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耕者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見耕者原文

揚鸞鳴和鈴,芳郊經迤邐。

是時春將仲,盎然風物美。

脈土既已滋,於焉農舉趾。

烏犍耕曉煙,桔槔轉新水。

攜筐布嘉種,曰穈芑秬秠。

徂畛侯主伯,課業維孫子。

有來思媚婦,餉之用二簋。

停輿一問之,所言良有以。

賦性質且芚,難為韋帶士。

況彼勞青燈,豈易拾金紫。

欲為工賈流,近利吾所恥。

所以四民中,惟農良莫比。

土物誠可愛,世世恆守此。

當春南畝蘇,修我耒與耜。

惟祈雨暘若,倉箱還可擬。

詩詞問答

問:見耕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見耕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

參考注釋

鸞鳴

(1).鸞鈴鳴響。 唐 韓琮 《詠馬》:“早晚飛黃引同皂,碧雲天上作鸞鳴。”

(2).鸞鳳和鳴。比喻夫妻和美。《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小女與令郎,久諧鳳卜,準擬鸞鳴。”

(3).彈琴的一種指法。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彈琴輪指曰蟹行,側轉指曰鸞鳴,若全用甲則聲乾而多悲思,全用肉則聲重濁而不勻。”

和鈴

古代車鈴。和在軾前,鈴在旗上。《詩·周頌·載見》:“龍旂陽陽,和鈴央央。”《左傳·桓公二年》:“鍚鑾和鈴,昭其聲也。” 杜預 註:“和在衡,鈴在旂,動皆有鳴聲。” 孔穎達 疏:“和亦鈴也。以處異,故異名耳。”《太平御覽》卷三五九引 晉 傅玄 《良馬賦》:“結以輕軒,節以和鈴。”

芳郊

花草叢生之郊野。 唐 王勃 《登城春望》詩:“芳郊花柳遍,何處不宜春。” 宋 柳永 《內家嬌》詞:“垂楊艷杏,絲軟霞輕,繡出芳郊明媚。”《白雪遺音·馬頭調·遊春》:“芳郊以外,百花爭開,最宜放懷。”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盎然

形容氣氛、趣味等濃厚的樣子

今日洞庭,詩意盎然。——《珍珠賦》

一路行來,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興盎然。——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春意盎然

風物

風景和物品。喻指大氣候

風物長宜放眼量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於焉

從此;於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於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於是。《詩·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 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搖也。今字作‘逍遙’。”《後漢書·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盪》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 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珍重無生侶,於焉托清淨。”

舉趾

(1).舉足;抬腳。《詩·豳風·七月》:“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朱熹 集傳:“舉趾,舉足而耕也。” 漢 劉向 《列女傳·齊桓衛姬》:“今妾望君舉趾高、色厲、音揚,意在 衛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詩:“曷不一舉趾,縱望淵與岑。”

(2).指舉動。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舉趾為世人之所則,動脣為天下之所傳。”

烏犍

閹過的公牛,馴順、強健、易御。常泛指耕牛。 唐 唐彥謙 《越城待旦》詩:“清溪白石村村有,五尺烏犍託此生。” 宋 陸游 《獨立思故山》詩:“青箬買來衝雨釣,烏犍租得及時畊。” 元 袁裒 袁桷 《東湖聯句》:“遠鐘催宿鳥,橫笛掛烏犍。” 清 惠士奇 《牧童詞》:“烏犍斜繫柳蔭中,藉草臥吹三孔笛。”

桔槔

亦作“ 桔皋 ”。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設一槓桿,一端系汲器,一端懸、綁石塊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將灌滿水的汲器提起。《莊子·天運》:“且子獨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淮南子·氾論訓》:“斧柯而樵,桔皋而汲。” 唐 陸龜蒙 《江邊》詩:“江邊日晚潮煙上,樹里鴉鴉桔槔嚮。”《紅樓夢》第十七回:“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

新水

(1).新汲之水。《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漢 鄭玄 註:“明齊,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藝文類聚》卷五引 晉 夏侯湛 《大暑賦》:“沃新水以達夕,振輕箑以終日。”

(2).春水。 唐 雍陶 《晴》詩:“新水亂侵青草路,殘陽猶傍緑楊村。”

嘉種

優良的谷種。《詩·大雅·生民》:“誕降嘉種,維秬維秠。” 孔穎達 疏:“上天乃下善穀之種。” 三國 魏 曹植 《喜雨》詩:“嘉種盈膏壤,登秋畢有成。”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方丈地內,種此一大樹……四傍縱要種些嘉穀,上面被此樹葉遮覆,下面被此樹根盤結,如何生長得成,須用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種。”

