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葉適的《還華賢良九經說賢良進卷語林等》
全文:
華君官五世,人物朴而重。
窮經不辭難,著論何其勇。
編排過百帙,裝庋高一冢。
見聞頗驚訕,吟玩自欣悚。
余本空疎人,盛刺勤遠捧。
津般俾之讀,涉岸滄溟洶。
惟知畏浩博,敢複議煩冗。
芄蘭恨柔蔓,櫟社嫌擁腫。
誰令獨管吹,而為眾竿恐。
楊墨岐路迷,服鄭丘林拱。
西鄰黃策子,簡要獲天寵。
君兮幸持歸,臥看雲生壠。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楊墨
(1). 戰國 時 楊朱 與 墨翟 的並稱。《莊子·胠篋》:“削 曾 史 之行,鉗 楊 墨 之口。” 成玄英 疏:“ 楊朱 、 墨翟 秉性宏辯。”《孟子·滕文公下》:“ 楊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 唐 韓愈 《上宰相書》:“ 楊 、 墨 、 釋 、 老 之學,無所入於其心,其所著皆約六經之旨而成文。”
(2).指 楊 墨 的學說。 楊朱 主張為我, 墨翟 主張兼愛,是 戰國 時期與儒家對立的兩個重要學派。《孟子·滕文公下》:“吾為此懼,閒先聖之道,距 楊 墨 ,放淫辭,邪説者不得作。” 漢 揚雄 《法言·吾子》:“古者 楊 墨 塞路, 孟子 辭而闢之,廓如也。” 宋 陳亮 《與應仲實書》:“近世 張給事 學佛有見……其為人心之害,何止於 戰國 之 楊 墨 也!”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韓昌黎詩》:“ 昌黎 以道自任,因 孟子 距 楊 墨 ,故終身亦闢佛 老 。”
(3).借指儒家以外的各學派。 唐 李白 《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詩:“炎炎四真人,摛辯若濤波。交流無時寂, 楊 墨 日成科。” 王琦 註:“《通典》: 開元 二十九年,始於京師置 崇玄館 ,諸州置道學生徒有差,謂之道舉……習《老》、《莊》、《文》、《列》,謂之四子。蔭第與國子監同。”
岐路
(1).岔路。《列子·說符》:“ 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閒,採桑岐路間。”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離別分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比喻官場中險易難測的前途。《後漢書·鄧彪等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
(4).不正當的途徑。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服鄭
東漢 末經學家 服虔 與 鄭玄 的並稱。 清 王韜 《何陋軒記》:“近世之所謂陋者,豈第居室而已哉?口誦 服 鄭 ,貌託 程 朱 ,宗 漢 紹 宋 ,妄立門戶,此學問之陋者也。”
丘林
(1).山林。 漢 阮瑀 《駕出北郭門行》:“顧聞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晉 陸雲 《答孫顯世》詩:“乃眷丘林,樂哉河曲。”
(2).複姓。見《魏書·官氏志》。
葉適名句,還華賢良九經說賢良進卷語林等名句
名句推薦
心安靖退雖無事,身覺衰頹亦鮮歡
吳芾《和陳 * 即事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