法,吏
無舞文,獄犴將空,梏拲不用,可謂人皆遷善,豈曰俗未勝殘?然若辭之,
所未寤也。況於尊號之美,陛下已受於初,去之即由於艱虞,復之宜因於康靖。
徒示其罰,不旌其功,何以知區宇之削平?何以知宗廟之興復?似非陛下之本意,
但自欲改先祖之遺儀耳。內之臣庶,跋履山川,思報主恩,誓雪國恥,亦欲攄其
宿憤,表其成勞。陛下猶掩鴻名,罔窮其事,則此等如有未盡,不以為歡。倘陛
下以自咎責之心,尚或未弭,則群臣不能匡輔之罪,(“匡”,一作“莊”。)
亦當未除。將何以蒙陛下之恩私?將何以受陛下之爵賞?君猶含垢,臣以偷榮,
群下之情,必深反側。又無以示於萬古,無以威於四夷,皆非遠圖,且乖大體。
臣等懷此數者,恨恨而不能自安,謹昧冒萬死,重違詔旨,伏請復上尊號,
以如前表。伏惟皇帝陛下思聿修無忝之言,(《詩》:無忝爾祖,聿修厥德。)
顧屈己從人之義,再膺大典,俯徇群心,因來月謁太清宮太廟,郊祀上帝,(貞
元六年十月,百僚請復尊號,上曰:“春夏亢旱,宿麥不登。朕精誠祈禱,獲降
甘雨。既致豐穰,告謝郊廟。倘因禋祀而受尊號,是有為為之。勿煩固請。”十
一月庚午,祀南郊。)遂以告祠,實臣等之至誠,實臣等之厚幸。不勝惶懼懇迫
之至。謹復詣朝堂,奉表固請以聞。
○及大會議戶部尚書班宏又請改所上尊號加奉道字故其文如後表(宏,衛州
汲人。貞元五年二月,自戶部侍郎遷本部尚書。)
伏以睿智之周物而靡不通,不可以不稱夫聖也;妙算之無方而莫能測,不可
以不稱夫神也;行仁義,修典法,歌詩頌,考文章,不可以不稱夫文也;攘卻戎
夷,戡翦暴逆,邊兵以整,禁衛以嚴,不可以不稱夫武也,而合於唐堯乃聖乃神
乃武乃文之德。博施不息,而萬物以生;推功不宰,而萬化以成,合於《書》之
“奉若天道”之義。臣等謹稽之乾符,葉於古典,侔德澤之廣,配功業之崇,昧
冒萬死,伏請上尊號曰聖神文武奉道皇帝。(此是改第三表。)
○及大會議國子祭酒韓洄請歷數近日征應祥瑞故又改其文如後表(貞元七年,
以韓洄為國子祭酒。)
又伏見陛下以今年四月以來,方當雩祭之修,而有旱備之請。才愆期而未害
於物,深軫念而將恤其人,氣潛通而交感以和,澤旋流而滂霈思遠。(“思”,
本作“斯”。)由是風雨時而霜雹不降,稼穡茂而蝗螟不生,農功以成,年穀大
熟。休祥數見,福應屢臻。仁木連理而垂陰,嘉禾同穎而挺秀。壽星舒景炎之盛,
芝草布葩英之重。白獐凝彩而雪暉,蒼烏取象於天色。將遍於郡國,相繼於歲時。
右具如表。
○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懷光謀反,貞元元年為其部將牛名俊斬首以獻,
則公之表,當是時作也。然公時年十三,不應有此文。中丞者,不詳其人矣。文
又闕不全雲。)
臣某言:伏奉某月日敕,逆賊李懷光輿台末人,(《方言》:南楚凡罵庸賤
曰台。)奚虜遺醜。(懷光,渤海靺鞨人,醜類也。)備聞兇險之行,頗有can6*
之名。陛下略其細微,假以符節,盡委朔方之地,(建中元年七月,以懷光為朔
方節度使。)猶分禁衛之兵。(二年五月,詔懷光率神策及朔方軍討李惟岳。)
不感殊私,乃懷異望。間者饋貢不入,王師問罪。尋令舉軍赴敵,而乃終歲無功。
(時馬燧、李抱真同討魏城未拔,朱滔、王武俊連兵救田悅。詔懷光統朔方兵一
萬三千同討悅。懷光勇而無謀,為滔等所敗。)洎駕幸近郊,(建中四年十月丁
末,車駕至鹹陽。戊申,幸奉天。)敕還舊鎮,將掃猾夏之盜,因解奉天之圍,
(十一月,懷光引兵敗朱泚兵於醴泉。泚聞之,懼,引兵歸長安,由是奉天之圍
解。)豈伊人謀,蓋是天意。陛下但嘉其排難,不省其由,列為上公,命作元帥,
及躡寇滑汭,頓軍鹹陽。(闕。)
○為裴令公舉裴冕表(大曆四年十二月戊戌,裴冕卒。八年,公始生,當無
此表。裴令公,蓋裴遵慶也。按《冕傳》云:大曆中,郭子儀言於代宗曰:“冕
首佐先帝,驅馳靈武,有社稷勛。程元振忌其賢,遂加誣罔,海內冤之。”與此
表合。然此表當為郭令公作,其云為裴令公,非也。又傳云:時元載秉政,冕早
所甄引,載德之。又貪其衰瘵,且下己,遂拜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逾月
