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歲時聞通國信,新年又說建行台

黃文雷近報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文雷的《近報》

全文:
入春風雨惡情懷,談柄誰資近報來。
比歲時聞通國信,新年又說建行台
難言鐵冶飛灰燼,易見銅駝郵草萊。
羌筦夜吹梅落盡,倚牆繚亂野花開。

黃文雷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黃文雷比歲時聞通國信,新年又說建行台書法作品欣賞
比歲時聞通國信,新年又說建行台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比歲

(1).連年。《管子·樞言》:“一日不食,比歲歉;三日不食,比歲飢;五日不食,比歲荒。”《漢書·衛青傳》:“其後 匈奴 比歲入 代郡 、 雁門 、 定襄 、 上郡 、 朔方 ,所殺略甚眾。” 顏師古 註:“比,頻也。” 宋 蘇軾 《祭常山神文》:“而我州之民,比歲飢殍凋殘之餘,不復堪命。” 明 瞿佑 《歸田詩話·年老還鄉》:“ 元 末,天下擾攘,比歲飢饉。”《清史稿·高宗紀四》:“庚申,以 甘肅 比歲偏災,免通省民欠籽種口糧倉穀。”

(2).近年。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今天下印書,以 杭州 為上, 蜀 本次之, 福建 最下。京師比歲印板殆不減 杭州 ,但紙不佳。” 宋 沉遘 《上殿札子》:“臣伏見朝廷比歲置官遣使,自京師達於天下,凡征賦之重、力役之眾,有所病於民者,悉寬除之。”

國信

(1).國家的威信。《後漢書·寇恂傳》:“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 宋 葉適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銘》:“使命事關國信,有不如意,國北門可復入耶?”

(2).兩國通使作為憑證的文書符節。 唐 張籍 《送金少卿副使歸新羅》詩:“過海便應將國信,到鄉猶自著朝衣。”《宣和遺事》前集:“雖無國信,諒不妄言。”

(3).“ 國信使 ”的省稱。《宋史·外國傳三·高麗》:“ 政和 中,升其使為國信,禮在 夏國 上。”

(4).指國家間贈送的禮品。《舊唐書·敬宗紀》:“命品官 田務豐 領國信十二車,賜 迴紇可汗 及 太和公主 。”

新年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後的幾天。舊按農曆,今亦按公曆

行台

(1).台省在外者稱行台。 魏 晉 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 北朝 後期,稱尚書大行台,設定官屬無異於中央,自成行政系統。 唐 貞觀 以後漸廢。 金 、 元 時,因轄境遼闊,又按中央制度分設於各地區,有行中書省(行省),行樞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別執掌行政,軍事及監察權。行省實即繼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舊時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 宋 黃庭堅 《送顧子敦赴河東》詩之三:“攬轡都城風露秋,行臺無妾護衣篝。”《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其時城內早經預備,把個總督行臺,做了欽差行轅。”

(3).客寓,旅館。 蘇曼殊 《答柳亞子書》:“ 桐 兄前日抵 申 ,同寓行台,今擬明日同作 蘇台 之游。”

(4).臨時設立的戲台。《紅樓夢》第八五回:“這日一早, 王子勝 和親戚家已送過一班戲來,就在 賈母 正廳前,搭起行臺。”

黃文雷名句,近報名句

詩詞推薦

比歲時聞通國信,新年又說建行台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