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原文

上人妙齒遺樊籠,嗜好豈與稠人同。

岩棲水飲有餘裕,期以至道超鴻蒙。

少林人亡僅千載,末路鼓舞誰為雄。

江西老褐真望士,蟻趨雲合爭所從。

羨君伏役事且久,誠專志苦迷春冬。

心珠磨錯稍精瑩,彷佛水月含沖融。

去歲扁舟下吳會,溪山勝踐情所鍾。

芒鞋竹杖霜露入,始知節物徂秋風。

朝來興盡挽不住,翻然又逐南征鴻。

它年相逢定廬岳,與子終老巢雲松。

詩詞問答

問:《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2. 四庫本作西江

參考注釋

上人

(1) 舊時尊稱僧人

(2) 佛教稱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職位高的統治者

(4) 上等人

農工商賈勞苦營生,非上人之所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駕於他人之上

樊籠

(1) 鳥籠

(2) 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嗜好

特別愛好(多用於貶義)

本人別無嗜好,只是每天都想喝上一杯

稠人

眾人。《舊唐書·懿宗紀》:“帝姿貌雄傑,有異稠人。” 宋 蘇軾 《范增論》:“識 卿子冠軍 於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三國演義》第九回:“ 貂蟬 在車上,遙見 呂布 於稠人之內,眼望車中。”

岩棲

見“ 巖棲 ”。

亦作“ 巖棲 ”。1.棲宿在山岩上。舊題 師曠 《禽經》:“山鳥巖棲,原鳥地處。” 張華 註:“山巖之鳥多不巢。”

(2).巢居穴處。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絶交書》:“故 堯 舜 之君世, 許由 之巖棲, 子房 之佐 漢 , 接輿 之行歌,其揆一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序》:“古巢居穴處曰巖棲,棟宇居山曰山居。”

(3).借指隱居。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瓢飲唯三徑,巖棲在百層。” 前蜀 韋莊 《贈薛秀才》詩:“欲結巖棲伴,何山好薜蘿?”

水飲

(1).喝清水。形容生活儉樸。《禮記·喪大記》:“大夫之喪……眾士疏食水飲,妻妾疏食水飲,士亦如之。”《莊子·達生》:“ 魯 有 單豹 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宋書·禮志二》:“陛下以萬乘之尊,履布衣之禮,服粗席藳,水飲疏食。”

(2).指茶湯之類。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道人布施》:“丙子,北師自 蘇 入 杭 ,道由 東遷 ,有道士結茅岸傍,備水飲以施行者。”

至道

(1).指最好的學說、道德或政治制度。《禮記·學記》:“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表記》:“道有至,義有考。至道以王,義道以霸,考道以為無失。” 鄭玄 註:“此讀當言‘道有至,有義,有考’,字脫一有耳。” 陳澔 集說引 應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渾而無跡,故得其渾全精粹以為王。”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萬類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無匱於心。”

(2).最高的原則、準則。《荀子·儒效》:“以從俗為善,以貨財為寳,以養生為己至道,是民德也。”

(3).佛、道謂極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術。《莊子·在宥》:“來!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漢 牟融 《理惑論》:“﹝ 老子 ﹞曰:‘用其光,復其明,無遺身殃。’此道生死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實貴寂寞,佛家豈好言乎!” 唐 陳鴻 《東城老父傳》:“讀釋氏經,亦能了其深義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司命府丞》:“及見 海蟾 曰:‘汝以夙契得遇我。’命長跪傳至道。”

鴻蒙

亦作“ 鴻濛 ”。 1.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莊子·在宥》:“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 成玄英 疏:“鴻蒙,元氣也。”《淮南子·道應訓》:“西窮窅冥之黨,東開鴻濛之先。”《秦併六國平話》卷上:“鴻蒙肇判,風氣始開。”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二:“又試問鴻蒙初辟時,又哪裡有貧富貴賤?”

