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正覺的《偈頌二百零五首》
全文:
陰陽爻象此為宗,殺活機頭看變通。
玉女退身功後位,木人引步異中同。
一塵不受能虛廓,萬像無遺卻混融。
借得因緣成現用,玲瓏八面盡家風。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一塵
(1).一粒微塵。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雖陋生於萬物,若沙漠之一塵。” 唐 聶夷中 《古興》詩:“片玉一塵輕,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學 《質疑·周易》:“附上《周易》質疑若干條,一塵勺水,未必無補於高深,或去道尚遠,亦示近日學問所到而已。”
(2).道家稱一世為一塵。《太平廣記》卷四五引 晉 葛洪 《神仙傳·丁約》:“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 宋 孫覿 《奉寄沉理問》詩:“可憐仙凡一塵隔,哀樂紛綸殊不極。”
(3).借指相當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鄒謙之》書:“縱令鞭辟向里,亦與聖門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塵。”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文壇三戶》:“那些作品,即使摹擬到和破落戶的傑作幾乎相同,但一定還差一塵。”
虛廓
亦作“虛霩”。1.道家指天地未形成時的狀態。後亦指天。《淮南子·天文訓》:“道始於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 三國 魏 曹植 《驅車篇》:“飡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發舉蹈虛廓,徑廷升窈冥。” 晉 傅玄 《大寒賦》:“彩虹藏於虛廓兮,鱗介潛而長伏。”
(2).空闊。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東坡二》:“天地雖虛廓,惟海為最大。”
無遺
一點不遺留
屠戮無遺
混融
(1).混和融合。 前蜀 杜光庭 《趙郜助上元黃籙齋詞·中元》:“動靜行藏,未混融於大道;年辰宿曜,猶纏集於眾災。”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使君袖有轉物手,鸕鷀杓中平等分。更憑石髓媒妁之,混融併作一家春。” 明 郎瑛 《七修類稿·義理·草木綠色》:“予嘗見畫者以青黃之色和而成緑,然後知木色本青,今草木俱緑者,草木因出於土,則生養混融而緑矣。”
(2).含混,不分明。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説得多少混融。”
釋正覺名句,偈頌二百零五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