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郭稹的《聞延州警》
全文:
塞日兵前慘,城煙戰後無。
分明千帝紀,況乃畔天都。
桂玉京師涌,金湯鄜路孤。
遲回思廟筭,端坐愧龍圖。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帝紀
(1).天帝之位。《漢書·李尋傳》:“《書》雲‘天聰明’,蓋言紫宮極樞,通位帝紀。”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紫宮,天之北宮也。極,天之北極星也,樞是其廻轉者也。《天文志》曰:‘天極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太一,天*皇大帝也,與通極為一體,故曰通位帝紀也。”
(2).猶帝典。指帝王的法則。《後漢書·崔駰傳》:“古者陰陽始分,天地初制,皇綱雲緒,帝紀乃設,傳序歷數,三代興滅。”
(3).指史書中的帝王本紀。《南史·周舍傳》:“時議國史,疑 文帝 紀傳之名。 捨 以為‘帝紀之籠百事,如《乾象》之包六爻,今若追而為紀,則事無所包;若直書功德,則傳而非紀。應於上紀之前,略有仰述’。從之。”
況乃
亦作“況乃”。亦作“況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 唐 元稹 《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
(2).何況;況且;而且。《後漢書·王符傳》:“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茲情已分慮,況廼協悲端。” 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夜雲不見天,況乃星與月。”
天都
(1).天空。《淮南子·泰族訓》:“又況登 泰山 ,履石封,以望八荒,視天都若蓋,江河若帶,又況萬物在其間者乎?”
(2).帝王的都城。 唐 王維 《終南山》詩:“ 太乙 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迴望合,青靄入看無。”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衣冠鹹萃於天都,歡欣交通於萬國。”
(3).星名。屬於南方七星中的星宿。《晉書·天文志上》:“七星……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繡,又主急兵盜賊。”
(4). 安徽 黃山 高峰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疎木茸茸中,仰見羣峯盤結, 天都 獨巍然上挺……上至平岡,則 蓮花 、 雲門 諸峯,爭奇競秀,若為 天都 擁衛者。” 清 王士禛 《送孫無言歸黃山》詩之三:“更問 黃山 奇絶處, 天都 瀑布勝 匡廬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十·黃山》。
郭稹名句,聞延州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