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鄭谷的《錦二首》
全文:
布素豪家定不看,若無文彩入時難。
紅迷天子帆邊日,紫奪星郎帳外蘭。
春水濯來雲雁活,夜機挑處雨燈寒。
舞衣轉轉求新樣,不問流離桑柘殘。
文君手裡曙霞生,美號仍聞借蜀城。
奪得始知袍更貴,著歸方覺晝偏榮。
宮花顏色開時麗,池雁毛衣浴後明。
禮部郎官人所重,省中別占好窠名。
參考注釋
轉轉
漸漸。《漢書·貢禹傳》:“後世爭為奢侈,轉轉益甚。” 唐 張籍 《使至藍溪驛寄太常王丞》詩:“獨上 七盤 去,峯巒轉轉稠。” 明 李贄 《答劉晉川書》:“且生世之苦目擊又已如此,使我學道之念轉轉急迫也。”
(1).迴轉。《何典》第七回:“過了一年半載,轉轉家鄉,留些銀錢安了家,又出去了,習以為常。”
(2).漫步;閒逛。 肖應棠 《巧渡金沙江》:“我心裡本來就著急得不得了,這一問更覺得焦躁,於是決定出去轉轉。” 吉學霈 《田野里的追逐》:“‘我們是從城裡來的,’矮個子甜膩膩的笑著說:‘隨便到鄉下來轉轉。’”
新樣
(1).新式樣。 唐 張祜 《送走馬使》詩:“新樣花文配 蜀 羅,同心雙帶蹙金蛾。” 宋 王明清 《揮麈餘話》卷一:“令 兩浙路 諸州分造甲五十副,一以新樣為之。”
(2).新手法;新花樣。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上:“ 魯直 雄豪奇險,善為新樣,固有過人者。” 魯迅 《彷徨·祝福》:“至於題目,那自然是換了一個新樣,專在她額上的傷疤。”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流離
(1) 因饑荒戰禍而居無定所,到處逃難
黎民流離,困於道路。——《後漢書·和殤帝紀》
流離失散
(2) 另有“淋漓”之義
桑柘
(1).桑木與柘木。《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無伐桑柘,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蠶絲之利,甲於東南,迄今尤盛。” 元 張養浩 《寨兒令·綽然亭獨坐》曲:“楊柳風微,苗稼雲齊,桑柘翠煙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詩:“林邊桑柘好,何地認烽煙。”
(2).指農桑之事。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惟思滌瑕垢,長去事桑柘。” 清 黃宗羲 《鄭蘭生八十壽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鄭谷名句,錦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