(2).迷漫廣大貌。《漢書·揚雄傳上》:“外則正南極海,邪界 虞淵 ,鴻濛沆茫,碣以崇山。” 顏師古 註:“鴻濛沆茫,廣大貌。” 宋 范成大 《壽櫟東齋午坐》詩:“屋角靜突兀,雲氣低鴻濛。”《紅樓夢》第一二○回:“我所居兮, 青埂 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

(3).東方之野,日出之處。《淮南子·俶真訓》:“提挈天地而委萬物,以鴻濛為景柱,而浮揚乎無畛崖之際。” 高誘 註:“鴻濛,東方之野,日所出,故以為景柱。”

(4).混沌;渾噩。 唐 韓愈 《嘲鼾睡》詩之二:“鴻蒙總合雜,詭譎騁戾狠。”《吳禮部詩話》引 元 王履 詩:“半生墮落憂患界,萬事元在鴻濛間。” 清 龔自珍 《世上光陰好》詩:“靜原生智慧,愁亦破鴻濛。”

(5).指高空。 明 劉基 《通天台賦》:“矗鴻濛以建標兮,拖甘泉以為祛。”

少林

指 少林寺 。亦泛指佛教名寺。 宋 陸游 《東窗偶書》詩:“屏風疊邃思 廬阜 ,冠子峯高憶 少林 。”《西遊記》第二六回:“ 少林 別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滿樹紅。”詳“ 少林寺 ”。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末路

(1) 路途的終點,比喻衰亡沒落的境地

窮途末路

(2) 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鼓舞

鼓動;激發

小米加步槍的延安精神永遠鼓舞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小米的回憶》

西老

西王母 。 隋 薛道衡 《奉和臨渭源應詔》:“ 西老 陪游宴,南風起詠歌。”參見“ 西王母 ”。

望士

有聲望的人士。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忠賢望士,謂之黨人,囚捕誅鋤,天下嗟敖。”《初學記》卷十一引 南朝 宋 檀道鸞 《續晉陽秋》:“自非望士良才,何可妄居斯任。”

雲合

雲集;集合。 漢 揚雄 《解嘲》:“天下之士,雷動雲合。” 宋 岳珂 《桯史·鄭廣文武詩》:“海寇 鄭廣 ,陸梁 莆福 間,颿駛兵犀,雲合亡命,無不一當百,官兵莫能制。”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且方今社會革命之聲遍布 歐 土……一朝雲合,勢如燎原。”

所從

所向;所往。 唐 李正辭 《賦得白雲起封中》:“豈學無心出,東西任所從。” 唐 吳筠 《游廬山五老峰》詩:“雲外聽猿鳥,煙中見杉松。自然符幽情,瀟灑愜所從。”

役事

(1).勞役之事。《周禮·地官·鄉師》:“既役,則受州里之役要,以攷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

(2).泛指公家的各種事務。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貢賦之外,皆役事也。起軍旅,兵役也;田,田役也;役,力役也;追胥,守望之役也。”

(3).泛指事務。 唐 韓愈 《興元少尹房君墓誌》:“ 愈 既不獲辭,既助其凡役事,退又為銘雲。”

(4).猶辦事。《國語·晉語一》:“吾聞事君者,竭力以役事,不聞違命。君立臣從,何貳之有?” 韋昭 註:“役,為也。”

專志

專心。 宋 歐陽修 《與顏直講書》:“學館誠岑寂,然塵事不到,足以專志經籍。” 清 姚鼐 《建昌新城陳母楊太夫人墓志銘》:“太夫人之始歸也,能承舅姑以得其歡,能任家事以佐 凝齋 ,使專志以成其業。”

心珠

佛教語。喻指清淨如明珠的心性。 南朝 梁簡文帝 《釋迦文佛像銘》:“心珠可瑩,智流方普。” 唐 寒山 《詩》之二七七:“寒巖深更好,無人行此道……形容寒暑遷,心珠甚可保。”《景德傳燈錄·僧那禪師》:“既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

磨錯

磨光銼平。多比喻磨鍊意志。 宋 葉適 《徐德操墓志銘》:“雖然,世之操縱方圓,雕琢技能,梳櫛繳繞以赴繩墨,磨錯椎鈍以就鋒鋭,死往生來不能絶也。”《唐明律合編·私鑄銅錢》:“磨錯成錢令薄小者,徒一年。”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

