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浚師的《示子艾十弟》
全文:
劉家好兄弟,並世琨與輿。
奕奕雋朗才,列在西晉書。
美玉生藍田,斯語洵不虛。
為學務精一,築堂題童初。
汝當少小日,避亂辭鄉閭。
一作入贅婿,東望常愴如。
忽忽四五載,問訊憑雙魚。
田園日以荒,骨肉日以疏。
叔母依嶺表,思兒少軒渠。
虱官我尤恧,擾擾等鴨豬。
幸與筆墨親,硯池含玉蜍。
去年喜弟來,開樽傾浮蛆。
深恐學久廢,離群而索居。
但得文史足,豈徒衣食歟。
宜興老鷺洲,家世夸六儲。
經師兼人師,詞章皆緒餘。
咿唔值靜夜,聽之樂只且。
本根貴培植,枝葉胥芟鋤。
莫貽博士議,持券空買驢。
祖訓更勿墜,寶田勤耕畬。
阿兄負狂癖,豪氣難蠲除。
甘處顏巷陋,羞曳侯門裾。
笑煞公孫宏,詭服沽清譽。
海水自浩瀚,井蛙胡拘墟。
兩眼鏡澄澈,一心雲卷舒。
所願既如此,所業敢忽諸。
始勤忌終怠,半途慎踟躇。
參考注釋
少小
年幼;年青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亂辭
(1).荒謬的言論。《公孫龍子·白馬論》:“此天下之悖言亂辭也。”
(2).篇末總括全篇要旨的話。《《國語·魯語下》“其輯之亂曰” 三國 吳 韋昭 注》:“凡作篇章,篇義既成,撮其大要為亂辭。”參見“ 亂 ”。
鄉閭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南齊書·禮志上》:“郡縣有學,鄉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婦者無失其為夫婦也,率是也有賞,不然則罪,鄉閭之師,族酇之長。”
(2).家鄉;故里。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少稱鄉閭,長聞邦國。” 宋 曾鞏 《應舉啟》:“足跡不游於場屋,姓名不署於鄉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壯歲鄉閭,養志閒居。” 清 朱彝尊 《題張上舍劭竹林獨坐圖》詩:“十年不對鄉閭竹,垞北垞南思殺*人。”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歸里和韻》:“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賦《遂初》。”
(3).鄉親;同鄉。《後漢書·朱儁傳》:“ 儁 以孝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舊唐書·高季輔傳》:“醜言過行,見嗤於鄉閭;忘義私昵,取擯於親族。” 宋 蘇轍 《巢谷傳》:“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鄉閭來朝賀,社戶保災非。”
方浚師名句,示子艾十弟名句