卒。據元載之誅,在大曆十二年,而柳生於大曆八年,是時方五歲,而此表文當
在載未誅之前,時公未生。或謂公集《先侍御府君神道表》雲,“汾陽王居朔方,
備禮延望”,恐此表乃其先人之作。然亦不可得而考。此決非公之文也明矣。)
臣某言:聞忠邪不可以並立,善惡不可以同道。吳任宰嚭而伍胥誅夷,(吳
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為太宰,嘗以報越為志。二年,悉精兵以伐越,敗越之
夫椒。越王勾踐使大夫種因太宰而行成。吳王將許之,伍子胥諫,不聽,遂zi6*殺,
吳王以鴟夷盛其屍,投之於江。嚭,普鄙切。)楚任靳尚而屈平放逐,(屈原,
名平,事楚懷王為三閭大夫。同列上官靳尚共毀譖之,王乃疏原,原既放逐,遂
投於汨羅江而死。)遠惟前事,孰不痛心!伏見澧州刺史裴冕忠肅,(一作“忠
肅明允”,一作“明允忠肅”。)道高德厚,匪躬無忌,有蹇諤之風。(《易》
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道佐先帝,(道,一作首。)驅馳靈武,贊雲雷之
業,成社稷之勛。(至德元載,玄宗幸蜀,至益昌,遙詔太子充天下兵馬元帥,
以冕為御史中丞兼左庶子,為之副。是時冕為河西行軍司馬,授御史中丞,詔赴
朝廷,遇太子於平涼,具陳事勢,勸之朔方。七月,太子入靈武,冕與杜鴻漸、
崔漪等勸進。甲子,以定策功,以冕為中書侍郎平章事。)程元振忌其直方,遂
加誣構,投謫荒裔,天下稱冤。(寶應元年四月,肅宗崩,以冕為山陵使,冕以
倖臣李輔國權盛,將附之,乃表輔國親昵術士中書舍人劉烜充山陵判官。烜坐
法免,冕亦以議事與程元振相違,貶施州刺史,移澧州刺史。)空懷醜正之悲,
莫雪增嫌之恥。今奸邪屏退,聖政大明。(廣德元年十一月,削元振官爵,放歸
田裡。)百度惟貞,(諸本作“大度”,誤。)四門以穆。寰海之內,元元之人,
莫不延首德音,思聞至化。願特令追冕列在天朝,俾之端揆庶寮,平章百姓。處
詢謀之任,當燮理之權,必能協和萬邦,致君堯舜。臣位兼將相,職忝股肱,思
進賢傑,共熙帝載。(二年二月,以冕為右僕射兼御史大夫,充東都、河南、江
南、淮南諸路轉運使。)臣無任懇願之至。
○為武中丞謝賜新茶表(武元衡,字伯蒼,貞元二十年遷御史中丞。公時為
監察御史,乃其屬也。正集有為《武中丞謝賜櫻桃表》,此當次其後。)
臣某言:中使竇某至,奉宣旨,賜臣新茶一斤者。天睠忽臨,時珍俯及,
捧戴驚抃,以喜以惶。臣以無能,謬司邦憲。大明首出,(貞元二十一年正月,
德宗崩,順宗即位,《易》: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得親仰於雲霄;渥澤遂行,
忽先沾於草木。況茲靈味,成自遐方,照臨而甲拆惟新,煦嫗而芬芳可襲,調六
氣而成美,扶萬壽以效珍。豈可賤微,膺此殊錫?銜恩敢同於嘗酒,滌慮方切於
飲冰。(《莊子》曰: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歟?)撫事循涯,隕越無地。
臣不任感戴欣抃之至。
○為裴中丞賀破東平表(元和十二年二月,李師道誅,東平盡平。時御史中
丞裴行立為桂管觀察使。)
臣某言:月日得進奏官狀報,逆賊李師道以某月日克就梟戮,率土臣子慶抃
無涯。臣聞負恩乾紀者,鬼得而誅;(《莊子》:為不善乎幽暗之中者,鬼得而
誅之。)犯順窮凶者,天奪其魄。(《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鄭伯有使公孫黑
如楚,辭曰:楚、鄭方惡,而使余往,是殺余也。伯有強使之,子晳怒,將伐伯
有氏,大夫和之。十二月,鄭大夫盟於伯有氏,裨諶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
其焉辟?子產舉不逾等,則位班也;擇善而舉,則世隆也;天又除之,奪伯有魄。”)
不自妖孽,曷彰聖功?