秬秠

謂秬與秠。秬是黑黍的大名,秠是黑黍中一稃二米者。《詩·大雅·生民》:“恆之秬秠,是穫是畝。” 毛 傳:“秬,黑黍也;秠,一稃二米也。” 唐 柳宗元 《武功縣丞廳壁記》:“其植物豐暢茂遂,有秬秠藿菽之宜。”

主伯

古代指家長和長子。語本《詩·周頌·載芟》:“侯主侯伯,侯亞侯旅。” 毛 傳:“主,家長也;伯,長子也;亞,仲叔也;旅,子弟也。” 明 張居正 《辛未會試程策》:“使元首與股肱弗相聯屬,則精神不貫而身病;使主伯與亞旅弗相親比,則意氣不洽而家睽。” 清 龔自珍 《農宗》:“帝若皇,其初盡農也,則 周 之主伯歟?”

課業

功課,學業

要好好用功,不可荒廢課業

孫子

兒子的兒子

來思

《詩·小雅·採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出車》:“今我來思,雨雪載塗。” 朱熹 集傳:“《採薇》之所謂來,戍畢時也。此詩之所謂來,歸而在道時也。” 高亨 註:“思,語氣詞。”後以“來思”表示回來、歸來的意思。 宋 辛棄疾 《婆羅門引·用韻別郭逢道》詞:“見君何日,待瓊林、宴罷醉歸時。人爭看、寶馬來思。”

二簋

喻祭品之少。簋,古代祭祀宴享盛黍稷之器皿。《易·損》:“元吉,無咎……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王弼 註:“二簋,質薄之器也。行損以信,雖二簋而可用享。” 孔穎達 疏:“行損之禮,貴夫誠信,不在於豐。既行損以信,何用豐為?二簋至約,可用享祭矣。”《宋史·樂志七》:“馨遺八尊,器空二簋。” 清 曹寅 《題楝亭夜話圖》詩:“二簋用享古則然,賓酬主醉今誠少。”

一問

(1).問候一次。《禮記·內則》:“妾將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問之。”《管子·入國》:“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問之。九十以上,日一問,八十以上,二日一問。”

(2).詢問一下。 唐 李白 《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3).訪問一次。 元 方回 《雪中憶昔》詩:“扁舟一問桃源路,治亂當時自此分。”

(4).一個問題。《景德傳燈錄·慧海禪師》:“擬申一問,師還對否?”《朱子語類》卷二:“ 季通 嘗設一問。”

有以

(1).猶有因。有道理;有規律。《詩·邶風·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史記·田儋列傳》:“﹝ 橫 ﹞遂自剄,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 高帝 。 高帝 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 晉 潘岳 《西征賦》:“豈虛名之可立,良致霸其有以。” 唐 白居易 《黑龍飲渭賦》:“或隱或見,時行時止,順冬夏而無乖,應昏明而有以。”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武林》:“ 武林山 出 武林 水, 靈隱 後山毋乃是此山,亦復用此名,細考其來真有以。”

(2).猶有為。有所作為。《老子》:“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王弼 註:“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3).猶有何。有什麼。《孟子·梁惠王上》:“ * 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4).表示具有某種條件、原因等。《孫子·九變》:“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宋 葉適 《安集兩淮申省狀》:“自古立國,未嘗不有以處之也;無以處之,則地為棄地而國誰與共守!” 嚴復 《原強》:“彼西洋者,無法與法並用而皆有以勝我者也。”

性質

(1).稟性;氣質。《荀子·性惡》:“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北齊書·堯雄傳》:“ 雄 雖武將,而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 元 白樸 《東牆記》第一折:“﹝ 秀英 ﹞年長一十九歲,生的性質沉重。” 徐特立 《國民外交》:“自留學 法國 者加多,西人深知華人性質, 日本 運動,遂難生效。”

(2).質地。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端硯:下巖色紫如豬肝,密理堅緻,溫潤而澤。儲水發墨,叩之有聲。但性質堅礦,斷裂,尤多瑕疵。”

(3).指事物的特性,本質。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蘆菔》:“蘆菔:性質宜沙地,栽培屬夏畦。” 魯迅 《三閒集·我和<語絲>的始終》:“看廣告的種類,大概是就可以推見這刊物的性質的。”

難為

(1) 使人為難

她不會喝酒,你就別難為她了

(2) 施加壓力

她會唱歌卻不唱,就得難為她唱

(3) 用於感謝別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話

難為你給我提一桶水來

韋帶

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無飾的皮帶。《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 顏師古 註:“言貧賤之人也。韋帶,以單韋為帶,無飾也。”《後漢書·周磐傳》:“居貧養母,儉薄不充。嘗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嘆,乃解韋帶,就孝廉之舉。” 李賢 註:“以韋皮為帶,未仕之服也,求仕則服革帶,故解之。” 唐 司空圖 《復安南碑》:“韋帶諸生,埏鎔賤質。”