精瑩

晶瑩,透明光亮。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敲冰煮茗》:“逸人 王休 ,居 太白山 下,日與僧道異人往還,每至冬時,取溪氷敲其精瑩者煮 建 茗,共賓客飲之。”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雜誌》:“以清水入土鼎中,其下以火然之,少日則水漸凝結如金玉,精瑩駭目。”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吾 閩 玉華洞 石似 崑山 而精瑩過之,小者如拳,大者二三尺許。”《天討·相如<四川革命書>》:“該地鹽精瑩而味佳, 黔 楚 最行銷,而商販賣,亦因時市以定價。”

彷佛

同“仿佛”

水月

(1).水和月。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行》:“山城蒼蒼夜寂寂,水月逶迤繞城白。” 宋 楊萬里 《夜離零陵留二絕簡諸友》:“思歸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間。”

(2).指明淨如水的月亮。 唐 鄭谷 《南康郡牧陸肱郎中辟許棠先輩為郡從事有寄贈》詩:“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飲偶然邀水月,謫居猶得住 蓬萊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淨。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唐 李白 《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

沖融

亦作“沖融”。1.充溢瀰漫貌。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西遊記》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雲端里,往下觀看,只見那城中喜氣沖融,祥光蕩漾。”

(2).水波蕩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純浸山,動影裊窕沖融間。” 楊倫 箋註:“沖融,謂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吳顯道》詩之一:“飛空結樓臺,影動杳裊沖融間。”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是篇娓娓至數千言,浩浩蕩蕩,西起 崑崙 ,東注 溟 渤 ,沖融窈窕,異派分支,千態萬狀,姿媚橫生。”

(3).沖和,恬適。 唐 杜甫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望雲悲轗軻,畢景羨沖融。” 楊倫 箋註:“言以年暮,故羨山人顏色沖和。” 元 李裕 《摸魚兒》詞:“些兒淡沲沖融意,到處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詩序》:“吾則甚服其沖融大雅,油然悠然,從容自適,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嘗有孤臣寡婦之怨悲、鱷魚鵩鳥之祲怪引藉為激壯也。”

去歲

去年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吳會

(1). 秦 漢 會稽 郡治在 吳縣 ,郡縣連稱為 吳會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吳會》:“ 西漢 時 會稽 郡治本在 吳縣 ,時俗以郡縣連稱,故云 吳會 。”

(2). 東漢 分 會稽郡 為 吳 會稽 二郡,並稱 吳 會 。後亦泛稱此兩郡故地為 吳會 。《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 會 。”《三國志·吳志·孫賁傳》:“時 策 已平 吳 會 二郡。” 宋 蘇軾 《喜劉景文至》詩:“平生所樂在 吳 會 ,老死欲葬 杭 與 蘇 。”《金史·完顏綱傳》:“僭稱位號,偷生 吳 會 。”

唐 以後,俗亦稱 平江府 (今 江蘇 蘇州 )為 吳會 。 元 陸友仁 《吳中舊事》:“府署之南名 吳會坊 。”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一:“世多稱 平江 為 吳會 ,意謂 吳 為東南一都會也。自 唐 以來如此,今郡中有 吳會亭 ,府治前有 吳會坊 。”

勝踐

猶勝游。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極人生之勝踐,得林野之奇趣。” 宋 王安石 《平甫游金山同大覺見寄相見後次韻》之二:“勝踐肯論山在險,冥搜欲與海爭深。” 金 劉昂霄 《同敬之裕之游水谷》詩:“招提有勝踐,日暮一經過;何物媚遊人,微風動池荷。”參見“ 勝游 ”。

芒鞋

亦作“ 芒鞵 ”。用芒莖外皮編織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唐 張祜 《題靈隱寺師一上人十韻》:“朗吟揮竹拂,高揖曳芒鞋。” 宋 蘇軾 《宿石田驛南野人舍》詩:“芒鞵竹杖自輕軟,蒲薦松牀亦香滑。”《西遊記》第四三回:“芒鞋踏破山頭霧,竹笠沖開嶺上雲。” 聞一多 《死水·大鼓師》:“一角斜陽倒掛在檐下,我躡著芒鞋,踏入了家村。”