伏惟陛下先天不違,與神合契,掩周宣中興之業,陋漢光再造之勛。靈旗四
臨,氛?皆散,凡在臣庶,盡睹昇平。伏以師道席父祖以作威,(大曆中,以李
正己為平盧、淄青節度使。傳其子納。師古,納次子。)苞海岳而專祿,恃東秦
十二之險,(漢高帝六年,田肯賀上曰:“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縣隔千里,
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齊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
此東、西秦也。”百二者,謂秦地險固,二萬人足以當諸侯百萬人。十二者,謂
二十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言齊雖固,不如秦二萬乃當百萬人。)誘臨淄三七
之兵,(《史記》:蘇秦說齊宣王曰:臨淄之中七萬戶,不下戶三男子,三七二
十一萬,不待發於遠縣,而臨淄之卒,固已二十一萬矣。)竊據一方,歲逾五紀。
朝宗之地,曠若外區;(《禹貢》:海岱為青州。青州東北據海,西南距岱也。
又云:海岱及淮為徐州。東至海,北至岱,南至淮也。以其淮海之所在,故曰朝
宗。此言東海為師道所據也。)封祀之山,隔成異域。(謂東封泰山也。在兗州。)
累聖垂德,曾未悛心。(《書》:惟受罔有悛心。悛,改也。)餘孽滔天,果聞
折首。(《易》:有嘉折首,獲匪其醜。)遂使雲亭有主,知玉牒之將封;(
《封禪書》:炎帝封秦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後漢·志》曰:雲
雲、亭亭,皆泰山下小山也。《風俗通》曰:封泰山,封廣二丈,高九尺,下有
玉牒書。)遼海無虞,見石砮之已至。(《國語》: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八蠻,
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砮,矢
鏃也,以石為之。砮,音奴。)此是陛下神籌獨得,(“籌”,一作“算”。)
廟略無遺,授任推盡力之威,縱舍有感心之化。金石可貫,龜筮必從,克成不戰
之功,遂洽無為之理。臣謬司戎旅,遠守方隅,愧無橫草之功,(漢終軍當發使
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之功。”師古曰:言行草中,使草偃臥,故曰橫草
也。)坐見覆盂之泰。(東方朔《客難》: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於覆盂。)抃
蹈歡慶,倍萬恆情。
○賀赦表(此謂順宗時。蓋當公之世,人主嗣位肆赦,惟順宗一人耳。又雲,
“謬當任用,職在藩維”,此必代桂、廣帥臣作。)
臣某伏奉某月日恩制,大赦天下。一人有慶,百度惟新,戴天履土,罔不欣
抃。某聞天地成功,施雨露而育物;帝王繼統,升日月以垂曜。群品資始,萬方
文明。
伏惟陛下嗣守鴻業,光膺駿命,淳化均於四序,大德合於二儀。保寧社稷,
光宅區宇,弘孝慈以御下,崇恭儉以垂休,恩覃溪洞,事冠千古。況乃順時布政,
乘春導和,敷作解之澤,宣在宥之典。九族既睦,四門廣辟。而又洗滌幽縶,雷
雨之施也;歸還流竄,羅網之釋也;移敘貶黜,覆載之仁也;蠲除逋債,政理之
源也;褒寵勛賢,激勸之方也。廢金寶之貢,有以彰儉德;搜遺逸之士,有以表
至公。元勛宿將,賞延子孫,庶尹卿士,榮周存歿,廣直言之路,啟進善之門,
德超虞、夏,道掩軒、頊。必將平一殊俗,發揮大猷,億萬斯年,永荷天緒。
臣謬當任用,守職藩維,不獲奔赴闕庭,親睹盛禮。感悅歡抃,倍萬恆情。
○賀皇太子箋(皇太子,乃元和七年所立遂王宥。既立,更名恆,憲宗第三
子。)
