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室原文
假山延閣前,岩齬致清迥。
種松已合圍,翠蔭謖籟冷。
精舍窈窕間,茲焉試習靜。
靜不緣習得,而況藉之境。
小坐旋言去,意則於斯永。
詩詞問答
問:靜室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靜室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六
參考注釋
假山
園林中用石頭堆砌而成以供欣賞的小山
延閣
(1).古代帝王藏書之所。《漢書·藝文志》“於是建藏書之策”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 劉歆 《七略》曰:‘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則有 延閣 、 廣內 、 秘室 之府。’” 南朝 梁簡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別傳等表》:“請備之延閣,藏諸廣內,永彰茂實,式表洪微。”
(2).綿延的閣道。《文選·左思<魏都賦>》:“馳道周屈於果下,延閣胤宇以經營。” 張載 註:“三臺與法殿,皆閣道相通,直行為經,周行為營。” 唐 柳宗元 《永州龍興寺東丘記》:“因其曠,雖增以崇臺延閣,廻環日星,臨瞰風雨,不可病其敞也。”
(3).延擱。拖延耽擱。《西遊補》第十回:“ 行者 周圍一看,又不知打從那一面鏡中跳出,恐怕延閣工夫,誤了師父。”
岩齬
亦作“嵒齬”。險峻不齊。
清迥
(1).亦作“ 清逈 ”。清明曠遠。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鍾浮曠之藻質,抱清迥之明心。”迥,一本作“ 逈 ”。 唐 張九齡 《秋夕望月詩》:“清迥 江 城月,流光萬里同。” 明 何景明 《畫鶴賦》:“志清逈而內真,儀皎潔而外宣。”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足下性嗜古書,尤耽 齊 梁 諸子,而下筆顧清迥柔厚,駸駸有 西漢 之意。”
(2).清越而有回聲。 唐 李涉 《題清溪鬼谷先生舊居》詩:“寂寞天籟息,清迥鳥聲曙。” 後蜀 魏承班 《玉樓春》詞:“聲聲清迥遏行雲,寂寂畫梁塵暗起。”
合圍
(1) 四周環圍。多指作戰或打獵時從四面包圍
(2) 合抱
精舍
(1) 講學的處所;收齋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3)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窈窕
(1) 文靜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詩·周南·關雎》
窈窕世無雙。——《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艷城郭。
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後漢書·曹世叔妻傳》
(2) 幽深的
窈窕以尋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習靜
亦作“ 習靖 ”。靖、靜古通。謂習養靜寂的心性。亦指過幽靜生活。 漢 焦贛 《易林·噬嗑之大過》:“奇適無耦,習靖獨處。” 南朝 梁 何遜 《苦熱》詩:“習靜閟衣巾,讀書煩几案。” 唐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詩:“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 * 回:“原來這所房子,是 繼之 祖老太爺晚年習靜之處。” 冰心 《寄小讀者》二十:“暑天宜習靜,願你們多寫作。”
緣習
猶因襲。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被紫荷橐。按荷橐,即持荷之荷也。或以為紫荷橐,非也。 宋之京 云:‘猥挈荷橐,預從豹乘。’皆緣習之誤。”
而況
連詞。何況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宋· 蘇軾《石鐘山記》
小坐
隨便坐坐;稍坐片刻。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今俗,因人之喪以求酒肉,幸與小坐而責辨,歌舞俳優,連笑伎戲。”《老殘遊記》第六回:“回到店中,在門口略為小坐。”
於斯
同“ 於此 ”。《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 漢 之得材,於斯為貴。”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