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題詩曾動何郎興,寄遠猶傳陸凱名。
渴見寒英娛北客,共尋春信向東城。
蜂粘晴蕊應先破,雀啅芳心已盡驚。
便擬催開爭賦詠,臘中獨使擅幽情。
詩詞問答
問:《奉和德升尚書探梅之什仍用元韻》的作者是誰?答:綦崇禮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綦崇禮的名句有哪些?答:綦崇禮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題詩
(1).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抒發感受,題寫詩句。多寫於柱壁、書畫、器皿之上。 唐 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崔顥》:“後游 武昌 ,登 黃鶴樓 ,感慨賦詩。及 李白 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二:“頃見一士題詩隣壁,甚佳。”
(2).指所題寫的詩句。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題詩一幅。”
何郎
(1). 三國 魏 駙馬 何晏 儀容俊美,平日喜修飾,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人稱“傅粉 何郎 ”。後即以“何郎”稱喜歡修飾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見《世說新語·容止》、《三國志·魏志·曹爽傳》 裴松之 注引《魏略》。 唐 宋璟 《梅花賦》:“儼如傅粉,是謂 何郎 。” 唐 許渾 《夏日戲題郭別駕東堂》詩:“猶恐 何郎 熱,冰生白玉盤。”
(2).借作駙馬的美稱。 唐 劉禹錫 《題於家公主舊宅》詩:“ 何郎 獨在無恩澤,不似當初傅粉時。”
(3).指 南朝 梁 詩人 何遜 。 何遜 青年時即以文學著稱,為當時名流所稱道。 唐 李商隱 《漫成》詩之三:“霧夕詠芙蕖, 何郎 得意初。” 宋 劉克莊 《沁園春·維揚作》詞:“甚都無人誦, 何郎 詩句,也無人報,書記平安。” 明 高啟 《梅花》詩之一:“自去 何郎 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4).借指才高的年輕男子。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七折:“ 何郎 俊才調凌雲, 謝女 艷容華濯露。”
遠猶
猶遠猷。《詩·大雅·抑》:“訏謨定命,遠猶辰告。”《左傳·成公八年》:“ 行父 懼 晉 之不遠猶,而失諸侯也。”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八》:“士大夫苟且媮惰,無能遠猶。”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出話不然,為猶不遠’嘆遠猶之多阻也。”
渴見
急望見到。 宋 蘇軾 《葉嘉傳》:“吾渴見卿久矣。”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 王荊公 ﹞戒閽者有戴花道人來,不問早暮即通。一日,道人果來。 荊公 見之,述父所記渴見之意。”
寒英
(1).寒天的花。指梅花。 唐 柳宗元 《早梅》詩:“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2).寒天的花。指菊花。 唐 李山甫 《劉員外寄移菊》詩:“煙含細葉交加碧,露拆寒英次第黃。” 元 曹之謙 《白菊》詩:“見説寒英能愈疾,擬開三逕著茅亭。” 清 周亮工 《墨菊》詩:“把得寒英色未倫,夕餐只認鞠通身。”
(3).指雪花。 宋 范仲淹 《依韻和提刑太博嘉雪》:“昨宵天意驟回復,繁陰一布飄寒英。裁成片片盡六出,化工造物何其精。”
尋春
游賞春景。 唐 陳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詩:“尋春遊上路,追宴入山家。” 宋 惠洪 《意行入古寺》詩:“清明雨過快晴天,古寺尋春亦偶然。”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下官就是 越國 上大夫 范蠡 ,尋春到此。” 清 徐元正 《廣陵懷古》詩:“尋春易過佳風月,送老難忘好墓田。”
信向
見“ 信向 ”。
亦作“ 信鄉 ”。亦作“ 信嚮 ”。亦作“ 信響 ”。1.信賴。《漢書·韓延壽傳》:“歷召郡中長老為鄉里所信向者數十人,設酒具食,親與相對,接以禮意。” 漢 王充 《論衡·量知》:“夫胸中不學,猶手中無錢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嚮之,奈何也。”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 筠 欲謀反,有僧素為人所信響, 筠 乃召見。”《明史·薛國觀傳》:“帝初頗信嚮之,久而覺其奸,遂及於禍。”
(2).謂信任歸向。《資治通鑑·漢宣帝神爵元年》:“於是諸降 羌 及 歸義羌侯 楊玉 等怨怒,無所信鄉。” 胡三省 註:“無所信嚮,不信 漢 ,不嚮 漢 也。”
芳心
指女子的心境
賦詠
見“ 賦詠 ”。
亦作“ 賦詠 ”。創作和吟誦詩文。《南史·何點傳》:“清言賦詠,優遊自得。” 宋 張淏 《雲谷雜記·二赤松子》:“而往來賦詠者多引用 張子房 事,誤矣。” 明 李東陽 《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銘》:“為詩文往往有奇思,與客賦詠,值意得,恆夜分不寢。”
幽情
深遠或高雅的情思
發思古之幽情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