青燈

(1).亦作“ 青鐙 ”。光線青熒的油燈。 唐 韋應物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詩:“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宋 陸游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詩:“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十一:“背老親而獨游,理 兔園 故業,青鐙顧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獨守;不念我,紅顏女,一世青燈。”《冷眼觀》第一回:“ 張令 半世青燈,一行作吏,到任後吏治過於勤勞,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金紫

(1).見“ 金印紫綬 ”。

(2).金魚袋及紫衣。 唐 宋 的官服和佩飾。因亦用以指代貴官。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仕五十年,一為尚書,三歷僕射,六兼大夫,五任司空,再踐司徒,三居保傅,階崇金紫,爵極國公。” 明 陸粲 《庚巳編·見報司》:“到一大官府,有金紫數輩出迎。”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七十致仕》:“突而弁兮,已厠銀黃之列。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

工賈

(1).製造物品兼出售成品的手工業者。《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在禮,家施不及國,民不遷,農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2).手工業和商業。《北史·陽固傳》:“貴農桑,賤工賈。”

近利

(1).逐利;貪利。《易·說卦》:“﹝巽卦﹞其於人也,為寡髮,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 孔穎達 疏:“為近利,取其躁人之情多近於利也。”《韓非子·亡徵》:“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清 邵廷采 《五世行略上》:“利不可近,近利則商賈心。”

(2).眼前利益。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不安於小成,不誘於近利,而就乎遠者、大者,吾與 公輔 志也。” 朱自清 《子夜》:“ 蓀甫 的姊丈 杜竹齋 便是一個,而且是膽子最小最貪近利的一個。”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四民

舊稱士、農、工、商為四民。《書·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蔡沉 集傳:“冬官,卿,主國邦土,以居士、農、工、商四民。”《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漢書·食貨志上》:“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闢士殖穀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 宋 葉適 《留耕堂記》:“四民百藝,朝營暮逐,各競其力,各私其求。”

土物

(1).土地所產的物品。《書·酒誥》:“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 孔 傳:“惟土地所生之物,皆愛惜之,則其心善。” 孫星衍 疏:“土物者,土所生之物,謂黍、稷。”

(2).本地的物產;某地特有的著名物產。《唐六典·戶部尚書》“郎中員外郎掌領天下州縣戶口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為貢賦之差” 唐 李林甫 註:“舊額貢獻,多非土物,或本處不產而外處市供。”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卓契順禪語》:“ 蘇臺 定惠院 浄人 卓契順 ,不遠數千里,陟嶺渡海,候無恙於 東坡 。 東坡 問:‘將甚么土物來?’”《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張貢生 整肅衣冠,照著上司體統行個大禮。送了些土物候敬。”《紅樓夢》第六七回:“他看見是他家鄉的土物,不免對景傷情。”

可愛

(1) 令人敬愛的

可愛非君?可畏非民?——《書·大禹謨》

(2) 令人喜愛的,討人喜歡的,深受熱愛的

可愛的孩子

世世

累世;代代。《書·微子之命》:“世世享德,萬邦作式。” 孔 傳:“言 微子 累世享德。”《史記·孟嘗君傳》:“ 齊 得東國益彊,而 薛 世世無患矣。” 唐 周朴 《塞上行》:“世世征人往,年年戰骨深。” 清 方苞 《教忠祠祭田條目序》:“此乃三聖如天之德,世世子孫毀家忘身而未足以報者也。”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墨守斯法,世世仍之,稍加整頓,未嘗不足以治天下。”

恆守

謂不變的操守。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三:“蓋聞身無恆守,勢窮則屈;心無定主,情急則親。”

南畝

指田野

轉而緣南晦(晦,同“畝”)。——《漢書·食貨志》引漢· 賈誼《論積貯疏》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唐· 杜牧《阿房宮賦》

祈雨

因久旱而求神降雨。古稱雩祀。《晉書·禮志上》:“ 武帝 鹹寧 二年春分,久旱……五月庚午,始祈雨於社稷山川,六月戊子,獲澍雨。”《太平廣記》卷三四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趙叔牙》:“通狀祈雨,期三日雨足。”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卷上:“ 信州 懷玉山 有畫羅漢,郡中每迎請祈雨。”

倉箱

《詩·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鄭玄 箋:“ 成王 見禾穀之稅,委積之多,於是求千倉以處之,萬車以載之。是言年豐收入踰前也。” 朱熹 集傳:“箱,車箱也。”後因以“倉箱”喻豐收。 唐 權德輿 《中書門下賀兩表》:“籉笠就緒,倉箱可期。” 明 徐渭 《賀兵侍江公擢戶書啟》:“邊儲告匱,久無望於倉箱。”

詩詞推薦

見耕者原文_見耕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