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包佶的《近獲風痹之疾,題寄所懷》
全文:
病夫將已矣,無可答君恩。
衾枕同羈客,圖書委外孫。
久來從吏道,常欲奉空門。
疾走機先息,欹行力漸煩。
無醫能卻老,有變是遊魂。
鳥宿還依伴,蓬飄莫問根。
寓形齊指馬,觀境制心猿。
唯借南榮地,清晨暫負暄。
參考注釋
寓形
寄託其形體。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唐 白居易 《和答詩·和<思歸樂>》:“人生百歲內,天地暫寓形。”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寓形宇宙間,佚我方以老。”
指馬
(1). 戰國 時名家 公孫龍 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馬非馬”等命題,討論名與實之間的關係。《莊子·齊物論》則謂“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謂世界是一個統一體,應各任自然,不分彼此、是非、長短、多少。後遂以“指馬”為爭辯是非、差別的代稱。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自茲厥後,音韻鋒出,各有土風,遞相非笑,指馬之諭,未知孰是。”
(2).見“ 指鹿為馬 ”。
心猿
佛教語。喻攀緣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語本《維摩經·香積佛品》:“以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伏。” 唐 羅隱 《靈山寺》詩:“欲依師問道,何處繫心猿?”《水滸傳》第一○一回:“芳芬綽約蕙蘭儔,香飄雅麗芙蓉袖,兩下里心猿都被月引花鉤。” 清 李漁 《慎鸞交·情訪》:“避色偏來窈窕,防身怕不堅牢,眼掛罘罳眉上鎖,不許心猿往外跳。”參見“ 心猿意馬 ”。
包佶名句,近獲風痹之疾,題寄所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