竹杖

竹製的手杖。《漢書·西域傳贊》:“睹犀布、瑇瑁則建 珠崖 七郡,感枸醬、竹杖則開 牂柯 、 越嶲 。” 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仙翁遺竹杖, 王母 留桃核。” 清 唐孫華 《次和酬愷功院長見懷一百韻》:“頗戀桃笙穩,行煩竹杖持。”

霜露

霜和露水,兩詞連用常不實指,而比喻艱難困苦的條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節物

(1).作為;行事。《呂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 高誘 註:“節物,事也。行事甚高,細小之利不恃賴之也。”

(2).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晉 陸機 《擬明月何皎皎》詩:“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 宋 蘇舜欽 《秋夕懷南中故人》詩:“向夕依闌念昔游,蕭條節物更他州。” 清 吳偉業 《礬清湖》詩:“生還愛節物,高會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詩:“節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應節的物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旛、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史二》:“中城兵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問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馬處送節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滿 正在家中喫利市飯,忽見老門子 陸有恩 來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請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總是節物,不好特地來請得。今日來得極妙,且喫三盃。’”

秋風

秋天的風

朝來

早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元 顧德輝 《青玉案》詞:“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不住

(1).不停;不斷。 南朝 梁 沉約 《千佛頌》:“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宋 岳飛 《小重山》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見老爺臉上有點喜色,不住的點頭。”

(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伊﹞疑心這東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裡,禁不住很詫異了。” 艾蕉 《雨》:“母親忍不住了,連忙幫女兒脫下了濕衣。”

翻然

(1) 形容改變得很快而徹底

翻然悔悟

(2) 也作“幡然”

征鴻

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詩:“遠心何所類,雲邊有徵鴻。” 宋 陳亮 《好事近》詞:“懶向碧雲深處,問征鴻訊息。” 明 劉基 《自都回至通州》詩之二:“西風吹青冥,征鴻暮蕭蕭。”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儂有詞場雲水外,但憑欄送盡征鴻字。”參見“ 征雁 ”。

它年

以後的某年或某一時期。《秦併六國平話》卷上:“講武儲糧圖再舉,它年六國一齊休。” 明 高啟 《九日與客登虎丘》詩:“它年何必問誰健,但令不負持螯手。”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廬岳

廬山 。 前蜀 韋莊 《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詩:“遠自 稽山 游 楚 澤,又從 廬岳 去 閩 川。” 宋 梅堯臣 《送少卿張學士知洪州》詩:“穩去先應望 廬岳 ,暫來誰復見 龍泉 。”

終老

指度過晚年;養老

為終老之計

雲松

(1).高大的松樹。 南朝 宋 江智淵 《宣貴妃輓歌》:“雲松方靄露,風草已聲原。” 唐 韋應物 《因省風俗與從侄成緒游山水》詩:“陰壑雲松埋,陽崖煙花媚。” 元 吳澄 《立春日寓北方賦雪詩》:“風竹婆娑銀鳳舞,雲松偃蹇玉龍寒。”

(2).白雲和松樹。古時多為隱居者視作伴侶。 唐 陳子昂 《續唐故中嶽體玄先生潘尊師碑頌》:“尊師有弟子十人,並仙階之秀。然鸞姿鳳骨,眇愛雲松者,惟 潁川 韓法昭 、 河內 司馬子微 。” 宋 張輯 《臨江仙·望廬山》詞:“何須魂夢覓 瀛洲 。雲松終可卜,我與 謫仙 儔。” 明 宋濂 《贈劉俊民先輩》詩:“寸祿焉能就,即將巢雲松。”

詩詞推薦

  • 庸齋再賦予亦再和

    高斯得宋代〕苕濱衰白一羈人,五玷皇華遣使臣。已自無恩及南楚,那能有福散東閩。預憂刺史聲名減,不稱君侯佳句新。踏遍
  • 過西溪

    華岳宋代〕路隨馬足難知數,山疊魚鱗不記名。隔岸青簾人不渡,一溪流水暮潮生。
    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原文_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的賞析_古詩文
  • 謫居悼往二首

