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必大的《頃在道中聞邦衡侍郎將進周禮新解嘗賦詩就為》
全文:
九十談經似子春,三公虛位待平津。
禮文元秉周邦舊,義訓重頒楚老新。
鴟閣行看迎太宰,象篦應記講庖人。
太平致了陰謀息,方信儒真道粹醇。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九十
(1).泛指多數。《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鄭玄 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 鄭玄 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
(2).指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九十攜鋤傴僂翁,小園幽事盡能通。”
(3).謂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陳陶 《春歸去》詩:“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 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九十春光一夢醒,江南無數亂峯青。”
談經
(1).談論儒家經義。《宋史·曾幾傳》:“ 幾 獨從之,談經論事,與之合。”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九:“談經忘卻三公貴,只作 先秦 伏勝 看。”
(2).講說佛經;念經。《北宮詞紀·沉醉東風·僧犯奸得馬裱褙救》:“對人前敲禪板談經説法,背地裡跳牆頭戀酒貪花。”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鷙忍·凶憎》:“僧 慧林 談經 吳 門。”
(3). 宋 代“說話”的四種家數之一。講說佛經經義或佛經故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小說講經史》:“談經者,謂演説佛書。”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一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西漢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見《通典·職官一》。
(3).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職。
(4).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見《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5).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張守節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並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務。”《晉書·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虛位
(1).空的坐位。 唐 韋應物 《出還》詩:“入室掩無光,銜哀寫虛位。”《舊唐書·李勉傳》:“以名士 李巡 、 張參 為判官,卒於幕,三歲之內,每遇宴飲,必設虛位於筵次,陳膳執酹,辭色悽惻,論者美之。”
(2).空著的職位;有名無實的職位。《漢書·諸侯王表》:“﹝ 周 朝﹞歷載八百餘年,數極德盡,既於王 赧 ,降為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絶於天下,尚猶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海內無主,三十餘年。”《南史·茹法亮傳》:“ 文度 為外監,專制兵權,領軍將軍守虛位而已。” 唐 韓愈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詩:“侍從近臣有虛位,公今此去歸何時?”
(3).特意空出職位。表示期待賢能。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養素丘園,台階虛位;庠序公朝,萬夫傾望。”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左轄頻虛位,今年得舊儒。”《明史·吳寬傳》:“ 弘治 八年,擢吏部右侍郎,丁繼母憂,吏部員缺,命虛位待之。”
(4).空名號。 唐 韓愈 《原道》:“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章炳麟 《隴西有壯士》詩:“虛位不如塵土,何為硜硜獨自苦。”
平津
(1).坦途;大道。 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平津苟不由,棲遲詎為拙?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 唐 曇翼 《招隱》詩:“連峯數千里,修林帶平津。”
(2).古地名。 漢 時為 平津邑 , 武帝 封丞相 公孫弘 為 平津侯 ,即此。後多用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級官僚。 前蜀 貫休 《酬韋相公見寄》詩:“空諷 平津 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門么?” 宋 歐陽修 《寄題相州榮歸堂》詩:“不須授簡樽前客,好學 平津 自有文。” 清 吳偉業 《東萊行》詩:“侍中叩閣數彊諫,上書對仗彈 平津 。”
(3).舊時 北平 (今 北京 、 天津 )的並稱。 茅盾 《歡迎古物》:“ 平 津 尚未陷落,而古物已經裝箱待運。”
周必大名句,頃在道中聞邦衡侍郎將進周禮新解嘗賦詩就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