宗元惶恐言:伏奉六月七日制,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光受徽號,(元
和十四年七月,群臣上尊號曰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率土臣子,歡抃無
涯。
伏惟皇太子殿下麗正居中,輔成昌運,消伏沴孽,讚揚輝光。鴻名允升,大
慶周洽,表文武之經緯,著天道之運行。瑞景照臨,示重輪之發耀;(崔豹《古
今注》曰:漢明帝為太子,樂人作四歌贊德,其二曰《月重輪》。)恩波下濟,
見少海之增瀾。(《山海經》曰:無皋之山,南望幼海。郭璞注曰:即少海也。
昔天子比大海,太子為少海。)宗元忝守遐方。(公時在柳州,其年十月,卒於
柳。)獲聞盛禮,踴躍之至,倍萬恆情。謹附箋賀。宗元惶恐,死罪死罪。
○賀裴桂州啟(裴桂州,即前中丞公行立也。行立為桂管觀察使,在元和十
三、四年間,時淮西已平,公前有《為賀淮西平赦表》,此豈赦後有所封贈,故
公以啟賀之歟?)
宗元啟:伏承天恩,榮加寵贈,伏惟增感,抃慶罔極。某聞揚名以顯,孔聖
於是作經;(孔子曰:“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大孝所尊,曾子以之垂訓。
(《禮記》,曾子曰:“大孝尊親。”)雨露敷澤,日月垂光,盛德果驗於達人,
(《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積善必征於
餘慶。(《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天下人子,羨慕無階。某特承恩眷,
倍百恆品。恨以守官,不獲奔走拜賀,無任展轉惶灼之至。
○與衛淮南石琴薦啟(衛淮南,次公也。以檢校工部尚書為淮南節度使,在
元和十二年淮、蔡平後。傳云:次公本善琴,方未顯時,京兆尹李齊運使子與之
游,請授之法,次公拒絕,因終身不復鼓琴。而公此文在柳州作,則衛時尚鼓琴
也。史傳之載,過乎實矣。一作“狀”,在前集。)
疊石琴薦一。(出當州龍壁灘下。)右件琴薦,躬往採獲,稍以珍奇,特表
殊形,自然古色。
伏惟閤下稟夔、旦之至德,蘊牙、曠之玄蹤,人文合宮徵之深,國器專瑚璉
之重。(《論語》:子謂子貢:“汝,器也,瑚璉也。”)藝深攫醳,(《史
記·田完世家》:鄒忌子曰:“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
攫之深、弦之愉者,政令也。”攫,厥縛切。弦,音釋,舒也。)將成玉燭之調;
(《爾雅》:四時和謂之玉燭。)思葉歌謠,足助薰風之化。(舜作五弦之琴,
以歌南風。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願以頑璞,上奉徽音,增響
亮於五弦,應鏗鏘於六律。沉淪雖久,提拂未忘,倘垂不徹之恩,(《禮記》:
士無故不徹琴瑟。)敢效彌堅之用。
○答鄭員外賀啟(一作“狀”,在前集。)
李師道三代受恩,(代宗永泰元年七月,以李正己為平盧、淄青節度使。德
宗建中二年七月卒,子納領軍務。貞元八年五月卒,子師古領留務。憲宗元和元
年閏六月卒,弟師道領留務。是為三代受恩。)四凶負德。(四凶,即謂正己、
納、師古、師道。)聖朝含育,務在安人。不知覆載之寬弘,更縱豺狼之奸蠹。
王師一發,凶首已來,萬姓稱歡,四方無事。(一本有“伏惟同增慰慶”六字。)
○答諸州賀啟(一作“狀”在前集。)
李師道累代負恩,不起悛革,餘孽怙亂,(孽,魚列切。本作“■A29”。)
更肆猖狂。王師暫勞,已致梟戮,率土歡抃,慶賀難勝。太平之功,自此而畢。
(一本有“勞致書問悚息增深”八字。)
上一篇:外集卷上 賦文志
下一篇:外集 補遺
目錄:柳宗元集
外集卷下  表啟_柳宗元集原文_國學 集部0

猜你喜歡

外集卷下  表啟_柳宗元集原文_國學 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