    劉禹錫唐代〕邑邑何邑邑,長沙地卑濕。樓上見春多,花前恨風急。猿愁腸斷叫,鶴病翹趾立。牛衣獨自眠,誰哀仲卿泣。鬱郁
    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原文_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的賞析_古詩文
  • 南康阻風游東寺

    蘇轍宋代〕欲涉彭蠡湖,南風未相許。扁舟厭搖盪,古寺慰行旅。重湖面南軒,驚浪卷前浦。霏微雪陣散,顛倒玉山舞。一風
    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原文_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的賞析_古詩文
  • 桐廬蘇七太守通判晏魯望遠寄倡和之什輒伸記

    張伯玉宋代〕桐君圃外州,樹石最清幽。水截三吳秀,山當百粵秋。岩坰無俗土,宅舍有高樓。畫隼真才望,題輿雅唱酬。灘聲
  • 挽方宋賢四絕

    黃公度宋代〕千年忠孝歸圖畫,百捲風騷動冕旒。一尉南州成底事,可憐夜壑遽移舟。
  • 題上虞南塔院

    齊唐宋代〕雁級指高冥,登瞻地域靈。路尋滄海斷,山帶沃洲青。
    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原文_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的賞析_古詩文
  • 寄楊工部,聞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姚合唐代〕採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畫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尋。芳新生石際,幽嫩在山陰。色是春光染,香驚日氣侵。試嘗
  • 蘇幕遮 述懷

    王處一元代〕我風狂,真九百。豁盪乾坤,爽氣猶嫌窄。大道通融非有隔。地靜天清,寸步輕輕驀。晚雲收,秋月白。萬象參羅
    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原文_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的賞析_古詩文
  • 雨夜

    陸游宋代〕末路蕭條客子心,不堪徂歲更沉陰。低檐雨滴睡眠少,敗壁燈殘感慨深。不辦典衣謀盡醉,尚能擁鼻作微吟。交朋
  • 沁園春

    陳著宋代〕運在東南,溫厚氣鍾,吾葺芷翁。羨檠窗學問,迂齋正印,玉堂詞翰,玫瑰流風。制勝樞庭,參謀政府,一片平心
  • 安清桐夜坐有懷

    馮時行宋代〕屋角錦樹風飛揚,陰岑夜色凝清霜。結庵雲竇謝塵俗,危然搔首憂偏長。背燈顧影空寂閴,亦復自怪何昂藏。人生
  • 題聽蛙方君詩卷二首

    劉克莊宋代〕前輩凋零雅道衰,陳岩一叟尚龐眉。昂藏且伴戴花老,么麽安知撼樹兒。警句可編半山集,高風宜配客星祠。有詩
  • 閱射疊戊戌詩韻

    乾隆清代〕戊戌閱兵即未行,茲來依舊閱掄精。卻當值以月臨吉,愧未先之已作程。射者朝家無比要,語云君子有其爭。詎惟
  • 自述九首

    錢時宋代〕山翁何處是便宜,正是西郊散腳時。天地春風和氣裹,綠揚堤上瘦筇枝。
    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原文_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的賞析_古詩文
  • 繁英

    乾隆清代〕繁英得雨滋,姌裊更紛披。錦繡侵階齒,罍瓶置井眉。春園全不讓,秋意已先知。徼露含風態,黃筌畫裡枝。
  • 五位頌·其五

    釋義青宋代〕兼中到,解走之人不觸道。一般拈掇與君殊,不落是非方始妙。
  • 和飲酒·其十

    李之世明代〕遵駕古城麓,路轉東北隅。前岡車騎盛,蹲沓隘道途。是身如車輪,終日受人驅。從來名利場,所得孰留餘。飲酒
  • 詠定窯娃娃枕

    乾隆清代〕荷葉荷花緊貼身,崢嶸頭角嶷精神。夢羲皇者將誰待,開眼看他熟寐人。
  • 偈頌四十一首

    釋普寧宋代〕一夏九十日,不覺已過半。管帶牯牛兒,切忌隨物轉。緊把鼻頭索,莫放令寬緩。如是十二時,時時無間斷。收得
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原文_送誠無上人還洞山文禪師席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