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戴表元的《贈天台潘山人》
全文:
老潘雙眸如紺珠,帶以秋陽朝露之清腴。
山形水熊出沒千百變,經君指顧不得藏錙銖。
我昔少年好狂走,風餐雨沐逐逐忘朝晡。
至今臥遊想共處,但覺雲濤煙癉千晨行須臾。
匡廬春風鍾阜雲,彭浪之磯大小飛來孤。
秦淮震澤洞庭野,峨眉縹緲南接五嶺東蒼梧。
歸來把鋤剡山下,有時一竿釣月賀家湖。
籠鷹櫪馬困羈束,每逢風鳴草驚動號呼。
聞君談診到骨髓,褰衣振迅恨不六翮生形軀。
尋牛卜龍古所有,君家祖孫三葉傳青鳥。
人言河流可移山可鑿,秦皇漢武已類愚公愚。
相留徘徊山南山北一百里,勝處忽然開酒壺。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狂走
亂跑;疾奔。《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陽明脈傷,即當狂走。”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方今天下適定,海內願安,士無賢不肖,皆樂立名於世,而 伯通 獨中風狂走,自捐盛時。” 宋 蘇軾 《蝎虎》詩:“今年歲旱號蜥蠍,狂走兒童鬧歌舞。” 清 曾國藩 《祭湯海秋文》:“忽焉狂走,東下 江 南, 秦淮 夜醉,笙吹喃喃。”
風餐
在風中進食。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南朝 宋 鮑照 《代升天行》:“風餐委松宿,雲臥恣天行。” 唐 杜甫 《舟中》詩:“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 清 方以智 《戊子元旦》詩:“旅食誠何地,風餐勝五辛。”參見“ 風餐露宿 ”。
逐逐
奔忙貌;匆忙貌。 唐 胡皓 《奉和聖制送張尚書巡邊》:“稜威方逐逐,談笑坐怡怡。” 宋 范仲淹 《送鄖鄉尉黃通》詩:“爭先尚逐逐,致遠貴徐徐。” 清 戴名世 《洪昆霞制義序》:“彼窈窕貞靜之女,肯低首斂氣,逐逐戚施籧篨之側乎?”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我因急於來 杭 ,又因年來逐逐於火車輪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里,領略先代生活的異樣的趣味。”
急於得利貌。 唐 柳宗元 《送僧浩初序》:“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組為務以相軋也,則舍是其焉從?”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中人以下,逐逐利慾,使其不知命分之所至,則猖狂妄行,將無所不至矣。” 清 秋瑾 《支*那逐魔歌》:“四鄰環繞欲逐逐,失權割地無時止。”
朝晡
(1).朝時(辰時)至晡時(申時)。亦指朝時與晡時。《三國志·蜀志·費禕傳》“頃之,代 蔣琬 為尚書令” 裴松之 注引《禕別傳》:“常以朝晡聽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盡人之歡,事亦不廢。”《晉書·郗鑒傳》:“ 鑒 尋薨,時年七十一,帝朝晡哭於朝堂。”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宮中當臨者,朝晡各十五舉音,非朝晡臨時,禁無得哭。”《舊唐書·歸崇敬傳》:“每朝晡二時請益,師亦二時居講堂,説釋道義。”
(2).指一日兩餐之食。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三:“懷掖間得小布囊,貯米三四升,適足給朝晡。”《宋史·錢顗傳》:“後自 衢 徙 秀州 ,家貧母老,至丐貸新舊以給朝晡,而怡然無謫官之色。”
戴表元名句,贈天台潘山人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